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法手写板:山西省康杰中学201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45:46
山西省康杰中学201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l~3题。

“东方主义”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

    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的西方文化理论,是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所谓“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由传教士开始,随着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大,到19世纪定形,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就是强弱不对等所造成的。强者对弱者永远有说三道四的权力,反之则不然。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自认劣等意识”。

    在东方民族里,对“东方主义”的反省,伊斯兰知识分子较有成就,但也较为悲观。英国学者透纳曾经指出:“东方主义的终结,必经视野和典范的巨大重塑,但这种知识的重建只能产生在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的条件下,经济的改变需要权力的改变。”而显然今天的伊斯兰世界无法拥有这样的条件。退而求其次,透纳希望人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抛弃东方主义赖以存在的人们自认劣等的前提,但这种话说得容易,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慷慨不挑剔,那不是千难万难?

    而中国人的“东方主义”经验,与伊斯兰世界相比,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在17世纪时中国犹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而后即每况愈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人均所得只有欧洲的0.75%,对人说三道四成了西方理所当然的特权,中国似乎有一种“中国性”,这种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乃是中国落后、停滞的原因。   

    但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改变。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专家在谈到亚洲新秩序时开始有人提出中美“共管”,这就是现实权力改变所造成的自然结果。真正值得体味的,乃是弱者现实权力的改变,它必然会向话语权这个方向渗透。于是2009年《时代》杂志肯定起中国来,并认为中国的高瞻远瞩、重视教育和孝道等五点可堪借鉴。

    话语的改变除了涉及权力外,也和话语双方的主观期待有关,因此外国的说法变了,是否希望中国慷慨地拿出外汇来帮忙?或是希望中国在减碳上让步?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这只是个开始。西方的“东方主义”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实现对异文化的尊重,非好几个世代不可。西方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可以欣慰,但大可不必志得意满,西方和中国一样,要努力改变的多着哪!此外,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逐渐改变,至少等于瓦解了中国的“自认劣等的意识”。往后中国人,特别是学术文化界脱离了“东方主义”的诅咒,已有可能更客观地对待自己。

1.下列关于“东方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是强弱不对等造成的。

   B.“东方主义”‘形成于19世纪,它的传播从传教士开始,通过教育、媒体及留学生向    全球扩散。

   C.“东方主义”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从而导致弱者“自认劣等意识”的存在。

   D.“东方主义”的终结,必经视野和典范的巨大重塑,但这种知识的重建主要靠西方    与东方政治关系改革。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英国学者透纳认为,东方在经济改变以后,需要寻求权利的改变,这样才会有东西    方关系的转变,“东方主义”才会终结。

   B.伊斯兰知识分子对“东方主义”的反省较有成就,但今天的伊斯兰世界依然无法摆    脱“东方主义”话语方式的统驭。

   C.中国人归属于“东方主义”话语权的控制,在程度上并不稍差于伊斯兰世界,这与    “中国性”这一劣等元素有关。

D .2009年《时代》杂志对中国的肯定,这意味着“来方主义”话语方式对中国的改变。

3.下列对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希望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抛弃东方主义赖以存    在的人们自认劣等的前提。

   B.西方的“东方主义”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实现对东方文化的尊重,非    好几个世代不可。

   C.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是现实权力改变所造成的自然结果。

   D.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逐渐改变,瓦解了中国的“自认劣等的意识”。往后中国人,    就可以更客观地对待自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翟鹏,字志南,抚宁卫人。正德三年进士。性刚介,历官以清操闻。嘉靖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时边政久弛,壮卒率占工匠私役中官家。守边者并赢老不任兵,又番休无期,甚者夫守墩,妻坐铺。鹏至,尽清占役,使得迭更。野鸡台二十余墩孤悬塞外,久弃不守。鹏尽复之。岁大侵,请于朝以振。坐寇入,停俸。复坐劾总兵官赵瑛失事,为所讦,夺职归。

