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预备役所有兵种:健身气功 之 六字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4:16
健身气功 之 六字诀 发表时间:2010-03-31 发表者:李华刚 (访问人次:826)  

六字诀,又称六字气诀,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健身方法。

六字诀历史久远,流传广泛。现存最早的六字诀文献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上流行着不同形式的六字诀及与六字诀相关的功法十余种,其中马礼堂的“养气功六字诀”影响较大。综合文献资料和现存各种六字诀相关功法内容分析,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循中医经络循行规律。但是,在功法的规范性上,尚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如:个别字诀(呵、四)的发音、六字的吐音口型及发声与否、六字与脏腑的对应、六字在练习中的排列顺序等都存在着一些歧义;各种功法的呼吸发音与肢体导引动作之间的关系各有特色,尚缺乏统一的科学论证。正是在此基础上,“健身气功·六字诀”课题组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化研究论证,以此来编创便于群众习练、科学健康的健身气功新功法。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普通外科李华刚

关于六字的脏腑归属

综合有关文献,如南北朝时,梁代的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隋代高僧智顗在《童蒙止观·治病第九》,唐代道教学者胡愔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和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等著述根据《河洛精蕴》五音五行五脏的论述,创编新功法的课题组专家认为六字诀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应为:嘘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呵为吞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此,在六字的脏腑对应上,“呵———心,呬———肺,嘘———肝,呼———脾,吹———肾,嘻———三焦”是合理而规范的。

关于六字的习练顺序

在六字的习练顺序上,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主要有三种。课题组认为,在习练六字诀中,若以治病为主要目的,应以五行相克的顺序习练:呵———呬———嘘———呼———吹———嘻。若以养生为主要目的长期习练,则应近五行相生的顺序:嘘———呵———呼———呬———吹———嘻。“健身气功·六字诀”用后者。

关于六字的读音与口型

(一)关于六字的读音

明清以前,由于没有统一的汉字注音方法,读音主要靠已知之字音互切而说明。这样,就造成了人们对六字诀发音的歧义,出现了“同字不同音、同音不同字”的现象。

课题组经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呼(hū)字正好为喉音,五行属土,对应脾;呵(hē)字正好为舌音,五行属火,对应心;嘘、嘻为牙音,五行属木,对应肝、胆;吹(chuī)字正好为唇音,五行属水,对应肾。呬字读(sī)则正好为齿音,五行属金,对应肺。这些,恰恰形成了五行五音五脏的对应关系,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六字都为清音平声。

(二)关于六字的口型

在六字读音确定后,由于受地方口音的影响,仍会造成六字诀读音发声的差异。用现代普通话来规范和统一,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课题组用以上唇齿舌喉牙,五行五音的系统原则对六字的口型与气息要点进行了规范化探索。

关于六字诀的吐纳法

历史文献认为,六字诀的吐纳法为鼻吸口呼,匀细柔长。但在吐气时是否出声的问题上,认识各不相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气声逐字”是出声的,孙思邈也基本沿用其法,而唐代胡愔以后的大多数文献改为呼吸皆应令“耳不得闻其声”。

“养气功六字诀”主要应用的是发声法。认为,临床应用时发声比不发声收效快;只有发声才能区分宫、商、角、徵、羽,才能配合五脏,更好地治病,并称其为“风呼吸”。但同时也要求:“初学者,一定要出声,便于气机通畅和掌握口型;等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声了。”

课题组认为,陶弘景与孙思邈的吐气出声法主要应用于治疗疾病,而后世“吐气无声”则是治病与养生相结合并向养生应用转变。古人常称六字诀为“六字气”“六气诀”或“六字气诀”。这说明,气息为六字吐气时的关键,而不是声音。发声是气息由慢变急、由清变浊的表现,中医认为它偏重于泻法的作用。

另外,是否出声还与是否配合动作及导引动作的特性有关。动作有力、转折停顿明显的,自然应以出声为好,像武术家对六字诀等声法的运用;而静功或动作舒缓、圆转自然者,则应以不出声为好。具体运用上应区别对待,辩证施功。

对于“健身气功·六字诀”,根据习练对象的不同,要求并不一样。总的要求是,“吐气不出声”。具体来说,对于初学者,可以吐气出声,主要是为便于口型校正,防止憋气;功法熟练后,则应逐渐转为吐气轻声,乃至匀细柔长的无声状态。

