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院与规划局的区别:邵村:由乱到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8:42:00
邵村:由乱到兴
—— —— 《魏县新“名片”》专题报道之一
发布:2011-03-13 13:07:57 来源:《民主与法制》杂志 作者:■ 本刊记者 张 君 ■ 田奇庄浏览:30次 【大中小】
核心提示:魏县是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曾发生过惊动中央领导、震惊全国的假药案和“邵村事件”。长期以来,“大、穷、乱”成了魏县的“名片”。
【编者按】
魏县是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曾发生过惊动中央领导、震惊全国的假药案和“邵村事件”。长期以来,“大、穷、乱”成了魏县的“名片”。
2008年下半年以来,魏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励精图治,攻艰克难,通过实施“梨乡水城”建设,抓短板治理。改过去抓先进、表彰典型为一把手带头解决难题。同时,县委书记利用手机短信搭建重大举措干群交流新平台。于是,魏县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0年全省经济发展考核,魏县晋升20个位次,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县,一批有特色经济的乡镇迅速成长,具备了规模效应。全国因“乱”闻名的邵村由分到合、由乱到治,上访大县实现了零上访。一个欣欣向荣、生气勃勃的新魏县崛起于冀南大地。
“邵村事件”
邵村地处魏县东北部的漳河故道,与大名县杨桥镇毗邻。这个拥有3800多人口的村落,被郁郁葱葱、春华秋实的苹果园、梨园环绕,近4000亩的肥沃土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把邵村带到“全国绿化模范村”“全县红旗村”的行列。
邵村的水土非常适合生长苹果,种植苹果有数百年的历史,方圆百十里的人都知道邵村的苹果好吃。1983年邵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240亩集体苹果园因果树小,没人愿意承包。待4年后1989年第二轮承包时,苹果树到了盛产期,亩产七八千斤,苹果的价格也蹿升到每斤1.2元至1.5元左右,但每亩仅向村集体交承包费200元。然而,更令群众不能容忍的是,苹果园都承包给了少数干部及其亲友,本与村支书姬某走得很近的村民范孟海等部分村民开始上访反映苹果园承包不公的问题。
县乡领导曾派员前来调查处理,但上访村民认为事情处理得不公平。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并非偶然,邵村的苹果是送礼的佳品,一些县乡干部经常到村里拉苹果,再向上级领导“进贡”。吃了别人的嘴软,拿了别人的手短,在处理过程中难免偏袒一方,让村干部及支书姬某的亲信继续承包。
这时,邵村多数村民眼看着属于全村人的财富被少数人继续占有,坚持不懈上访,村干部与大部分村民的矛盾日益激化。1997年初,蔡家与姬家发生口角演变成打斗,致使姬姓一村民受伤后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涉案的两名蔡姓嫌疑人从此亡命天涯,一直没有回村。然而,当时魏县县委主要领导却以抓捕犯罪嫌疑人为名,动用700多名警察携带枪械,于1998年11月26日凌晨3时许开进邵村,将范孟海等3名上访村民抓获。但在抓捕上访村民李四妮时,受到闻讯赶来的其亲属及部分村民阻挠,数十名村民朝民警们打棍子、扔砖头,民警在喊话无效的情况下,县委一名带队领导冲着县公安局长大喊:“你们手里拿着是烧火棍子?怎么不开枪!”县公安局副局长薛章良首先开枪示警。此时预备队赶来接应,村民与警察发生械斗。在鸣枪后村民未退的情况下,民警开枪。村民范怀森被子弹击中当场死亡,村民李廷有、李炳广、李金平、李志军和常玉珍等5人受枪伤。警方随后抓了11名挑头闹事的村民返回县城。事后调查,共有14名民警开枪,现场打出53发子弹,酿成了震惊全国的“邵村事件”。
“邵村事件”发生后,本刊记者在第一时间进村采访,并对事件进行了深度报道。时任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批示:枪口不能指向群众!
