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岗亭伞:山山水水 之 《太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6:34:14

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她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来随着湖面缩减已退为第三大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太湖是太湖(3张)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来随着湖面缩减已退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鄱阳湖由原来的第二上升为第一,太湖由原来的第三上升为第二),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的湖州市是唯一一个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历史上太湖水域基本属苏州所辖,今三分之二水域在苏州行政区划之内。过去认为太湖是由长江、钱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湾而成,有一种说法是近一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湖荡区,产生了太湖、阳澄湖、淀山湖、金鸡湖、独墅湖、汾湖等众多湖荡,天体猛烈撞击而产生了一次较强大的地震等破坏,故古人称太湖为震泽。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公尺。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黄浦江为最大泄水河道,约太湖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占总出水量的80%。其余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  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它自镇江谏壁口引长江水南流,穿过太湖水系众多的河流和湖荡,吞吐江湖,调节水量,成为这个水网的重要干流。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等低丘,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为著名游览区。沿湖丘陵和湖中岛山盛产茶叶、桑蚕以及亚热带果品杨梅、枇杷、板栗、柑橘等。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现已进行统一规划,禁止盲目围垦,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生态特征

  太湖富营养化明显,磷、氮营养过剩,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属严重超标,局部汞化物和COD含量超标;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温年变幅介于29.5—38.0℃之间,历年平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温高1.3℃且二者月平均值年过程相应、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7、8月份和1月份,历年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太湖现有鱼类106种,隶属15目24科,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共有54种。

形态描述

  为太湖流域第一大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又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湖岸形态,南    

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以湖岸计算的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太湖中现有51个岛屿,总面积89.7平方公里。因此太湖实际水面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总线405公里。平均水深1.89米,从湖底地形可见湖盆的地势是由东向西倾斜,湖盆形态呈浅碟形。  太湖是平原水网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湖区号称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称。无锡山水、苏州园林、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    

太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位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航运。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平方公里,人口3400万,以不到全国0.4%的国土面积创造着约占全国1/8的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太湖位于富饶的上海、南京、杭州三角区域中心,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但它的实际面积受到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在形成以后多有变化。今天的太湖,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太湖水域面积约为3159平方千米。  太湖流域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太湖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太湖美景(1)(20张)  1982年,太湖以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10年11月8日,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五湖”与“五 岳” 在岳阳市隆重举行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并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誓言开创中国最美山水旅游的新模式。 “五湖”“五岳”历来被称为中华大地最佳的旅游胜地,游五湖,洞庭波澜壮阔、巢 湖气吞吴楚、鄱阳渔舟唱晚、洪泽古堰风韵、太湖隽秀天下;登五岳,看尽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由湖南省旅游局、岳阳市政府、 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将以全新的整合模式向世界推出这些旅游度假目的地,顶级的自然资源与多样的文化形式将得到整合,突 显中华民族特色。“五湖牵手五岳” 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大胆探索,将开启旅游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五湖”和“五岳”从此可以携手共进,合作发展;“五湖牵手五岳”,更将促进“五湖、五岳”周边省市经济的科学发展,促使其采取更加低碳、更加生态、更加 和谐、更加开放的发展方式。

太湖的形成

  学术界对太湖的形成一直以来有着不同的认识和争议。主要有构造成湖论、泻湖成因说、陨石冲击坑说等等。 构造成湖论认为,太湖平原原是一个大的海湾,以后不断为水和沉积物所填充,演化成现在的湖泊;泻湖成因说认为,太湖平原原是一个大的海湾,在全新世高海面时,曾受到广泛的海侵,以后随海水退却形成封闭的湖泊;陨石冲击坑说认为,距今50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从东北侧方向撞击地面,造成相当于1000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巨大冲击,留下了2300多平方公里的陨石坑,即现在的太湖。  直至2009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三名教授找到了太湖属陨石冲击成因的关键性证据,确认了太湖系陨石冲击形成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09年第4期《高校地质学报》上。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陨石专家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组成的课题组经过分析鉴定,确证目前在太湖沉积淤泥中发现的各种奇石与石棍,保留了明显的冲击溅射特征,显示其形成经历了冲击震碎、熔融、挖掘抛射、空中飞行等阶段,最终溅落在冲击坑及其周围。同时,溅射物表层结构保留了气流刻蚀纹,并有熔珠和铁质熔壳;溅射物内部岩屑、晶屑中保留有受冲击应力形变的证据;溅射物铁质熔壳内包裹有石英、长英质及菱铁矿等冲击形成的粉尘。 经研究证实,太湖冲击溅射物产生于太湖陨石冲击坑形成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即冲击震碎的岩屑、晶屑、尘粉及熔融物体等混合体被高速抛射至空中,再回落或溅落到冲击坑及其周围,太湖及周边的湖泊淤泥层保存了其中一些溅射物。同时,此项研究成果指出,太湖冲击坑的形成应该小于1万年。

