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语b2要多久:中文系教学大纲目录(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31:08
                                                                          中文系教学大纲目录 (1)
 

      1、古代汉语 2、现代汉语 3、语言学概论 4、古代文学 5、现代文学 6、当代文学   

      7、外国文学 8、文学概论 9、美学 10、形式逻辑 11、写作 1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030-010031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时数     108            学分数        6      

 

1.课程类别:“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2.教学目的:本课程以培养、训练运用古汉语语言知识阅读古代文献、讲解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为目的,为学生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由文选、通论、常用词三部分组成,既培养学生解释古汉语字词句的能力,又从古汉语发展的大局中着眼,从古汉语字词句的发展或分类的角度来系统培养学生的古汉语语感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对学生以后教学或科研都有一定的指导和提高作用。

绪  论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门课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古代汉语;2. 古代汉语书面语有两个系统;3. 古代汉语课的内容;4.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原则和方法。

第一单元

教学时数:18学时

教学要求:1.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字典和辞书;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运用它;了解单音词、复音词的概念,熟悉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基本学会辨别本义;2.了解基本篇目,掌握必读篇目的重点内容。

重点难点:词义分析  文选阅读

教学内容:1、怎样查字典辞书;2、古今词义的异同;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5、文选

精讲篇目:《郑伯克段于鄢》、 《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齐晋鞌之战》。

一般讲读及自学篇目:《宫之奇谏假道》、《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楚归晋知  》、《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第二单元

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要求: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的性质,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正确理解传统的“六书”说,掌握汉字的形体结构理论,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含义,并能够正确分析古书中的常见的用字现象。2.让学生了解基本篇目,掌握必读篇目的重点内容。

重点难点:六书理论、文选阅读。

教学内容:1.汉字的构造;2.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3.文选。

精讲篇目:《冯谖客孟尝君》、《鲁仲连义不帝秦》。

一般讲读及自学篇目:《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触龙说赵太后》。

第三单元

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古今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重点掌握古代汉语特有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叙述句、否定句、疑问句以及古代汉语的语序,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古代汉语的常见的句法结构;2.让学生了解基本篇目,掌握必读篇目的重点内容。

重点难点: 句法结构分析  文选阅读

教学内容:1.判断句,也字;2.叙述句,矣字,焉字;3.否定句,否定词;4.疑问句,疑问词

精讲篇目:《雍也》、《述而》、《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大同 》、《教学相长》、《诚意》。

一般讲读及自学篇目:《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泰伯》、《子罕》、《乡党》;《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博学》。

第四单元

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实词的一般语法特征,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掌握使动、意动、为动等特殊的动宾关系及名词用作状语等几种常见语法现象的基本理论,能够正确分析文献中实词活用的各种语法现象2、让学生了解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的用法;3让学生了解基本篇目,掌握必读篇目的重点内容

重点难点:词类的活用  文选阅读

教学内容:1、词类的活用;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精讲篇目:《齐桓晋文之事》、  《许行》、  《舜发于畎亩之中》。

一般讲读及自学篇目:《寡人之于国也》、《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攘鸡》、 《弈秋》、 《陈仲子》。

第五单元

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要求:1、 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虚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汉语中的连词、介词、 语气词等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主要学习虚词的语法意义,了解他们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所起的作用,重点掌握那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 让学生了解基本篇目,掌握必读篇目的重点内容

重点难点:各类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   文选阅读

教学内容:1.连词;2.介词;3.句首句中语气词;4.词头、词尾

精讲篇目:《墨子·非攻》、《老子》、《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胠箧》

一般讲读及自学篇目:《劝学》、《不龟手之药》、《庖丁解牛》、《百川灌河》、《北冥有鱼》、《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

第六单元

教学时数:11学时

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诗经》产生的社会背景;2、让学生了解《诗经》内容的文化内涵;3、让学生了解《诗经》表达形式的特点;4、 让学生了解基本篇目,掌握必读篇目的重点内容

重点难点:  文选阅读

教学内容:1、《诗经》 产生的社会背景;2、《诗经》内容的文化内涵;3、《诗经》表达形式的特点

精讲篇目:《关雎》、《氓》、《黍离》、《君子于役》、《蒹葭》、《七月》、《公刘》。

一般讲读及自学篇目:《卷耳》、《桃夭》、《柏舟》、《北门》、《静女》《风雨》、《黄鸟》、《节南山》、《墙有茨》、《相鼠》、《木瓜》、《伐檀》、《硕鼠》、《鸨羽》、《无衣》、《月出》、《噫嘻》。

第七单元 

教学时数:13学时

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古书注解方面的重要名词术语,如:传、疏、集注、曰、为、谓之、谓、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若、读如、如字、异读、衍文、脱文等;2.了解古书注解的内容以及历代古书注解的概况;3.了解并掌握古书注解的体例;4.让学生了解基本篇目,掌握必读篇目的重点内容

重点难点:重要术语  古书注解体例  文选阅读

教学内容:1.古书注解中重要术语;2.古书注解的体例;3.古书注解的内容以及历代古书注解的概况;4.异读。

精讲篇目:《离骚》、《衰郢》。

一般讲读及自学篇目:《山鬼》、《国殇》、《渔父》、《卜居》。

 

补充讲解:诗律  4学时

附录:

1. 使用教材:《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1—4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参考教材: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上、中、下册)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古代汉语读本》(修订本)蒋礼鸿等著;《古汉语通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上、下册)。

2.教学安排:本课程计划讲授七个单元,第一学期讲授第一、第二、第三单元及第四单元的部分文选,第二学期讲授第四单元剩下的部分及第五、第六、第七单元。精讲选文约30篇,其余为一般讲读或自学篇目。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讲读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来讲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期末学生要交小论文和听课笔记及读书笔记。

3.考核: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常规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023-010024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时数:102          学分数:    6     

 

1.课程类别:“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讲授一学年,共102学时,各部分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绪论、语音35%,词汇15%,语法50%。讲课和课内练习的时间总比例为2:1,讲课与课外练习和复习的时间比例应不少于1:2,语音、语法部分的练习比例可提高些。

2.教学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打好基础。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要求:绪论部分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及其方言分区,了解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在国内外的地位,汉语规范化的重大意义,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等。掌握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规范化标准。

重点难点: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现代汉民族的定义和民族共同语的形成。3、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4、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规范标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3学时) 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有书面语和口语两种不同的形式;现代汉语有文学语言,它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普通话,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致有以下七种: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现代汉语的地位:国内地位;国际地位。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1学时) 历史的回顾,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现代汉语规范化: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第二章 语音

教学时数 :30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跟普通话语音相关的语音问题,包括古今调类的演变、普通话音位系统特点、设计汉语拼音方案的原理和制定拼写规则的依据等语音知识;熟悉掌握拼音方案,至少能在所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地认读和拼写;能掌握普通话读音,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分析普通话的一些基本的语音现象;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切忌只讲语音理论知识,而不要求学生学好普通话。

重点难点:语音的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音素、音节、声母、韵母和声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熟悉常用的国际音标;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主要方言区方言同普通话在声母上的主要差异;韵母的发音和分类。主要方言区方言同普通话在韵母方面的主要差异;声调的性质和作用,调值和调类,变调。主要方言区方言同普通话在声调上的主要差异;普通话的音节结构,音节的拼写规则,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轻声和儿化的性质和作用;音位和音位变体,普通话的音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音概说(2学时) 语音及其性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的性质;语音单位:音节、音素、音位、辅音和元音,声母、韵母、声调,辅音与声母的关系,元音与韵母的关系;记音符号:常见的记录汉语语音的记音符号有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第二节  声  母(8学时) 1.汉语的音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部分称为声母。声母一般是由辅音充当的。辅音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声母跟辅音有关系,但有实质性的区别。有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但我们仍然把这些音节看成是有声母的,只不过它们的声母是“零”,叫“零声母”。2.声母依发音方法分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依发音部位分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3.声母辨证。

