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中韩产业园:毛泽东曾欲培养“老朋友”纪登奎为接班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13:09

     1951年春,毛泽东乘专列南下视察,途经河南许昌时,曾停车听取过许昌地区领导人的工作汇报。当时,纪登奎作为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就有了见毛泽东的机会。 

    据纪登奎回忆,他当时是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登上毛泽东的专列的。由于注意到纪登奎有些紧张,毛泽东一上来并没有马上谈工作,而是首先问了纪登奎是哪里人,接着又与纪登奎聊起了三国里曹操迎汉献帝(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由洛阳迎往许昌)的故事。看到纪登奎松弛下来,毛泽东才开始听取他的工作汇报。就在纪登奎结束汇报时,毛泽东突然问道:“你挨过整吗?”

 

    纪登奎回答说:“挨过两回整。”

 

    毛泽东说:“我挨过3次整,比你还多1次,挨点整有好处。人家整你,是整对了?还是整错了?”

 

    纪登奎说:“整错了。”接着,他向毛泽东简略地回顾了自己在冀鲁豫两次挨整的经过。

 

    毛泽东问:“那么,你整过人么?”

 

    纪登奎说:“整过。”

 

    毛泽东又问:“整错过没有?”

 

    纪登奎说:“也整错过。”

 

    毛泽东突然严肃地问:“你杀过人吗?”

 

    纪登奎稍一怔,答道:“杀过人。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杀了不少人。”

 

    毛泽东盯着纪登奎,继续问:“杀错过人吗?”

 

    纪登奎回答:“也有杀错的,但那是在情况紧急时发生的,我工作没有做好。”

 

    事后,有人认为这番话是毛泽东在考查纪登奎,看他能不能说实话、敢不敢说实话。总之,纪登奎的汇报使毛泽东记住了纪登奎,并对他有了较好的印象。

 

    不久,纪登奎被任命为中共许昌地委书记。时年,纪登奎仅28岁。

 

    从1953年起,中共和各级党组织先后从各条战线抽调大批优秀干部支援工业战线。毛泽东这时显然又想到了纪登奎。

 

    1954年春,河南省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调纪登奎到筹建中的洛阳矿山机器厂当厂长。纪登奎到洛阳上任不久,毛泽东又来河南视察,并特别把纪登奎叫到郑州谈话,关切地询问他在建设工厂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纪登奎报告说:“没有办工厂的经验,又缺乏文化和技术知识。”

 

    毛泽东鼓励说:“世上无难事,没有经验可以在实践中积累,缺乏技术、管理知识可以自修。”毛泽东还问纪登奎,是否记得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讲的关于党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论述?

 

    纪登奎回答说还记得,当即便一字不差地背诵了列宁的那段论述。毛泽东又问:“还记得我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的那段话吗?”纪登奎又完整地背诵了毛泽东报告中关于要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经济工作的那段话。毛泽东听后大悦,并指示纪登奎要集中学习一些文化知识。

 

    在毛泽东的教导和鼓舞下,纪登奎经过3年多的业余学习,达到了中专技校毕业生的学识水平。

 

    4年后,纪登奎被调离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中共洛阳地委第一书记。

 

    1963年3月,纪登奎在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被提升为河南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省委秘书长。

 

    这年8月,豫东商丘地区遭受了特大洪涝水灾,省委决定派纪登奎兼任商丘地委第一书记,以加强对救灾工作的领导。商丘水患的根本原因是安徽为免受上游洪水威胁,在与河南毗邻的地方修筑了阻水工程、拦河大坝。河南要排水,安徽要堵水,长期以来,豫皖边界水利纠纷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1963年10月,毛泽东来河南,住在郑州北郊的省委第三招待所。纪登奎得知后,求见毛泽东,汇报了豫皖边界的水利纠纷问题。毛泽东听了汇报后,当即把安徽省第一书记李葆华召来。李葆华第二天便勿勿赶到郑州,与刘建勋(时任河南省政协主席)、纪登奎一同研究出了解决水利纠纷的原则意见:安徽同意拆除边界阻水工程,河南恢复河道自然流向。

 

    当天下午,刘、纪、李3人向毛泽东报告说两省水利纠纷已圆满解决。毛泽东听了汇报后表示满意,还很有兴致地给他们讲了春秋时代齐桓公“葵丘会盟”的故事:当时,齐桓公曾联络各地诸侯到葵丘(今天的兰考县境内)开会缔结盟约,其中就有一条讲的是各诸侯国不能在边界筑堤阻水,要疏通河道,联合治水。

