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那个洗浴中心好:打击利比亚决策内幕:“战争统帅”背后还有推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40:34
打击利比亚决策内幕:“战争统帅”背后还有推手
2011-3-28 11:36  来源:新华网  评论 0查看评论 【字体:

  3月20日,在班加西至艾季达比亚的高速公路上,政府军车队遭联军的空中打击。路透社

  西方打击利比亚决策内幕

  萨科齐和卡梅伦最终还是把美国拉入了战争,而两个女人、三重压力则是改变奥巴马决策的关键。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卓、冉维、郭瑞发自巴黎、华盛顿、伦敦 法英搭台唱戏、美国追随其后——在19日开始的西方空袭利比亚的战争中,出现了近年来国际舞台上较为罕见的一幕。

  随着法国战机在利比亚对一部车辆开火,西方国家针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正式拉开。从之前与英国一起呼吁建立禁飞区,到在巴黎有关国际会议的召开,直至军事行动展开,法国在整个过程中都显得十分主动。

  “这是萨科齐自当选总统以来首次披上战争统帅的外衣。”法国《巴黎人报》如此评述。那么,这位一向惹眼的法国总统这次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前台的?萨科齐、卡梅伦和奥巴马这三巨头又是如何“互动”的呢?

  “战争统帅”背后还有“推手”

-

  法国媒体对事件的回溯定格在了3月10日,萨科齐接见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派出的特使。那是一次关键的会晤。当时,在座陪同的人里没有外交部长朱佩,他已于头天晚间到达布鲁塞尔参加欧盟就利比亚问题召开的峰会。陪同萨科齐的是贝尔纳·亨利-莱维。正是在这次会见后,法国承认该委员会为利比亚人民的合法代表,使法国成为了第一个作出这一表态的国家。同时也正是在这次会见后,法国开始提出对卡扎菲实施“重点打击”这一说法。

  亨利-莱维何许人也?他是法国著名哲学家、记者。《费加罗报》评述说他是“刚刚出现的对利比亚的国际外交转向的重要推手”。他此前一直在为利比亚相关问题鼓与呼。《巴黎人报》3月13日刊登了对他的专访,针对“你在萨科齐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中扮演的角色”这一问题时,他回答说,“所有我能说的就是,我从班加西向他(萨科齐)打了电话。我到了那里,去看,然后回来,对他说这是些好人”……“他们值得支持”。

  16日,萨科齐在向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首脑发出的信中已经在说,“一起拯救受苦的利比亚人民!时间在以天甚至是小时计算。”而17日,联合国安理会即通过了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1973号决议。

  法国国际关系与对外交流基金会北非中东地区问题研究员巴拉·米卡认为,在突尼斯革命中法国犯下“错误”之后,“法国寻求表现出自己具有领导的能力,如果萨科齐赌赢了,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上他就拥有了一张很好的牌。”

  萨科齐想通过一场战争,扮演世界领袖的野心也被法国人看得很清楚。

  有法国网民说:“谢谢你,萨科齐,你让曾经黯淡的法兰西再次闪亮光芒。”也有的人认为,“法国冲在第一线,以民主为借口,并让轰炸平民变得合理。我们的一些同胞还相信这是一次人道主义行动而为此鼓掌。”

  尽管如此,法国《费加罗报》网站19日登出的“您赞成或者不赞成打击利比亚”的网友投票显示,至19日深夜已投票的近5万多名网民中,同意打击利比亚的占多数,为68%。

  卡梅伦借助舆论大搞外交

  相比法国民意三分之二的开战支持率,英国国内支持对利动武的呼声可谓异常高涨,而一心想与“唯美国马首是瞻”形象拉开距离的首相卡梅伦,正好借由这股舆论风潮,大力推动建立禁飞区并主动扛起了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大旗。

  英国国家虽然不大,但媒体业却异常发达,而且影响巨大。效忠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军队大举攻击反政府武装以及由此酿成“人道主义危机”的消息经各知名媒体和街头小报连篇累牍报道,使得英国政客、学者和普通百姓皆义愤填膺。