太湖大桥

    

1994年10月25日,我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正式通车。  太湖大桥东起苏州吴中区(原吴县市)胥口渔洋山,西至西洞庭山,途经长沙、叶山两岛,由3座特大桥组成,全长4308米,181孔,桥面宽12米。桥体简捷明快,轻巧新颖,富有时代感,与太湖山水相得益彰,如一条飞舞的银链,飘落在太湖群岛之间,蜿蜒起伏。  这项浩大的工程,是江苏省苏州市原县级市吴县自筹资金1亿多元,经过近千名建设大军两年奋战完成的。大桥的建成,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西山诸岛的交通,实现了当地人民世世代代架桥的夙愿,而且将为开发和利用太湖自然资源和发挥地理优势,加快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尽快建成环太湖旅游经济区,发挥积极作用。  特色活动    

太湖旅游度假区节庆活动  极限运动项目:已成功地举办了首届、第二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亚洲极限运动精英赛、第三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全国摩托车锦标赛等几项重大赛事。活动内容有难度、速度攀岩、U型台及街市障碍轮滑、滑板、小轮车、皮艇球、水上摩托、摩托艇、沙滩排球、滑水等项目。  9月举办隆重的太湖捕捞节,利用太湖现有的众多游船,让游客出湖捕鱼,自娱自乐。  "三宝"为主要特色的太湖美食节及湖鲜一条街"湖鲜节"。  "卡丁车"(室外)竞赛。  还有各式各有的本地风土人情!

旅游景点

  苏州园林 无锡影视城 灵山大佛 永慧寺 统一嘉园 玄阳洞 碧云洞 禹王庙 白马庙 罗汉寺 东西山风景区 常州太湖湾  三元文化遗址 龙头渚自然公园 太湖仙岛 万佛塔 五女墓 小王山摩崖石刻 圣恩寺 蠡园 太湖鼋头渚  邓尉山   邓尉山又名光福山、香雪海、梅海,是太湖风景区的一大景致。邓尉山也是斜插进太湖的一个半岛,原属江苏吴县,现为苏州高新区。相传东汉光武帝时,司徒邓禹隐居于此,他官至太尉,故名邓慰山。邓尉山的梅花似海、似雪,人称“香雪海”。有诗赞曰:“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梅海边上有古刹,名司徒庙。庙中生长着四棵大柏,相传为邓禹所栽。这四棵古柏姿态各异,被分别誉为“清”、“奇”、 “古”、“怪”,则一大奇观。  蠡湖  无锡西南郊的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的一个内湖,后编故事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曾偕同西施泛舟于此而改名,这是为了增加这一地方而创作的历史文化因子,有利于提高名气。蠡湖的东北岸,是以水饰景的近代无锡名园——蠡园。蠡园三面临水,亭、廊、堤均傍水而筑,纤巧精致。20世纪初,这里建有“梅埠香雪”、“曲渊观鱼”、“东瀛佳色”、“枫台顾曲”等八景,以后又建了曲岸枕水的千步长廊,堆砌了盘旋迂回的洞壑假山,使园林的景色更显秀丽的特色。  洞庭东西两山  洞庭东山因在太湖东部分而得名。东山的主峰大尖顶是七十二峰之一,山中主要古迹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罗汉像、元代轩辕宫、明代砖刻门楼、依太湖而建的园林启园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楼等。宋塑罗汉像比例适太湖美景(2)(12张)度,容貌各异,造型正确,姿态生动,相传是南宋雕塑名家雷潮夫妇所作,制塑技艺精湛,令人赞赏。轩辕宫面阔三间,进深九檩,雄踞山垣,面临太湖,气势确是磅礴。现在东山已同大陆连为一体,成为半岛。  西洞庭山的许多山体,因采石受到破坏,但有天下第九洞天之誉的林屋洞、明月湾、缥缈峰、包山寺等,仍然景色优美,为著名景点。  东、西山所出产的碧螺春,为国家保护的原产地碧螺春茶,最为正宗。