河北省委很快派工作组将情况基本查清,认为魏县的主要决策者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决定给予县委书记申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县委书记职务,给予一名县委副书记及公安局长撤职处分。时任河北省委书记叶连松指出,魏县县委意图以抓捕犯罪嫌疑人为突破口解决农村基层组织瘫痪、秩序混乱等问题,指导思想是错误的;他们不请示、不报告,擅自动用大量警力,允许民警带枪,允许慎重使用武器,工作方式方法也都是错误的;他们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目无组织、违反有关规定的严重违纪行动。
“分村”治上访
在“邵村事件”发生前,张某在任县委书记期间就常为邵村群众进京到省上访感到“头痛”,心里经常琢磨着把邵村问题解决了。一天,他轻车简从来到邵村,想找几个上访村民谈谈,了解情况。但令人遗憾的是,张某遭到了群众的围攻辱骂:“你就是那个小白脸县委书记?头梳得这么光,皮鞋擦得这么亮。”说着说着,有人朝张的脸上吐吐沫,有人踩张的皮鞋。“我让你头发光!我让你皮鞋亮!”几个妇女嘴里边嘟囔着边抓住张领带硬拽。
在邵村被羞辱了一番的张书记选择了忍耐,没有对邵村老百姓采取报复行动。1997年申某来魏县接替张某的县委书记职务时,张某痛心地对申某说:“我在任时没有解决邵村问题,希望你能把邵村问题解决好。”
结果想急于解决邵村问题的申某,意图用枪杆子解决村民持续上访的问题,导致处置方式错误,酿成流血事件。也有县委书记在对待邵村问题表现出麻木不仁的态度。一位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任魏县县委书记的老同志,在“邵村事件”发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邵村就像‘中东’地区,是个火药桶,摸不得碰不得。”他认为:“申某是个大傻瓜,为了几个农民告状把自己的政治前途搭进去,太不值得!”他甚至建议将邵村划归临近的大名县管辖。
1999年2月,魏县县委领导班子作了调整,邯郸市委将在其它县任县长的齐某调到魏县担任县委书记。齐某懒得“趟邵村这洼浑水”,把刚刚调任魏县县委副书记的张爱锁安排到邵村任党支部书记,主持全面工作,张爱锁成了全国行政级别最高的“村长”。没敢进过邵村的齐某自己倒图个清静。
由于新任县委书记齐某在处理“邵村事件”后续问题上态度暧昧,张爱锁在邵村艰难地开展工作,难有大的作为。为了平息事态、缓和各派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根据两大派、四小派现实情况,3800多人口的邵村被一分为四,一个自然村分成了4个村,选举出4个村委会,村民花插居住。这样一来,邵村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使是亲爷儿俩、亲哥儿俩因观点不同都可能不在同一个村。而且4个村人口悬殊过大,最大的邵西1700多口人,最小的邵中仅200口人。邵西村还流传着“跟着李文堂,不用交公粮”的顺口溜。邵西村委会主任李文堂向记者回忆说:“邵村事件”发生后,新任县委书记齐某认为,邵村上访群众力量过大,只有分村才能分散、消弱、瓦解群众的上访势头。但大多数群众不同意分村,当时有2470人签名、摁手印向县委请愿不同意分村。而这位没有来过一次邵村的县委书记却一意孤行,硬是把邵村一分为四。从此,邵村落伍了。
因分村后,每个村党支部软弱瘫痪,村内各种矛盾纵横交织,村级管理混乱无序,计划生育、农业税上缴、殡葬改革等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公益事业停滞不前。为此,东代固乡12年间调换10任党委书记,最短命的乡党委书记仅干了4个月,最长的不过16个月,县里派去的十几个工作组也都无功而返。自此,人们谈“邵”色变,无人再敢问津,县领导像躲瘟神一样躲着邵村走,乡党委书记、县委书记11年没有进过邵村。旧的矛盾没有彻底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由于村民花插居住,不同行政村彼此不相往来,全村公益事业根本无法推进,这么个烂摊子一拖就是11年。
“合村”谋发展
2008年5月,魏县县委、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刚上任的县委书记齐景海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验,他提出把治瘫、治软、促进后进村转化,作为全县“四大建设”之一,“创先争优决不能让一个基层党组织掉队”。齐景海主动提出由自己联系邵村。
在多次实地走访中,齐景海发现问题比想象的还要严重。邵村错过了农网改造时机,十多年一直用的是大名县的电,电费比本县贵一倍。然而到了需要浇地时,电网根本靠不住。村里没有自来水,各家自己打井花钱多水质差,村里的道路到了雨季便成了难以行走的泥潭,村民们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邵村的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问题亟待改变,县财政拨来惠农资金。但是想要得到县里的补助,村民必须首先集资,涉及四个村的利益关系如何协调?不同派性的村民互不来往关系怎么理顺?由谁牵头领导大家先把工程干起来?
