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手机地图:从网站定位及存在问题分析豆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28:05

我们都知道豆瓣相对于人人网、开心网这些目前市场占用率较高的web 2.0 SNS来说,在内容的原创性、文章质量及社区环境等诸多方面有着鲜明的优势。今天我想从人们使用这些Web 2.0产品的主要目的的角度来谈谈对豆瓣产品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理解与思考。

豆瓣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首先,从人们使用的主要目的来分,目前的互联网产品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1.用来维系线下的好友圈子。如Facebook、人人、开心等。

2.通过他人对信息的筛选,以达到高效获取有价值信息的目的。如微博、豆瓣。

基于这两类不同的目的,用户的核心需求也有本质的不同:

1.第一类产品的用户真正关心的是“人”。(他们的好友最近好吗?他们都在关注什么东西,以此来加深对“人”的了解)。

2.第二类产品的用户真正关心的是“事”(信息)本身。关注兴趣相同人或者业内名人对这些用户来说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信息的载体。(他们扮演的更多是信息筛选器的角色)我想,这可能也是豆瓣为什么要改版采用单向关注的模式的原因吧。

至于我为什么把豆瓣归入了第二类,是因为大部分豆瓣的用户,是使用豆瓣来查看书评(影评、音乐、小组、同城活动……)。他们希望其他兴趣相同的人来帮他们筛选信息,并把真正有用的信息留下来(被推荐越多的帖子排在越前面的原理)。

所以,我认为,对豆瓣来说,所有的产品线都是应该是为了帮用户解决如何高效获取信息的问题,无论从产品的设计还是架构方面都应该围绕这个点展开吧。

各产品线间的关系

对于豆瓣读书(电影、音乐)与豆瓣社区、九点这些不同的产品线来说,虽然功能各有不同,但是它们服务的是相同的一群用户—豆民,对豆民来说,只要来到豆瓣,所有的这些产品都是大豆瓣的。所有新产品的试用都是基于对豆瓣这个平台品牌的认可和热爱。所以,豆瓣这些产品的整体一致性就变得非常必要。无论是从视觉设计还是交互上说,这种一致性对于豆瓣的品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所有的产品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豆民可以更加高效的获取有价值的(他们需要的)信息。所以如何将这些个产品打通,使得各产品可以相互促进彼此的发展,使用户能够自然的在豆瓣的各产品间游走,去使用那些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产品,也是豆瓣能够更加壮大一个重要原因。

基于产品间的这种关系,我认为可以在产品设计上略作调整:

一、用户操作交互的一致性。在豆瓣的不同产品间,他们的交互方式并不一致。比如说九点跟豆瓣电台一样,都是用弹出窗口显示的豆瓣子产品,可电台可以通过点击右上角链接直接返回到豆瓣音乐和豆瓣首页,九点却只能回到九点首页(虽然它是以弹出窗口的方式出现的,可这种交互方式会与用户的使用习惯有些违背,而且不利于保存产品间操作交互的一致性)。

标签一致性。

1)标签UI视觉的统一。在不同产品中,希望表达同样功能的标签并不总是一致的。比如“推荐”吧,在小组、读书、九点三个地方的按钮长了三个样子。(表1)

2)各产品中使用的一组组标签的一致性。可以通过表1看到在不同产品线中的各组标签在设计的视觉风格和功能使用上各自为政。

3)每组标签内部在设计逻辑性上有待进一步推敲。比如在同城活动的板块中,“我感兴趣”+“我要参加”与“推荐”是否有些语义重叠呢(会让用户有些费解。“参加”有“感兴趣”的意思,“推荐”也有感兴趣的意思。用户可能会想,我是单纯的“感兴趣”还是想“推荐”给别人,“推荐”给别人后自己还有没有必要再去点“感兴趣”按钮呢),或许可以在前两项点击时弹出对话框,加一个勾选是否“推荐”的复选框?

二、产品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我做过一个小型的焦点用户调研,结果显示,基于多年互联网产品的教育,大家一致认为,“我的豆瓣”中应该可以看到我所有的豆瓣产品的动态。它该包括我读(我看、我听)、豆列(评论推荐等)、我的小组、我的同城活动、我的豆邮、我的订阅(九点RSS)。

加强收藏功能的建议

很多人最开始接触豆瓣时,都是从上面找书评、影评开始的,那个时候豆瓣对人们来说,只是一个知识获取的工具。但随着使用的增加,人们开始在豆瓣上安家了。建起了自己的读书记录、购书单、九点RSS订阅等一系列记录着自己知识学习的成长历程。这时候的豆瓣,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承担起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功能,从知识的获取、保存、分享到输出。也就是说,豆民们对知识保存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着,而且越发强烈的。而且知识保存是也是一个社区可以黏住用户的另一法宝。但是,目前的状态是很难找到一个可以独立承担起这个个人知识管理功能的产品。豆民们将自己的知识散乱的安置在Google Reader、Blog、微博、人人、豆瓣等各式各样的平台上。所以,让豆瓣成为豆民的知识管理器,帮助豆民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既是用户的需求也是符合豆瓣的自我定位和价值观的。

基于这些原因,我认为豆瓣的收藏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就拿小组的问题来举例吧:

虽然我还不是很理解豆瓣一定要限制小组人数的最大担心是什么,不过我想即使限制人数使得后来者不能加入,但或许可以设置一个“关注”按钮,让用户对他关注的小组进行订阅或者收藏吧~ 其次,对于小组内讨论的话题,有些是对用户非常有价值的,可能只适合于个人,基于某些原因,他并不想通过推荐来广播自己这次收藏。