试验中,课题组专门观察了“呼”字不同状态对练功人群平均肌力的影响,以探索对以上问题的科学验证方法。结果显示:单纯读字出声与不出声比较虽然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握力平均值出声组高于不出声组。这可能与测试对象大都是六字诀初学者和评价方法(肌力)与发声的用力状态更接近有关(因为发声用力可调动肌肉的工作能力)。对此,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于六字诀中导引动作的配合

明代以前六字诀没有动作配合的记载,基本是单纯的吐纳方法。明代以后,才开始有关于动作配合的资料。其中“嘘字诀”是眼睛的动作,“呼字诀”是口型,其他几种也是单纯的定式动作描述。另外,在宋、元、明、清

健身气功 之 六字诀发布时间:2009-11-25 浏览:44次

六字诀,又称六字气诀,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健身方法。

六字诀历史久远,流传广泛。现存最早的六字诀文献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上流行着不同形式的六字诀及与六字诀相关的功法十余种,其中马礼堂的“养气功六字诀”影响较大。综合文献资料和现存各种六字诀相关功法内容分析,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循中医经络循行规律。但是,在功法的规范性上,尚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如:个别字诀(呵、四)的发音、六字的吐音口型及发声与否、六字与脏腑的对应、六字在练习中的排列顺序等都存在着一些歧义;各种功法的呼吸发音与肢体导引动作之间的关系各有特色,尚缺乏统一的科学论证。正是在此基础上,“健身气功·六字诀”课题组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化研究论证,以此来编创便于群众习练、科学健康的健身气功新功法。        

关于六字的脏腑归属

综合有关文献,如南北朝时,梁代的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隋代高僧智顗在《童蒙止观·治病第九》,唐代道教学者胡愔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和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等著述根据《河洛精蕴》五音五行五脏的论述,创编新功法的课题组专家认为六字诀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应为:嘘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呵为吞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此,在六字的脏腑对应上,“呵———心,呬———肺,嘘———肝,呼———脾,吹———肾,嘻———三焦”是合理而规范的。

关于六字的习练顺序

在六字的习练顺序上,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主要有三种。课题组认为,在习练六字诀中,若以治病为主要目的,应以五行相克的顺序习练:呵———呬———嘘———呼———吹———嘻。若以养生为主要目的长期习练,则应近五行相生的顺序:嘘———呵———呼———呬———吹———嘻。“健身气功·六字诀”用后者。

关于六字的读音与口型

(一)关于六字的读音

明清以前,由于没有统一的汉字注音方法,读音主要靠已知之字音互切而说明。这样,就造成了人们对六字诀发音的歧义,出现了“同字不同音、同音不同字”的现象。

课题组经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呼(hū)字正好为喉音,五行属土,对应脾;呵(hē)字正好为舌音,五行属火,对应心;嘘、嘻为牙音,五行属木,对应肝、胆;吹(chuī)字正好为唇音,五行属水,对应肾。呬字读(sī)则正好为齿音,五行属金,对应肺。这些,恰恰形成了五行五音五脏的对应关系,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六字都为清音平声。

(二)关于六字的口型

在六字读音确定后,由于受地方口音的影响,仍会造成六字诀读音发声的差异。用现代普通话来规范和统一,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课题组用以上唇齿舌喉牙,五行五音的系统原则对六字的口型与气息要点进行了规范化探索。

关于六字诀的吐纳法

历史文献认为,六字诀的吐纳法为鼻吸口呼,匀细柔长。但在吐气时是否出声的问题上,认识各不相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气声逐字”是出声的,孙思邈也基本沿用其法,而唐代胡愔以后的大多数文献改为呼吸皆应令“耳不得闻其声”。

“养气功六字诀”主要应用的是发声法。认为,临床应用时发声比不发声收效快;只有发声才能区分宫、商、角、徵、羽,才能配合五脏,更好地治病,并称其为“风呼吸”。但同时也要求:“初学者,一定要出声,便于气机通畅和掌握口型;等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声了。”

课题组认为,陶弘景与孙思邈的吐气出声法主要应用于治疗疾病,而后世“吐气无声”则是治病与养生相结合并向养生应用转变。古人常称六字诀为“六字气”“六气诀”或“六字气诀”。这说明,气息为六字吐气时的关键,而不是声音。发声是气息由慢变急、由清变浊的表现,中医认为它偏重于泻法的作用。

另外,是否出声还与是否配合动作及导引动作的特性有关。动作有力、转折停顿明显的,自然应以出声为好,像武术家对六字诀等声法的运用;而静功或动作舒缓、圆转自然者,则应以不出声为好。具体运用上应区别对待,辩证施功。

