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高峰茅庵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1:14:37

高峰茅庵寺遗址之行

受朋友相邀,决定前往高峰矛庵村矛庵水库垂钓
    从县城出发,轻车熟路,不一会便到了高峰乡政府前丁字路口,往索溪方向前行约500米,往左 转便转入往矛庵水库的路。同行的另一朋友,曾多次到水库垂钓,言谈中,他告诉我,矛庵水库不但鱼多,风景好,而且李闯王修建的矛庵寺院遗址就在矛庵水库前 不远处。听到有闯王寺院遗址,到来了兴致,一边感叹闯王那段历史的神妙莫测,一边又替自己的孤陋寡闻惭愧不已。一直只听说石门夹山寺有闯王寺庙,广福桥五 雷山交界处有闯王昔日安营扎寨的四十八寨,真没听说矛庵还有闯王所留寺院遗址。心中向往,速度也快了许多。约16.7公里车程,便来到矛庵水库边,朋友举 手遥指前方青山环抱,翠竹掩映处,说那边便是寺院遗址所在地。继续前行约3里路,一座平坦低矮的山岗横在眼前,来到岗上,目之所及是一片低洼而平坦得地 域,这便是矛庵寺遗址所在地——矛庵组。本地的朋友裴君早早便等在了路边。走进朋友的新居,一杯茶水喝完,便跟朋友攀谈起寺院遗址的情况来,朋友看我兴致 极高,便自告奋勇担当向导。朋友也是一位阅历极丰富之人,地理历史涉猎甚多,多才多艺。谈起寺院历史,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未看遗址,倒先给我 上了一堂闯王兴亡的历史课。朋友告诉我,当年闯王从北京城败退南下以后,隐居山林,到过不少地方,修过不少寺院,矛庵寺就是当年闯王所建。寺院兴建完工后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度香火鼎盛,声名远播,香客连绵不绝,影响甚远,只是后来随着时光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寺院逐渐败落,特别是历经十年浩劫,寺院建筑已 荡然无存,早已化作历史烟云。谈到激动处,还特意赋诗一首 ——"太极京畿擎八旗,闯王民间图再起,青衣枯灯凌云志,罄竹难托亡国泪”。我听得如痴似醉,又似懂非懂、茫然若失!
    整个矛庵组呈面盆 状,有限的农田全部集中在盆底,面积大约400亩左右,四面环山,寺院遗址位于面盆的中间紧靠山边的位置。从盆地北部沿山道而下步行数十步,一条破败的石 墙呈现眼前,穿过石墙,弯过几亩稻田,便见一红色琉璃瓦和水泥石砖砌成的大小约20平方的小庙,小庙所处位置就是当年寺院的位置,现场已看不到任何寺院的 痕迹,场地表面几乎找不到往昔的一砖一瓦,朋友介绍,寺庙占地约50亩,他亲耳听到到寺院考察的外省文物专家说,他们考察过的乔家大院面积仅有寺院面积的 一半不到,可见当年寺院规模之宏大,偌大寺院,现场看不到一砖一瓦,甚是诧异,朋友说,本来寺院一直保存完好,文革期间寺院全部被撤除,建筑寺院所用的巨 大石条、石敦全部被搬移用来修筑水库堤坝。几百公斤的铁钟被化为铁水,仅寺院门前一条精美的木质巨龙就烧了近半月之久。伫立良久,一无所获,不免心有不 甘,问朋友,还有什么与寺院有关的内容可供观瞻。朋友苦笑,口中念叨:“没了,什么都没了,即使要看也就一两座和尚的孤墓了”!既然来了,总不能空手而 回,于是和朋友沿寺院后山而上,在杂草荆棘丛间,找到一处当年寺院和尚的坟墓(据传墓主是野拂和尚的徒弟,野拂和尚就是当年的闯王手下的大将李过),碑文 倒是清晰记载墓主详细的生辰八字,生卒年限,葬于清咸丰年间,徒子徒孙众多,但看不出任何和闯王有关的信息,和尚的真实身份等也无从考证。当地一老人告诉 我这座和尚墓每年都有远方的客人前来参拜,都自称是和尚的直系后人,这也是在当地百姓的保护下目前唯一保持较为完好的和尚墓地。离这座墓地平行相距大约 30米处,就是野拂和尚的墓地,心想如若是真,也不枉辜负了这一片风水佳地,只是野拂和尚墓地曾破败不堪,墓葬被盗挖,墓前面巨大的盗洞,与墓室相通,墓 碑全无,朋友介绍说,还是慈利属常德管辖时,石门夹山寺来人,已借用为名,从这里把野拂和尚的墓碑及许多石刻借去,当做宣传证实李闯王留驻当地寺院的佐 证。至今已不认帐,不肯退返原主了。
    看完和尚墓地,返身下山来到寺院的东南面出口处,林荫间一条3米宽的山道特别显眼,朋友告诉我,这是 过去的盐茶古道,几百年来,运输盐茶的商人,就从这里直通四川等地运输盐茶等商品,只是后来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后,古道早已失去原有的功用。一个下午,在 寺院遗址周边,走走停停,串门访户,一路问询,一路查看,不觉已到下午5点,自思访遗之行虽非完美,却也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当然也有遗憾,要是寺院受到完 好保护,该有多好,至少是一处了解历史,集风景休闲的好去处!现在看来,无非徒增失望罢了!! 描述:破败的石墙
图片:IMG0161A.jpg
描述:寺院原址上的小庙
图片:IMG0163A.jpg
描述:盐茶古道
图片:IMG0167A.jpg