第三节  韵母(8学时) 1.汉语的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称为韵母。韵母中必须要有元音,有的韵母除元音外还可以有一个鼻辅音。2.韵母的分类:韵母按照其内部成分的组合情况可以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三类。按照韵头的情况可以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3.韵母辨证。

第四节  声调(5学时) 1.声调是汉语里每个音节所有的声音高低升降变化,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2.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它们由古代的平、上、去、入四声演变而来。古今调类比较。3.声调辨证。

第五节  音节(4学时) 1.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读出来就是一个音节。2.音节的结构:汉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韵母可以只有一个成分,最多可以有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汉语音节中,韵腹和声调是必不可少的。3.声母、韵母的配合。4.拼音。5.音节的拼写。

第六节  音变(2学时) 1.音变  音变是指语流中的语音变化现象。2.变调: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3.轻声的性质和作用。轻读的规律。4.儿化的性质和作用,儿化音变的主要规律。5.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   音   位(1学时)音位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由相关音素根据互补的原则归纳出来的。普通话的音位有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和声调音位。汉语拼音方案是根据音位原理设计出来的。

第三章  文字(“文字学”课讲授)

第四章  词汇

教学时数 :14学时

教学要求:熟悉有关词汇的概念、词的构造、词义和词汇的构成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确定词的一般方法、学会区分词和其他语言单位;学会辨析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了解义素的概念,掌握义素分析的方法;了解语义场的概念及其他相关知识。

重点难点:语素、词和词组(短语),词、语素和字之间的关系;词根、词缀,从词的构成认识单纯词和合成词,正确分析各种合成词的结构方式。词义,词义的性质和词义的发展;单义词和多义词。同义词,如何辨析同义词;反义词及其类型和作用;同音词及其作用。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什么叫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什么叫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和行业词。成语,成语的性质和作用;惯用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词汇的规范化,方言词、外来词、古语词和新生词的规范。词语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注:由于课时限制,以下内容由学生自学,另开设选修课《词汇学》进行讲述:第二节 词义的构成和性质;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第七节 熟语;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第一节  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12学时) 

1.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合。

2.词汇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略语。

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现代汉语语素的识别涉及到与音节、汉字的区分,又涉及到与词的区分。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根据构词能力语素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词和词的构成:(1)、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确定词的方法有四条:①能不能单说;②能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③剩余法;④扩展法。(2)构词类型:①、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包含有单音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和拟声词。②、由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是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类。复合式合成词是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有五种主要的结构类型: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主谓式。附加式合成词由词根加词缀组成,主要有前缀加词根和词根加后缀这两种类型。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成。合成词还可能有三种以上的语素组成的多层结构。

短语: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与之相对应的叫自由短语,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固定短语又可分为专名和熟语两类。

略语: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略语可以分为两类:简称和数词缩语。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自学) 1.词义的性质: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2.词义的构成:词义由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构成,其中色彩意义包括感性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三类。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自学)义项: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词则有两个或多个义项。  义项的分类:关于义项的分类,涉及到四个概念:本义、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单义词和多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叫多义词。  同音词: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包括同形同音词和异形同音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  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的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义素分析及运用:义素分析一般有三个步骤:首先,要明确分析对象;其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性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第三,采取一定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差异及联系,还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自学)语义场: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个词义有共同的义素表明它们同属一个语义场,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  语义场的层次: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词所具有,而下一层次的又必然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义素。  语义场的种类大概有三种: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  同义义场和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同义义场,同义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同义词。同义词有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同义词可以从意义、用法、附属色彩这三方面加以辨析。  反义义场和反义词: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相对的,但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自学)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语境的作用主要有:①根据语境解释词义;②语境使词义单一化;③语境使词义具体化;④语境增加临时意义;⑤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2学时)1.基本词汇:基本词是词汇的核心部分的词,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三个特点。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2.一般词汇:跟基本词相对的是一般词,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一般词跟基本词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一般词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隐语等。

第七节  熟语(自学)熟语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又叫习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定性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其中成语是很有特点的一种熟语。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自学)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的不断产生,旧词逐渐消失和变化,词义的演变三方面。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扩大、缩小、转移这三种。词汇规范化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维护词语的既有规范,一是对普通话从方言词、古语词或其它语言新吸取进来的成分进行规范。

第五章   语   法

教学时数 :54学时

教学要求:熟悉有关词、短语、句子的基本概念和它们的结构分类、功能特点;了解各类句型的特点,了解各种常用句式的特点,了解各类句子的变化和作用,掌握一些常用虚词的用法;能辨识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这几种语法单位;掌握层次分析法,学会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和句子的结构;熟悉复句的类型,学会分析多重复句;学会识别和纠正常见的语法错误。

重点难点: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词类划分的标准。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分;副词、介词、助词;短语的结构类型;复杂短语与多义短语;动语、中心语;句类与句型;几种动词谓语句;句子成分分析;常见的句法失误;多重复句;复句运用中的错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法概说(4学时)

1.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分为词法学和句法学两个部分。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一个是语法学体系,指语言学说的系统性。

2.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3.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句法成分可以分为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八种。每个句法成分总跟另一个句法成分相依存,发生一定的语法关系。

    第二、三节   词类(14学时)

1.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根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即词与词的结合能力,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形态特征(包括词形变化)可起次要作用。词的意义指词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在划分大类中的小类时,定义显得很重要。

2.现代汉语的词根据其特征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成分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虚词是非成分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名词的语法性质;方位词。动词的语法性质;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的语法性质;形容词和动词合称谓词。动词、形容词的异同。 区别词,又叫非谓形容词。数词的语法性质;基数词、序数、概数、倍数。量词的语法性质;物量词、动量词。副词的语法性质;副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的区别。代词指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的语法特征。 拟声词的语法性质。叹词的语法性质。各类实词的运用:有些次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功能,成为兼类词。

虚词:介词的语法性质;介词短语。介词和动词的区别。连词的语法性质;“和、跟、同、与”的介词、连词用法。助词的语法性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字短语。动态助词:着、了、过。比况助词:似的、一样。其他助词:所、被、给、连。语气词的语法性质;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语气连用;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区别。各类虚词的运用。

    第四节   短语(10学时)

1.短语的含义。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

2.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内部存在一定的结构关系,包括实词与实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实词跟虚词之间的结构关系。

实词与实词的组合:①基本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②非基本短语:同位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量词短语、方位短语。

实词与虚词的组合:介词短语、助词短语。

3.短语的功能类型:短语又有一定的外部功能,据此,可以把短语分为名词性短语(或体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合称谓词性短语。

4.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复杂短语里,词与词的组合是有层次的,认识句法结构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通过逐层顺序找出其直接成分的层次分析。

5.短语的扩缩和紧缩。

6.多义短语。如果一个短语同时有两种或多种意义,就是多义短语。使用层次分析法有助于了解大部分短语的内部结构。

第五节   句法成分(8学时)

1.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汉语的短语和句子都是有较小的语言单位逐层组装起来的,按照不同的结构类型中的结构关系定出不同的句法成分。

主语、谓语的构成;主语、谓语的意义类型。动语、宾语的构成;宾语的意义类型。定语的构成;限定性定语和修饰性定语;定语和助词“的”;多层定语。状语的构成;状语和助词“地”;多层状语。补语的构成;补语的类型;补语和宾语的顺序以及两者的辨别。中心语:定语、状语后面的中心语,补语前面的中心语。独立语: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2.句法成分小结。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8学时)