对于目前存在的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及建议:

一、用户交互方面的不够合理。

1)音乐的试听方面虽然涉及版权等问题,选用九天试听是好的,但如果合作的试听窗口可以略加调整,用户体验可以有极大的提高。比如:允许全部播放,加入列表之类的。或者只是让它看起来舒服些也会好很多。

2)在看完书评后,点击“有用”时,没有任何交互反应,只有在第二次点击时才会弹出一个很原始的系统默认对话框提示说你已评价过。

3)在豆瓣电台歌曲播放的过程中,如果点击精简版电台时,原来的歌曲便会自动结束,然后在弹出的精简电台中播放下一首推荐歌曲。这种非用户手动选择的歌曲跳转很多时候并不是用户希望看到的。(虽然它的影响很小,但依然有损用户体验的完美。)

4)当打开一本书的主页(本意是想看书的介绍和书评),可点击了“加入豆列”后,进入豆列创建和添加界面。然后就停在添加成功的页面了,而且页面上端没有方便的返回原书主页的链接。用户想返回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看书评),就只能通过浏览器的回退按钮进行四次点击后返回了。

二、.系统稳定性问题:

1)在豆瓣上查找联系人提示:系统忙……无论是用MSN还是Gtalk都如此。

2)加入“想读”列表时,也多次出现点击保存后页面停止没有响应的状况。

个人认为,好的用户体验是让用户自然的完成他想做的事情,而不用在操作上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而系统稳定性对于一个产品的长期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极大的损害用户体验,最后导致用户离开这里。

九点产品分析建议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将目前的主要的web2.0产品按照人们的使用目的分了两类。人人等第一类SNS网站是以人为中心的信息传播。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好友圈将自己的日志、分享传播出去。

微博和豆瓣属于第二类,但是由于新浪微博的名人认证的原因,使得这里的信息传播带具有很强的中心性。也就是少量的名人通过自己庞大的粉丝数,和名人间互为粉丝带来的各大粉丝团聚集的状况,使得凡是经手他们的信息都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得以大规模传播。

而豆瓣却不同。豆瓣的人际圈子比微博还要松散的多,此维度上去中心化是豆瓣很明显的特点。但从信息传播的规律讲,某条信息要想大量传播一定是通过某个点来触发的,就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让人们有办法看到或者找到这条信息。豆瓣最初的产品是以书、电影、音乐为中心点,让用户在检索这些信息时,看到大家的评论文章,从而有机会给出有用无用推荐与否的选项。

可是对于豆瓣的九点来说,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如果它不登上九点的首页,就很少有人有其他途径看得到,看不到又何谈推荐与否?无法推荐又如何传播?因为九点的博文大多集中在文化、IT或者生活的话题维度上,所以不同于某本书、某部电影,可以有一个清晰的中心检索点;而豆瓣这种松散的好友圈又不像微博上那样有少数中心人物具有大量粉丝的状况,好由少数中心人物引领起信息的传播;也不能像人人上如此紧密的朋友圈来通过好友新鲜事来相互推广;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用户一个来寻找这些好文并有机会推荐的理由。帮用户铺好这条路,他们才有走上来一起参与到构建的可能。

个人认为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信息的推广:

1.利用小组的群体力量来扩大信息的传播,同一个兴趣小组,关注的博文兴趣会有极大的重回度。如,自己博文写好后,或者在Google Reader中Send to豆瓣后,可以让用户自己选择是否同步发布到**小组中。(Tips:下次通过此信息源send to豆瓣时,该小组默认勾选。当然用户可以取消勾选)然后在小组中设置一个关于组员间博文推荐的小板块。先让文章在小组中传播,然后在经历了一两个小组的筛选后,便有足够的资格登上九点的“展示平台”。

2.在九点中,加重笔墨推广RSS的功能。比如说,可以将多次上榜的博客源作为分类标签推荐的RSS订阅源。(不止是现在的热点博客推荐,因为小众长尾市场还是与大众市场有不少不同的。豆瓣上面的用户开始从最初的小众,慢慢向大众转移。至少我已经不知道现在究竟是“大众”数量多还是“小众”数量多了。所以细分后的推荐数量比较才更贴近用户的需求)。至少此处,我认为可以考虑把“我的订阅”放入“我的豆瓣”的个人首页,并根据用户的推荐或者之前加入的小组或关注的领域的标签来自动帮用户做些分类推荐订阅源。RSS的定向阅读器的兴盛,会从很大程度上带动九点的发展。让用户真正高效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3.不合理的用户交互方式,也成为阻碍九点博文推广发展的因素之一。如:我们可以看到九点推荐的博文能点击的只有4个地方,“标题”、“图片”、“来自博客出处”和“多少人推荐”。但只有点到“多少人推荐”的链接时才能在九点中看此博文;点击标题会在原博客中看到文章,不过那边就再也不能点击推荐了。或许这也是阻碍九点文章推广人气发展的一个原因吧。

总结

这篇分析报告主要是从豆瓣的定位、豆瓣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人认为较合理的解决方案几个方面来分析豆瓣产品的。虽然该分析报告中并没有讲豆瓣的诸多优点,但就是因为对豆瓣的认可,我才会选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挖掘豆瓣的不足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希望豆瓣可以更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