对于“健身气功·六字诀”,根据习练对象的不同,要求并不一样。总的要求是,“吐气不出声”。具体来说,对于初学者,可以吐气出声,主要是为便于口型校正,防止憋气;功法熟练后,则应逐渐转为吐气轻声,乃至匀细柔长的无声状态。

试验中,课题组专门观察了“呼”字不同状态对练功人群平均肌力的影响,以探索对以上问题的科学验证方法。结果显示:单纯读字出声与不出声比较虽然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握力平均值出声组高于不出声组。这可能与测试对象大都是六字诀初学者和评价方法(肌力)与发声的用力状态更接近有关(因为发声用力可调动肌肉的工作能力)。对此,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于六字诀中导引动作的配合

明代以前六字诀没有动作配合的记载,基本是单纯的吐纳方法。明代以后,才开始有关于动作配合的资料。其中“嘘字诀”是眼睛的动作,“呼字诀”是口型,其他几种也是单纯的定式动作描述。另外,在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各种健身术中,也有配用六字诀作为其辅助练习的记载,如八段锦、易筋经、峨眉庄、形意拳、八卦掌、大雁功等,但都未形成独立的六字诀导引功法,而是各种特色的六字诀应用,与原始的静功六字诀已不完全一样,在武术动功中大多已变成了助力练气的声法练习。
经过对文献及各种实践经验的研究分析,课题组确定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动作设计原则:

(一)应符合六字诀吐纳法对人体气机的调整规律和节律,简捷明了,切实做好吐纳的辅助,而不应是导引与吐纳的简单相加。

(二)新功法以健身为主,动作配合上也应与临床治疗相区别,做到舒缓圆活,连绵不断,养练结合。

(三)每个字诀的动作特点都要符合它所对应脏腑的气化特点,如肝之升发、肾之闭藏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课题组博采众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编创了“健身气功·六字诀”的辅助导引动。

同时,通过“呼”字不同状态对练功人群的平均肌力影响的实验,探讨导引动作与吐纳之间的关系。从实验结果来看,虽然目前有动作组与无动作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有动作组的肌力平均值大于无动作组。这些表明,呼吸与动作相结合,效果较为理想,二者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关于六字诀中的呼吸法

传统六字诀文献中对呼吸法的介绍主要集中在“鼻吸口吐”、吐气有声或无声上,对呼吸方法则没有具体论述。而根据气功养生的基本原则和六字诀要求深长细柔的呼吸要领来分析,应为“腹式呼吸”。

在“健身气功·六字诀”中,主要运用逆膜式呼吸方法,配合圆缓的以肚脐为中心的升降开合动作。动作开合与内气的呼吸开合相应,能进一步调动人体内气的平衡,使“健身气功·六字诀”更具有养生健身的特色。

等不同时期各种健身术中,也有配用六字诀作为其辅助练习的记载,如八段锦、易筋经、峨眉庄、形意拳、八卦掌、大雁功等,但都未形成独立的六字诀导引功法,而是各种特色的六字诀应用,与原始的静功六字诀已不完全一样,在武术动功中大多已变成了助力练气的声法练习。
经过对文献及各种实践经验的研究分析,课题组确定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动作设计原则:

(一)应符合六字诀吐纳法对人体气机的调整规律和节律,简捷明了,切实做好吐纳的辅助,而不应是导引与吐纳的简单相加。

(二)新功法以健身为主,动作配合上也应与临床治疗相区别,做到舒缓圆活,连绵不断,养练结合。

(三)每个字诀的动作特点都要符合它所对应脏腑的气化特点,如肝之升发、肾之闭藏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课题组博采众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编创了“健身气功·六字诀”的辅助导引动。

同时,通过“呼”字不同状态对练功人群的平均肌力影响的实验,探讨导引动作与吐纳之间的关系。从实验结果来看,虽然目前有动作组与无动作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有动作组的肌力平均值大于无动作组。这些表明,呼吸与动作相结合,效果较为理想,二者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关于六字诀中的呼吸法

传统六字诀文献中对呼吸法的介绍主要集中在“鼻吸口吐”、吐气有声或无声上,对呼吸方法则没有具体论述。而根据气功养生的基本原则和六字诀要求深长细柔的呼吸要领来分析,应为“腹式呼吸”。

在“健身气功·六字诀”中,主要运用逆膜式呼吸方法,配合圆缓的以肚脐为中心的升降开合动作。动作开合与内气的呼吸开合相应,能进一步调动人体内气的平衡,使“健身气功·六字诀”更具有养生健身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