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游泳馆怎么样:雪珥答记者问4:中央有权威是改革最重要的前提 - 雪珥传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36:19

雪珥答记者问4:中央有权威是改革最重要的前提

国运1909:清帝国 2010-04-24 15:32:07 阅读1460 评论2   字号: 订阅

 

雪珥答记者问实录(4)

根据录音整理,未删节

------------------------------------------------------------------

 

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是权威资源

 

【记者】: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感到有一个矛盾的地方,清要改革,他要民主,走的步子还是挺快的。他要改革,要打破这种中央集权,但是他打破之后,这种中央集权是没了,但就诸侯割据,造就了一大帮土皇帝。但不改革的话,他自己就是一个皇帝。这似乎是一种循环当中没法解决的一个问题。

 

【雪珥】:改革有几个前提,前提之一你必须有足够的权威资源,如果没有你就会失控,你一失控很多人就会打着改革的名义从你这里分权。

 

    我认为中国近代缺乏监督的问题,不是在中央,整个行政的体系都有问题。晚清的时候推行宪政,都说改革好,改革利国、利军、利民,但是不利官。因为不改革,或者阻碍改革的最大力量就是来源于官僚体系。虽然官僚体系可能在朝代变化之后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或者解放者,但是实际上他才是在管理的,我们不能很简单地认为哪个太后皇帝是坏蛋,那么他一定是坏的,没有这么完全的,实际上它是一种妥协。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晚清的改革,当时很多官员就认为不能这么放权。

 

    放权有几种渠道,一是中央向地方放权,二是将一贯很黄很暴力的行政权加以限制,把其中的司法功能和立法功能分解出来,这完全是两种概念。行政权力纳入监督必须从基层做起,从百姓最切身关注的问题做起,例如村务的公开,这才是老百姓关心的,老百姓各种纳捐杂税,究竟干什么用了,这才是他们关心的。他们还真不关心你把权力下放给省里市里,不关心省和中央如何分权。民生才是政权的基础,你必须从基层开始做,让农民摆脱土豪们,让知县们受到百姓监督。没有一个政权说是中央坏了,所以地方必然就全坏了。

 

【记者】:但是日本的改革不就是自上而下的么?

 

【雪珥】:日本的改革保障是自上而下的,但改革的推进却未必。它发动的时候自上而下,但它自上而下并没有放权。改革的步骤自下而上的,但改革的权威要求必须是自上而下的。国家专政的力量在中央手里,才有足够权威推进改革。晚清实际上是一种失控。地方上都要求改革,其实是想在改革中攫取更大的权力。你把权力放给他,他加强了一种地方集权,成为一种离心力量,并没有俄百姓真正分享政权,肯定出问题。中央的放权,没有赢得民心,反而增加了一些竞争对手和分离倾向。任何政权巩固统治都是理所当然的,关键我们要看它是采用如何的手段去巩固政权。

 

【记者】:在您的书里有一处很新鲜,就是您说清朝也在发展经济特区。那么您觉得清朝发展经济特区能不能成功?靠政治垄断来发展经济这是不是一个办法?

 

【雪珥】:建设特区是很多大国改革的一个稳妥办法,先试点,再推行,理论上看当然没问题。经济特区建设有两种:一是对经济政策进行变革,原来的政策不是很好,所以在制度上主观上追求进步;另一种就是政策倾斜,甚至在一个政策框架下,剥夺其他地方的权利给你,开小灶、搞特权。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像我书里说的广东香洲特区,这里的赌博放开,黄赌毒泛滥,还要求税收免收,这种改革肯定不能成为主流。任何政府改革都不能把税收给免了,这其实是转移支付。

 

【记者】:想起一个例子,就是当年都不能进口彩电,都跑到深圳,从深圳再转销到内地。

 

【雪珥】:对,等于是把所有门窗堵上,就开一个窗口。这样的特区别说慈禧太后了,任何再“腐败”、“没落”的人也能做,不必选沿海地区,只要不用交税,黄赌毒全放开,哪里都能发展,但没有意义。这在本质上还是另类的“支付转移”。不是靠制度革命来发展的,特区成了“特权之区”,而不是“独特的探索之区”。特区应该是先驱者的探索,不是为了追求特权来满足改革。靠免税是不可能的,你可以依靠制度改造,产业升级等等来发展。我们好多的“跑部钱进”,跑的其实是政策,要求各种减免,结果这种“进步”靠牺牲了很多东西获得,这种状况形成攀比之后,其他地区也会如此。我们提的步子迈大一点,我倒是觉得步子越大,倒越危险。这没有任何意义。

 

【记者】:我觉得近些年国企改制也比较失策,在行业内,对老百姓不负责;对中央来说,中央也有些失控,它也不对中央负责。就是弄了一批土皇帝出来,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利益集团,上面也不管,下面也不负责。

 

【雪珥】:晚清的很多国有企业,几次改制,最后变成官商合营,官也管不到,商也管不到,脱离了监管,像轮船招商局等,势力很大。正常的监督机构管不着它,因为它有自己的股东会等。经济上实际不能发展,政治上实际是个毒瘤。他还打算行贿皇帝,像朱元璋时的沈万三。所谓的国企改制,晚清给了我们最好的教训,它官不像官,商不像商,两头得利。它需要的时候打出民族的旗号,大局的旗号,实际上它自己在赚钱。我没有见过比中国油价更高的地方。中国邮政也是,每次提高邮费,都是全世界最高的,但它还说自己亏,当然亏了,那么腐败,养了一大批亲戚朋友,却没有想过体制改革加强管理,即便邮费涨到8块钱,也还会亏啊!