    二十年八月,俺答入山西内地。兵部请遣大臣督军储,因荐鹏。乃起故官,整饬畿辅、山西、河南军务兼督饷。鹏驰至,俺答已饱去,而吉囊军复寇汾、石诸州。鹏往来驰驱,不能有所挫。寇退,乃召还。

    明年三月,宣大总督樊继祖罢,除鹏兵部右侍郎代之。其年七月,俺答复大入山西,杀掠太原、潞安。兵部复请设总督,乃起鹏故官。鹏受命,寇已出塞。鹏遣千户火力赤率兵三百哨至丰州滩,不见寇。复选精锐百,远至丰州西北,遇牧马者百余人,击斩二十三级,夺其马还。未入塞,寇大至,官军饥惫,尽弃所获奔。鹏具实陈状。帝以将士敢深入,仍行迁赏。旧例,兵皆团操镇城,闻警出战。自边患炽,每夏秋间分驻边堡,谓之暗伏。鹏请入秋悉令赴塞,画地分守,谓之摆边,九月中还镇。遂著为令。

    二十三年正月,帝以去岁无寇为将帅力,降敕奖鹏,赐以袭衣。帝倚鹏殄寇,锡命屡加,所请多从,而责效甚急。鹏亦竭智力,然不能呼吸应变。御史曹邦辅尝劾鹏,鹏乞罢,弗允。(俺答)由顺圣川至蔚州,犯浮屠峪,直抵完县,京师戒严。帝大怒,屡下诏责鹏。鹏在朔州闻警,夜半至马邑,调兵食,复趋浑源,遣诸将遏敌。御史杨本深劾鹏逗留,致贼震畿辅。兵科戴梦桂继之。遂遣官械鹏,而以兵部左侍郎张汉代。鹏至,下诏狱,坐永戍。行至河西务,为民家所窘,告钞关主事而杖之,厂卫以闻。复逮至京,卒于狱。人皆惜之。

    初,鹏在卫辉,将入觐,行李萧然,通判王江怀金遗之。鹏曰:“岂我素履未孚于人耶?”江惭而退,其介如此。隆庆初,复官。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蒙古族的一个首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擢右佥都御史              擢:提拔

   B.请于朝以振                振:救济

   C.而吉囊军复寇汾            寇:敌寇

   D.帝倚鹏殄寇                殄:消灭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翟鹏性情刚直耿介的一组是(    )(3分)

   ①尽清占役,使得迭更;②岁大侵,请于朝以振;③坐寇入停俸;④鹏具实陈状;⑤御史曹邦辅尝劾鹏,鹏乞罢;⑥岂我素履未孚于人耶

   A.④⑤⑥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翟鹏生性耿介刚直,为官清廉。任官以来因为高尚的节操而闻名,但这也注定了他    宦途坎坷,不能终其位的命运。

   B.翟鹏巡抚宁夏时,看到边塞防守松弛,边塞重地只剩下老弱残兵把守,于是下令尽    数清理占职位的现象,恢复了野鸡台一带的守备。

   C.翟鹏仕途不顺,屡遭弹劾,先后被总兵官赵瑛、御史杨本深、御史曹邦辅、兵科戴梦桂弹劾,最终皇帝下诏将翟鹏逮捕入狱。

   D.通判王江看到翟鹏上朝时行李简朴,送金钱给他,但遭到翟鹏的拒绝,王江感到惭    愧;翟鹏最终死在狱中,人们都为他惋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复坐劾总兵官赵瑛失事,为所讦,夺职归。

                                                                                

(2)帝以去岁无寇为将帅力,降敕奖鹏,赐以袭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 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8.本诗首联用了怎样的手法?请赏析“已”字的妙处。(5分)

                                                                            

9.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为政》)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   ,____  

                                                        (李商隐《锦瑟》)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两道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好望角

连俊超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邢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神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下列对小说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清新明快、风趣幽默。

