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价格:2011年厦门双十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21:36

2011年厦门双十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

    (3)一觞一咏,                            。(《兰亭集序》)

    (4)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若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 ④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

【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 (nǐ):疲困的样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嘉,少植节操        植:培养

B.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C.久味其言              味:体味

D.遂得爵其子            爵:爵位

3、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的一组是(    )(3分)

①少植节操  ②幸惟陛下采择至此  ③上鼓舌欣然  ④眹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⑤其忠可谓尽矣

A. 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嘉出身平民百姓,从布衣而成为被皇帝赏识的官员,这和他的品行有关。

B.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个人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

C.苏轼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禀性刚劲、令人清醒的人物形象。

D.苏轼通过对叶嘉一生的遭遇的叙述,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人笔下的“暮春”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3分)   

(2)诗人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幽竹”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根据名著内容填空(5分)

(1)“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美玉”就是         (人名)(《红楼梦》)

(2)五四运动发生后,觉新贪婪地读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他从托尔斯泰那学会了        主义。(《家》)

(3)雷鸣上战场前,来到吴府,亲自把他和林佩瑶的初恋信物交给林佩瑶,这信物。是一本破旧的《    》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子夜》)

(4)弗比斯要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弗比斯没钱,(      )给了他一枚银币,可是后来银币被小男孩换成了枯叶。(《巴黎圣母院》)

 (5)欧也妮18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          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向欧也妮小姐祝寿。(《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时,玛丝洛娃的不同表现。

(2)《三国演义》中有诗云:“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请简述周瑜决定采用什么计谋取得荆州,结果如何?

选做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辞,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季氏》 )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 孟子· 万章下》 )

( 1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孔子认为要慎择益友,才足以辅仁成德。

    B.孔子认为我们要结交正直、诚信、知识广博的朋友,这样才对自己有益。

    C.孟子认为如果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与他们神交。

  D.孟子在这段话中所提出的“知人论世”实际上是针对如何读书的方法,后来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

( 2 )结合上面两个选段,说说你对孔孟“交友观”的理解。(3 分)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①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②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200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于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③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美国也以此指责中国在“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和使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抵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
  ④目前国内流行的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看到了美国的表面意图,还没有真正洞察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战略考虑。
  ⑤实际上,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宗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要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
  ⑥由此可见,美国人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聪明的美国人怎会不明白这些简单道理呢?如果美国政府真想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管制就能做到。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是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中国目前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时期,需要进口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但美国至今以种种理由阻挠中国的进口,不准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这些产品。
  ⑦因此,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当初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其阻击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美国想在中国故伎重演。 (选自《国际金融报》)

10.对第3段中“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强调中国的生产优势对美国工业的影响之大。

B.讽刺美国政府夸大其词,借此耸人听闻。

C.说明美国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D.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的发展构成威胁。

11.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外资的引进及中国产品的出口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B.平衡贸易往来,根本之策不在于人民币的升值,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

C.希望进一步发展本国的传统制造业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美国曾逼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阻,历史的相似提醒中国要谨慎对待和高度关注人民币升值问题。

12.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15题。

他为什么这样做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他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 “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所以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科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五位同学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了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这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在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里一片大乱。

E.文中的年轻老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4、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4分)

15、试分析小说中学生、年轻老师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结尾写了老校长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15题;

冰城情牵温哥华

  ——申雪冬奥会圆梦“全家总动员”

新华网哈尔滨2月16日体育专电(记者邹大鹏)16日是大年初三,申雪的父亲申杰一大早在摆满奖牌的书房驻足许久,手中抚摸着这些奖牌和奖杯,口中念叨着“就差一块了,就差这一块了……”

    几个小时后,这枚独缺的冬奥会金牌终于毫无悬念地落入了申雪和赵宏博的囊中。作为“四朝元老”,他们赢得了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队的首金,也摘得了中国花样滑冰项目的首枚冬奥会金牌,打破了俄罗斯人在这个项目上的“一统天下”……

   “虽然夺冠只是几分钟的比赛,但我们全家却等了近20年!”申杰说。
  当申雪和赵宏博在冬奥会赛场上向终极梦想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时,他们的家人经历着怎样的心路历程?记者这一天目睹了申雪“全家总动员”。

    2岁小侄女:“第一、第一……”

    16日早晨8点,记者准时敲开了申雪家的门。两人的比赛中午才开始,但十多个亲属却早已守候在电视机旁。由于随后赶来的记者太多,好客的家人不得不将脚上的拖鞋送给“不请自来”的客人。虽然准备了很多沙发和椅子,但在这个春节,申家的客人似乎注定多于亲人,几个亲属为了把有利的位置让给记者,不得不坐在地上观看比赛。

