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春菊吸尘器:理论课教学大纲-理论课教学大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8:45:54
理论课教学大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日期:2010年03月06日 访问次数: 619
(课程代码:16111001)本大纲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组执笔草拟
一  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学分:32 学时 2学分
适用专业:全校各本科专业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国情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其他深层次的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国情,围绕着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线索,理解并掌握这一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维新改良与民主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等重大历史问题,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
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先修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
学时分配:
 
章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前言
开篇的话
1
1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2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
2
2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5
3
2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
2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
2
2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2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
4
2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4
4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2
2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
2
2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4
2
2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
2
 
二  教学内容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编综述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编要学习的内容,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基本特征,理解并掌握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从而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讲授要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四、基本历史线索
1、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
2、1840—1919年的中国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掌握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重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讲授要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压迫
四、文化奴役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思考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派的思想、洋务运动的影响,维新变法的主张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中国社会各派势力对于改变中国命运的认识与行动,洋务派、维新派、顽固派和革命派的思想主张与政治行动的意义,中国社会是如何艰难地转变与进步的;各种反动势力是如何阻挠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
讲授要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民主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反袁斗争;理解并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袁世凯及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反动统治。
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民主共和制度难以落籍的原因。
讲授要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对清末“新政”的评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和
二、中华民国的建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思考题:
1、中国革命派在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评价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
本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编综述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编要学习的内容,了解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国情,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的条件、革命对象、任务及影响;理解并掌握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重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及其完成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和人民的选择。
讲授要点: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极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个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四、基本历史线索
1、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19—1949年的中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各种社会思潮与三次思想论争,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讲授要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对派如何建立反动专制统治,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武装革命、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新民主义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教学难点:宁汉合流后国民党政权及其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及其性质和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讲授要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地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思考题: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作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作战情况;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中国人民遭受深重伤害与英勇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正面战场的作战及其作用;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讲授要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地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理解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内战爆发的原因,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到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大决战;广大人民与民主党派的民主运动和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政治经济的大崩溃,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协会议的重要意义;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及其原因。
讲授要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三节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最终破产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思考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09)
本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编综述的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编要学习的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性成就,理解并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教学重点: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讲授要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理解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掌握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教学重点: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教学难点: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讲授要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理解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掌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看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教训;如何评价毛泽东。
讲授要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取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的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认识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理解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邓小平与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掌握中共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讲授要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六、民族政策和宗教得到全面贯彻
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成就
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布卡
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那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结束语
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曲折发展及其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实践教学内容另行安排
请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
四、教学方法、手段说明: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进行教学,同时对适合的内容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总成绩按百分制核算,其中理论课总成绩为70分(包括平时成绩30分、期末卷面成绩40分),实践课总成绩为30分(在三个阶段的实践活动中,每个阶段实践课满分成绩是15分,每位学生必须具有其中两个阶段的实践课成绩,两个阶段实践课满分成绩是30分)。
六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版
主要参考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的战争》,《列宁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项福库等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2月版
《中国近代史诸问题》,刘大年编著,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册),龚书铎主编,中华书局,1956年版
《帝国主义侵华史》,丁名楠编著,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费正清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近代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近代史百题》(上、下),荣孟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近代史》,陈旭麓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现代史》(上、下),王桧林编著,北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现代史百题》(上、下),王桧林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王桧林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革命史》。国家教委社科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彭  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