     B.文中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历经磨难而又豁达乐观的老人的形象。

     C.“好望角”作为老人一生的追求,只是一个意象,一种行文的线索。

     D.文中写到老人喂养水鸟,与水鸟对话的画面,表明老人内心的孤独。

     E.在追寻“好望角”的过程中,老人历经生活的沧桑,最后猛然发觉,自己就生活在“好望角”,心境依旧能“清澈如水”,这是何等的超然,达观。

(2)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6分)

(3)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歌颂人的坚强、韧性之美;有人认为是赞颂梦想给人抗争命运的力量;有人认为幸福就在身边,要珍惜已经拥有的事物。请围绕一点结合文本阐述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悲壮的超越

            ——郑成功评传

卞毓方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拄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戚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第一段引用郑成功的诗“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B.文章的语言清新典雅。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C.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悲壮的命运,给    读者以现实感、沉重感。   

     D.文中援引史可法的事例,是为了表现郑成功的无奈。郑成功满腔复国豪情,却只能面对令人无奈的现实——兵败。

     E.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2)第④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这句话的理解。(6分)

(4)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人认为他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有人认为对于郑成功本人来说,这一胜利更像一出悲剧。请你结合现实对郑成功的一生做出自己的评价。(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有些家长不善于和孩子沟通,对孩子从来不赞一词,只是一味地指责,导致孩子产    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

    B.贪官们在贪污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趟惯了浑水,很快就厚颜无耻了。

C.利比亚总统卡扎菲近来似乎有意讨好奥巴马,在信中对奥巴马颇有溢美之词,称他      是一个有足够勇气取消错误行动的汉子,是当今世界最有强权的总统。

   D.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企划广报组成员村田泰树,在接受共同社记者采访时,介    绍了核电站内的情况,但对于约1个月来受到的累计辐射量则三缄其口表示“不能说”。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拒绝消费珍稀野生动物及其制成品,积极参与领养献爱心活动,遏制边远贫困地区    草场、湿地和森林的退化: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活动非常丰富。

    B.国家发改委副主汪彭森7日表示,“十二五”时期,要推进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环境价格、社会体制、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八大领域。

    C.能在奥运会期间举办“武术比赛”,让全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武术的博犬精深,中国    武协将之归功于武术界同仁齐心协力的结果。

    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生产经济,这无疑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    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画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一直认为,除开《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

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                         

                                 。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

①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追思、感慨

②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③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

④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

⑤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

⑥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A.②⑤⑥③④①   B.②⑤④⑥③①  C.③⑤④②①⑥  D.③⑤⑥④②①

16.阅读下面的漫画,仿照例句,展开联想,写出反映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与鱼的悲剧类

似的两个例子。要求三个句子组成排比句,句子之间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6分)

 

 



例句:鱼儿本来自由,只因未挡住一粒香饵的诱惑,成了盘中的美味;

                                                                         

17.腾讯网投放了一则森马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休闲服装的宣传广告:“我管不了全球变暖,  但至少我好看!”这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网民强烈批评它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大呼冤枉,认为广告词是有积极内涵的。请分别用一句话为双方辩护。(5分)

(1)森马集团:                                         

(2)网民:___                                        

六、写作(60)

18.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

    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

    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    啊!”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感叹道:“其实,在雕刻你们之前,    你们的命运就已经‘成型’了。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像神,一个像猴,我只

    是按着你们的原貌略加雕刻而已。”

        最后,雕匠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所以,你们的命运并不是我雕刻的,而是你们

    的成长决定的,你们在泥土中那段成长的过程,就决定了你们最终的走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主要靠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改革” 错,原文是“只能产生在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的条件下”。)

2.C(“这与“中国性”这一劣等元素有关,表述错误;原文是:中国似乎有一种“中国性”)

3.B(A张冠李戴;C断章取义;D缺少必要的限制“至少等于”“已有可能”,致使表意的轻重分寸不同)

4.C(寇:侵犯。)

5.A(①②说的都是翟鹏到宁夏后为百姓做的事,③说的是翟鹏因为敌寇入侵而被停俸禄。  这三句都不能表现翟鹏性情刚直耿介。)

6.C(赵瑛没有弹劾翟鹏,而是翟鹏弹劾赵瑛。另外,弹劾顺序曹邦辅在前,杨本深在后。)   