句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叫句类。根据结构特点分出的叫句型。

1.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又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2.句型:主谓句,非主谓句。(1)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2)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

3.句式:各种句子中,有的句子的结构中含有特殊标志,或包含有特殊的结构,叫句式。常见的句式有: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和存现句。

4.变式句和省略句:句子还可以倒装、省略、形成变式句、省略句。

5.句子的变换:句子也可以通过移位、舔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实现句子的变换。

   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自学) 常见的句法失误有:搭配不当、残缺和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歧义等。

    第八节  复句(10学时)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分句间的关系有时用关联词来表示,叫关联法。有时不用或不能用关联词语表示,叫意合法。

1.单句和复句的区别。

2.复句分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联合复句: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偏正复句: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

3.多重复句的分析。

4.紧缩复句。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它是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5.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联系,结构混乱、层次不清,关联词语应用错误。

根据教材要求和分析的需要采用的析句符号:

    ‖ 表示主语和谓语的分界。︱ 表示动语和宾语的分界。=表示主语,单独用时,还可表示右边全是谓语。——表示谓语。—表示动语。~~表示宾语单用时表示左边有动语。(  )表示定语,单用时表示右边是中心语。[  ]表示状语,单用时表示右边是中心语。<  >表示补语,单用时表示左边是中心语。 。。。表示中心语。 △表示独立语

附录:

1.教材:黄伯荣、廖绪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6;钱乃荣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4;邢公畹主编《现代汉语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10;张 斌主编《现代汉语》语文出版社 2000.3

2.考核:“现代汉语”课的六个部分,第一学期主要讲述语音和词汇,考核内容只包括绪论、语音、词汇,考核方式为考查。平时作业占30%,期末考查占70%。第二学期主要讲述语法,考核方式为考试,重点考试内容为语法一章。文字、修辞部分另开设 “文字学”、“修辞学”课,所以这两部分不作考核要求。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039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 时 数      54学时      学 分 数     3         

 

1.课程类别:“语言学概论”课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在专业学习中灵活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知识。

导  言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语言学概论课的性质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初步了解语言学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流派;对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功用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重点难点: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世界上的语言;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的流派。

教学内容:

1.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的对象;语文学;语言学的任务

2.语言学的体系和地位

语言学的体系;语言学的地位;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内涵;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重点难点:语言和说话的关系;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怎么认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和说话;语言与社会;语言是交际工具。

2.语言的思维功能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

第二章 语言的性质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正确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弄清楚语言的层级体系;初步认识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重点难点:符号及符号的构成;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的特点。

教学内容:

1.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符号;符号的条件;符号的特点。

2.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的层级体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三章 语音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语音的属性,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特点及区别;掌握音位及音位的组合规则,能划分音位;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语音。

重点难点:语音的声响分析;语音的生理分析;音位理论。

教学内容:

1.语音的性质和分类:语音的物理性质和生理基础;音标;元音;辅音。

2.音位  确定音位的原则:对立;互补;语音相似。音位和音位变体:音位;条件变体;自由变体。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3.音位的聚合  区别特征:语音特征;区别特征。聚合群:双向聚合;单向聚合。

4.音位的组合:音节。语流音变: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第四章 语法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语法的结构单位,掌握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基本精神;能运用已学的语法理论分析和阐释常见的语法现象;认识不同语言语法结构的特点。

重点难点:词类划分的标准;语法手段与语法范畴;层次分析法与变换分析法;语言的结构分类。

教学内容:

1.语法和语法单位:语法;语法单位

2.组合规则

词的构成:语素;词的构成。词的组合的类型。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结构意义;语法形式;语法手段。组合的层次性。组合的递归性。

3.聚合规则:词类;形态;语法范畴:性,数,格,时,体,态。

4.变换:变换和句型;变换和句法同义;变换和句法多义。

5.语法结构类型:形态类型;句法类型。

第五章 语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与组合的种种情况;能分析一些常见词汇,认识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灵活运用。

重点难点:1、词义的概括性;2、语义场理论;3、多义词及词义的派生;4、词义的搭配。

教学内容:

1.词汇和词义:词和词汇;词的词汇意义;词义的概括性。

2.词义的聚合:词义的层次:单义;多义。词义的关系:同义词;反义词。

3.词义的组合:词语的搭配;词义和环境;“言内意外”。

第六章 语言的变异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要求:1、认识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语言;2、了解语言发展的特点;3、认识语言发展、语言的分化、共同语的形成及语言成分的借用、语言的融合与社会发展、接触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1、语言的发展及特点;2、语言的变异;3、语言的接触。

教学内容:

1.语言发展

(1)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语言演变的原因;语言演变的特点。

(2)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分化:语言分化的原因;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统一:语言统一的原因;共同语的形成和规范。

(3)语言的社会变异:语言变异和社会:阶层和行业变异;性别和年龄变异。社会语言学。

2.语言的接触:语言成分的借用;语言的同化;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

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重点难点:语音演变规律;历史比较法。

教学内容:

1.语音的演变:研究语音演变的材料;语音演变的规律性;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2.语法的演变:组合规则的演变;聚合规则的演变;类推作用。

3.词义的演变:词义演变的原因;词义演变的途径;词义演变的结果。

4.词汇的消长: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

第八章 文字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文字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文字的起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文字改革的原因与基本方向;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正确使用文字。

重点难点:1、文字的性质和作用;2、文字的类型;3、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4、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文字的性质;文字的作用;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2.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发展;文字的改革。

3.书面语

 

附录

1.建议教材及参考教材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三版

[2]马学良《语言学概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1年第1版

[3]石安石、詹人凤《语言学概论》高等教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

[4]邢工畹《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1992年第1版

[5]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版

[6]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申小龙主编《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考核:考核方式为考试:平时作业占30%,期末考查占70%。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033 - 34 - 35 - 36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 时 数       270 学时       学 分 数        15              

 

1.课程类别: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为系统线索,通过对各个阶段的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学现象,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获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学和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帮助学生在对历史的咀嚼、反思中认识善恶美丑,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激发崇高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铸造健全的人格;熟读并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培养学生正确地阅读、鉴赏、评说古代诗文的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增强审美意识。初步具备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能力。

在各章的后面,列出了该章重点学习作品篇目,其中*画号为重点讲授的作品,其余的要求学生自学,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第一编 先秦文学(72学时)

中国文学史总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古代文学之美;掌握学习古代文学的方法;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

重点难点:学习古代文学的方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意义;三古、七段说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之美:意境之美;音律之美;形体之美

第三节学习古代文学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知人论世的;注重文学发展规律;与中学语文教学相联系。

第四节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说

 

先秦文学概说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先秦文学的形态,先秦时期的历史概况,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掌握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难点: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口头文学、文字的产生、诗乐舞结合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文史哲不分

第三节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

第四节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时代精神(价值观念、伦理意识、人文精神、爱国主义等);体裁风格和表现方法。

第一章 上古神话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理解原始歌谣及与乐舞的关系,原始歌谣的内容和形式特点,神话的产生和保存。掌握神话的思维特征;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重点难点:神话的本质、特点及文学价值。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原始歌谣及与乐舞的关系;原始歌谣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第二节神话:神话的定义;神话的起源和性质;原始神话的类型和意义;神话与宗教的区别;保留我国原始神话的古籍;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举例;神话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重点篇目:《弹歌》《孺子歌》*《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

