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叶之庭 新海诚 小说:2528.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多样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43:56

2528.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多样性

2011.4.4

世界是物质的,但物质的存在形态各异。有的呈宏观态,有的呈微观态;有的呈无机态,有的呈有机态;有的可以观察,有的踪迹难觅;有的在从微观态转化成宏观态,有的在从宏观态转化成微观态;但任何转变都有一个过程,在一定时点上表现为相对的稳定态,也就是绚丽多彩的客观世界。

稳定态是有条件的,条件的改变会带来形态的改变,不过有的我们可以察觉,有的难以察觉罢了。

最近,日本福岛核危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吸引了我的注意,探索安全核反应主导了我最近的思考。

核裂变是核的不稳定态,产生于外部条件的改变,主要是压力条件。

核材料属于重金属,形成于高压环境。地质变迁把它们带到地表环境以后,它们就会从相对的稳定态转化为不稳定态,出现放射性。放射性可以影响生物机体的生理过程和化学反应,破坏生物机体的稳定性,导致畸变和死亡。

畸变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坏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培育我们需要的品种和品质。所以,对放射性要一分为二。

物理力和化学力都可以改变物质的形态。恒星表面的核聚变在我看来是从基本粒子开始的核聚变,最初的产物形成了宇宙射线,影响了地球环境。

宇宙射线的主要成分是氢百分之八十七,氦百分之十二,其他基本粒子百分之一。而占宇宙射线百分之九十九的氢和氦的运动速度只有每秒100——800km(网上的说法也不一致),远低于所谓的光速每秒30万km。占宇宙射线百分之九十九的氢和氦是地球大气的主要来源,而地球大气层中它们的比例却非常之低,说明地球大气边缘逃逸层(又称磁力层)和热层(又称增温层)摄氏数千度的局部高温产生于撞击带来的核聚(裂)变(也有湮灭式核聚变的可能)和化合反应,而其下层水分子的存在说明地球上的水圈可能来源于此。聚变还有多余电子、电荷等基本粒子的发散,产生次生射线和可见光,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阳光主要产生于地球大气边缘的核聚变,来自太阳风,而非太阳表面直达地球的可见光。由于距离遥远和发散的原因,太阳表面直达地球的可见光未必多于月亮,所以我们才有夜晚。

地球大气边缘的核聚变不但形成了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还可能形成其他元素,气体元素也会与固体物质发生化合反应,进入地球的物质循环。所以,地球和太阳的质量都在增加。当然,有聚变就有裂变,有化合就有分解,宇宙中的物质循环自有客观规律,有相对的稳定,也有瞬间的瓦解。

模仿地球大气边缘的核聚变和化合反应可能是解决地球能源危机的重要出路,解放思想、潜心研究,必有收获!

还有,地球可能有两层壳,第一层在我们脚下,第二层在上下地幔之间,所以有深达700km的深层地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