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表在哪里打印:袁伟时教授谈辛亥革命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14:03

袁伟时教授谈辛亥革命

[导读]就辛亥革命而言,主要不是解决经济问题,是要解决政治上的专制制度,要求民主,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这是近代革命的核心内容,也是辛亥革命的基本诉求。

 

八、革命歧途之三:孙中山

腾讯历史:我们谈谈孙中山吧,您曾经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是应该被否定的,您的主要论据是什么?

袁伟时:现在有明确的史料,说明宋教仁是怎么样被杀的。现在的研究情况,越来越多人不认为是袁世凯亲自下的命令或者是布置杀他,但是袁世凯属下赵秉钧、洪述祖那是有很大嫌疑的。比较多的意见,说陈其美(陈英士)是主凶之一,许多人是认同这一条的。我的意见,你可能看到那篇文章了(《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民初宪政》),两条线会合,但是从很多操作来看,逮捕那些人,有一些人逃走,有些人在拘捕期间就死亡了等等,这些都是陈其美的杰作,他是上海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

宋案发生后,应该怎么处理?假如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话,革命以后应该将革命组织改造成为民主政党,或现代的民主政党。这样性质的党,处理突发事件,必然坚持民主、法治。

假如不完成这样一个转变,那就会带来很多麻烦。国民党在宋教仁的开启下,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是宋教仁被暗杀以后怎么办?假如是选择做一个现代民主政党的话,还是要坚持在现代国家制度内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推翻原有的国家制度,这里面就要通过司法系统来解决问题。

通过现代政治的司法系统来解决问题,还是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我想这一个选择对国家的命运关系是非常重大的。为什么辛亥革命后有几十年的战乱,到1949年那么长时间。38年来基本上战乱不断。这个战乱就是从所谓“二次革命”开端。“二次革命”发动起来,知识阶层和工商阶层大多数都反对,国民党一下子就孤立了,不是袁世凯要孤立他,而是社会上普遍在孤立他。这件事开创了很不好的先例,有问题就动武。再一个,孙中山的这一个主张,在国民党的内部也是多数人反对的。他一意孤行,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所以,我认为在这一个问题上可以看出,孙中山犯了很大的错误,是个历史性的错误。第一,他要陈其美在上海发动,陈其美说力量不够,然后征求几个都督的意见,都反对。安徽、广东等等都说不行,南京、江苏这些都说力量不行。内部讨论,反对意见很强烈,黄兴也坚决反对。后来孙中山迫使黄兴到南京去发动战争,黄兴明知道要失败,还是遵命和章士钊一道去南京。章士钊是亲身参与这件事的人,完全知道内幕。第八师是南京和江浙一带国民党还能够掌握的部队。孙中山亲自吩咐这个师的军官,如果师长不发动二次革命,就杀掉他。孙中山如此不顾后果是极大的错误,甚至可以讲是一个犯罪的行为。你怎么能够布置下级军官杀上级军官,这是绝对错误的。所以,我认为“二次革命”是完全不足取的一个措施。

腾讯历史:您曾经说过孙中山的北伐破坏了中国的宪政和民主体制,在孙中山北伐之前,当时的宪政和体制的基本状况是什么样的?

袁伟时: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国家体制,是按照现代国家三权分立那个架构建立的,不是袁世凯一上来就搞独裁专制,它是三权分立。袁世凯的权力是受到制约的。最初袁世凯也是努力按照这样的体制去运作,当然他有出轨的地方,没有经过司法审判就杀人了。将一些革命功臣杀掉,这些都是很错误的。

但是从整个来讲,他们按照三权分立的样子来运作,动用国会,动用我们司法手段。以后呢,袁世凯称帝,要回到完全独裁的体制下,马上就遭到全国的讨伐,包括他的部将段祺瑞都是坚决反对,黎元洪也反对。那样就搞到众叛亲离,结束掉自己的生命。

事后重新建构的体制也是一个三权分立的体制,就是说在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以前,1928年以前,中国政治体制是一个现代国家的三权分立的体制。不足的地方是整个国家不能够稳定下来,长期动荡。现在就要追问,这个动荡来自哪里?一方面是北洋系的军阀内部的权力纷争,但那个战争规模不是很大。真正大规模的、比较长期的战争就是孙中山在广东另立政府。另立政府我认为在法理上是没有根据的。他要开非常国会,成立非常政府,但是这个非常国会不合法,因为人数也没有达到法定人数,800人的国会,参加的议员最多也不过200人左右。后来成立了护法军政府,这个护法军政府,先是孙中山做大元帅,后来实行民主,决定改为七个总裁,把孙中山降为跟其他一些领导人平起平坐,孙中山就不干了。这证明他没有民主素养,你发动起来的非常国会做出的决定,你应该遵守呀。怎么办呢?他认为我应该是高于其他人的,他不接受民主政治,于是一走了之。