第二章 《诗经》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诗经》概貌。掌握《诗经》的内容和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诗经》代表作品的艺术评析。难点: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诗经》概貌:《诗经》产生的年代及篇数、《诗经》的分类及作者、《诗经》与音乐的关系、《诗经》的结集和流传。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篇目:《关雎》*《静女》*《氓》*《蒹葭》*《无衣》《七月》*《东山》*《伐檀》《硕鼠》《采薇》*《生民》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教学时数:16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演变过程,掌握《左传》、《国语》及《战国策》的体例、叙事特征、文学成就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左传》和《战国策》的体例、叙事特征、文学成就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难点:《左传》、《国语》及《战国策》代表作品解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先秦散文的演变过程: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甲骨卜辞;文字发明的意义;中国最早的书面文学。

第二节《尚书》:《尚书》的名称,时代和内容及其文章的语言特点。

第三节《春秋》:《春秋》的基本体例和内容;《春秋》在史学上的地位;关于“春秋笔法”。

第四节《左传》:《左传》的基本体例和内容;《左传》的作者及思想;关于“春秋三传”;《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左传》在史学上的地位。

第五节《国语》:《国语》的基本体例和内容;《国语》的作者及思想;《国语》的文学成就。

第六节《战国策》:《战国策》的基本体例和内容;《战国策》的作者及思想;《战国策》的文学成就;《战国策》在史学上的地位。

第七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篇目:《秦誓》《季札观周乐》*《晋公子重耳之亡》*《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召公谏厉王弭谤》*《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教学时数:18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情况,掌握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特点及其散文的艺术成就,理解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特点及其散文的艺术成就。难点:代表作品解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说:春秋后期到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士”的阶层的壮大;文化艺术的繁荣;“百家争鸣”的盛况及散文的勃兴;关于“九流十家”;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孔子与《论语》: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政治思想及教育思想;《论语》的文学性;孔子对后代的影响。

第三节《墨子》:墨子的思想。《墨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学特色。

第四节《孟子》:孟子的思想及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老庄: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思想及处世哲学;《庄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六节《荀子》:荀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说理散文的特点。

第七节《韩非子》:韩非的法家学说;《韩非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第八节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代的影响。

重点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富与贵》《非攻》(上)*《齐桓晋文之事章》*《鱼我所欲也章》*《天下莫柔弱于水》*《逍遥游》*《养生主(节录)》*《马蹄》*《秋水》*《劝学篇》*《五蠹(节录)》*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教学时数:18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屈原的思想及人格,宋玉的代表作。掌握《离骚》、《九歌》、《九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屈原的地位和影响。理解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楚辞》与《诗经》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离骚》等代表作品。难点: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离骚》文本解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楚辞概说:“楚辞”释名;楚辞的名称和来源;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屈原: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屈原的政治思想及人格。

第三节《离骚》:《离骚》的基本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九章》:《九章》的篇目及其基本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第五节《九歌》:《九歌》与楚国祭歌的关系;《九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六节《楚辞》及《诗经》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比较。

第七节屈原在中国诗歌史上的贡献;屈原在中国文学史及思想人格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八节宋玉:宋玉和其他楚辞作家;宋玉的代表作;《九辩》的抒情模式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重点篇目:*《离骚》*《山鬼》《国殇》*《湘夫人》*《涉江》《哀郢》*《橘颂》*《九辩(节录)》*

 

第二编 秦汉文学(32学时)

绪  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原因及情况;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其四段分期。理解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重点难点:重点: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难点: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秦代文学概况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汉史简略;思想文化背景;文学概况

第三节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及分期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秦汉散文发展演变的情况。理解《过秦论》写作的时代背景。掌握李斯的《谏逐客书》及其艺术特点;贾谊政论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重点难点:重点: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过秦论》(上)。难点:贾谊政论文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吕氏春秋》:成书过程及体例平实畅达的文风、丰富多彩的寓言

第二节李斯的《谏逐客书》

第二节西汉的散文:贾谊《过秦论》(上);晁错及其《论贵粟疏》;杨恽《报孙会宗书》;《淮南子》;西汉散文的演变

重点篇目:《谏逐客书》*《过秦论》(上)*《过秦论》(中、下)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赋的来源、特征及兴盛的原因;了解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理解司马相如对汉赋的特殊贡献。掌握西汉辞赋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重点难点:重点:司马相如、贾谊、枚乘等赋家的创作及其特点。难点:汉赋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流变以及汉初骚体赋:汉赋的名称及其特征;汉赋的渊源;汉赋兴盛的原因。

第二节 西汉赋家:贾谊及其骚体赋;枚乘及其《七发》;司马相如及其大赋;扬雄的大赋。

重点篇目:《七发》(节选)*《子虚赋》(节选)《上林赋》《鵩鸟赋》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教学时数:10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司马迁生平与《史记》成书之间的关系。理解《史记》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掌握《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以及风格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史记》的文学性。难点:《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司马迁的生平;司马迁写作《史记》的主客观条件;《报任安书》;《史记》的体制。

第二节《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解读。

第三节《史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史记》的史学性;《史记》的文学性。

第四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篇目:《报任安书》*《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淮阴侯列传》《留侯世家》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乐府诗歌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乐府诗歌对中国古代诗体演变的积极推动作用。理解“乐府”的含义,来源及其分类。掌握乐府诗歌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重点难点:重点:《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难点:乐府诗歌的叙事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乐府的概念及演变;乐府诗的收集和整理。

第二节汉乐府诗的特色与艺术成就:浓厚的生活气息;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情感的表达激烈而直露;生命无常的悲哀;想象力生动活泼;新诗型五言体个杂言体的使用。

第三节《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第四节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篇目:《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孤儿行》*《上山采蘼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战城南》《东门行》《饮马长城窟行》

第五章 东汉辞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东汉辞赋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理解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掌握东汉抒情赋的勃兴原因、表现及其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东汉抒情赋的勃兴原因、表现及其艺术特点。难点:怎样评价汉赋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京都赋的崛起:新旧时代交替;审美情趣转变;新文学热点形成;《两都赋》的创新。

第二节抒情赋的勃兴:张衡《归田赋》;赵壹的《刺世嫉邪赋》;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正确评价汉赋。

重点篇目:《归田赋》*《刺世嫉邪赋》*《两都赋》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东汉散文发展演变的情况。理解《论衡》、《潜夫论》等东汉散文的特征;《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的异同。掌握《汉书》的成书、体例、思想内容;《苏武传》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汉书》的成书、体例、思想内容;《苏武传》的写作特点。难点:《汉书》与《史记》在写作特点上的异同。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书》:《汉书》的体例;《汉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苏武传》解读。《史记》与《汉书》在写作特点上的异同

第二节《吴越春秋》: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荒幻离奇的浪漫色彩、性格刻画和外貌描写;《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的异同及其与吴越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东汉散文:东汉散文的特点;王充的《论衡》;其它散文。

重点篇目:《苏武传》*《李陵传》

第七章 汉代文人诗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人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项羽、刘邦、班固、张衡、秦嘉等人的诗歌创作。理解《古诗十九首》中及时行乐的主题。掌握《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难点:《古诗十九首》中及时行乐的主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楚歌的流行与早期五、七言诗: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李延年《佳人歌》;汉武帝《秋风辞》。

第二节班固、张衡、秦嘉的诗:班固的《咏史》;张衡的《四愁诗》;秦嘉的《赠妇行》。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收录、作者、时代;《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古诗十九首》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篇目:《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迢迢牵牛星》*《今日良宴会》《庭中有奇树》《客从远方来》《回车驾言迈》《涉江采芙蓉》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38学时)

绪  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及其对文人和文学的影响;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玄学对文学的渗透;佛教、道教对文学的影响。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难点: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难点:门阀制度;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第三节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第四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第五节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教学时数:10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了解刘桢等其他建安七子诗歌的成就及蔡琰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文学的自觉”与“建安风骨”的内涵;正始文学不同于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掌握曹操、曹丕与曹植诗歌的特点和艺术成就;掌握王粲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阮籍诗歌创作的风貌。