    为了抢到独家新闻,每个媒体都拉着一个家人采访,试图挖掘申雪和赵宏博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时间,申家人成了“全明星”。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一个走起路来跌跌撞撞的2岁小姑娘,梳着“1”字冲天辫的她是申雪表弟的女儿,不时跑到镜头前竖起食指嘟囔着“第一、第一……”

    “孩子会说的话不多,就这句说得最清楚!”申雪的妈妈吕曼丽一把抱起这个一身喜庆红衣的小家伙,亲了又亲。

    夺金一刻:申妈妈晕倒在沙发上

    虽然申妈妈口中说着不紧张,但她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带着对远方这对冰上情侣的牵挂。“等会让你们随便采,现在大家都别着急,让我好好看一下电视!”面对不停地在电视机前和几个房间游走的各路媒体,申妈妈的紧张和着急让人开始担心她的身体。

    “老太太心脏不好,血压还高,这两天都没好好睡觉,也没怎么吃东西!”一位亲属告诉记者,“睡不踏实、心总感觉悬在空中,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不饿、也不渴,就是今早喝了杯咖啡!”申妈妈的黑眼圈难掩疲惫。

    虽然距离两人比赛还有几个小时,但突然出现的电视转播故障让申妈妈坐立不安。“怎么搞的?怎么只有图像,声音断断续续的……是信号的问题还是现场的问题?等下小雪和宏博比赛的时候不会这样吧?”面对老伴的担心,申杰不停地安慰:“没事,信号的问题,等一下就好、等一下就好。”

    与申杰在每组选手比赛结束后都急迫地上网查成绩不同,申妈妈在等待申雪所在组别候场浇冰时,径直走向另一个房间,口中焦急地喊着“浇冰、焦心……”

    当两人成功夺冠后,刚刚站起身准备接受采访的申妈妈突然后仰跌倒在沙发上,亲人们赶快找来了降压药和心脏病药。“熬到今天,这俩孩子实在太不容易了,这块金牌就该是他们的!”眼里噙着泪水的申妈妈说,“说不紧张是假的,刚刚看比赛的时候走神了,眼睛在这,心走了!就怕他们有个闪失!”

    “不是一半,整块金牌都是儿子的!”

    庆祝的爆竹在小区摆了一条长龙,申杰亲手点燃。对于这枚金牌,老俩口把功劳都给了“儿子”。

    “在我眼里没有女婿,只有儿子,宏博这么多年来太难了!”申妈妈说。

    “您觉得这块金牌小雪和宏博谁的功劳最大,还是一人一半?”面对记者的提问,申妈妈毫不掩饰对“儿子”的偏爱:“不是一半,整块金牌都是儿子的,他的功劳最大!”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这块金牌就该是他们的”,充分说明这块金牌体现出了申雪、赵宏博艰辛训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B.申妈妈说“整块金牌都是儿子的”, 她的话真实地反映了在夺取这块金牌的过程中,赵宏博付出的比申雪多。

C.这篇新闻的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详细地记录了在申雪、赵宏博夺冠过程中,他们家人经历的心路历程。

D.这篇新闻的选择角度独特,作者没有写申雪、赵宏博在温哥华赛场夺金的实况,而是从申雪家人的角度,表现了申雪家人的牵挂。

E.这篇新闻中的人物语言平实质朴,具有口语化,充分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14.概括说明申雪、赵宏博在冬奥会上向冠军冲刺时,申雪家人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4 分)

15.本文的副标题是“申雪冬奥会圆梦‘全家总动员’” ,可是记者只详细写了申妈妈、侄女两个人,有人认为这样写没有呼应题目,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 6 分)

五、语言文字的运用(13分) 

16.下面这首诗题为《途中》,语序已打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双燕引雏花下教 ②风卷云开陡顿晴 ③烟江远认帆墙影 ④雨中奔走十来程 ⑤一鸠唤妇树梢鸣 ⑥翠条浓处两三莺 ⑦山舍微闻机杼声 ⑧最爱水边数株柳

A.④②①⑤③⑦⑧⑥        B.②④⑧⑤①⑥③⑦

C.②④③⑦①⑤⑧⑥        D.④②③⑦①⑤⑧⑥

1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据俄新社报道,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个措施:所有中小学师生今后在学校禁用手机,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材料二:一位中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在上课时总是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不接电话也不打电话,没课时还真离不开手机;家长为学生配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六、作文(70分)

18.读下面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破棉絮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6分)(1)制芰荷以为衣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亦足以畅叙幽情

      (4)三顾频频天下计     (5)濯清涟而不妖        (6)赢得仓皇北颐

2.(3分)D(爵:封爵位)   

3.(3分)B(①②未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 

4.(3分)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5.(6分)

(1)先生认为他很奇特,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3分)

(2)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3分)

【附译文】:

  叶嘉是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茂先,退隐不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武夷山后,很喜欢这里,于是便在这里安了家。

