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区号:厦门双十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热身考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29:44
  

厦门双十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热身考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                。(《诗经·氓》)

(2)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3)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4)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6)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悲伤。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素不习治生             治:经营

B.环堵萧然               堵:墙壁

C.夙构者莫之为胜         夙:素常

D.延至余家               延:延迟

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3分)

①饮酒歌呼穷日夜                        ②窘极,则以书易米

③夙构者莫之为胜                        ④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⑤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敬梓生性聪明,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得到安徽巡抚赵国麟的赏识,但他却无意进取功名。

B.吴敬梓家境不错,继承了不少家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几年之内耗尽家产,生活开始穷困起来。

C.吴敬梓善交文士,但对当时流行的八股文深恶痛绝,因而那些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他。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5.断句和翻译。(6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2分)

译文:                                                                                     

②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2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②不知人换世,酒闹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许写于诗人谪官期间。②棋罢:《述异记》中有个故事说王质进山采樵观二童下棋,等下完一局棋,见斧柄已烂,回到村中,没人认识他了,一问才知道人间已过了几百年。

本诗句句写梦,句句含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如何借梦中之景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填空题。(5分)

(1)宝玉挨打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二是宝玉与琪官(蒋玉菡)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丫环

         (人名)。(《红楼梦》)

(2)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高声反复朗读《       》(书名)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让觉慧热血沸腾,他诅咒自己的生活,也诅咒觉新和觉民不起来反抗;这句话让觉新非常痛苦。(《家》)

(3)巴黎的流浪人、乞丐在克洛潘的率领下纷纷赶来攻打圣母院,准备将爱斯梅拉达救出来。看到圣母院外人山人海的骇人景象,            (人名)误以为流浪汉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于是奋起反抗。(《巴黎圣母院》)

(4)欧也妮偷看了查理写给朋友的信件后,更加引起她对堂弟的同情。她把自己全部积蓄近六千法郎送给堂弟作盘缠;查理回赠给他一个母亲留给他的           。他们私订了终身,欧也妮表示一定要等他回来,查理也表示了同样的决心。

(5)堂吉诃德第三次出行先是前往托波索拜见他的意中人                   (人名),却被桑丘蒙蔽,并未见到这位姑娘。后来,在林中与参孙学士假扮的镜子骑士展开较量,参孙学士落败,堂吉诃德继续他的骑士之旅。(《堂吉诃德》)

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歇后语“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说的是发生在三国时的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三国演义》)

(2) “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本来抱着希望,以为他会来一趟……然而从那天夜晚起,一切都变了,未来的婴儿也变成纯粹是累赘了。”请简述这个夜晚发生的事。(《复活》)

选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尽心下》)

【注】①施:给予。②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1)根据原文填空。(3分)

君子追求□□和□□;而常人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在□□上往往存在错位。

(2)根据文意,说说如何避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这一现象的产生。(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

抽象线纹,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现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且以其亲切地表示画家“艺术心灵的探险史”与造物肉搏时的悲剧及光荣的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气势与动向。中国画无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北齐时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域影响者。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

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以与造物肉搏,而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表现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是返于纯净无欺的。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10.下列对文中“素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素描没有彩色的纷华灿烂,而用简洁的线条或墨彩去表现物体的轮廓、动态和灵魂。

B.素描不但能表现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还能反映出画家的手法、个性与心情。

C.素描是一切艺术复兴的起点,因为它是“自然”“自心”“直接”“真”和纯净无欺的。

D.素描包括西洋画的素描、中国画以线示体的白描和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的水墨法。

11.下列关于“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西画素描可以让人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其历史价值与心理趣味超过油画。

B.中、西线画表现物象的方式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线画在方式和技法上胜过西洋线画。

C.西洋画的传统是以线条显露凹凸,体贴轮廓,而中国画到了宋元时期才能以线示体。

D.中国画重在表现形体的动力气韵,而西洋画素描重在描摹形体实象,把握实体感觉。

12.文中为什么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菜  虎

     孙犁

东头有一个老汉,个儿不高,膀阔腰圆,卖菜为生。人们都叫他菜虎,真名字倒被人忘记了。这个虎字,并没有什么恶意,不过是说他以菜为衣食之道罢了。他从小就干这一行,头一天推车到滹沱河北种菜园的村庄趸菜,第二天一早,又推上车子到南边的集市上去卖。因为南边都是旱地种庄稼,青菜很缺。