重点难点:重点:三曹、王粲、阮籍的诗歌创作。难点:“文学的自觉”;“建安风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建安文学的新面貌:文学的自觉;建安文学的新面貌。

第二节曹氏父子及其文学创作:曹操:生平与文坛地位;诗歌创作;散文创作。曹丕:生平;文学创作;《燕歌行》及其价值。曹植:生平遭遇;前后期创作;诗歌艺术。

第三节 “建安七子”与蔡琰:“建安七子”的来源;王粲及其诗歌;蔡琰及其五言悲愤诗。

第四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正始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阮籍:生平和思想;八十二首咏怀诗例说;隐晦曲折的特点;嵇康:生平和思想;《与山巨源绝交书》解读;诗歌创作。

重点篇目:《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燕歌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西京乱无象)《白马篇》《吁嗟篇》《送应氏》《美女篇》《名都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与山巨源绝交书》*《幽愤诗》

第二章 两晋诗坛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太康诗风及其特点。了解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诗与文人雅集诗酒唱和的影响;孙绰、许询与玄言诗的源起,特征和影响。理解刘琨诗歌的特点、游仙诗的渊源和郭璞游仙诗的成就。掌握左思《咏史诗》的体式、内容及成就。

重点难点:重点:左思的《咏史诗》;郭璞的游仙诗。难点:左思《咏史诗》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晋诗坛:西晋文学的基本风貌;西晋文人集团及主要作家

第二节左思和刘琨:生平和创作,《咏史诗》及其特点;刘琨:生平,诗歌创作的特点。

第三节郭璞的游仙诗:生平,游仙诗的渊源,郭璞游仙诗的成就

第四节王羲之与文人唱和:玄言诗的源起,特征和影响;王羲之兰亭诗、《兰亭集序》与文人雅集。

重点篇目:《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皓天舒白日、荆轲饮燕市)《悼亡诗》(荏苒冬春谢)《扶风歌》《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第三章 陶渊明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认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陶渊明诗歌题材的分类及其田园诗歌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创作。理解陶渊明的典型意义。掌握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

重点难点:重点: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难点:陶渊明的隐逸人格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陶渊明生平与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作品:田园诗;咏史咏怀诗。

第三节陶诗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第五节陶渊明的地位与影响。

重点篇目:《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归去来兮辞》*《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挽歌诗》(荒草何茫茫)《桃花源记》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地域。掌握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背景;《吴歌》、《西曲》、《神弦曲》;《西洲曲》;南朝民歌的特点。

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北朝民歌的内容;《木兰诗》《敕勒歌》;北朝民歌的特点;南北民歌之比较。

重点篇目:《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子夜四时歌》《读曲歌》《折扬柳歌辞》《陇头歌辞》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鲍照的生平及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鲍照诗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掌握谢灵运诗歌的特点、成就和影响。

重点难点:谢灵运诗歌的特点和成就;鲍照诗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

教学内容:

第一节晋宋之际诗风的演变:哲学思潮的影响;士人心态的变化;审美情趣的变化;诗歌本身的演变。

第二节谢灵运及其山水诗:生平与性格;山水诗的特点;

第三节鲍照与乐府七言诗:鲍照的生平;鲍照创作;鲍照的影响。

重点篇目:《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齐梁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的形成及其活动、创作。理解“永明”新体诗的源起,特征及其影响;粱陈宫体诗的内容、特征及其影响。掌握沈约、谢朓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

重点难点:沈约、谢朓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永明体的兴起;沈约的诗歌谢朓的诗歌

第二节 齐梁诗人集团: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的形成;

第三节从市井到宫廷:流行音乐的变化对诗风的影响;宫体诗。

重点篇目:《怀旧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北朝的文化与文学情况。理解南北文风的交融及其途径。掌握庾信的生平与其前、后期诗风的变化和成就。

重点难点:重点:庾信的生平与其前、后期诗风的变化和成就。难点:南北文风的交融及其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北朝文化与文学

第二节南北文风的交融:南北文风交融的条件;南北文风交融的途径。

第三节庾信:生平;庾信的诗歌创作及其特点;庾信的地位。王褒的诗歌。

重点篇目:《拟咏怀》(日晚荒城上、萧条亭障远)《哀江南赋序》*《寄王琳》《晚秋》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的文学成就。理解南朝骈文的衍化。掌握《别赋》、《水经注》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别赋》、《水经注》的内容及写作特点。南朝骈文的衍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曹操曹丕兄弟的散文;《登楼赋》与抒情小赋的繁盛

第二节南北朝美文的衍化:南北朝辞赋的特点;江淹《别赋》、《恨赋》;鲍照《芜城赋》;庾信《小园赋》、《哀江南赋》。骈文的特点;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孔稚圭《北山移文》;丘迟《与陈伯之书》。

第三节《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郦道元《水经注》;杨xuán之《洛阳伽蓝记》。

重点篇目:《登楼赋》*《别赋》*《水经注·三峡》*《芜城赋》《答谢中书书》《北山移文》《与陈伯之书》《永宁寺》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局面;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地位及影响。理解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的主要作品及其分类、特点。掌握《搜神记》、《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搜神记》、《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第二节《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志怪小说的概念、数量、产生的原因;《搜神记》的内容;《搜神记》艺术特点。

第三节《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志人小说的概念、数量、产生的原因;葛洪的《西京杂记》;《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地位及影响。

重点篇目:《韩凭妻》*《画工弃市》*《三王墓》《宋定伯》《相如死渴》《石王争豪》*《绝妙好辞》《刘伶病酒》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38学时)

概  说

教学学时: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和文学概况;理解唐代文化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唐诗繁荣的原因,。

重点难点:唐诗繁荣的原因;唐代文学的风貌。

授课内容: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国力的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士人的人生信仰;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唐代士人的生存境遇与唐代文学: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幕府生活与唐代文学;读书山林的风气;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唐代儒、释、道的融合;佛教对文学的影响;道家、道教对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代文学的繁荣;唐诗的发展轨迹;唐代散文的革新;新文体的出现与繁荣;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教学学时: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隋代南北方诗风和代表作家;理解“上官体”和初唐宫廷诗人的创作;理解律诗的形成;掌握“初唐四杰”的理论和创作;了解初唐其他诗人的创作;掌握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

重点难点:“初唐四杰”、陈子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隋代文学:南人主要作家江总、许善心、虞世基;北人主要作家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南北文化合流。

第二节 初唐诗歌:贞观诗风及上官仪;沈宋和律诗的形成;王绩的诗歌;“初唐四杰”;刘希夷和张若虚。

第三节 陈子昂: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刘对盛唐诗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

重点篇目:王绩《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杨炯《从军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

第二章 盛唐诗歌

教学学时:6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盛唐主要诗人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张悦、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理解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边塞诗派的兴起和特点;掌握高岑边塞诗不同的特点;掌握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掌握王昌龄绝句的成就。

重点难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比较;王昌龄绝句的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王维的生平、思想和创作;“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的山水田园诗。

第二节 边塞诗派:边塞诗派的兴起和特点;高适的边塞诗;岑参的边塞诗;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比较

第三节 盛唐其他诗人的创作:张说;张九龄;“七绝圣手”王昌龄;李颀;崔颢

重点篇目: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王维《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观猎》《使至塞上》*《鸟鸣涧》*《鹿柴》《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燕歌行》*《封丘县》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王之涣《登鹤雀楼》*《凉州词》*李颀《古从军行》王昌龄《从军行》(其一、其二)《出塞》*《闺怨》*

第三章 李白与杜甫

教学学时:6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李白和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理解李白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掌握李白和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李杜代表作品解读;李杜诗歌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李白: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李白的诗歌创作;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第二节 杜甫:杜甫的生平和思想;杜甫的诗歌创作;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的地位与影响。

