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部补矢部谦三百度云:中西医结合是被阉了的太监还是丰了胸的人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52:31

中西结合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来的,而它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我们就从中西医之争说起。

 

 


20世纪中国发生过许多运动与事件,而像中西医抗争这样规模与持续时间之久的群众运动恐怕还是很罕见的。这场运动的爆发点是1929年2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并作出“废止旧医案”,规定旧医(即中医)必须在1930年底以前向政府登记,这些中医将通过“培训”,决定可否继续开业,而今后不再承认新的中医,也禁办中医学校,禁办中医杂志,达到五十年后中国只有西医不再有中医的目的,这就是当时的“医学革命论”,即用西医来取代中医,实现“中医科学化”和“医学现代化”。这提案是由西医界代表人物余云岫及汪企张提出来的,余汪也就成了中医的众矢之的。

 


 

当时蒋介石“北伐”胜利不久,又经过“清党”,国民党定都南京,所谓“新政”伊始,医学界当然也得附和新政,所以废止旧医,提倡新医,这在此时一部分医务界人眼里是很名正言顺的事,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强国必先强种”,在他们看来中国的事情似乎如此容易。“革命”、“新政”在当时是最时髦与激进的语言,“不革命”与“守旧”则是可怕的帽子,医学界也不例外。“废止旧医案”称:“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在这些人眼里,他们是在“替天行道”。

 


 

“废医案”一出,举国上下中医无不义愤填膺,这既是砸了他们的饭碗,又是对数千年传统的中医下达了死刑令,而在当时中国,医疗事业极其落后,很多地方缺医少药,西医总数不过6000左右,仅占医生队伍十分之一二,有些地方更连十分之一二都不到,取缔中医形同灭门灭族,广大中医被迫群起抗争。从1929年至1939年,这十年间,中医自发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十次并组织请愿四次。1929年3月17日第一次中医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全国15个行省130多团体262人齐集上海,并将这一天定为“国医节”(直至1949年解放),会后赴南京请愿。1929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457位代表,代表了全国223个团体,云集上海,会后又进行了请愿。1934年1月22日国民党四中全会开幕之际,中医界54个代表赴南京请愿,全国中医界均停业一天以表支持,南京中医药界与市民2600多人参加了请愿。在旧中国要自发地组织如此规模的集会与请愿,实在也不是多见的。他们呼出了“平等中西医”,“提倡中国医药就是保全中国文化经济”,“打倒余汪提案就是打倒帝国主义”……。一场学科之争变成了生存斗争,最后演变成了保国保种运动。当时的媒体,几乎每天都报导抗争的消息、刊登论战的文章,整个社会和各界名流都卷入了这个漩涡。

 


 

这场抗争整整历经十载,如果不是因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抗战的兴起,双方也许都不会偃旗息鼓,但这场论战的烽火始终没有熄灭,八年抗战胜利后,中医处境更艰难,中西医关系犹如冰炭,事实证明无能腐朽的旧政府是无法调和这场抗争,也是无法解决这一内涵深刻的社会问题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府立即着手调节中西医矛盾,在“团结”与“中西医结合”旗帜下,从表面看矛盾是缓和了,但深层次的文化、学术、思想问题,依然存在;蔑视“旧医”,轻视“中医”一直延续至今。

 


 

中西医结合就是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而且一喊就是几十年。而什么是结合?结合,是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王充《论衡》“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男女结合也不是简单的男+女,而是两个家族发生了联系,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发生联系。因此如果说结合,就应当是个体及所包含元素发生密切的联系。

 


而中医和西医,彼此的理论基础都不一样,又何谓之结合?

 

说是结合,不过是治感冒,你用金银花、野菊花等加对乙酰氨基酚之类。如果这样,那你左啃一口面包,右啃一口窝头,然后说两者结合了,有这么说话的么?

 


 

理论基础不同,上层建筑也就不同,如同一个建在陆上的房子和建在海里的房子,共同点就是都能住人,为什么非要在两房子上联上线呢,没这个必要,更没有意义,你吃西餐能吃饱,吃中餐也能吃饱,那为何还要西餐中做或中餐西做呢,做出来的是什么东西?患者有病哪个最有效就用哪个。中西医就像人的左右手,哪个离东西近就用哪个手拿,没必要结合成一只手,也没法结合。

 


 

个人认为尊张寿甫先生之言——“衷中参西”才是正途。

 


 

后记

 


 

我最无法理解的是很多人说“虽然我不太懂中医,但我就是认为中医有太多的弊病”。我就纳闷了,如果说你有点理论基础大家还能讨论一下,可你都不知你所鄙视的东西是什么,而我说的你也听不懂,你有什么可说的,先哲早就告诫过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应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人云亦云的人太多,这真是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态势。

 


 

国人从大汉大中华的民族自傲,到民族虚无主义,从盲目排外到盲目崇外,从以新学代替旧学,以西学代替中学,以西医代替中医,以西画取代国画,或以国粹胜过洋货,中体为本西学为用,始终在这怪圈中徘徊,既想找出中国特色,又要与世界接轨,既要向西方学习,又要维持个性,最后变成了个四不像。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贬低。认为自己哪都不好,西方就是强大,所以一百年就把数千年的文明抛弃不顾了。这能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