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莱三国神兵符: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23:08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

肖川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你难以尽数什么是文化,却很容易指称“非文化”的对象。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层次和侧面来使用这个词,在“文化”概念谱系的最大一极,即是与“自然”相对。

德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德] 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33页。)人是文化的动物,“文化”是人的世界的基本特征。文化因人而存在,人是文化的目的和依据,文化的本质是它的人性内涵。

文化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伴随着活动过程本身,世世代代生长着。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它与人类如影相随,是漫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总结。“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龙应台:《文化是什么?》《中国青年报》2005年10月19日)任何一种文化都既是人类实践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实践的过程。文化在形塑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行为上,是一个关键元素。

教育过程是个体心理遭遇人类文化的历程,在人类文化的背景中展开个体心理活动的过程。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趣味,三者构成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主要因素。这既是教育要着力去引导的,也是教育过程必然会影响产生的。

社会文化作为个体精神生活与心理活动的重要的环境因素和背景,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比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易形成谦卑、内敛、不直率等个性品质。还比如语义的变化,词汇的增加、人们交流方式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文化更深层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对人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下述事实中发现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有口音,口音究竟是怎们形成的呢?我们很难清晰地解释,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文化塑造了我们。文化是蕴含在社会背后的起综合和体系化作用的价值体系。

教育要使人在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过程中实现个性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教育要提升人的主体价值与意义、发展人的自主品质与精神、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而这我们对于浸染于其中的文化的理解。“我们愈是更多地了解并理解我们自身、我们自身的传统以及他人的传统,我们就愈能获得自由。我们关于文化过程的理解愈深,我们发现真善美的概率就愈高。人的自由,是包含了信仰自由在内的”。

然而,一个生命意义上的人,就必须要把文化纳入自己的发展系统,因为他本质上是社会属性的,是在民族文化中生存的。“人在某种传统中作出尽善尽美的努力时,确实,在他对传统的忠贞里有一种高雅的情操,但另一方面,我们愈是更多地了解并理解我们自身,我们自身的传统以及他人的传统,我们就愈能获得自由。我们关于文化过程的理解愈深,我们发现真善美的概率就愈高,人的自由,是包含了信仰在内的。”(博克:《现代文化学入门〈四〉》,194页,1974年)

文化作为我们行为的规定性因素,制约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如何对待儿童?我们如何对待我们内心的冲动?我们如何解读一个历史文本?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获得的“文化修养”(acculturation)。

意识到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教育中的一切都会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要使这种影响有助于我们教育理想的实现,我们就需要审慎地规划我们的行为。约翰·埃格尔斯顿(John Egglesten )认为:“每个教师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带到课堂中去,他用这种价值观念来阐述所发生的每一种活动,每一个活动。没有一整套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便称不上是位教师。”(《八十年代的教育目标》,《世界教育展望》,(Ⅱ)第157页。)而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