重点篇目: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长干行》(妾发初覆额)《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白发三千丈)《渡荆门送别》《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杜甫《望岳》*《丽人行》《月夜》《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其一)*《登高》*

第四章 中唐诗坛

教学学时:6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大历十才子”、刘长卿和韦应物的诗歌风貌、李益的边塞诗;理解韩孟诗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实践;掌握韩愈、李贺诗歌的艺术成就;了解元稹的诗歌创作;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掌握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掌握刘禹锡怀古诗、柳宗元山水诗的特点。

重点难点:韩愈诗歌的艺术成就;李贺的独特诗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风貌。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历诗风: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大历十才子”的诗歌意象;顾况与李益。

第二节韩孟诗派:“韩孟诗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实践;韩愈、孟郊、贾岛诗歌的特点;李贺的创作及其独特诗风。

第三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刘禹锡和柳宗元的生平;刘禹锡的怀古诗;柳宗元的山水诗。

第四节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张王乐府”;元稹的诗歌创作;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白居易的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重点篇目:韦应物《滁州西涧》*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孟郊《游子吟》《游终南山》韩愈《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贺《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张籍《野老歌》《节妇吟》元稹《织妇词》《连昌宫词》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渔翁》《江雪》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山桃红花满上头)《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五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教学学时: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唐代文体文风改革的背景,理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理解韩愈散文的分类和思想内容,掌握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理解柳宗元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了解晚唐古文的衰落和骈文的复兴

重点难点:韩愈、柳宗元散文代表作品解析;韩愈、柳宗元古文理论和散文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唐代文体文风改革:改革的背景;改革的过程

第二节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第三节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唐代散文的发展;韩愈、柳宗元对散文的开拓;韩愈的论说文和杂文;柳宗元的杂文和山水游记。

第四节 晚唐古文的衰落和骈文的复兴:古文的衰落;晚唐的小品文;李商隐等人的骈文。

重点篇目:韩愈《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封建论》《捕蛇者说》*《三戒》《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杜牧《阿房宫赋》皮日休《读司马法》陆龟蒙《野庙碑》罗隐《英雄之言》

第六章 晚唐诗歌

教学学时:4课时

教学要求:掌握杜牧、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许浑、赵嘏等人的创作特点;了解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诗中的避世心态与淡泊情怀;了解唐末的郑谷、罗隐、韦庄等人的诗中反映的时代风貌。

重点难点:杜牧怀古诗的情感内涵;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诗:晚唐诗人的心境;杜牧的生平和思想;杜牧的诗歌创作;杜牧怀古诗的情感内涵;许浑、赵嘏的怀古诗。

第二节 李商隐:李商隐的生平和思想;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晚唐其他诗人的创作:温庭筠的爱情诗;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诗中的避世心态与淡泊情怀;郑谷、韦庄的乱离诗;罗隐的讽世诗。

重点篇目:杜牧《过华清宫》*《泊秦淮》*《山行》。李商隐《贾生》*《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嫦娥》皮日休《橡媪叹》

第七章 唐传奇和讲唱文学

教学学时:2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唐传奇的概念;了解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唐传奇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掌握唐传奇的表现艺术;了解唐代的俗讲与变文。

重点难点:唐传奇的表现艺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唐传奇及其嬗变:唐传奇兴起的原因;唐传奇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作品;唐传奇繁荣的原因;《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解析。

第二节 唐传奇的表现艺术

第三节 俗讲和变文:俗讲与讲经文;转变与变文

重点篇目:《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

第八章 唐五代词

教学学时:4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词的概念。了解词的产生和音乐发展的关系。了解盛唐和中唐文人词的创作情况。理解温庭筠和韦庄的创作成就理解“花间词人”和“花间集”。掌握李煜词的分期及思想内容,掌握李煜词的艺术成就:理解冯延巳和李璟的词作与成就。

重点难点: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代表作品解析;李煜词的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词的起源:词的概念;词的起源;敦煌曲子词;唐代早期文人词。

第二节 温庭筠和其他花间词人:《花间集》;温庭筠的词;韦庄的词。

第三节 李煜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璟;李煜的生平和创作;李煜词的成就。

重点篇目: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忆秦娥》(萧声咽)*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梦江南》(梳洗罢)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虞美人》(春花秋月)*《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第五编 宋代文学(34学时)

概  说

教学学时: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宋代的时代特点。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掌握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宋词在词史上的地位。了解辽金文学的成就。

重点难点: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

第二节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宋代各体文学的发展

第四节辽金文学的成就

第一章 :北宋初期的诗文

教学学时: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宋初文坛概况;理解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掌握王禹偁的诗文创作。

重点难点: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王禹偁的诗文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散文理论和创作:柳开、穆修等人的创作;王禹偁的散文创作。

第二节 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白体诗人和王禹偁;九僧、林逋和晚唐体;西昆体。

重点篇目:王禹偁《村行》*《待漏院记》林逋《山园小梅》*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

教学学时:4学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北宋前期词的发展情况。掌握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柳永对宋词发展的重要贡献。了解张先的词作。

重点难点:柳永词的重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柳永对宋词发展的重要贡献。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晏殊词;欧阳修词;

第二节对词境的开拓:范仲淹词;张先词;王安石词。

第三节柳永词的新变:柳永的生平;柳永词的内容;柳永对词的贡献。

重点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清平乐》(红笺小字)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教学学时:4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掌握欧阳修诗文创作的杰出成就及其风格特点;了解苏舜钦和梅尧臣的诗歌创作;掌握王安石诗文创作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了解曾巩的散文创作,王令的诗歌创作。

重点难点:欧阳修、王安石文学主张及文学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欧阳修: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主张;欧阳修的散文;欧阳修的诗歌

第二节苏舜钦和梅尧臣的诗歌:梅尧臣的生平;梅诗的思想内容;梅诗的艺术风格;苏舜钦的生平和创作;苏诗的成就和缺陷

第三节王安石:王安石的生平;王安石的文学主张;王安石的散文;王安石的诗歌。

第四节其它作家及其创作:曾巩的散文;王令的诗歌。

重点篇目:欧阳修《伶官传序》*《秋声赋》*《六一居士传》《戏答元珍》*《晚泊岳阳》,*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梅尧臣《鲁山山行》《东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河北民》《明妃曲》*《泊船瓜洲》*曾巩《墨池记》

第四章 苏轼

教学学时:3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人生态度,苏轼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道路;掌握苏轼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了解苏洵和苏辙的散文创作。

重点难点:苏轼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苏轼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苏轼:苏轼的生平、思想和个性;苏轼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道路;苏轼的散文;苏轼的诗歌;苏轼的词;苏轼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节苏洵和苏辙的散文创作。

重点篇目:《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题西林壁》*《东坡》《荔枝叹》《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十年生死)》*《江城子(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念奴娇》(大江东去)*《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洵《六国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

第五章 北宋后期文学

教学学时:5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掌握黄庭坚的诗歌特点;了解陈师道、陈与义、曾几的诗作;掌握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词作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周邦彦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重点难点:黄庭坚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实践;周邦彦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黄庭坚的诗歌;陈师道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陈与义和曾几的诗作。

第二节北宋中后期词:黄庭坚;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

重点篇目:黄庭坚《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陈师道《绝句四首》(其四)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鹧鸪天》(彩袖殷勤)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浪淘沙》(雨过碧云秋)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夜飞鹊》(河桥送人处)陈与义《伤春》*《登岳阳楼》(其一)

第六章 南宋前期词

教学学时:3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道路;掌握李清照前后期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了解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创作;了解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李纲、岳飞的词作。

