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男皮鞋:幸福来了,要“稳”住民生周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0:35:49

幸福来了,要“稳”住

陈文波 《 民生周刊 》(2011年第13期)

    吃完晚饭,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关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再次遭到空袭的新闻,吸引了5岁女儿的注意。她转动着地球仪,终于找到位于地中海南岸的那个沙漠之国,不解地问:“他们为什么要打仗?”

    利比亚,战争正在上演,动荡仍在加剧。报道说,30多万难民逃离利比亚,拥挤在突尼斯边境附近的难民营里艰难度日。利比亚各地食品价格飞涨,供应短缺。难民最大的心愿是能快点回家。

    从一些数据来看,动乱前的利比亚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人均月平均工资超过了1000美元;首都房价不到1000美元,一般人家的住房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全民享有免费医疗和教育;国家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补贴……这似乎与我们对非洲国家的传统印象相去甚远。

    作为全球第十二大石油生产国,凭借丰富的资源带来的丰厚收入,利比亚国家经济发展也可圈可点。早在十多年前,利比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达到了7000美元,去年经济增长率居然高达10.6%。国际货币基金会原本预估,利比亚今年经济增长率也可望达到6.2%。不过,毫无疑问,战争与动乱的光临,将会使利比亚经济遭受重创。 

    “一下回到40年前的穷日子,利比亚人民你们值吗?”有网友这样感叹。

    让我们回到国内。今年的春天,“幸福”应该是政府使用频率最高、最受百姓期待与热议的汉语词汇。无论地方发展规划,还是全国两会报告,都在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绘幸福“路线图”。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对每一个人来说,能否获得幸福是有前提的。白天,我们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感受着忙碌和收获的充实;晚上,我们窝在温暖的家里,和家人共进可口的晚餐、共享其乐融融的氛围,这相对于饱受地震海啸摧残的日本民众来说,无疑是幸福的;相对于备受战争与动乱折磨的利比亚百姓来说,更是幸福的。

    “幸福感的第一要义应该是安全感。只有国家富强、社会稳定,老百姓对自己的生活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幸福感可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程静这样表述着自己对幸福感的理解。的确,只有在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中,经济社会才可能发展,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有良好的外部条件,才能对未来有明确的预期与规划,才能有信心去追求幸福,并生活在幸福之中。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是古人对安宁祥和生活的向往;“家和兴事,和气生财”,是普通百姓对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总结;“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这是古往今来的政治家们励精图治,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的深刻认识。

    无论世易时移,稳定与安宁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民生福祉的源泉。

    今天,我们已经踏入了“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系列政策部署,百姓的幸福生活更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国也将由此进入一个“国民共富”、“全民共享”的幸福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抓“稳”已经或者即将到来的幸福,求解自己的幸福“方程式”,描绘自己的幸福“路线图”,为自己的幸福铺好路。

    四月的北京,春末夏初,漫天的柳絮,在空中飘飘扬扬。没有稳定与安宁,幸福也不过是风中的柳絮,随风而逝,不知飘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