7.(1)他又因为弹劾总兵官赵瑛处事失误,而被赵瑛攻击,因而被剥夺职务,返回家中。

  (大意对得2分;“坐”“为所”、“讦”各1分)。

  (2)皇帝认为去年没有敌寇侵犯乃是将帅之功,下诏书奖赏翟鹏,并赐他一件袭衣。

  (大意对得2分;“以”、“为”、“降敕”各1分)。

8.首联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2分)“已”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了,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花开花落,引起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叹,渲染了孤独处境给他带来的伤感。(3分)

9.①因身体多病有了回归田园的愿望;(2分)②但想到自己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因而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流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2分)③此时正巧友人要来造访,尾联表达了诗人盼望与友人相聚的迫切心情。(2分)

10.(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2)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11.(1)CE(A没有排比;B主要是语言描写;D“孤独”不对,应是“宁静超然”)(5分)

   (2)①小时候在地图上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②解放后努力学习,希望出国去看看好望角;③后来,儿子到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去看看好望角;④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像“好望角”。(6分)(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3)(1)为人物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烘托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作用”1分,“举例分析”1分)

   (4)观点①:歌颂人的坚强、韧性之美。理由:这是一个怀揣梦想多年却至老也终未实现,历尽人生沧桑的老人。小时,小学没读完,鬼子来了,四处逃难,和爹娘        跑散了;解放后,只想把书念成,可书没读多少,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老        年时,儿子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拦都拦不住离世了,一个人孤苦伶仃        了却残生。但苦难没有把老人打倒。他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        变故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老人靠对梦想——“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        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观点②:梦想能给人抗争命运的力量。理由:至始至    终保持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用梦想来引导自己的行动,用坚守梦想来冲抵苦难        的煎熬,他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        老人靠对梦想——“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        观点③:幸福就在身边,珍惜拥有的事物。理由:梦想被现实逐渐磨碎,老人在        家门口找到好望角,每天生活得自得其乐。(观点正确2分,理由合理充分6分,

        意思对即可)

12.(1) CE(答C3分,答E2分,答Dl分。A“只有天在上”句表现的是郑成功的才能和“大志”;B“语言清新”不妥;D援引史可法的事例是为了表现郑成功的无奈而又悲壮的爱国热情)

    (2)①内容上照应题目。(1分)这一段写郑成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实现了“悲壮的超越”,实现了战略转移。(2分)②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本段写郑成功为自己找到出路,承接上文——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义军找不到出路;开启下文——郑成功赢得后人的高度评价。(2分)

    (3)①郑成功超越了单一民族狭隘的视野,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所以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3分)②郑成功高擎反清复明大旗,在山河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战略转移,跨海东征,收复了被荷兰人强占的台湾,所以说这是“战场之外的战场”。(3分)(意思对即可)

    (4)①郑成功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民族统一的角度来说,郑成功第一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为民族统一大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是民族英雄。②对于郑成功本人来说,这一胜利更像一出悲剧。从个人处境来说,郑成功在明朝灭亡又不肯归附清朝统治的情况下,总要为自己寻找退路,退守台湾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从为臣的角度说,他也和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忠臣一样,至死效忠于明朝,这或许有些愚忠。③把民族统一和个人处境两方面结合起来,辩证地分析也可以。(观点正确2分,理由合理充分6分。如有别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3.D (A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也指一言不发。B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回想起来心里还是害怕。C溢美之词:过分吹嘘的话语。D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14.A (B.宾语残缺,在“领域”后加“的改革”。C.句式杂糅。D.“发展和重视”语序不当,应为“重视和发展”。)

15.D

16.(6分)示例:鸟儿本来快乐,只因未挡住几粒黄米的诱惑,成了笼中的玩物;少年本来健壮,只因未挡住一包毒品的诱惑,成了羸弱的病夫。

17.(5分)(1)森马集团: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2)网民:缺少公益心,缺乏社会责任感。