重点难点:李清照的词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李清照: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道路;李清照前后期词的思想内容;李清照的词风和突出的艺术成就;李清照的词论。

第二节南宋初期其他词人: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李纲、岳飞。

重点篇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朱敦儒《好事近》(摇首出红尘)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第七章 陆游与中兴四大诗人

教学学时:3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陆游的生平与创作,陆游的思想;掌握陆游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陆游诗歌创作的深远影响;了解陆游的词和散文的创作。

重点难点:陆游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陆游的生平与创作,陆游的思想和情感

第二节陆游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节陆游的词

第四节陆游的影响

第五节 “中兴四大诗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诚斋体”的特色;范成大的生平及其田园诗的创作。

重点篇目:《游山西村》*《书愤》*《关山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临安春雨初霁》《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小池》范成大《州桥》《四时田园杂兴(土膏欲动)(蝴蝶双双)》*

第八章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教学学时: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道路;掌握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了解辛派词人及其创作。

重点难点: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弃疾词的艺术创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辛弃疾: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道路;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第二节 辛派词人:辛派词人及其创作特征;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的代表作。

重点篇目: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摸鱼儿》(更能消)*《永遇乐》(千古江山)*《西江月》(明月别枝)《青玉案》(东风夜放)*《破阵子》(醉里挑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第九章 南宋后期文学

教学学时: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南宋后期的社会特点和文学概况;掌握姜夔词的特色;理解四灵派、江湖派诗人的创作特色;了解戴复古、刘克庄的代表诗作;理解朱熹、严羽的文学批评;了解文天祥的爱国词作,汪元量等遗民诗人的创作。

重点难点:姜夔词的特色。四灵派、江湖派诗人的创作特色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南宋后期词:姜夔的词;吴文英的词;王沂孙、张炎等人的词

第二节南宋后期诗: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刘克庄与戴复古;文天祥及宋、元之际的诗人:汪元量等遗民诗人的创作。

第三节南宋后期散文:胡铨、陈亮的政论文;朱熹的文论;严羽的《沧浪诗话》。

重点篇目: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点绛唇》(燕雁无心)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刘克庄《北人来二首》戴复古《夜宿田家》文天祥《金陵驿》、过零丁洋》*《正气歌》王沂孙《齐天乐》(一襟余恨)*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汪元量《醉歌十首》(其十)

第十章 辽金文学

教学学时: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辽金诗文的发展概况;理解元好问的诗歌创作,元好问的诗论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元好问的诗歌创作、诗论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辽代诗歌:辽诗的概况;辽代优秀的作家、作品

第二节元好问与金代诗歌:金代诗歌发展概况;元好问的纪乱诗;元好问的其他成就。

重点篇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即事五首》(其二)

 

第六编  元代文学(14课时)

概 说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元代社会的特点,掌握元代文学的特点。

重点难点:元代社会的特点;元代文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元代社会的特点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关于说话艺术的基本知识,话本小说的分类与特点;掌握《西厢记诸宫调》主题与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西厢记诸宫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说话艺术

第二节 话本

第三节 诸宫调与“董西厢”

重点篇目: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第二章 关汉卿与元代前期杂剧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杂剧兴盛的原因和特点、元前期杂剧作家、作品;掌握关汉卿及其《窦娥冤》、王实甫及其《西厢记》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梧桐雨》、《墙头马上》、《汉宫秋》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李逵负荆》、《赵氏孤儿》。

重点难点: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元杂剧的兴起:元杂剧兴盛繁荣的原因;元杂剧的特点:

第二节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窦娥冤》: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王实甫与《西厢记》: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西厢”故事的渊源与发展;《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与主要人物形象;《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白朴的杂剧:白朴的生平;《梧桐雨》;《墙头马上》

第五节 马致远的杂剧:马致远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六节其他杂剧作品:纪君祥和《赵氏孤儿》;康进士与《李逵负荆》;《柳毅传书》、《潇湘雨》、《秋胡戏妻》。

重点篇目:《窦娥冤》第三折*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汉宫秋》第三折 《单刀会》第四折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第三章 元代后期杂剧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作品。掌握郑光祖《倩女离魂》的内容和特色;理解郑光祖、秦简夫剧作的艺术特色;了解乔吉、宫天挺等其他作家的创作情况和代表作。

重点难点:元代中后期杂剧创作的总体情况,以及郑光祖的杂剧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郑光祖的杂剧:郑光祖的生平与剧作;《倩女离魂》的主题;郑光祖剧作特点。

第二节 秦简夫的杂剧:家庭剧的代表作家秦简夫,其剧作充满道德说教。《东堂老》;《剪发待宾》。

第三节 其他作家与作品:乔吉的生平与剧作;宫天挺的剧作。

重点篇目:《倩女离魂》*

第四章 元代南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南戏的形成和发展;掌握高明的《琵琶记》人物性格特征和艺术成就;理解南戏的源流和体制;了解四大南戏。

重点难点:高明的《琵琶记》人物性格特征和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南戏的形成和发展:南戏的源与流;南戏和体制:结构、音乐、角色。

第二节 高明的《琵琶记》:高明的生平和思想;《琵琶记》的故事源流;赵五娘的性格特征;艺术成就。

第三节 四大南戏——《荆》、《刘》、《拜》、《杀》

重点篇目:《琵琶记》(糟糠自厌)*

第五章 元代散曲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元代散曲的兴起和特点,元代散去的作家、作品;掌握散曲的兴起和特点,主要作家的艺术成就;理解关汉卿等作家的散曲创作情况;了解乔吉等其他作家的散曲创作。

重点难点:元代各时期散曲创作的总体情况,以及关汉卿、马致远的散曲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特点:散曲的兴起和散曲的概念;散曲的特点(形式、格律、语言)。

第二节 元代前期散曲:元代前期散曲创作概况;关汉卿的散曲创作情况;马致远的散曲创作;白朴的散曲创作情况;张养浩的散曲创作情况。

第三节 元代后期散曲:元代后期散曲创作概况;张可久的散曲创作;乔吉、睢景臣的散曲创作情况。

重点篇目: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双调·夜行船·秋思》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可久《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关汉卿《四块玉·别情》乔吉《水仙子·寻梅》

第六章 元代诗文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元代诗文的创作概况,理学的影响。掌握元代诗文作家及其诗歌内容;理解萨都刺的创作,“铁崖体”;了解元诗“四大家”。

重点难点:元代诗文的基本特征;理学对文学的影响;元诗“四大家”;“铁崖体”;萨都刺的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元代诗文概况

第二节元前期诗歌:元代诗文是对唐宋诗文的沿革;元代前代的诗文创作比较复杂。

第三节 元中期诗歌:“元诗四大家”的创作。

第四节元后期诗歌:写实倾向;杨维桢;萨都剌。

 

第七编 明代文学(19课时)

概 说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明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了解明代众多的文学群体。

重点难点:明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明代社会及思想文化特点: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王学左派的兴起与禅宗思想的渗透;审美趣味的转变;文学趋向世俗化。

第二节 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第三节 不同文学群体的形成;文学论争。

第一章 《三国演义》与《水浒》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要求:学习《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掌握《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水浒》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水浒传》:《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重点篇目:《三国演义》* 《水浒传》*

第二章 明代诗文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明代各时期诗文的特点和代表作家、作品。掌握明代各时期代表作家、作品;理解明代各时期诗文的特点;了解明代诗文发展的总体情况。

重点难点:明代各时期诗文的特点和代表作家、作品。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明代前期诗文:明初诗歌与散文;台阁体与茶陵派;八股制义文。

第二节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李梦阳与前七子;王世贞与后七子;归有光与唐宋派。

第三节 晚明诗文:李贽;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竞陵派;晚明小品;明末复社与几社。