那时用的都是独木轮高脊手推车,车两旁捆上菜,青枝绿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活的菜畦。

一车水菜分量很重,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油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但如果前面是硬整的平路,他推得就很轻松愉快了,空手走路的人没法赶过他去。也不知道他怎么弄的,那车子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悠扬悦耳的声音,——吱扭——吱扭——吱扭扭——吱扭扭。他的臀部也左右有节奏地摆动着。这种手推车的歌,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田野里的音乐,是道路上的歌,是充满希望的歌。有时这种声音,从几里地以外就能听到。他的老伴,坐在家里,这种声音从离村很远的路上传来。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在黄昏炊烟四起的时候,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说:“菜虎回来了。”

有一年七月,滹沱河决口,这一带发了一场空前的洪水,庄稼全都完了,就是半生半熟的高粱,也都冲倒在地里,被泥水浸泡着。直到九、十月间,已经下过霜,地里的水还没有退完,什么晚庄稼也种不上,种冬麦都有困难。这一年的秋天,颗粒不收,人们开始吃村边树上的残叶,剥下榆树的皮。到泥里水里捞泥高粱穗来充饥,有很多小孩到退过水的地方去挖地梨,还挖一种泥块,叫做“胶泥沉儿”,是比胶泥硬、颜色较白的小东西,放在嘴里吃。这原是营养植物的,现在用来营养人。

那年我七岁,刚上小学,小学也因为水灾放假了,我也整天和孩子们到野地里去捞小鱼小虾,捕捉蚂蚱、蝉和它的原虫,寻找野菜,寻找所有绿色的、可以吃的东西。跟我们常在一起的,就有菜虎家的一个小闺女,叫做盼儿的。因为她母亲有痨病,长年喘咳,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在这种生活竞争的场所,她常常大显身手,得到较多较大的收获,这样就会有争夺,比如一个蚂蚱、一棵野菜,是谁先看见的。

孩子们不懂事,有时问她:“你爹叫菜虎,你们家还没有菜吃?还挖野菜?”

她手脚不停地挖着土地,回答:“你看这道儿,能走人吗?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趸菜呀?一家人都快饿死了!”

孩子们听了,一下子就感到确实饿极了,都一屁股坐在泥地上,不说话了。

忽然在远处高坡上,出现了几个外国人,有男有女,男的穿着中国式的长袍马褂,留着大胡子,女的穿着裙子,披着金黄色的长发。

“鬼子来了。”孩子们站起来。

作为庚子年这一带义和团抗击洋人失败的报偿,外国人在往南八里地的义里村,建立了一座教堂,但这个村庄没有一家入教。

又过了不久,传说菜虎一家入了教。又有一天,母亲回到家来对我说:“菜虎家把闺女送给了教堂,立时换上了洋布衣裳,也不愁饿死了。”

我当时听了很难过,问母亲:“还能回来吗?”

“人家说,就要带到天津去呢,长大了也可以回家。”母亲回答。

可是直到我离开家乡,也没见这个小姑娘回来过。我也不知道外国人一共收了多少小姑娘,但我们这个村庄确实就只有她一个人。

菜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

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菜虎用的那种小车,当然也就听不到它那种特有的悠扬悦耳的声音了。现在的手推车都换成了胶皮轱辘,推动起来,是没有多少声音的。

1980年9月29日

(节选自孙犁回忆性散文《乡里旧闻》)

【注】文中所写的水灾发生于1920年,当时作者7岁。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中的菜虎是一个从小就以卖菜为生的北方农民,他既有农民的质朴勤劳,又有生意人的精明细致。