太湖厅 靖湖厅

  清置太湖厅、靖湖厅: 清雍正十三年(1735),太湖水利同知改为抚民厅,移驻吴县洞庭东山,割吴县东山设太湖厅,加督捕衔,专理民事,隶苏州府。  清咸丰十一年(1861)春,太平军在洞庭东山设东珊县,辖东、西洞庭山,隶苏州郡。清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四日(1863年12月4日),清军重占苏州城,废东珊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洞庭西山置靖湖厅,隶属苏州府。  民国元年(1912)1月,江苏都督府颁令废府、州,并县、厅。废太湖、靖湖二厅,设太湖县,旋易名为洞庭县。7月,裁撤洞庭县,其地归属吴县。

名优特产

  天华谷尖茶 花亭湖鳙鱼 红光栗 白尾银鱼 三元杂交猪 山里货 方竹粉丝 苦荞麦糊 李杜茶干 佳美色素 花亭湖大米 绒毛蟹 薄壳青虾 茶籽油 弥陀生条 花亭湖蜜桔 封缸甜酒 日用瓷器 太湖电机 太湖锅炉,太湖珍珠,太湖珍珠粉 太湖三白。  太湖三白   吴郡太湖产名食,以太湖银鱼、白鱼、白虾三味湖鲜之形冠名,此说约定俗成、年代久远、绘声绘色。  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银鱼又是江苏传统外贸产品,太湖牌冷冻银鱼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日本人常把银鱼与鲱鱼籽、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肴。将银鱼晒成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烹制前,用水浸一下,柔若无骨,制成各类应时名菜,不比鲜银鱼逊色。八十年代太湖银鱼南移滇池,西湖,成为当地的名特产。  太湖白鱼: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睡鱼类,一年四季均可捕获,在六.七月生殖产卵期捕捞产量最高。《吴郡志》有“吴人以芒种日谓之入霉,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解放后,对白鱼资源进行保护,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  1300多年前,太湖白鱼就被老百姓夸为无锡第一鱼。太湖白鱼又称太湖银刀,相传这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太湖渔民张三带领一帮人与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带激战。一次,张三在湖上与清兵作战时,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剧痛,弯腰从湖中拾起一把银刀,向清兵杀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给镇住了,纷纷落荒而逃。张三再一瞧手中,原来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白鱼,这样银刀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太湖白虾: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去皮后便是“湖开”。虾还可入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  太湖珍珠  太湖珍珠,又名:太湖珠。是按产地分类的九大珍珠品种之一。  我国古代珍珠的四大产地分别为合浦、南海、洞庭和太湖,其中太湖珍珠以“无核”为奇,现代太湖珠大都是人工养殖,其特点是表面褶皱少,圆润柔和,光泽明艳。清慈禧太后曾大量使用淡水珍珠养颜,传言她曾赞誉:“东球 南珠不如太湖淡水珍珠”。  太湖现在也是我国江、浙一带的淡水养殖珍珠的重要基地之一,产珠的软体动物以河蚌类为主,太湖珍珠养殖也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浙江诸暨一带珍珠养殖集群化发展迅猛,后来居上。  太湖珍珠是淡水珍珠,具有光泽明亮、粒圆饱满、细腻光滑、形佳色美、硬度高、比重大、弹性好、正品率高等优点,它既是珍贵的装饰品,又是贵重的药材。珍珠清热解毒、性寒、味甘甜、潜阳,能镇心安神、止咳化痰、明目止痛、收敛生肌、治疗高血压、老年支气管炎,胃溃疡等,是珍珠散、六神丸、小儿回春丹等2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成分之一。珍珠制品还有增进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化体质、延缓衰老等功能,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热门货。  太湖蟹  太湖蟹,生长于太湖水域,亦称螃蟹,其背壳坚隆凹纹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脐,雄尖雌团,内有硬毛。蟹系洄游性生物,每年秋冬,二龄蟹性腺成熟,便成群结队顺流东下,至江海交汇处的浅海中,繁殖而后终生。次年初夏,孵化后的蟹苗又逆流而上,返回至太湖水域落户,经多次蜕壳,逐渐长大,次年便成大蟹。1949年以后,因沿江建闸,蟹苗难以洄游,1966年起以人工流放蟹苗,1公斤蟹苗可出成蟹3—4吨。  个体特征  太湖蟹个大体重,蟹黄肥厚,肉质细嫩,腴美异常,辨别太湖蟹可从“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这五个特征入手。    

