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巴打09高清粤语:清明节是一种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06:40

清明节是一种教育

杨 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4月05日   第 05 版)

  上小学时,每到清明要扫墓。

  扫墓分为两种:一种是家里大人带着,到乡下祭扫祖坟;另一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到公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集体扫墓。

  在乡下的祖坟前——其实有好多座祖宗的坟头,往往也不在一处——小时候常想,这有什么意义呢?在坟里的那个人,我都不知道他或者她的模样,他或者她在生前恐怕也未必知道我的存在。但是毕竟家中有长辈带领,于是也年复一年地去祭扫,烧一些纸,放一挂鞭炮。后来看了一些课本教材之外的“野狐禅”,渐渐多了想象。比如评书《呼家将》里的呼延庆和《薛家将》里的薛刚,清明节也上坟,他们要祭扫的祖坟可不是一般的坟,都是所谓“铁丘坟”,皇帝和奸臣们派重兵看守,专等捉拿忠臣后裔,饶是如此,这两人都义无反顾地去祭了。慢慢地,是不是坚持给祖宗扫墓、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尊敬祖先变成了我童年心中英雄的一个必备素质。直到今天,我认为这仍然是一个好人的必备素质。

  相比起来,那时候为革命烈士扫墓的意义要明确许多。老师们发给每人一张白纸,教大家叠成一朵花,再用大头针别在左胸前,和红领巾相衬着,有别样的美。在烈士碑下,照例会有老师和学生代表发言,讲述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和我们作为当代青少年儿童的崇敬之情。最后,我们依次绕碑一周,把白纸花放在碑下。许多年过去了,老师和同学们在那里说了些什么,我全然忘记了,但是那朵白花的样子却依然清晰,同样清晰的是那时候的心情,很向往,就像和同学们看完了电影《小兵张嘎》之后向往和他一起去战斗。

  清明节是种教育。即使在祖坟前的鞭炮声中,我并不知道我明白了什么,即使在烈士碑下的白纸花堆中,我不记得同学在麦克风前讲了什么,清明节依然是一种教育。在仪式化的程序里,在懵懂的胡思乱想中,也在历史记忆于当代的简单回放中,我们渐渐有了自己的认同——对未曾谋面的祖辈多了莫名的亲近之情,对为强盛国家新生付出生命代价的仁人志士有了敌忾之心——国家与故乡,也因为这些亲切的值得尊敬的人们而变得越发生动起来。

  也许有人会说,这对个人生活有什么意义?不过是一种幼稚罢了。幼稚当然需要启蒙,但如果启蒙的结果是掉入一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的话,那是一种比幼稚更不成熟的状态。除了自己和自己的利益,你找不到任何值得信赖的东西,或以物喜,或以己悲,精神上终究要变得一无所有,天地无限,也只不过是小小自我的一只囚笼。

  所以,当清明节来临的时候,我们值得花点时间去温习一下过去的生活——自己、家庭、家族和国家。华夏祖先有大智慧,每年都有这样一个议程设置,让我们有机会面对祖先翻翻历史、找找认同。当我们在脑海中想象那些历史的过客,怎样在战争中、在劳作中、在市井中步履维艰地走过自己的人生,或许会在前人的身上更清楚地辨认出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