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图书馆app:辛亥革命袁教授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18:07
袁伟时教授对孙中山评价过于肤浅可笑
  
  作者:黄振迪
  
  
  二0一 一,八方给力,这一年很幸运地是辛亥革命一百年。于是,关于辛亥革命的文章蜂起。本来,对历史进行解读,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不同的解读很正常。但是,袁伟时教授以哲学学者的身份,却又以历史学者的面目出现,不遗余力地贬辛亥革命、贬孙中山,具有很大的误导性。
  
  
  革命、改良与所谓“出卖满蒙”
  
  
  “革命、改良”——在袁教授大量的文章中,都提出了这个问题。他给的答案是,改良好。我们先来理一下头绪。我同样也是认为改良好。革命是破坏,是砸烂旧机器,重新来过;而改良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来搭桥建屋,社会成本自然就低得多。而且,对于社会来说,其积累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更是无法计量——这本就不是问题。
  
  在这里,我引一下雷颐先生的文章,在其《从历史性思维看辛亥革命何以发生》中说:“辛亥革命”这些年来几乎成为“激进”的代名词,颇有人对清政府的“新政”“立宪”被辛亥革命“打断”而深感遗憾。不经革命的大动荡大破坏而收革命之实效,当然是值得追求的理想状态,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更是无可指责。但若强以近代中国的历史来为之佐证,指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为“过激”,则有违史实大矣。康、梁想通过“明君”自上而下改良,何曾“过激”?其实,人们似乎忘记,被尊为“辛亥之父”的孙中山并非一开始就想“干革命”的,起初也是想方设法上书清政府,想走“改良”路线的。只是在“改良”被拒之后,他才立志走上“革命”一途的。。。。。
  
  雷先生已经把这段历史渊源很明白地说明了。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历史推导。这也是他这本书要说的内容。
  
  从我自己的角度,我认为:革命与改良,事实上并不存在“好与不好”,而在“能与不能”的问题。那么,孙中山是故意要革命吗?还是决定了我们中国本就只能革命呢?
  
  我认为是后者。以前国家领导核心慈禧太后其行其位不说,核心与“为皇帝”光绪几乎同时去世,造成客观上的权力“真空”这点也不说,单就其实对于有着大汉族观点的中国人,在汉满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
  
  这也反映在孙中山和黄兴创立的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而“民族主义”也本就是孙中山的“三大主义”的首位。这种矛盾,也象一些独/裁政党一样,象国民党,以党劫国,要么就是不给我玩什么花招,放弃劫国,归政于民;要么就只有实行革命,打倒它——把它赶到台湾这一条路。如此说来,以当时的情况,要么就是我大清放弃劫国,要么就只有革命一条路了,这种历史引起的矛盾,本就没有调和的余地,这怎么可能怪孙中山?
  
  这里,我们再对照袁伟时教授的《孙文的对外政策上也留下一长串平常人难于理解的记录》(孙中山不为人知另一面:出卖东三省与蒙古),其中透露了很多其勾结日本,出卖满蒙的一些所谓史料。
  
  当然,这所谓“史料”的真实性不容置疑,但以袁教授的常识,不可能不对此历史事实的原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估计。但是,他似乎和现在的九0后一样,对清末的历史似乎洗尽铅华,一切都变成“难于理解”了。
  
  事实上,从我们前面所讲到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就不难看出,对清政府的满族,他们本视满为外族统治,当时,他们想“恢复”的乃是“中华”。也即是说,所谓”出卖“满蒙,在他们根本就不算什么丑事,也不用什么偷鸡摸狗似的去偷偷地“卖国”。而是公开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如果知道了这一节,就是平常人也并不难于理解孙文对外政策,为何要“卖国”——他们想卖的本是“外国”!
  
  打个比方,前苏联通过改革后的所谓“解体”,这到底是戈尔巴乔夫的功还是罪呢?道理其实一样。只是你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中华”的认识不同而已。
  
  
  袁伟时充满狡黠的曲意解读
  
  
  袁伟时教授的文章,看着的不是那么睿智,而是一种曲意的狡黠。他在文章中,老爱以拼凑的办法,错开历史中的因果关系,牵强附会,以达到证明其观点的目的。
  
  这段历史是前国家领导核心慈禧太后及“为皇帝”的光绪去世之后,革命军兴,武昌起义后,孙、袁之间的一段废改良,倡革命的阐述。
  
  文章说:
  
  “对孙文说来,南北议和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南京临时政府财尽援绝,无法支撑下去了。革命军北伐,用武力统一中国,显然是无法实现的美梦。和议达成,孙文和国民党是不是真心实意支持袁世凯执掌政权呢?”
  
  南北议和当然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孙和国民党当然不可能真心实意支持袁世凯。这不论是专制社会还是民主社会都是自然之理。那么当孙首当临时大总统,袁伟时又是怎么说的呢?
  
  “一个基本态势是国民党人不愿意面对现实,冀图把战场上无法得到的东西,立即用选票和其他方法夺回来。这是理解民初政局的一把钥匙”。
  
  这简直就是废话。当时北京民国政府既立,要开国会,国民党作为一个民主共和革命的首倡者,当然希望通过选票夺回政权的实际控制权。这本就是公开进行,也是民主制度设计的一部分。但是,在袁的叙述中,好象国民党在干着私活似的。
  
  “说到底,这是革命幼稚病发作,冀图设计一个连环计,把一手交出去的权力,换个手要回来。革命派要按照自己的意图造法,限制和剥夺袁世凯的权力,但匆忙赶工,造出一座粗陋、简易经不起翻腾的舞台。后果是弄巧反拙,不但革命党人继续掌权的愿望没有实现,国家却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事实上,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废共和,搞称帝这一类丑剧,可能袁伟时还真可以搞出各类揣测,但是,如孙中山没有首先做临时大总统,就不可能袁世凯做临时大总统,而可能就是直接由清王朝过渡到袁王朝了。而有历史的事实上那里,袁伟时却硬生生地东拼西凑出一个类似这样的过程:那就是孙中山想做总统,然后不得不退出总统名位,却不放弃政权的控制,最后逼得袁世凯不得不称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