  到叶嘉这一代,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操守。有人劝叶嘉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是天下英俊勇武之人中的杰出人物,一支枪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并去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当时正好汉皇帝喜欢读经史,一个建安人做谒者侍奉皇上,皇帝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后认为他很好,说:“我唯独不能同这个人处于同一时代啊!”觐见的人说:“我的同乡叶嘉,气质清净淡泊,品行纯洁,令人敬爱,很有名气,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即使是陆羽也未详细地了解啊。”皇上大惊,就下令建安太守召见叶嘉,用驿站的车马将他送到京城。

  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看了看大臣们说:“我看到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 “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突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陛下选用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

  一会儿之后,皇帝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大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

  后来因为在花园设宴,皇帝饮酒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于是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邑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一般是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德行馨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这里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彻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的行列,可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很值得习的。

6.(6分)

(1)(3分)①(春光已逝、凋零空寂。)②诗人先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再用“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等特征性景物渲染悲凉衰飒的氛围。

(2)(3分)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对比)幽竹的“不改清阴”,刻画出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

7.(5分)(1)妙玉(2)不抵抗(3)《少年维特之烦恼》(4)弗洛德(5)格拉桑

8.(5分)(1)第一次探监时,马斯洛娃认识了涅赫柳多夫,并盘算怎样利用他,同时跟他要了十卢布;第二次涅赫柳多夫把要与她结婚的决定告诉了她,遭到回绝;第三次马斯洛娃同意了调去医院做护士的建议,并已经戒酒。

 (2)(1)周瑜决定采用“假途灭虢”之计,(1分)叫鲁肃去说刘备若不忍取西川,东吴愿意起兵,然后在东吴兵经过荆州时候索要钱粮,乘刘备出城劳军时候杀之,夺下荆州。(2分)这个计谋被孔明识破,派赵云留守,等周瑜到荆州时,又有关羽等四路人马杀来,周瑜气得箭疮复裂,不久就死了。(2分)

9.(6分)

(1)D(孟子在这段话中所提出的“知人论世”实际上是针对如何择友的)

(2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选择朋友非常重要,目的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也就是说选择益友,是为了有益于自己的仁德养成,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而孟子还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择友方法。

【参考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他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10.(3分)B(“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是美国的借口,不可能就此讽刺美国政府)

11.(3分)C(“希望进一步发展本国的传统制造业”不当,见原文⑤段“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要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

12.(3分)阻击中国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永远保持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甲)

13.(5分)BD(B“热爱生活”错。D“沮丧、气愤”错)

14.(4分)一语双关:实指:老师出了一道分析题,小说围绕分析题展开情节。虚指:借“分析题”分析了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等问题。

15.(6分)(1)答案中显示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价值观不断受到影响发生变化,社会上一种急功近利、自私冷漠的思想也影响到当今的老师和学生。

 (2)老校长见证并经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关爱,到人与人之间相互提防猜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内心充满感伤;老校长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育的现状,深感忧虑,表现了他深切的责任感。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大众社会责任感缺失和主流价值观扭曲的现实时,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

 (乙)

13.(5分)BC(B项是申妈妈对赵宏博的偏爱。C项“详细记录……”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

14.(4分)①申父一大早就在摆满奖牌的书房驻足,并念叨“就差这一块了”。②家人早巳守候在电视机旁。③小侄女竖起食指嘟嚷着第一。④申妈妈两天没好好睡觉,也没怎么吃东西。⑤电视转播出故障时申妈妈坐立不安。⑥申父在每组选手比赛结束后上网查成绩。⑦申妈妈在候场浇冰时,走向另一房间,并说“焦心”。(答出一项1分,答出四项满分)

15.(6分)不是这样。这样安排材料有如下好处:

①选材具有典型性。申家的人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两人具有典型性。从小到两岁的孩子,到年长的母亲,都对其牵挂。

②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这些典型材料,是文章的重点,因此作者详写,而对其他人略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③渲染了喜庆的气氛。特别是对小侄女的穿着的描写,渲染了喜庆的气氛,表达了家人对申雪赵宏博的期待。

④具有真实性与形象性。对小侄女的描写生动形象,动作、语言无不透着童真,对申妈妈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一位母亲的紧张与期盼,这些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家人的牵挂。(言之成理就行,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几点中的任何两点进行探究,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4分)

16.(3分)A(第一联写天气,第二、三联写见闻,由近及远,尾联突出诗人的最爱。)

17.(1)(3分)答案示例:对中小学校园里使用手机有不同看(做)法。

    (2)(7分)观点参考1:用行政手段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决定太过僵化。有违资讯时代人们及时沟通、及时获取信息的需要,只要能够协调好学习工作与资讯沟通的关系,手机进校园也不是不可以的。

    观点参考2:中小学校园内不应该使用手机。校园内师生因为工作学习的特性,对资讯获取的及时性要求并不太高。随身带着手机进入校园,会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分心,降低工作学习效率。(观点2分,分析5分)

18.参照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