  卡梅伦还获得了议员的广泛支持,议会下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甚至称赞他显示了“惊人的勇气和领导能力”。而当年布莱尔准备向伊拉克派兵时,他自己所在的工党却有多达139名议员投了反对票。

  卡梅伦因此乘势而动,不仅早就命令国防参谋长戴维·理查兹将军研究具体军事方案,而且展开十分活跃的外交活动。鉴于安理会通过在利建立禁飞区的决议,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至关重要,卡梅伦频频与沙特、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进行电话外交,并力争南非尼日利亚等安理会成员国的支持。

  一位英国内阁成员透露,当时,英国在没有得到美国支持,也不知道它会否支持的情况下推动安理会通过决议是一个“重要时刻”。事实上,这应该是英国和法国携手合作的结果。卡梅伦上台以来,英法成立“联合远征军”、同意互用航母,军事合作势头一直很猛。

  两个女人三重压力

  萨科齐和卡梅伦精诚合作,那么,奥巴马呢?

  奥巴马曾公开表示,在目前美军正在阿富汗作战,同时逐渐撤出伊拉克之际,美国再次对别国发动军事打击将是一个很困难的决定。然而,美国最终站到了积极推动军事打击的法英一边。

  究其原因,首先是利比亚的客观局势使然。随着利比亚政府军站稳脚跟,卡扎菲的部队已经逼近反对派的重要堡垒班加西,如果没有外界干预,利比亚的反对派将很可能无法抵御政府军的进攻而被消灭。美国担心如果卡扎菲击败反对派,美国的信誉和利益将面临严重后果。

  而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国家联盟开始表示支持设立禁飞区,这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至关重要,《纽约时报》明确指出,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强调这次军事行动不光有西方国家参加,还包括了阿拉伯国家,究其原因是为了避免对利比亚动武被描绘成西方为了追寻石油而进行的又一次殖民干预。

  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防务和外交政策研究副主席泰德·卡朋特则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指出,促使奥巴马最终做出决定的因素除了他受到国外盟友的压力,也有来自国内的双重压力:美国新保守主义激进人士主张进行“军事十字军东征”,及美国“自由派”——人道主义干预分子的压力,这些人是奥巴马国内政治基本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个因素的结合让他无法继续抵挡。”

  15日,奥巴马召集他的国家安全团队开会。美国《大西洋月刊》披露说,尽管身为国防部长的盖茨一再表示要谨慎,但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话还是让奥巴马听着更顺耳。她说,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对利比亚坐视不管,会向伊朗发出这样的信号:美国不敢出动军事力量保护穆斯林和阿拉伯人,美国会让任何事情发生。

  总统一旦下了决心,手下便开始密集的军事和外交准备:奥巴马在15日当天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推动达成禁飞区决议。接下来的24小时中,希拉里和赖斯对阿拉伯国家和安理会成员展开了车轮战;按照五角大楼提交的作战计划,美国空军特种作战部队第一时间空降到了克里特基地,从地面指挥空袭。

  甚至还有媒体猜测,华盛顿有意让法英两国站在前台发挥“领导作用”,但总指挥棒还是控制在奥巴马之手。

  斩首,不斩首,还是个问题

  三轮空袭结束之后,西方普遍都认为,军事打击已经实现了安理会决议规定的两大目标,即基本上摧毁了利比亚的防空系统,也阻止了政府军对利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的进攻。

  但是,下一步呢?法英美的分歧再次呈现出来。

  目前最为关键的是,西方究竟是否要对卡扎菲实施“斩首行动”?在此问题上,三国之间甚至各国高层内部都释放出了含混不清或自相矛盾的表态。

  23日,法国外长一改之前的闪烁其词,表示若卡扎菲真正停火,联军可以随时停止行动——从表面上看,似乎法英美统一了立场。

  泰德·卡朋特分析说,“美国真实的目标现在看来似乎是确保卡扎菲被赶下台。如果这个目标不能达到,那么华盛顿可能会接受利比亚实际上的分裂——一个愿意和西方合作的政权控制国家的东部,以班加西为权力中心,同时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的卡扎菲仅控制以的黎波里为权力中心的利比亚西部。”

  卡扎菲的生死且不论,利比亚一国之命运,尚悬系在西方这三巨头的股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