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买stussy贵吗:汪朝光:必须实事求是评价辛亥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5:28:08

汪朝光:必须实事求是评价蒋介石的历史功过(2)

发布时间:2011-09-24 08:36 作者:汪朝光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560次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是逃亡海外,那革命跟他到底有哪些关系?为什么他后来的国内斗争多以失败告终?你怎么看待他的美国籍的问题?     【汪朝光】: 这个确实也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或者很有趣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从结果来看,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孙中山在这之前的一周左右的时间里,被一致选举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大总统。我觉得这个结果可以充分说明大家对孙中山领袖地位的一种公认。这个领袖地位是怎么来的?这就是和这个问题有直接的关系。这场革命到底和他有什么关系,如果他和这场革命没有关系,为什么参加这场革命的人都一致选举他为大总统,没有异议的。第一,孙中山确实在中国最早提出反清革命的人之一。他最初不是说不想走改革的道路或者改良的道路。他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的前后也曾经想过走改良的道路,曾经上书过李鸿章,但是他没有得到一个回应,所以,再加上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被迫割让台湾,签订马关条约这样一种刺激,使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他走上革命道路以后,他就再也没有犹豫过、动摇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孙中山确实是一个非常坚定的反清革命的领袖人物。     第二,他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很多人是一个革命的实践者,孙中山确实也是革命的实践者,比如他曾经身先士卒组织过武装起义,领导武装的斗争。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他和其他领袖人物有的明显的区别是他还是革命的思想家和理论家,比如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和主张,这就是其他领袖所没有提出来的。民族、民权、民生,非常恰当的概括了这场革命的意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比如他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样一个非常鲜明的革命纲领,非常有利于来动员群众和号召群众,这也是其他领袖人物所没有具备的一个高度。所以我觉得孙中山至少从这两方面就可以理解,孙中山确实和这场革命有直接的关联。所以虽然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孙中山人是在美国,没有直接在现场,但是他却被大家公认为是这场革命的领袖人物,而且无论是以后中国的历史怎么发展,即便是在北洋时期或者以后的国民党时期,也基本上没有人质疑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和他的领袖地位。所以我觉得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说,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有着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这样一种关联度。     [网友韩迁友]:请问汪朝光先生: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最终结论是什么?     【汪朝光】: 辛亥革命百年已经过去了,由这段历史的观察,我觉得可能有许多网友得出他们的思考,我也可以得出我的思考。但是总体而言,我个人的理解,我们还是应该追求辛亥革命先辈当年追求的那些要完成的目标,就像我刚才说的,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我觉得这个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都是一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努力的事情,就是实现中国的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民权的进步、民生的幸福,我觉得很多事情我们已经做到了。还有一些事情我们做的不够,或者不足,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以后能够做的更好。     其实回想起我读书的年代,在1980年代有一个说法或者有一个口号,叫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其实我还是挺认同的,我觉得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们理解辛亥革命前辈当年的艰辛,我们也享受我们现在享受到的生活,我们也对未来的生活有一份期待,有一份盼望,所以,再像过去歌里说到的那样,再过20年,当我们再回过头来过3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到辛亥革命150周年纪念的时候,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中国,我相信今天在座的每一位网友都有更深的认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也期待我们网友们和我们学界也会有一个更好的互动、更好的交流,把我们学界的研究成果能够传达到社会,也把社会对我们学术研究的关注能够体现在我们学术中间,所以我觉得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要把中国的事情搞好,都是要让中国的未来变得更好,我想这也是辛亥革命前辈当年追求的一个目标。所以我个人对此抱有一个非常迫切的或者良好的期待。     ■不能强求对辛亥革命有个盖棺论定式的评价     [网友emocracy4]:请问嘉宾,对辛亥百年,大陆的历史描述,已经发生了多次不同的修改。你认为以后还会不会继续修改?什么时候才能完全盖棺?     【汪朝光】: 我觉得我们若干年以来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有非常大的进步,因此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有这样那样的具体的变化。但是总的评价其实还是比较一致的,应该说,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对辛亥革命的成功成就这方面还是给予非常肯定的评价。但是我个人觉得,从学术角度来观察、来理解,我们不一定强求对辛亥革命一定有一个所谓盖棺论定式的评价,其实这个学术研究的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才有所谓的与时俱进,这其实不仅是中国大陆,包括中国的台湾,包括欧美,他们对他们历史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他们对以往历史的评价也是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个人理解,从学术角度来观察,大概我们不会有一个对辛亥革命这样一个定论,比如我们永远就不能改变了,就是这个唯一的固定的定论了,这样岂不是一种比较定型化的模式了吗?