   (答出一方给3分,答出双方给5分,意思对或有道理即可)

18.(60分)(略)

    见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翟鹏,字志南,抚宁卫人。正德三年进士。性情刚直耿介,任官以清操见闻。嘉靖七年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当时边政长久废弛,强壮兵卒大都被当作工匠为中官家私役占有。守边的人都是瘦弱衰老不能打仗的人。加上番兵戍边无期,更有甚者是丈夫守墩台,妻子坐店铺。翟鹏到达后,尽数清查占用职位的现象,使边兵轮换值班。野鸡台二十余墩台孤立在塞外,被长久放弃,不加防守,翟鹏全部恢复镇守。这一年是大荒年,他向朝廷请求加以救济。因为敌寇入侵,翟鹏被停薪俸。又因为他弹劾总兵官赵瑛处事失误,而被其攻击,因而被剥夺职务返回家中。

        嘉靖二十年八月,俺答侵入山西内地。兵部请求调派大臣督察军需物质,因而推    荐翟鹏。于是翟鹏恢复旧的官职,整治畿辅、山西、河南军务兼督军饷。翟鹏驰马到    达,俺答已经满载而去,而吉襄军又侵犯汾、石各州。翟鹏往来追赶驰驱,不能有所挫敌。敌寇退后,于是被召还朝。

        第二年三月,宣大总督樊继祖被罢免,朝廷提升翟鹏为兵部右侍郎代替他。这一    年七月,俺答又大举入侵山西,纵掠太原、潞安。兵部请求再设总督,于是又起用翟鹏任旧职,翟鹏受命,敌寇已退出塞外。翟鹏派遣千户火力赤率兵三百警戒兵到丰州    滩,没有发现敌寇。又选精锐百人,远至丰州西北,遇到牧马的一百多人,击斩二十三人,并夺取他们的马返回。还没有进入边塞,敌寇大兵赶到,官军又饥饿又疲惫,放弃缴获的所有东西,奔跑回来。翟鹏根据实际情况向皇帝陈述。皇帝因将士敢深入敌国,仍然实行升迁赏赐。按照以往旧例,士兵都是集体镇守城池,闻警才出战。自从边境祸患严重以后,每年夏秋期间分别派兵驻扎边堡,称乏为暗伏。翟鹏请求入秋后全都赴塞,划地分守,称之为摆边,九月中旬返回城镇。于是载入军令。    ±

        二十三年正月,皇帝认为去年无敌寇侵犯乃是将帅之功,下诏书奖赏翟鹏,并赐给他一件袭衣。皇帝倚靠翟鹏消灭敌寇,屡次下达赏赐命令,翟鹏的请求建议多被听从,而责成其功都甚急。翟鹏也竭尽智力,但不能在呼吸之间应对变化。御史曹邦辅曾经弹劾翟鹏,翟鹏请求罢去自己的官职,皇帝没有允许。俺答从顺圣川到蔚州,侵犯浮屠谷,一直抵达完县,京师戒严。皇帝大怒,屡次下诏书责问翟鹏。翟鹏在朔州听到这种紧急情况。半夜赶到马邑,调兵粮,又赶到浑源,派遣诸将遏止敌人。御史杨本深弹劾翟鹏犯有延误之罪,致使敌贼威震畿辅。兵科戴梦桂继杨本深后弹劾翟鹏。于是皇帝派官拘押翟鹏,而让兵部左侍郎张汉代替翟鹏的职位。翟鹏到达京师,因皇帝下诏入狱,被判永戍边关。行至河西务时,被民家围困刁难,他将此事告诉收取关税的主事,主事用杖击打民家,厂卫听说了这件事,以此上告。皇帝又逮捕翟鹏送到京都,死在狱中,人们都为他感到可惜。

        原先,翟鹏在卫辉,准备上朝廷拜见皇帝,他的行李简朴,通判王江送金钱给他。翟鹏说:“难道我的朴素衣着不能让人信服吗?”王江感到惭愧而退去,翟鹏的耿直就是这样。隆庆年初期,恢复了他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