重点篇目:刘基《卖柑者言》*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高启《牧牛词》张溥《五人墓碑记》* 归有光《项脊轩志》* 《明皇秉烛夜游图》方孝孺《越巫》袁宏道《徐文长传》张岱《柳敬亭说书》夏完淳《别云间》《狱中上母书》

第三章 《西游记》与明代其他小说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要求:掌握《西游记》的主题,孙悟空的形象;理解《金瓶梅》的艺术特点;了解拟话本体制和“三言”、“二拍”的思想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西游记》的主题;孙悟空的形象;《金瓶梅》的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游记》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西游故事的流传;《西游记》的成书过程;《西游记》的作者问题;吴承恩的生平。

二、《西游记》的内容与主旨。

三、《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极真与极幻的完美结合;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戏言寓诸幻笔。

第二节 《金瓶梅》和明后期其他长篇小说

一、《金瓶梅》:《金瓶梅》成书的年代及作者情况;《金瓶梅》的内容梗概;《金瓶梅》的时代特征;《金瓶梅》的艺术特征;《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二、明后期其他长篇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补》;《新列国志》。

第三节 冯梦龙和明后期短篇小说

一、拟话本的产生及其特点。

二、冯梦龙和“三言”:冯梦龙的生平;“三言”的思想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三言”的艺术成就。

三、“二拍”及其他:凌濛初的生平;“二拍”在内容上对商业活动和市井人情的突出描写;陆人龙的《型世言》。

重点篇目:《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西游记》*《灌园叟晚逢仙女》

第四章 明代戏剧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明代戏剧发展的概况;理解徐渭的戏剧理论和其创作成就;掌握汤显祖的生平和他的《牡丹亭》;了解明代中期三大传奇,其他戏剧作家、作品。

重点难点: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明代杂剧:明代戏曲的发展与繁荣;徐渭和四声猿。

第二节汤显祖:汤显祖生平思想与创作;汤显祖生平及政治、哲学思想;戏剧创作——“临川四梦”;《牡丹亭》(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汤显祖的影响。

第三节 明代传奇:明代传奇的概况;明代前期传奇:《精忠记》》、《金印记》、《连环记》;明代中期三大传奇:《宝剑记》、《浣沙记》、《鸣风记》;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第四节 其他戏剧作家:沈璟和吴江派;吴炳等其他剧作家。

重点篇目:《牡丹亭》(《闺塾》*、《惊梦》*)

第五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的概况。掌握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了解明代的散曲与民歌的概况。

重点难点:明代散曲的特征和创作情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明代散曲:相对沉寂的明初散曲;弘治正德年间散曲的重新兴盛;嘉靖后散曲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明代民歌创作的繁荣:《山歌》与《挂枝儿》

重点篇目: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

 

第八编 清代文学(15课时)

概  说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清代文学的分期。掌握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清代文学的分期;理解清代社会及思想文化特点:

重点难点: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清代文学的分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

第二节 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第三节 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第四节 清代文学的分期。

第一章 清前期诗词文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清代前期诗文词的创作情况。掌握清前期各个诗文流派的创作主张;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纳兰性德等人的创作;

重点难点:清代前期各个诗文流派的创作主张;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纳兰性德等人的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遗民诗人

第二节 古文三大家

第三节 钱谦益、吴伟业和王士祯

第四节 纳兰性德

重点篇目:钱谦益《西湖杂感二十首》(其一)*吴伟业《圆圆曲》*王士祯《秋柳四首》(其一)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蝶恋花》(眼底风光)*

第二章 清前期至中期的戏剧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清前期、中期戏剧创作的概况;掌握《长生殿》、《桃花扇》的主题意蕴;理解《长生殿》、《桃花扇》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长生殿》、《桃花扇》的主题意蕴。

教学内容:

第一节清初戏曲:吴伟业的抒情剧;李玉的历史剧作;李渔的风情喜剧。

第二节洪昇与《长生殿》:洪昇的生平;李杨故事的嬗变过程;《长生殿》的主题意蕴;《长生殿》人物形象的塑造;《长生殿》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孔尚任与《桃花扇》:孔尚任的际遇;《桃花扇》的主题意蕴;《桃花扇》中的史实与虚构;《桃花扇》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桃花扇》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清中期戏剧

重点篇目:洪昇《长生殿》[惊变][骂贼]* 孔尚任《桃花扇》[却奁]

第三章 清代前期小说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了解《水浒后传》等清前期白话小说。

重点难点:《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聊斋志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水浒后传》等白话小说:《水浒后传》;《醒世姻缘传》;李渔的短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重点篇目:《青凤》《席方平》《黄英》*《窦氏》

第四章 《儒林外史》、《红楼梦》及其他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掌握《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影响;理解《镜花缘》的思想;了解其他小说的概况。

重点难点:《儒林外史》、《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儒林外史》的思想艺术;《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第二节曹雪芹与《红楼梦》: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红楼梦》的影响。

第三节《镜花缘》和其他长篇小说:李汝珍和《镜花缘》;《绿野仙踪》、《歧路灯》。

第四节文言及白话短篇小说: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重点篇目:《红楼梦》*《儒林外史》*

第五章 清中期的诗词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清代中期诗词文的创作情况,以及各个诗文流派的创作主张。掌握清中期各个诗文流派的创作主张;理解重要作家、作品;了解清代中期诗词文的创作情况。

重点难点:清代中期诗词文的创作情况;袁枚与性灵派;桐城派。

教学内容:

第一节清中期的诗歌:诗坛多元格局;沈德潜与格调说;袁枚与性灵派诗人;郑燮、黄景仁诗作中的盛世哀音。

第二节清中期的词:厉鹗与浙派词;张惠言、周济与常州词派。

第三节清中期的骈文与散文:骈文的兴盛(清中叶骈文的“中兴”气象,汪中的创作及其特点);桐城派古文的流变(“桐城派”古文概念,“桐城派”的散文主张,“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正统“古文”以外的散文(袁枚散文,郑燮散文)。

重点篇目:袁枚《黄生借书说》*汪中的《哀盐船文》汪中《梅花》袁枚《马嵬》姚鼐《登泰山记》*

 

第九编 近代文学(5课时)

概  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近代历史条件下文学观念和作品形态的变化,近代文学的流变过程。

重点难点:文学观念和作品形态的变化,近代文学的流变过程

教学内容:

一、西学东渐

二、作家的分野与作家主体的转型

三、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

四、近代文学流程

第一章 诗词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近代社会政治背景下的诗词文创作情况。理解主要作家、作品;了解清代后期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的诗词文创作情况。

重点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看清晚期的诗词文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龚自珍:龚自珍的思想与创作道路;龚自珍的散文;龚自珍的诗词。

第二节近代前期其他诗词文创作:宋诗派;郑珍诗歌;曾国藩散文;常州词派

第三节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第四节梁启超与新文体

第五节近代后期其他其他诗词文创作

重点篇目:黄遵宪《哀旅顺》龚自珍《病梅馆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第二章 小说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近代小说创作的概况。掌握谴责小说产生的时代原因和主题思想;

重点难点:时代背景影响下的谴责小说。

教学内容:

第一节侠义小说:《儿女英雄传》思想和艺术成就;《荡寇志》;《三侠五义》。

第二节人情世态小说:《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

第三节谴责小说:李宝嘉和《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和《老残游记》;曾朴和《孽海花》。

重点篇目: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

 

附录

建议教材和参考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三卷本),复旦大学出版社。

4、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三编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5、房开江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贵州人民出版社。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先秦文学史》、《秦汉文学史》、《魏晋文学史》、《南北朝文学史》、《唐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史》、《元代文学史》、《明代文学史》、《清代文学史》、《近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7、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