B.由于生活所迫,菜虎家只好把女儿送到外国人建在天津的教堂,直到菜虎夫妇去世,他女儿才回来。

C.文章写受灾情况,孩子们挖野菜时天真的对话,在表现生活辛酸的同时也为写菜虎家送女儿入教作铺垫。

D.文章写的都是普通人、平常事,在重视故事情节完整性的同时,把一个个生活画面具体地展现出来。

E.文章语言朴实,娓娓道来,不事雕饰,质朴单纯,简洁明净,富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耐人寻味。

14.文中两次写到“悠扬悦耳的声音”,在内容上分别起何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5.文章用不少篇幅写滹沱河水灾,孩子挖地梨、挖野菜,菜虎送女儿入教等事,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马裕藻:被人忽略的那面

              张伟

马裕藻(1878-1945)字幼渔,浙江宁波人,音韵学家、文字学家,曾任教北京大学国文系。

这位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被戏称为“好好先生”,并非没有道理。

在朋友眼里,马裕藻性格平和,对人甚是谦恭,即便是熟识的人,也总是称某某先生。他喜欢与旧友聊天,可偏偏自己又不善言谈,因此多数时候,都是他在一旁点头微笑。

当时的国文系学生,对马裕藻既无惧意,也无敬意。因为马主任虽然在音韵学和文字学上造诣不浅,但在行事方面,不见突出,讲起课来,口才也不见佳,“平庸沉闷,使人思睡”。

他甚至会不经意透露一些关于自己妻子贤惠的故事,以至有一次上课,学生揶揄他:“这一次还请老师给我们讲讲内人的事情吧。”

结果,学生们给这个宽厚长者下了个尖刻的评语:“糊涂”。他却依然以他的好脾气,笑脸相迎,周旋于各派之间,在大庭广众之中,从容应付,甘心当他的“沙龙教授”。

今天,我们只能从回忆录里领略他的风采:朴素的长袍和黑皮鞋,使他显得有点“骆驼”,但“北大国文系之负盛名,他实在是首创的开国元勋”。

可惜,这位开国元勋在职业舞台的最后一幕,仍是一副辛酸的“可怜相”。

胡适任文学院院长后,厉行改革,先生系主任的位置岌岌可危。他写了一封长信,历数自己任上的基本工作,说明国文系改革面临的困难,对胡适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解释。据看过信的人评论,那种语气,“就是下级向上级提交的一份报告和答辩”,透着愤懑和无奈。

随后,他辞去系主任职务,带着“好好先生”的头衔从人们视野中消失,即便偶尔被提起,也往往是作为陪衬。甚至没什么人记得,中国最早的一套拼音方案出台,功劳主要应记在马裕藻名下。

难怪多年后北大一名学生替他抱不平:大大一厚本《北京大学校史论著目录索引》也找不到他的踪影,他在北大国文系做了14年的系主任,竟没有什么人为他写下纪念性的文字。

历史几乎遗漏了这位老人在笑脸背后深藏的跃动姿态。

据说,在他任系主任时,家里有个年轻人要报考北大。有一次,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探问马裕藻:“不知道今年国文会出哪类题?”马主任顿时大怒:“你是混蛋!想叫我告诉你考题吗?”

北平被占领时,有同学请他写些字留作纪念。他却说:“真对不起,现在国土沦陷,我忍辱偷生,绝不能写什么。将来国土光复,我一定报答你。”

这是看惯了马式宽厚的人无法想像的一面。学生张中行在与先生接触日久之后,一改先前对老师的认识:大家把他的宽厚看作无原则的迁就,其实,他律己很严,对人的迁就也仅限于礼让。

北大评议会的许多教授,更是领教过他容易激怒的作风。在评议会上一旦遇见不合理的意见,他总是大声叱咤,一点不留面子,与平常的态度截然两样。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事件时,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下令解散女师大。不久,北大评议会决议:章士钊为教育界罪人,北大与教育部脱离关系,马裕藻等人随后发表《北大评议员反章士钊宣言》,不承认章为教育总长。

作为国文系主任,他努力吸收有才华的学者来国文系任教。然而当时新旧两派斗争势同水火,每逢一学年开始,马裕藻常坐着车,奔走于各派之间,一面联络旧交,一面网罗新人,还须适应学生的要求,折衷于新旧之间,谦虚态度令人动容。鲁迅得以到北大教书,便是他亲自邀请所致。