20年代孙中山把陈炯明事件处理完了,陈炯明占领广州没多久,就失败了。他重新回到广州,又成立所谓的大元帅府,那个时候他所推行的一套主张,完全是仿照苏俄那种专制体制。现在很清楚了,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逆流。

腾讯历史:北大的王奇生教授说,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在苏俄体制上这同一颗藤上结出来的两个果实。

袁伟时:这个不是王奇生首先提出来的,老早就有人这样讲了,是公认的。很早以前大家都在这样讲,特别是台湾的一些学者、美国的一些学者,老早就有这样的看法。就是说国民党体制就是那个所谓党国体制,是苏联体制的翻版。然后,在广州还推行党化教育、党化司法。整个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都变为党的工具,由党完全控制。

腾讯历史:从辛亥革命结束,到后来搞二次革命,国民党还是推崇三权分立体制的。但是到了后来,20年代以后,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就选用了苏俄体制,您觉得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呢?跟国民党本身这种革命党性质,还有革命领袖的这种认识水平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袁伟时:我想跟国民党本身的性质,跟孙中山的思想息息相关,完全有他内在的逻辑,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孙中山是个领袖欲很强的政治家,而且他受到多个帮会的影响,那些秘密帮会,青帮、红帮、洪帮,他加入过洪帮,而且在洪帮里面担任红棍的职务,他对帮会这一套内情很熟悉,陆皓东他们都是跟帮会有联系的。他本身继承了帮会的传统,再加上他本人的领袖欲非常强。结果在接受苏联影响以前,他就在1914年制订了中华革命党的党章,那是一个很专制的纲领。按照这个章程,党员要宣誓,完全服从孙文,要打手指纹,结果遭到国民党内部很多人的反对。更荒唐的,他的党章里面规定,党员又分等级,所谓首义、还有协助的党员等等,以参加时间划线,然后享有的政治权利就不同。最后,一般的中国人完全没有政治权利,政治权利都让国民党的党员来实行。

一个政党,有什么权力可以把大多数中国人的公民权利都取消掉?这就是孙中山本身那种专制思想,也是一个非常荒唐的举措。完全不知道现代政治、现代民主、现代公民的自由、现代公民的权利是怎么是一回事,他才能够写出那么一个党章。而且,不顾反对,一意孤行。这是专制思想和领袖欲结合在一起的产物。这正好和20年代苏联那一套党国体制完全合拍、完全符合,这样两者就汇合在一起了。再加上他想不择手段,夺取全国政权。一个政治组织要夺权,想得到政权,是完全合理的,问题是你采用什么手段?你用自己的纲领,用自己的行动赢得公民的支持,通过选举成为政府的领导人,这是正道。他不走这个正道,他走歪道了。就在专制的苏联的支持下,按照苏联的模式来建立党,建立整个国家的体制。我想这个是孙中山毕生一个很重大的错误,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后来中国走了那么大的弯路,是和孙中山这个决策密不可分的,而广东在这方面恰恰是一个策源地。所以,广州革命那是什么革命呀?是真正是民主自由的革命,还是一个专制的革命?恰恰是专制的革命。

过去有个说法,说蒋介石背叛革命,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他跟共产党决裂了,跟苏联决裂了,这是事实。问题是他实行的政策,完全跟之前没有差别,也是一个党的组织,也是党化教育、党化司法,他的想法就是这样的。后来胡适他们批评得很尖锐,说“党化教育”是错的,他就改成了“三民主义”教育,同样是党化的东西。后面提“总理遗教”就是根本法,就是我们现在的一切施政的根据,这是很荒唐的。

腾讯历史:那就跟《红宝书》差不多了。

袁伟时:对,就是那样的做法,然后就取消了言论自由。取消言论自由是从广州开始的,取消学术自由,整个教育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后军队是党军。孙中山这个人,辛亥革命后,我没想到他哪方面有重大的成就和遗产。

腾讯历史:现在大家都在议论辛亥革命,大多数人说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您看来,他在思想家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您觉得哪方面更重一些?