青壳——即蟹背略呈青色,感觉清、亮、爽,熟蟹蟹背通体呈鲜艳红色。  白肚——即蟹肚呈白色,光泽有生气,给人水亮玉质般美感。此白色为本白(只要不是铁锈色),有点象牙色。现有不法商贩用化学药水将蟹肚洗白(漂白),这种经过加工的螃蟹在蒸熟后背部留有明显的痕迹。  金爪——即蟹脚爪尖上呈烟丝样金黄色。  黄毛——即蟹钳(螯)上的绒毛,蟹爪上的须毛呈金黄色。蟹钳(螯)绒毛密而软,蟹爪须毛清爽。  体壮——即二螯八爪肉感强、强劲有力,西风起时能在玻璃板上横行霸道。  食用方法与营养价值  “秋风响,蟹脚痒”,从寒露到立冬,是太湖蟹大量上市季节。古人诗曰“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民间也有“农历九月吃雌蟹,农历十月吃雄蟹”习俗以及赏菊、吃蟹、喝黄酒的饮食文化。太湖蟹传统吃法有清蒸、水煮、面拖、酒醉、腌制等,取出蟹肉后,还可制成蟹肉狮子头、孔雀虾蟹、蟹油水晶球、炒蟹粉、蟹粉小笼包等名菜、名点。俗话说:“蟹味上桌百味淡”,太湖蟹除了味美,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太湖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10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计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哺氨酸等。太湖蟹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4克,含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克,含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热量139千卡,各项主要营养指标居一般水产品之首,此外还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无机微量营养元素。  食用禁忌  有以下食品不能与之同食:  梨、茄子、花生、泥鳅、石榴、香瓜、猕猴桃、柑橘、冷食  梨:由于梨性寒凉,蟹亦冷利,二者同食,伤人肠胃  柿子:柿子为寒性食物与蟹同食寒凉之性加倍,会伤害脾胃,素质虚寒者尤应忌之。  花生:花生为油腻之物与蟹味咸性寒,微毒,为冷利之物,两者同食易导致腹泻。  泥鳅:泥鳅药性温补,蟹药性冷利,功能正好相反,同食不利于人体影响健康。  石榴: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石榴含鞣酸较多,两者同食降低蛋白质原有的营养价值。  猕猴桃: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与蟹中含有的的五价砷的化合物,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长期食用,可导致痉挛、反胃症状。

太湖的历史和传说

  相传,远在四千多年前,我国治水祖师夏禹在太湖治理水患,开凿了三条主要水道,东江、娄江、吴淞江,沟通了太湖与大海的渠道,将洪水疏导入海。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辽阔,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广为三万六千顷。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要做寿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刚抬去了一份厚礼。王母娘娘看见后,高兴的连嘴都合不拢了。原来玉皇大帝送的是一个大银盆,里面有72颗特大的翡翠,而且还有千姿百态的各种五色玉石雕凿的飞禽走兽,简直是一个聚宝盆;远远望去,还活象一只精致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赞不绝口。大家看过《西游记》都知道,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没请弼马温,结果齐天大圣孙悟空发了脾气,大闹天宫。他见一样打一样,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银盆便从天上落了下来,跌到地上砸了个大洞,银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因此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颗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间。玉石雕刻的鱼,就是现在太湖里肌白如银、肉嫩味鲜的银鱼。玉石雕刻的飞禽,变成了对对鸳鸯。只有走兽没有活成。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并无科学根据。据考证,真正的太湖是一个海迹湖,地理上称“泻湖”。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海湾,由于长江、钱塘江泥沙的冲积,长江三角洲不断向东延伸,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坝所封闭而形成了太湖,以后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于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说他是“海的儿子”。  太湖的美,还美在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传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辞官离开越国。有人看见,范蠡携带西施,驾着一叶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去向。有诗云“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飏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太湖从此与范蠡西施结下渊源。

