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哥电影网:广西都安县部分农村小学生“顿顿吃黄豆蒸饭”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23:00

广西都安县部分农村小学生“顿顿吃黄豆蒸饭”调查

2011年03月29日19:47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分享
  • 推荐
  • 微博
  • 字号

3月24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小学,小学生正在操场上吃晚饭。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新华网南宁3月29日专电 题:孩子的“补助款”竟成家长的“扶贫款”——广西都安县部分农村小学生“顿顿吃黄豆蒸饭”调查

  记者张莺

  在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部分农村寄宿制小学,小学生自带大米、黄豆到学校蒸饭吃,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黄豆蒸饭,一吃就是几年。由于营养跟不上,小学生普遍个头矮小,有些学生在晨跑时还会晕倒。根据我国“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可获得生活补助,然而由于贫困,相当多的家庭领到补助款只是补贴家用,“补助款”成了“扶贫款”,学生的伙食并没有得到改善。

  顿顿吃黄豆蒸饭 孩子明显营养不良

  3月24日,记者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全县最偏远的乡镇,离县城80多公里远。乡中心校三只羊小学校长蒙文武介绍,学校有学前班至六年级共13个班,485名学生,372名住宿生,大部分为瑶族,最远的学生走路需8个小时才能到家。

  记者在学校看到,政府投资的教学楼、宿舍楼等都是崭新的。然而,到了吃饭时间,学生们吃得却非常差,大部分为黄豆蒸米饭,偶尔才能看到几个饭盒里放了几片腊肉。

  中午饭毕,学生们将饭盒洗干净,抓一把米倒进去,加上清水、黄豆和盐,有的也会放几块白菜叶或者两三片腊肉,将饭盒捆在一起摆放在学校小食堂的高压蒸箱里。14时左右,工人开始烧火蒸饭。17时开饭,学生涌入食堂,在清一色的饭盒中找出自己那一份,带回宿舍用餐。

  记者来到宿舍,学生们有的趴在床沿,有的蹲在地上,捧着饭盒吃得津津有味,饭盒里绝大多数为黄豆蒸饭。5岁的学前班男孩蓝权默不作声地大口吃饭,他的饭盒里装着米饭、黄豆、两块肥肉。7岁的一年级女孩蓝海谢是蓝权的亲姐姐,姐弟俩同住一张床,懂事的姐姐把黄豆和肉都给了弟弟,自己的饭盒里只有米饭。

  10岁的二年级男孩袁杰说,他一周带10元钱来学校,在乡政府集市上买3斤米、一棵白菜,就是每周的主食,剩下一两块钱偶尔买个面包当早餐。“白菜一般到星期四就吃完了,星期五没菜吃。”袁杰说。

  上远村村民蓝猛在学校开了一个小卖部,成了学生零花钱的主要流向。“我买方便面当菜,就着米饭吃。”13岁的六年级男孩余文浪说。

  记者在校园看到,这里的学生普遍身材矮小,几乎看不到一个胖学生。据曾在此开展项目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测算,三只羊小学学生能量摄入仅为推荐量的66%,维生素A摄入仅为推荐量的6%。学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普遍相差2—3个年龄段,如13岁男生只相当于全国农村11岁和城市10岁男生的水平。

  营养餐“得而复失” 两免一补“变味”

  蒙文武介绍,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曾在都安3所小学进行历时4个学期的学生营养改善实验项目,三只羊小学和澄江乡古山小学有幸成为接受营养餐实验的学校,每生每天分别获得5元、2.5元的伙食配给。

  如今,三只羊小学食堂仍张贴着当初的营养餐食谱,周一至周五每餐花样不同,早餐有馒头、鸡蛋、豆浆、米粉等,午餐有牛肉、猪肉、青菜等,晚餐有内脏、鱼、水果等。“每人每天5元钱的标准,走读生和住宿生都可享受,当时学校学生爆满,曾达到500多人。”蒙文武说,两年间的实验效果显著,学生们吃得好了,个子长得很快,运动的积极性大增。“在此之前很多学生吃不饱,不爱运动,早上做操都有人晕倒。”蒙文武告诉记者。

  然而,基金会的资金是有限的。两年投入800万元后,项目结束。“我现在特别怀念有营养餐的生活,还想继续吃。”4年级男孩袁忠柏说。

  根据我国“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可获得生活补助,在都安,小学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按每学期在校时间125天计算,每生每学期可有375元的生活补助。然而,蒙文武说,这笔钱一般在每学期末发到学校,根据规定学校要以现金的形式发到学生手上,学生交给父母处理。

  记者了解到,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出台《广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以发放现金或转入学生银行储蓄卡(存折)的形式,及时将生活费发放到学生手中。”

  家长拿了钱,自然不会将其全部用到学生吃饭上,这在当地人尽皆知。“肯定不可能都用于学生吃饭。”蒙文武及老师们很肯定地说。都安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广西最后一个实现“两基”的县,三只羊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368元,贫困决定着家长的选择。“我每周给儿子10元钱,周末他回家才可以吃一点肉。300多元钱,大概只能用200多到儿子吃饭上。”在龙英村沙沟屯,毛南族村民覃志芳说。在他家隔壁,60多岁的老人袁秀央带着留守孙子覃宝生活,每周给覃宝的生活费更少。

  补助方式亟待改变

  财政的不足,直接导致困境的持续。都安县教育局局长梁仁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都安有247所小学未建学生食堂,只有简易伙房,建247座标准食堂耗资超一亿元。这些都是当地财政难以承受的。

  补助款发放方式上的争议,体现着管理的不畅,营养餐项目结束后,寄宿生生活补助款作用凸显,现金交由家长处理的弊端,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早已看在眼里,却也无能为力。据称,广西教育部门曾向财政部门提出要求,欲把这一补助发到学校处理,不要一次性给学生现金,遭到了财政部门的拒绝。

  其中,监管失控是一个担心。2009年,都安县民族实验中学以餐票抵顶生活补助费,出现“强制学生消费”的问题,遭到取缔。专家认为,尽管财政不足、财经纪律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尚存,但小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不能因噎废食。改善学生营养关系国民素质提高和国家未来,是具有价值的人力资本投资。

  参与数据分析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何武曾去过5次三只羊小学,他说,那里的高年级孩子看起来跟北京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一样,令人痛心,不能再天天吃黄豆蒸饭了。

  让那么多那么小的在校学生吃好,不仅靠财力物力保障,也靠管理,切实提高“一补”实效。对此,赵俊超说:“国家已经出了钱,而且标准在提高,希望能在制度上有所突破,让这些孩子正常吃上饭。”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对改善三只羊小学等类似学校学生营养现状,提出了建议:

  首先,建立和完善学生营养餐机制。政府当在营养餐立法、管理、监督和资金筹措等方面承担责任,由教育部门负责,财政、农业、卫生、检疫等部门配合协作,建设食堂和提供营养餐。

  其次,确立补助标准和方式。可由学生家庭负担主食,国家补助副食;对于人均每天3元的补助标准,教育和财政部门重新协调,避免家长挪用,建议由学校供应部分营养物资。

  第三,在学校营养餐物资获取方面,尝试就近原则,降低成本。由于学校所在山区道路崎岖,物资供应不便,可尝试就近“当地供菜供肉”政策,鼓励学校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等方式,既满足所需,又符合市场规则。

   (责任编辑: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