袁伟时:我想他有过一些很独特的思想,但是一点都不伟大。反正是他独创的东西,都是台湾现在正在改掉的东西,留下的很少了,将他的一些错误的东西都去掉了。你说他是思想家也行,但他不伟大,没有什么真正经得起推敲的贡献,而且他的思维特点就是很极端的,逻辑性不强,思想不深刻,比较肤浅,是这样一个人。他作为革命家是肯定的,毕生到处讲革命,但不少时候方向不对,从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来看,贡献不大。

腾讯历史:当年谭嗣同很早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文章,说把什么西藏、新疆这些地方都可以卖掉,卖掉以后可以得到钱,得到钱可以用来搞维新,搞革命,孙中山那个时候也可以说,可以把中国东北什么的都让出去,让给日本,换取日本支持革命,这种在革命上面的不择手段,是不是对我们后来中国历史曲折进程的影响是不是特别大?

袁伟时:不能讲特别大,但是他不择手段地搞革命,确实是有这样的传统。谭嗣同他是为了中国的维新,为此认为可以出让领土,得到资金来搞内地的维新事业,那是一个书生很幼稚的想法。那个时候的谭嗣同,对现代国家主权没有完整概念,没有现代民主国家的观念。但他没有任何的私利,他没有想我通过这个得到什么。他和孙中山不同,孙中山是要以领土换取人家支持他掌权,谭嗣同没有这样的野心,没有要求别人支持他的小组织。革命党冀图用这种手段来夺得全国政权,我认为错误很大。

他这个错误的产生也是由于没有“现代主权”观念。主权在民,你一个政治家,你没有权力出让国家领土,首先这个前提就搞错了,你一个在野的政治家能代表国家吗?主权真正在民,公民才有权力通过合法的形式决定领土能不能改变,能不能出让。他没有这个观念。所以他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他没有“民主”的概念。

这个也就是和一个革命性的组织在和平时期,在国家的基本架构建立以后,没有转变为民主政党有很大的关系。过去有一个说法,说是要把革命党变为执政党,这个说法不准确,不论是不是执政,革命党应该转变为民主政党。

腾讯历史:传统说法,一直都讲袁世凯窃取了革命党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您看来,如果没有袁世凯,辛亥革命它能结出果实吗?

袁伟时:不要有那种英雄史观,辛亥的革命是几派政治力量合力的结果。一方面是同盟会。但是孙中山那个时候是比较边缘的,同盟会主要是中部同盟会所起的作用。中部同盟会有独立于孙中山那一派的倾向,主要是谭人凤、宋教仁,也包括陈其美他们那些人在起作用。至于武昌那批人,是受到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一些革命小组,你说它完全和同盟会没有关系,也不是,多多少少有点关系,但它不是直接由同盟会组织指挥的一次革命。应该讲当时革命条件成熟了,所以爆发了。这是一方面的力量。

另一方面是立宪派的力量。立宪派在全国各地的政权和平转移过程中起来很大作用,除个别地方以外,几乎都是和平转移,响了枪的,都是很小的规模的,就陕西冲突比较大一点,杭州有一点点,其他地方的冲突都不大,这个和平转移很大程度上是立宪派在起作用,各省的咨议局里面的一些士绅跟革命派合作,实现了政权的转移,这是又一派的力量。

还有一派是北洋,当时最有实力的、最大的军事力量就是袁世凯他们。当时迫使清政府退位,他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稳定了北方大片地区,同时跟南方谈判,谈判过程中袁世凯其实没有真正的下决心要剿灭革命力量。

应该讲,整个民国的成立,是这三派合作的结果。原来的革命军方面跟袁世凯谈判,当时协议就说只要他承认共和,就让袁世凯当总统。成立临时政府以后,孙中山也确认,将来应该让袁世凯当总统。

孙中山其实是很想自己一统天下的。所以他在临时政府成立后,甚至表态说将来要让权,按照协定让权给袁世凯后,还在跟日本政府谈判,开出很优惠的条件,要借钱,想要日本支持自己的军队,看能不能用武力北伐。到最后没办法了,日本人不肯借钱给他,才被迫接受妥协,和平。

所以说袁世凯窃国,这个结论是没有意义的,在政治上是站不住的。他是经过选举产生的合法的临时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