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文明施工:教育思想盘点梳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4:30:48

        教育思想盘点梳理

一、   教育指导思想---国家决策程序确立的教育指导思想

1)    五大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    三大战略目标: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    五大战术要求:

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内容丰富的优质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充满活力的开放教育.

4)    三大宏观主题:

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

全面发展---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5)    七大微观任务:

学前教育发展任务

义务教育发展任务

合理布局:适应城乡发展需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均衡配置:推进标准化建设、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减轻负担:四留下: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康娱乐的时间。五措施:调整教学内容深广度、规范办学行为、改革考试制度与考核办法、清理教辅资料、禁止排名奖惩。
提高质量:质量标准监测、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行小班化教学、开展体育阳光运动、改善营养状况。

高中教育发展任务

综合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会做人与做事、学会审美与健体、学会学习与交统、学会实践与创新。
多样任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并举、探索综合高中模式。
创新任务:课程升级创新、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技术型与研究型)的途径。

高等教育发展任务

优化结构---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
提升水平---人才培养水平、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水平。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

继续教育发展任务

特殊教育发展任务

民族教育发展任务

二、   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全面发展观念(全面发展)

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

多样化人才观念(个性发展)

终身学习观念(持续发展)

系统培养观念(划科学)

三、   教育理念---义务教育坚持的四大理念:

注重品行培养。
激发学习兴趣。
培育健康体魄。
养成良好习惯。

四、   教育理论---专业工作者在教育整体发展定向框架下的理论建构

“回归原点”特色的学校文化建构理论

“教育回归原点”的命题令我深思与联想,教育的原点本来很单纯,却每每被模糊化,被复杂化,说到底是被功利化。作为在教育一线耕耘了近30年的教育工作者,为此而十分焦虑。真诚希望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为时风所蛊惑,不被人为去干扰,不让权力来绑架。下面的文字谈不上真知灼见,但期望读者阅后思考产生拨雾见日的体验。

    思考一、教育的原点是什么?

学校是正规的、专业的育人机构。正规育人的条件是什么?学校静态组成三要素:硬件基础---设施、软件核心---课程、人员关键---师资。专业育人的途径是什么?学校动态运行一模式:学校文化---文化立校、文化强师、文化育人。显而易见:学校的使命、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文化育人。教育的原点是文化育人。文化育人要求遵循最基本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是: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幸福发展而不是痛苦发展;让学生基础全面、个性充分的多样发展而不是划一发展;让学生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而不是短效发展。

    思考二、教育回归原点的“路线图”怎样选择

教育回归原点的“路线图”的选择离不开文化与文明的背景。用文化视角追寻理性教育---文化的觉醒与自觉是教育回归原点的最佳“路线图”,将教育放到文化的背景下去审视、去研究,能克服当前人心浮躁、人云亦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笔者就教育回归原点的文化觉醒与文化自觉问题提出如下看法,供教育战线同仁研究与实践参考。

一、理性认识之文化觉醒

1)懂法---文化学分析框架

本质观念界定。

基础功能定位。

实质内容解析。

存在形式建构。

2)明理---学校文化(整体)理性认识要点

学校文化的定义:

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软件核心---课程、人员关键---师资三个重要要素有机整合、长期积淀出学校特有的高品质、高品位的师生活动方式,即为学校文化。(三素合成积淀活动学说)

学校文化的特征:

空间整合性、时间积淀性、主体活动性。

学校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

学校文化的内涵:(三视角探析---实质内容高品质)

社会文化的优秀基因---爱心、科学、民主、个性、责任、奉献、创新、和谐、自信、诚信、关怀。

人类世界的独特潜质---求真的知识世界、向善的人际世界、立美的心灵世界。

现代学校的核心特质---批判精神、学术自由、制度建设。

学校文化的外延:(三分法解构---存在形式高品位)

外显的环境文化四种类---硬环境·物质文化、软环境·宣传文化、软环境·制度文化、动环境·行为文化。

内隐的精神文化四主柱---办学目标、价值观念、治学态度、现代意识。

核心的课程文化三形态---平台文化·形式文本课程、剧本文化·内容体验、课程合唱文化·教学施工工程。

3明理---课程文化(重点)理论逻辑支点

课程的本质范畴---文化。学校教育机构的核心软件是课程,课程的本质是文化,文化与活动紧密相联。课程文化是在对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社会文化批判与反思基础上生成的培育学生学习素养,提升学习能力意义上的文化活动。

课程的功能范畴---素养与能力。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它绝对不是一统天下,走火入魔,残酷疯狂的应试工具。而是培育素养、提升能力的育人事业。课程基础功能定位必须是:全面关注培育学科学习素养,重点突出提升学科学习能力。