太湖大桥

  太湖大桥东起胥口渔洋山,西至西洞庭山,途经长沙、叶山两岛,由各具特色的3座特大桥组成,全长4308米,181孔,桥面宽12米。一号桥最长,1768米;二号桥最高,中心孔高22.5米;三号桥最精致,贴水而浮。桥体简捷明快,轻巧新颖,富有时代感,桥岛绵绵十余里,直抵太湖湖心。与太湖山水相得益彰,如一条飞舞的银链,飘落在太湖群岛之间,蜿蜒起伏。  这项浩大的工程,是江苏省吴县自筹资金1亿多元,经过近千名建设大军两年奋战完成的。大桥的建成,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西山诸岛的交通,实现了当地人民世世代代架桥的夙愿,而且将为开发和利用太湖自然资源和发挥地理优势,加快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尽快建成环太湖旅游经济区,发挥积极作用。

地名——安徽省太湖县

县情概览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介于北纬30°09'至30°46'和东经115°45'至116°30'之间。东邻潜山、怀宁,南连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蕲春、英山,北毗岳西。东西相距6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 全县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2004年年末总人口为558187人,其中农业人口504412人。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呼应,居长江中下游旅游热线之上。合九铁路、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行车至合肥、武汉、南昌等大中城市只需2小时。全县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民风淳厚,文风蔚然,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这里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著名诗人朱湘、女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京剧“富连成”科班创办人叶春善和其子小生行“叶派”创始人叶盛兰、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作家石楠、林学专家马大浦等都是太湖籍人。他们成就斐然,声名远播,为家乡添光增色。如今,状元故里,教育昌盛,莘莘学子,遍及四海。 太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四大景致自古以来闻名遐迩。汉代建的海会寺、三国筑的上格城、晋代修的佛图寺、唐代建的西风禅寺、清代状元赵文楷墓等文化古迹保存完好。国家级佛教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狮子山二祖禅堂正在修建。当年刘伯承、邓小平在刘畈主持召开高干会议旧址胡氏新祠,极具瞻仰意义。赵河汤湾温泉,水温常年47℃,日出水量1500吨,水质清澈,可饮可浴可医。位于全县中心腹地的花亭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10万亩水面碧波荡漾,气势磅礴。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四周山峦叠嶂,果木葱笼,是旅游观光、疗养休闲的胜地。 太湖资源丰富,特产众多。这里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牛和瘦肉型猪基地县和安徽省茶叶、板栗、柑桔重点生产县,“天华谷尖”茶为部优产品并获国家绿色食品标识,“方竹”粉丝、天华尖封缸酒是省名牌产品,电机、日用细瓷、水松纸、羊毛衫、板栗罐头、李杜茶干、辣红素等特色产品享誉全国,出口海外。境内有石英石、紫砂岩、瓷土、铁砂等20多种矿产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综合县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乡镇简介

  晋熙镇:面积165平方千米,辖34个村、4个居委会,人口7.52万。  徐桥镇:始建于清咸丰初年。面积103平方千米,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9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万。  小池镇:位于大别山南麓,古称小池驿。面积126平方千米,辖31个行政村,4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6万。  牛镇镇:位于太湖县城西北24千米。面积163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26个村委会,290个村民小组。2004年,原天桥乡整建制和原黄镇镇严姜村划入。  弥陀镇:面积153平方千米,镇区建成面积达3平方千米。辖3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86万。  百里镇:位于太湖县西北部,东邻牛镇镇,西接北中镇,南与弥陀镇相靠,北与岳西县治溪、店前二镇毗连。古时是太湖县通往湖北英山县的主要驿站,沿长河而下,至太湖100华里而得名"百里"。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6278户,24894人。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91个自然村庄,278个村民小组。  寺前镇:位于太湖县西北部。面积172平方千米,3万余人,辖32个行政村、365个村民小组。  新仓镇:位于太湖县东南部,由原花园乡、新仓镇合并而成。西北临县城晋熙镇,西接江塘乡,西南接徐桥镇,东北接小池镇,东与潜山县、东南与怀宁县、南与望江县交界。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7.3万,辖38个行政村。  北中镇:位于太湖县西北部。面积182平方千米,38113人,辖42个行政村,473个村民小组。  天华镇:面积188平方千米,8426户,3.27万人,辖39个行政村,357个村民小组。  城西乡:西与宿松相邻,面积87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24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62万人。  汤泉乡:面积124.24平方千米,4610户,1.8万人,辖20个行政村,216个村民组。  江塘乡:位于太湖县西南部,东邻新仓镇,南毗徐桥镇,西与宿松县高岭、河塔两乡接壤,北靠城西乡,面积101平方千米,8382户,37000人,辖23个行政村,310个村民小组。  大石乡:位于太湖县西南部,面积103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辖22个行政村、一个渔业队。