鲁迅认为,1929年左右大革命失败,“南北一统”之际,“正人君子”们树倒猢狲散,离开北平,唯独被人忽视的马裕藻,“未改其面目”。

只是这一切,居然都被忽视了,未能改变人们当年对“好好先生”的盖棺定论。

辞职以后不久,适逢北京大学南迁,马裕藻隐姓埋名,住在北京一条小胡同里,足不出户在家读书,“很寂寞,更怀念红楼中的相识”。张中行每次去看他,他见面第一句话总是问:“听到什么好消息吗?”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在学生眼中,马裕藻是一个“糊涂”的国文教授,像张中行这样始终能够作出中肯评价的学生是不多的。

B.由于胡适对国文系的一些工作不满意,马裕藻只好辞去系主任一职,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不问世事。

C.马裕藻虽然行事不突出,口才不佳,但学术造诣不浅。中国最早的一套拼音方案能得以出台,他功不可没。

D.文章多处写到马裕藻的外表神态、言行举止,从不同方面刻画了马裕藻的形象,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E.文章写马裕藻和鲁迅、胡适以及张中行等人的关系,意在说明其性格平和谦恭,善于在各派之间周旋。

14.马裕藻有哪些品质被人忽略了?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5.文章用不少篇幅写马裕藻被戏称为“好好先生”,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下面一段话有两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3分)

青海玉树地震,明星们趋之若鹜地为灾区捐款献爱心。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捐款,他们通过媒体公开了自己的捐款收据。这一做法与之前章子怡捐款引发的议论休戚相关。由此,我们看到,明星们没有因为章子怡的事件而因噎废食,相反,他们把捐款做得更透明。

(1)                 改为                 

(2)                 改为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对207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25.7%的人在生活中有较多手写机会,74.2%的人表示手写机会不多。调查中,71.4%的人认为手写时代渐行渐远会削弱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64.5%的人觉得后果是“书法艺术会趋于消亡”;56.O%的人认为“写作者的个性无从体现”。同时,也有7.9%的人觉得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调查显示,76.5%的认同将硬笔书法列为学校课程;55.4%的人认同将毛笔书法列为学校课程;41.3%的人指出,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手写输入设备研发与销售。

(1)请概括第一则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书法是否应列入学校课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7分)

答:                                                                                      

                                                                                          

                                                                                        

                                                                                         

                                                                                                                                                                              

五、写作(70分)两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加拿大魁北克的山上同时生长着红松和雪松,红松数量少却株株笔直而粗壮高大;雪松数量多却普遍较矮小枝干如虬。原来这里的冬天雪期长,宁折不弯的的红松多是未长大就被积雪压断了;雪松枝干较韧,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甚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第二年春天雪消融才慢慢挺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出格”意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又可解为越出常规,做得过分。

请以“出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草 稿 纸

 

 

 

语文热身考  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靡有朝矣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3)梦啼妆泪红阑干

(4)挟飞仙以遨游  (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久在樊笼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3分)D(应为“延请、邀请”)

3.(3分)B(③不是直接表现,⑤不能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

4.(3分)C(应为“吴敬梓特别痛恨那些擅长写八股文的人”)

5.(6分)(1)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断对三处得1分,五处得2分)

(2)①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 “恒”译对1分,倒装句译对1分。)

②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 “倚” 译对1分,判断句译对1分。)

参考译文

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大多显赫。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

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

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

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贫困了,就握着我的手哭着说:“你也到了我这种地步,这种处境不容易立足,怎么办?”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当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

我平生结交的朋友,没有比敏轩贫困的。先生抵达淮地看望我,我察看他盛物的袋子,连笔砚都没有。我说:“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敏轩笑着说:“我胸中自有笔墨,不担心这些。”他的流风余韵,足以盖过当时的人。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示例:前两句点写秋色静夜的梦境,营造一种缥缈凄迷的氛围,表达诗人仕途失意的凄凉;第三句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第四句写梦中醉酒之景,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无奈之情。全诗借(梦)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客居思家的情感。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7.(5分(1)金钏儿(2)前夜(3)伽西莫多(4)梳妆盒(梳妆匣)(5)杜尔西内娅