 

【记者】:目前这状况该怎么改变呢,体制改革似乎都完成了。

 

【雪珥】:我觉得应该全民持股!现在这样官不官商不商,最后败坏的是老百姓的利益。另外也败坏政党的利益,这其实是给执政党找麻烦啊,我觉得要切就应该全部切掉,现在甩又甩不掉,管也管不好。人都是自私的,他到了那种状况下,肯定为自己谋福利啊。何乐而不为啊?

 

【记者】:还有外交的问题。清朝处理藩属国的问题比较尴尬,您觉得大国怎样处理外交比较好?

 

【雪珥】:我觉得朝鲜琉球越南,最大的问题就是琉球问题的软弱。当时有顾虑,沙俄在西面,日本在东面,他们其实是联合的。英国不赞成,它在西面和沙俄是制衡的。日本趁此夺了琉球。

 

    中国其实当时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就是派军舰,“示琉球以必争;示日本以必战”,但最后还是有顾虑。其实从清朝开始,我们国家就开始害怕去亮剑。不打也是输,打了又怕啥呢?就像陈胜吴广说的,“等死,死国可乎”。甲午战争时日本也是很害怕的,压力很大,若是战败,就有可能被北洋南洋舰队灭国的,所以它是孤注一掷,做好了被中国报复而亡国的准备。

 

    现在很多人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我不那么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在琉球群岛问题上,中国的软弱也是因为不当回事,认为那么远的地方,由他去吧,可能也是因为沙俄在西面的牵制,有顾虑,但清朝缺乏对日本必战的信心,这就是我总结的,清朝,越怕事越惹事。它应该是,没事别去惹事,有事别怕事。这也是我做律师对客户说的。你跟它打一下,也许就发现原来对方也那么紧张。琉球一失手,法国也打越南。又是前怕狼后怕虎,日本趁机在朝鲜渗透,最后越南失手,朝鲜也被日本霸占,战略上的缓冲地带丧失殆尽。作为大国,清朝至少让藩属国寒心啊。

 

【记者】: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是晚清的权臣,他们从忠诚到反噬反映了清朝官僚体制的一种什么变化?

 

【雪珥】:我觉得这三个人不存在反噬的问题,传统的政治品德上来讲都是无可挑剔的。后两个都被过度妖魔化了,李鸿章死后谥号为文忠呢!李鸿章其实有机会呢,戈登劝他自己干皇帝呢,但他没有。这种官僚体系下,清朝没有在太平天国中灭了,没有在英法联军夹攻下灭了,就是靠这群士大夫。中国的士大夫不是忠诚于这个国家,而是忠诚于一种理念。包括国家要安定的这种理念。他们不能代表整个官僚阶层,只是士大夫里面的精英分子。官僚阶层中的主流,多数还是混混,到了晚清其实,有奶就是娘,围绕自己的利益,前倨后恭,摇摆不定。中国的实用主义为主的特点就是如此。但这三个人都是受命于危难之际,把自己身家性命绑在里面了,其实是忠于自己的理念。李鸿章去日本,知道肯定会挨骂,但他还是要去。其他人让他去做汉奸,让他去挨骂,其实去了日本还挨了一枪,76岁了啊!(未完待续)

 

 

雪珥答记者问4:中央有权威是改革最重要的前提 - 雪珥传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谣言传播的前提 曾国藩告诉李鸿章:你办事 我放心 - 雪珥传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八国联军中日军为何成为“仁义之师”? - 雪珥传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孙悟空答记者问 - 焰火蓝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总理答记者问妙语集 - 渴望美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 - 寂寞的心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雪珥答记者问5:“全民腐败”下的改革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zhu12550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大清改革摸到了哪些石头? - 雪珥传播的日志 记者不敢写:邓小平南巡有两句话未见报! - yangkai6688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做人开心最重要! - 老排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美容院装修,色彩学问最重要 - wanshizhaizhuzlh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俞可平:改革的前提是尊重民众意愿 俞可平:改革的前提是尊重民众意愿 南方周末 - 改革的前提是尊重民众意愿 【引用】分享日志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 - 秋枫寒更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生三问 - 一统江山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太极拳五百问 - 平凡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我问佛 - 随缘gzh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公积金22问 - 随遇er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公租房是一段历史的破冰点》(2011年) - 尹鸿伟记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司法改革二十题 - 宋渔父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晚清教训:中央有权威 改革才能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