文明古县

  太湖县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县,在西汉时为湖陵邑地,属庐江郡。东汉时省湖陵,入皖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立太湖左县,属晋熙郡。上古以右为尊,卑者为“左”。南朝宋、齐时,称南方蛮族为“蛮左”,蛮地之县为“左县”。太湖左县,即由来于此。南朝齐建元二年(480),立龙安郡,领太湖左县和东陈县(县治在今小池镇后河村)。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废龙安郡及东陈县,独存太湖左县。隋开皇三年(583),废郡置州,晋熙郡改名熙州,太湖左县改名晋熙县。开皇十八年,晋熙县复名太湖县,去“左”字,属同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县地置青城、荆阳二县,三年后废青城并入荆阳,再一年又废荆阳为太湖,属舒州,县名沿用至今。南宋及明、清,太湖属安庆府。民国时期,属安徽省安庆道、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安庆专区。1949年3月,太湖解放,初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专区,后属安徽省安庆专区,现隶属安庆市。  太湖县治,据《皇明一统志》载,原“居万山,有大湖、小湖”,即今大湖河、小湖河一带,已为花亭湖淹没区。《太平寰宇记》载:“元嘉末年,以县居山 移就平原,去旧县三十八里”,县治从此迁到“四面河水回环,群山拱揖”的陆地——今晋熙镇老城所在地。

状元之乡

  太湖山川,毓秀钟灵,被誉为状元之乡,文化之邦。在历代科举考试中,中状元3人,文武进士82人,文武举人342人。元朝元统年间,黄信一殿试第一(状元);清嘉庆元年(1796)和道光九年(1829),赵文楷和李振钧两掇大魁,被钦点状元;嘉庆七年,县一榜得三进士(李振翥、王廷元、李长蓁),被传为佳话;民国初年,出任安徽省长的吕调元,也系前清科举出身。一时真可谓人文荟萃,科甲蝉联。明清时还有不少人,如蔡呈图、李之让、马人龙、王大枢、鲁之裕、石庞等,著作甚丰,影响深远。  民国时期,留学欧、美、日本的有20余人,其中有后来成为著名社会活动家的刘王立明和著名诗人朱湘等。建国后,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赵朴初以及著名的林业学专家马大浦,戏曲教育家叶春善,著名京剧演员叶盛兰、叶盛章、赵荣琛、叶少兰等,卓有贡献的宋文学史研究专家孔凡礼,后起之秀有著名作家石楠和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等。分布在国内外的太湖籍专家、学者数百人。此外,有不少青年学生在全国高考和各类学科竞赛中名列前茅,有不少的教育、文化、科技工作者在教学、创作、演出、科研以及其他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获得了各种奖励。  太湖民风纯朴而文风昌盛,对教育十分重视,每年高考中,本科达线率一直在安徽省、安庆市名列前茅。

禅宗之源

  该县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发祥地。西晋时期就有西域高僧佛图澄来此建寺造塔;公元561年,禅宗二祖慧可,为避灭佛之灾,从少林寺来到太湖司空山(今属岳西县)、狮子山一带,开坛讲道、弘扬佛法,演化出中国禅宗“一花五叶”,史书记载的狮子山二祖面壁参禅的大葫芦石洞,至今仍保存完好;景区内重点寺庙有数十处,如佛图寺、二祖禅堂、西风禅寺、海会寺自古以来都非常有名。九华山双溪寺肉身菩萨——大兴和尚是太湖弥陀镇人。著名的宗教领袖、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海内外尊称为“活佛”的赵朴初先生成长在寺前河畔的寺前镇,而今花亭湖畔的万年冲又是他的灵骨舍利树葬之所。