“以解决水、电、路为突破口,以共同利益破解派性困局。”一番深入调查之后,齐景海明确了改变邵村的思路:“四个行政村重新合并,重建邵村党总支,让党组织重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限期改变局面;在兴办公益事业工程中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
为消除个别干部群众疑虑,乡党委广泛征求意见,先把四个村支部合并成一个党总支,原村支部书记任党总支委员。为做到不偏袒任何一方,乡党委又派该乡退休干部张志海任党总支书记,由原籍邵村的老八路后代、无派性又有很高威信的乡职工温兵臣为党总支副书记、合并后的邵村村民领导小组组长,原各村委会主任为村民小组组长。
开会宣布并村容易,让与会的村民心悦诚服地认可合村、服从合村并不简单,需要事先做通干部和“难办户”的思想工作。在温兵臣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访谈者的姓名。他不知疲倦地一次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不知吃过多少次闭门羹,受过多少回冷嘲热讽。但他从不灰心气馁。在他看来,与全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幸福相比,自己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邵村合并后,在几派有争议的地段新建了7间宽敞明亮的党总支、村委会办公室和村民活动中心,对此,邵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没有了意见,彻底结束了过去12年来邵村因没有“两室”、村干部在家办公的历史,村“两委”从此有了办公、开会的活动场所,各派别的村干部能够坐在一起开会、议事。
“村合不算合,心合才算合。”齐景海认为,要彻底把邵村3800口人的心拢在一起,愈合“邵村事件”的伤疤就必须兑现在合村时向群众的承诺。2009年11月9日,齐景海召集交通、城建、供电、国土、林业、水利、教育、卫生等部门一把手到邵村现场办公,解决邵村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
为了修路,县财政提供了四十余万元帮扶款。但是,要把村内主干道修好还需要村民集资15万元。经过精心计算,平均每人需要集资60元。按规定,温兵臣家只要拿300元就够了,可是他带头拿出2000元。在他的带动下,村干部挨家挨户主动做工作,很快将款筹集到位。两个月后,村内3.2公里街道实现了全部高标准硬化。
为确定供水管道的合理走向,温兵臣顶烈日、冒酷暑,多次实地勘察,往返20多公里,最终确立了从沙口集乡铺设管道进邵村的最佳路线,仅这一项就节省开支1.2万元。
同时,3台崭新的变压器安装到村,800米高压线架设起来了,乡亲们终于用上了平价电、放心电,结束了长期使用外县高价电的历史。
实实在在的几件事暖到了邵村群众的心窝子。村干部李文堂对记者说:“过去县委书记进村,带着警察、端着枪抓上访群众;如今的县委书记进村,带着资金为群众修路、办电、送水,办好事。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两年来,在县委、乡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全村发展了30名党员,党员增至93人,2010年又培养了26名入党积极分子,结束了12年来没有发展一名党员的历史。同时,一批有文化、有道德、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脱颖而出。邵村有2600多亩果园,2010年,该村果品总产量由2008年的6500吨增加到10400吨,净增加收入780万元,人均增收近2000元。
魏县“三年大变样”及“梨乡水城·魏都”建设也为邵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一些重要景观节点如兴源河、礼贤台、日晷文化公园、北张庄水利枢纽等就建在邵村周围;新定高速连接线在村边穿过,每年梨花节、采摘节都能吸引大批游客,生态旅游业将成为该村又一增收渠道。
如今邵村干部与群众关系融洽,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充满着和谐音符。闻名全国的乱村正朝着团结、稳定和发展的美好明天迈进。“以前在这里群众对我们是怒目而视,处处不配合工作;如今再来到邵村,村民亲热打招呼,主动邀我们去家里吃饭,这种变化真让人感动!”曾是邵村工作组成员的武海林说。
一张魏县新“名片”就这样亮相了。
责任编辑: 杨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