课程的内容范畴---内在结构·二谱。学习素养谱与学习能力谱。

课程的形式范畴---外在体系·三态。平台文化---形式文本课程研制、剧本文化---内容体验课程创生、合唱文化---教学施工工程组织。

二、实践行动之文化自觉

1)致用·反思·三现状批判

外显的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衣,形式主义盛行搞乱了学校文化的外衣,环境文化恶化了。物质文化园林化、制度文化文本化、宣传文化标语化、行为文化军阀化。貌似繁荣而实质缺失。

内隐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拜金主义盛行搞死了学校文化的灵魂, 精神文化消化了。一些学校的干群关系紧张,干部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无论是评优晋级还是绩效工资、奖酬金分配发放,往往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教师则自扫门前雪,忙自己的事情,很少配合学校党政研究学校发展、学科规划等。教师围绕校长的离心力远远大于向心力。

核心的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骨架与血肉,拜分主义盛行搞僵了学校文化的骨架与血肉, 课程文化异化了。应试教育的虚假繁荣带来的是更深重的灾难。学校考辅资料之多之滥已触目惊心、无以复加到了足可以让孩子们心灵窒息的程度。舍“本”(教材)逐“末”(考辅)的结果,我们的学生整日里忙解题,老师整日里忙批作业。试卷做了一份又一份,习题解了一本又一本,却始终无法建立起对于某一学科的起码的基本映象,无法用联系的观点、系统的思想对学科知识进行解构。唯分、唯绩的违理的搏斗,成效是把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阅读兴趣败坏完,把一群活生生的生命变成了一堆应试挣分机器。分数大战的内斗中,千千万万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被牺牲,教育异化成了提前预支孩子未来发展资源的内战,混战, 恶战。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应试?难道就是分数?我们积十几年于一功,着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个乏于动手和思考却擅长考试挣分的机器有何用?疯狂应试的背后,最终受伤害的是什么?是我们的教育本身!是我们的孩子未来! 这样的教育还能走多远?

近些年来,基础教育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在这个众生喧哗的年代,为何几乎听不到批评的声音?于是我常常看到,因为缺少真正专业而有水准的批评引导,本该闪烁的金子却被沙石掩埋了;乃至浅薄而又无聊的东西,却成了一些人趋之若鹜的美食”……于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悲哉!

2)致用·重构·三领域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从何入手?笔者认为从三大领域重构开启:

空间领域重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班级文化建设工程、走廊文化建设工程。

群体领域重构---教育行政管理文化建设工程、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文化建设工程、学生自主学习文化建设工程。

传媒领域重构---档案室文化建设工程、网络文化建设工程。

3  致用·探索·一实验尝试

素养·能力型课程文化结构体系教育实验运作流程简介:

1)假设提出:

一大科学假设---文化立校、文化强师、文化育人。

2)因变量检测:

三大评价手段---四学会综合素质评定、学业水平测试、应用能力型中考。

3隐自变量解析操作:

二大理论建模---二维四素学习素养模型、三学力九水平能力模型。

4)外显变量建构操作:

三大行动研究---形式文本课程研制行动研究、内容体验课程创生行动研究、教学施工工程组织行动研究。

·结束语·

面对当今浮躁的社会,身为局长、校长、教师,都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宁静。在教育现代化的变革进程中,力求多一点务实,少一点作秀;力求多一点长远规划,少一点急功近利;力求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更要以教育家的精神办学,捍卫教育的尊严和厚重,践履神圣育人使命,用心把学校打造成师生健康成长的福地!没有今天的学校文化,就没有明天的国家文明。没有文化觉醒,何来文化自觉。只有文化觉醒,才有文化自觉。撇去浮躁的泡沫,打下学校文化的坚实根基!愿文化立校、文化强师、文化育人的口号真正变成教育的实际行动。

 附:文化自觉与文化觉醒“路线图”总结简表

   懂法

              明理

        致用

   文化学

  分析框架

(文化视角)

  学校文化

  (整体)

 理性认识要点

   课程文化

  (重点)

 理论逻辑支点

      课程变革

    实践运作流程

      四步骤

本质观念界定

学校文化的定义:

三素合成积淀说

学校文化的特征:

本质范畴:

文化

一大科学假设

文化立校

文化强师

文化育人

基础功能定位

学校文化的功能:

功能范畴:

素养与能力

三大评价手段

四学会综合素质评定

学业水平测试

应用能力型中考

实质内容解析

学校文化的内涵:三视角探析

内容范畴:

内在结构·二谱

二大理论建模

二维四素学习素养模型

三学力八水平能力模型

存在形式建构

学校文化的外延:三分法解构

形式范畴:

外在体系·三态

三大行动研究

形式文本课程研制行动

内容体验课程创生行动

教学施工工程组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