红色热土

  太湖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数以千计的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巍巍龙山为之骄傲,涓涓长河为之长吟。  1928年,中共太湖支部在甘家沙湾成立,这是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从此,太湖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0年,中共太湖县委成立,组织太宿望边界农民在县境内大石岭举行过一次武装暴动。1931年,中共北中区委和北中区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开展反土豪、分田地等斗争。1932年,中共河口区委和3个乡的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两次攻克太湖城,第二十八军在政治委员高敬亭的率领下,在太湖凉亭坳(今属岳西)重建,并先后召开3次重要会议,进行了5次重大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太湖虽为山乡僻壤,然而日军并未放过太湖,两次入侵,多次轰炸,使太湖人民深受罹其苦。1938年,国民党部队在县东山头对日军清水师团进行过一次较为激烈的堵击,虽伤亡惨重,但仍未使县城免于沧陷。为领导民众开发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4月,中共太湖中心县委(又称皖中工委)成立,12月中共太湖县委成立。此后在山区成立蕲太英工委、中共蕲宿太工委和中共蕲太英浠边县委,并建立抗日民主“三三制”县级政权——蕲太英浠边军民联合办事处。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皖西一地委、专署和军分区等领导机关均设在太湖,推动了太湖的革命斗争;特别是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在刘畈胡氏宗祠召开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队旅长及皖西工委委员以上干部会议后,太湖革命斗争形势如火如荼,县、区、乡革命政权相继建立,革命截止装日益增强,解放区不断扩大,至1949年2月24日(农历),太湖人民终于迎来了彻底解放。

地理资源

  地理位置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介于北纬30°09'至30°46'和东经115°45'至116°30'之间。东邻潜山、怀宁,南连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蕲春、英山,北毗岳西。东西相距6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太湖县属皖西南丘陵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西北面为重峦迭嶂的大别山余脉,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将军山、桐山、山尖寨、六省坡、天华尖、芙蓉寨等16座,其中以将军山最高,海拔1109米,是皖鄂两省的天然屏障;东南部除香茗耸秀、泊湖蓄美之外,大都为丘陵平畈交错之地。县境内主要河流为长河,发源于岳西多枝山,在杏花村南入县境,纳羊角河、同义河、薛义河、白沙河、安乐河、南阳河、黑岩河、青石河、小湖河、大湖河、寺前河、罗溪河诸水,入花凉亭水库,下龙山,傍县城,穿新仓,进潜山,汇皖河,再入长江。长河纵贯全县,境内总长81公里。全县山地1242.41平方公里,占61.18%;丘陵490.27平方公里占24.14%;平原77.37平方公里,占3.83%;水面222.25平方公里,占10.85%。  气候条件  全县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受西北内陆气流控制,气温较低;夏季受东南海洋气流影响,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16.4℃。1月份平均气温3.7℃,7月份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1967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69年2月6日)。年平均日照1937.7小时,无霜期24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8.4毫米。  自然资源  太湖县西北是山区,东南是丘陵;县之中部有人工湖—花凉亭水库(又名花亭湖),县之南面有天然湖—泊湖。无论山地、丘陵、湖泊,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8.33万亩,有林地面积118.94万亩,其中用材林115.0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52.99万立方米,有林地林木蓄积量43.08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量43.79万立方米。杉木、马尾松、毛竹、香樟、枫香、青风栎、乌桕、侧柏、油茶、油桐等,不仅遍地可见,而且栽培历史悠久。太湖县是全省茶叶、生漆、板栗的重点生产县。药用植物有百合、香附子、茯苓、白术、蔓荆子等,蔓荆子产量居全省之冠,远销几个省。动物方面,除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畜家禽之外,还有野猪、野兔、狐、狼、水獭、野山羊、野鸡、野鸭等野生动物。太湖是全国商品牛和瘦肉型猪的生产基地之一。  县山区山高岭峻,涧深溪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108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2.8万千瓦,小水电可开发量5.6万千瓦。  已初步探明,县内的矿产资源有:石英石、瓷土、高岭土、紫砂页岩、石灰石、大理石、蛭石、铜、铁、煤等,其中以石英石、高岭土、紫砂页岩储量最大。石英石储量2000万吨,含硅量达99.98%,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首位;高岭土、紫砂页岩储量为3000万吨。  县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古代,因其特有的山奇水秀,招来不少的骚人墨客,象李白、解缙、王守仁等都曾留下赞美太湖山水的诗篇。“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是太湖古代的四景,虽然物换星移,旧迹难觅,却令人十分神往。建国后,太湖山水以崭新的姿容出现在人们面前。大别山中第一湖——花亭湖,宛如一块巨大的碧玉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湖面宽广,岛屿屹立,岸线蜿蜒,山峰层迭;湖周有西风禅寺、佛图寺摩崖石刻、汤湾温泉、月亮湾、狮子崖、龙山、四面尖、赵朴初文化公园等景点,真可谓集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于一湖,如今不仅有蓄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之利,也是难得的旅游、疗养和文学创作、地质研究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