8.(5分) (1)周瑜设计在甘露寺招亲,试图软禁刘备。(1分)吴国太起初对孙权行美人计不满,但见了刘备后大喜,赞赏不已。(2分)但孙权一意孤行,刘备哀求乔国老,乔国老为刘备禀告吴国太,令作护持,因此刘备和孙夫人得以在甘露寺完婚。(2分)

(2)有一次,两位姑姑打电报要涅赫留朵夫顺道去看她们,而他却不肯前往,卡秋莎冒着风雨深夜赶到火车站去见他。(2分)卡秋莎把脸贴到窗玻璃上敲打窗子,但涅赫柳多夫没有听到,关上了车窗。火车开动了,卡秋莎紧跟不舍。(2分)无望后卡秋莎想卧轨自杀,但肚里的孩子使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l分)

9.(6分) (1)(3分)善言  善道  轻重(每处1分,有错别字的该处不得分。)

(2)(3分)示例:①修养应从自身做起,不舍近求远;②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

孟子选段译文

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操守简约而给予广博,这是善道。君子的言语,讲的虽是常见的事情,可是道就在其中;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己开始,从而使天下太平。有些人的缺点就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却去锄别人的田地——要求别人的很重,而自己负担的却很轻。”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10.(3分)C(“一切艺术”有误,应是“一切造形艺术”。)

11.(3分)D(A.“超过”应为“有时超过”,而且不能脱离“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以来”的限制;B.“但中国线画在方式和技法上胜过西洋线画”有误,原文无此信息;C.“中国画到了宋、元时期才能以线示体”有误,以线示体在宋、元时期“已见高峰”。)

12.(3分)因为西画素描的本质是以抽象线纹表现万物,而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不管是白描还是水墨画都以抽象笔墨来进行艺术创造。(意思对即可。照抄原文“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得1分。)

()文学类阅读

13.(5分)C、E(A.“生意人的精明细致”有误;B.“直到菜虎夫妇去世,他女儿才回来”有误;D.“重视故事情节完整性”有误。)(5分,答对一项得3分。)

14.(4分)①第一次,表现菜虎心情轻松愉快,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及菜虎一家祥和、自足的生活状态。②第二次,表达作者对菜虎和家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15.(6分)答案要点:①说明自然灾害对农村造成的灾难之大,再现当时农民生活的艰难辛酸和命运的悲惨;②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衰残破败以及时代的动荡不安;③表达作者对家乡人民的追忆、怀念、同情与热爱。

() 实用类阅读

13.(5分)C、D(A.“始终能够作出中肯评价”有误;B.“不问世事”有误;E.“意在说明其善于在各派之间周旋”有误。)(5分,答对一项得3分。)

14.(4分)①严于律己,不徇私情;②爱国爱校,以大局为重;③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富有正义感;④尊重人才,知人善任;⑤执著坚忍。(4分,答对四点即得满分。)

15.(6分)答案要点:①与下文形成对比,从而突出马裕藻被人忽略的高贵品质;②从不同方面展现马裕藻的性格特征,体现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复杂性和完整性;③真实记录世人对马裕藻的片面认识,表达作者的不平与遗憾,希望人们能理解马裕藻并给予他应有的尊重。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1)“趋之若鹜”改为“争先恐后”     (2)“休戚相关”改为“不无关系”。(3分,改对一处得2分,改对两处得3分。修改后的词语只要能符合语境即可。)

17.(1)(3分)多数人认为手写时代渐行渐远,后果堪忧。

(2)(7分)答案示例我认为应该将书法列入学校课程。首先,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方块字代表了中国文化,汉字书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中国人不应丢掉,写好汉字应成为国人尤其是学生提高基本素养的需要;其次,写一手漂亮的字可能使我们在一些场合得到尊重,获得更多的的机会;再次,练字能让人集中注意力,有助于良好性情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观点1分,理由阐述6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亦可。)

 

18.参照2009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