而我们学术研究恰恰应该改变这样一个模式,应该允许有更多的不同的看法,从学术角度来观察,比如辛亥革命为什么成功,或者为什么失败了,它哪些方面成功了,哪些方面失败了,它有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比如孙中山在革命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其他人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个完全应该根据历史的事实来做出我们应有的评价,而这个评价并不一定是一个固定的评价。今年可能有今年的评价,过十年可能又有过十年一个新的评价。而且这个历史的评价是根据历史史料的公布,根据许多因素所综合造成的。有新的材料公布了,可能我们就会有新的评价,没有新的材料,我们可能又维持原来的评价。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个认知,就是我们不要把历史的评价或者所谓历史的定论给它固定化或者模式化,这个恰恰是我们应该改变的,就是说,全世界的历史学家追求的一个原则,都是实事求是,都是根据新的资料或者新的认识来对历史做出新的或者是已有的评价。     [网友小小教书匠]: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请问汪老师辛亥革命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是什么?     【汪朝光】: 我们今天来回望辛亥革命的发生,确实会关注到它为什么会发生,也有许多网友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我们中国一定要走革命的道路吗?我们能不能有一条改良的道路或者其他的道路?我个人的理解,其实革命的发生或者改良的发生,也都是有它的原由的,革命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就像改良也不会无缘无故发生一样。在近代以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应该说,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中国本来是一个相对闭关自守的国家,在列强的强烈的压迫之下打开了大门。但是中国和其他被西方入侵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国家又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中国地大人多,尤其是有非常悠久的文化传统,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又处在东亚文明的一个比较中心的位置,这样一个地大人多的国家,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明的国家,而且从来没有中断的这么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国民应该是有一种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但是这样一种自豪感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之下,却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不断地丧权失地,当然使民众有一种强烈的不满,不是说没有人想走改良的道路或者改革的道路,有,比如满清政府内部的当权者就曾经想通过洋务运动是不是能够改变中国的状况,可惜的是,30年的洋务,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灰飞烟灭了,这条路没有走通。后来也有进一步想改革或者改良道路的,比如康有为或者梁启超,他们也想通过维新变法,拥戴光绪皇帝改变中国的状况,但是又没有走通,又被慈禧太后代表的顽固派镇压下去了,而且很血腥地镇压下去了。这样的话,一方面是中国国家的地位不断地在沉沦,从上到下,尤其是广大中国百姓中就非常不满意,另外很多有识之士想走这样那样的道路挽救中国的命运,改变中国的命运,结果又都没有走成功。这样归结到最后,因为洋务的没有成功,因为甲午中国的惨败,因为维新变法又被清政府镇压了,最后侵华定了一个辛丑和约,巨额赔款不说,而且外国军队已经直接驻扎到了北京的东郊民巷,这是条约上有规定的,东郊民巷是什么地方?离紫禁城皇帝的所在地不过咫尺之遥,可见中国的国家地位已经到了非常低落的地位。这还不是中国人这么认为,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个美国人写过一本书里面就谈到,中国的国家地位已经到了只有象征性的这样一个地步了,这还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书里说的,所以中国人难道不要求改变这样的地位吗?所以,要求改变这样的地位,我觉得用在其他路没有走通的情况下,用革命的方法,用一个武装的方法是完  全合理的。它是有历史渊源的,所以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考虑这个问题,辛亥革命确实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的产物。     [网友糖果乐园]:E政第13544号:建议对民国史编纂时,邀请两岸专家开座谈会共同讨论,力求对国共双方客观评价。     【汪朝光】: 我觉得这位网友提的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从1980年代后期两岸关系解冻开始交流以来,到现在为止,两岸之间学术界的交流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每年都和台湾有各种各样的交流,他们到我们这边来访问,我们到他们那边去访问,双方合作召开学术讨论会,甚而合作出版著作,大家都能秉持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根据历史的资料来做历史的研究,可能看法不完全一致,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也不一定要求所有历史学者的看法都一致,大家确实可以根据不同的事或者资料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像网友这样建议的,应该说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在做,而且正在做,而且将来还会继续做下去,两岸学者专家的密切交流,大家对民国历史得出一个相对洁净的共识,我觉得这方面都正在做,而且以后还会继续做下去。     有些时候我个人的理解,倒是台湾方面有时候对我们的研究还是有一些政治的敏感性,或者有一种政治的观察,总觉得我们这个研究是不是有政治意图,或者是不是有什么官方意图,包括我们这次著作的出版,我其实也反复强调,包括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我也这么说,我说我负责任的说,我们编写这套书,在这个写作过程中,确实没有受到过政治的干扰,确实是一个学术的行为,确实是我们基于历史事实得出我们自己所要得出的结论,没有任何人来指示我们你应该写这个,不应该写这个,或者能够写这个,不能够写这个,确实没有这样的事出现。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从一个学术的角度来推动或者扩大两岸之间的学术交流,我相信以后在这方面我们只会做得更好。     【汪朝光】: 今天非常感谢人民网的邀请,在这里和各位网友交流关于辛亥革命的有关问题,我个人也很享受这样一个过程,也谢谢网友的关心,也谢谢人民网的邀请,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在更多的场合再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