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信大王牌专业:千年绝技从落寞中走来——手掌木偶【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1:44:10

千年绝技从落寞中走来——手掌木偶【图文】

 
 
 
手掌木偶传人张贤光(左一)在街头推介他的千年“非遗”绝技手掌木偶。 


 
张贤光表演手掌木偶戏。
 


  四川省广安市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掌木偶,在今年春节广安市举行的民间文化巡展活动中,成为一道抢人眼球的亮丽风景。每一场巡展,观看手掌木偶的游客都把巡展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手掌木偶作为一种戏曲艺术,在我国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邻水县手掌木偶大约发源于公元1850年,由该县御临镇首创发起,历经三代150余年,一直在邻水、重庆、广安、达州等20余个市县流动演出,深受群众的喜爱。

  世代相传:手掌木偶辉煌千余年

  不少文化人和观众希望邻水手掌木偶唯一的传人张贤光将这一绝技发扬光大。47岁的张贤光健谈、诙谐、清瘦,常穿一件复古短衫。

  “皮影戏、灯戏、木偶戏以及猴戏,和手掌木偶其实源于一家。”张贤光在介绍手掌木偶的起源时说,因“戏台子”只有约1米宽、仅1人高,由红色布帘搭盖而成,手掌木偶又叫“背挡戏”、“布袋戏”。

  由于出身木偶世家,张贤光孩童时就耳濡目染,12岁的他便开始接受来自父亲的家传。钹、锣、口哨等多种乐器同时操作,还要控制手掌般大小的木偶,依剧情变换木偶的姿势,再配上戏曲唱腔,“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手掌木偶操作难度之高可想而知,但由于世家出生,加之年少机灵勤奋,不久张贤光便学成登台。

  在娱乐休闲方式极为匮乏的年代,手掌木偶戏的“走红”成为必然。用张贤光的话说,“走州吃州,走县吃县,不亚于现在的‘超女’”。除此之外,手掌木偶的表演者还享受特殊待遇:“我们这个戏可以在桌子(农村的八仙桌)上演,一般表演其他戏剧的戏班遇到我们,懂得规矩的都会停下来等我们演过了再演。”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大锅饭”的时代刚结束,“木匠的工资才八角钱一天,我就是5元一节(一出戏)了。”当时张贤光每天收入可达惊人的30元左右。

  资金匮乏:“非遗”精品徘徊生死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曾经辉煌的手掌木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张贤光也只好“下海”了。为了生计奔波的张贤光度过了10年的落魄时光,“不能当饭吃”的手掌木偶也被尘封在屋角里。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的重视,各地开始挖掘民俗民技,张贤光和他的手掌木偶再度浮出水面,但此时,他已成为重庆某批发市场的一个水果批发商。

  “曾经带过几个徒弟都没有出师,现在的年轻人更无法潜心学习这门技艺了。”张贤光说。虽然政府和有关人士多次与他磋商,但张贤光对传承之事表示出惋惜和无奈。

  另一方面,资金也困惑着他。“这次到省里参加‘非遗’节,我到资中一个专门制作木偶的作坊问了一下,做一个木偶要价1万。”张贤光说。他想过将世代相传的绝技发扬光大,也想过进行创新,“虽然不像别人说的弄点‘刘德华’、‘小沈阳’的流行木偶,但如果要创新,必须重新雕刻精美的木偶,才能适应现代人的欣赏水平。”

  张贤光表演的手掌木偶,仅一出戏就需要20余个人物木偶和道具。“这个问题我想过多次,确实没有办法。”张贤光沉默良久后坦言道。

  发扬光大:出让千年绝技

  “难了,不容易学,就是想学的,也得看有没有天赋。”张贤光感慨地说:“找个传人真难啊,我有些担心,怕这项技艺在我手里就失传了!”说完,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如何让手掌木偶“非遗”精品得以传承,这是张贤光思考最多的问题。他想过将手掌木偶的绝技转让出去,而且 “最好是重庆的文化公司来接受转让”,因为邻水手掌木偶是从重庆流传过来的,“现在想让它回归”。至于转让方式和费用,张贤光表示仍在考虑之中,“钱并不重要,真正能将手掌木偶发扬光大才是我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