 

    就这样,豫皖边界的水利纠纷在毛泽东的过问下,得到了妥善解决。

 

    “文革”开始不久,河南省委就明确表示支持学生和机关干部起来造反,毛泽东对河南省委的做法给予了夸奖。

 

    1967年1月,河南省委及河南的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被冲垮,河南省军区压制了群众组织“二七公社”,而纪登奎是支持“二七公社”这一派的。1967年2月12日,毛泽东在北京发话:河南闹得很厉害,要他们双方派代表到北京来谈话。

 

    1967年5月至7月,河南省委、省军区领导人和两派群众组织代表赴北京汇报河南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汇报中,河南省军区领导人向中央、中央文革小组反映了纪登奎“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言行。一位中央领导人当即表态说:“对于纪登奎,毛主席与你们的看法不同,恰恰相反。”最终,赴京汇报的结果是:河南省军区在支“左”中犯了方向路线错误。

 

    1967年9月22日,毛泽东在从南方返回北京的途中,经过郑州时稍作停留,刘建勋、纪登奎应召登上了专列。

 

    毛泽东一见到纪登奎,就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纪登奎,老朋友啦!”

 

    刘建勋说:“登奎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可受锻炼了,他在运动中被关了4个多月,挨批斗、坐‘喷气式飞机’可多啦!”

 

    毛泽东看着纪登奎说:“啊,真是多灾多难。你说,这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纪登奎说:“大有好处,能锻炼人。”

 

    毛泽东问:“你挨了多少次斗?坐‘喷气式飞机’是什么样子?”

 

    纪登奎说:“挨斗不少,有几百次。坐‘喷气式飞机’就跟割麦子差不多,还可以锻炼身体呢!”

 

    毛泽东听了,大笑起来,还从椅子上站起身,学着坐“喷气式飞机”的样子,弯腰、低头、把两只胳膊朝身后高高抬起,大家见状都笑了起来。

 

    后来,毛泽东多次在不同场合讲纪登奎如何挨斗、坐“喷气式飞机”,夸奖他能正确对待群众运动。毛泽东一句“老朋友”,使纪登奎大红大紫,纪登奎在河南每到一处,都能听到“向纪登奎同志学习”、“向纪登奎同志致敬”的欢呼声。

 

    1968年1月,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纪登奎任第二副主任,成为河南政坛上的第三号人物。

 

    1969年4月,纪登奎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九大会议。4月14日,中共九大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会议,首先通过了政治报告和新党章,然后是大会发言。

 

    当轮到纪登奎发言时,毛泽东向大会全体代表说:“他叫纪登奎,是我的老朋友,山西人,长期在河南工作,受过一点灾难。”听到毛泽东的公开介绍,人民大会堂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纪登奎十分激动,更是热情赞颂:“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太好了,对我的教育太深了……群众对我整一下,大有好处。”

 

    1969年6月1日,毛泽东由北京南巡,途经郑州时,在专列上召见了刘建勋、纪登奎。听了河南贯彻九大精神的汇报后,毛泽东说:“纪登奎要调到北京,最近就要去。”纪登奎谦虚地说:“我能力不行,水平低,到中央工作不行。”毛泽东说:“两头跑:一半北京,一半地方。北京的事情难办,在北京做机关工作,不可过长,也不可过短,就去打个短工吧!”

 

    就这样,纪登奎在毛泽东的提携下,平步青云,曾一度担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北京军区第一政委等要职。

 

    最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还曾把纪登奎列为接班人的培养对象。在1970年9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后,林彪的接班人地位已发生动摇。毛泽东在与林彪的一次谈话中,明确提出:“我们都是60岁以上的人了,要培养60岁以下、30岁以上的人,像纪登奎等人。”

 

    但是,后来有人向毛泽东报告说纪登奎在河南有问题,毛泽东的态度又开始有所变化。1971年8月,毛泽东南巡,在武昌东湖宾馆与河南领导人谈话时,特别问道:“有人对我说,纪登奎在河南犯了什么错误。这个人怎么样啊?”有个河南领导人回答说:“纪登奎同志在河南表现很好。要说犯错误的话,就是有一段时间在河南支持造反派搞‘反复旧’,有‘反复旧’那种思想倾向。”据称,毛泽东听后,当场说道:纪登奎这个人接班,今后还要再看一段时间。

 

    尽管如此,毛泽东对纪登奎仍然是信任与重用的,他们这种“老朋友”关系一直保持到毛泽东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