描述:野拂和尚的徒弟
图片:IMG0171A.jpg





描述:咸丰字样清晰可见
图片:IMG0173A.jpg
描述:徒子徒孙
图片:IMG0175A.jpg
描述:和尚碑文
图片:IMG0177A.jpg
描述:好心的村民
图片:IMG0179A.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隐藏评分记录清空我的评分动态 共 条评分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那个时候是不可能出现“咸丰”这样的简体字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隐藏评分记录清空我的评分动态 共 条评分








续传图片之2 描述:当年寺院舂米的石臼
图片:IMG0226A.jpg
描述:寺院水缸
图片:IMG0169A.jpg
描述:石臼
图片:IMG0188A.jpg
描述:野拂和尚盗洞位置
图片:IMG0213A.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隐藏评分记录清空我的评分动态 共 条评分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图片3 描述:民居现存的寺院条石
图片:IMG0225A.jpg
描述:民居借用的寺院石墩
图片:IMG0222A.jpg
描述:同上
图片:IMG0221A.jpg
描述:同上
图片:IMG0220A.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隐藏评分记录清空我的评分动态 共 条评分
老烟
图片4 描述:石墩
图片:IMG0224A.jpg
描述:寺院遗址正前方
图片:IMG0168A.jpg
描述:寺院遗址后山之巅
图片:IMG0182A.jpg
描述:站在寺院遗址山后远望
图片:IMG0185A.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隐藏评分记录清空我的评分动态 共 条评分





应该是“咸王”吧。


图片5 描述:民间藏有寺院宝物
图片:IMG0186A.jpg
描述:寺院遗址右侧白虎山
图片:IMG0189A.jpg
描述:遗址左侧青龙山
图片:IMG0191A.jpg
描述:遗址前方案台
图片:IMG0196A.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隐藏评分记录清空我的评分动态 共 条评分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部分散落的和尚碑石和打捞起来的木框架 描述:圆觉和尚碑石
图片:IMG0217A.jpg
描述:寺院遗迹前水塘内挖出的木窗架
图片:IMG0219A.jpg
描述:圆觉碑石
图片:IMG0216A.jpg



奉天玉和尚与野拂和尚年龄考

张毅强


    “禅隐说”者认为奉天玉即李自成,野拂即李过,不少专家、学者根据湖南石门夹山寺出土的文物和史料,已对这一说法进行了驳斥,笔者在此不再赘述,仅对奉天玉与野拂的年龄作一些考证,看他们分别与李自成和李过的年龄是否相符。
    一、李自成与李过的年龄
    清 初吴伟业《绥寇纪略·通城击》、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七均记载李自成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八月(1606年),计六齐《明季北略》记载“明万历 三十四年八月生自成,九月生(李)过”,可知李自成与其侄李过为同年所生,李过仅比李自成小一个月。假如按“禅隐说”者所云,李自成于顺治二年没在通城九 宫山遇难,李过于顺治六年也没在南宁病死,他们都是假死,均先后到湖南石门夹山寺当了和尚,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殁于甲寅(1674)康熙十三年三月,终 年68岁;野拂和尚即李过,殁于壬午(1702)康熙四十一年四月,终年94岁,李过比李自成多活了26岁,两人均寿终正寝。事实是否如此呢?那我们再看 看奉天玉与野拂的实际年龄是多少?
    二、奉天玉和尚年龄
    何 磷《书李自成传后》记载奉天玉“和尚卒于康熙甲寅岁二月,年约七十” 。夹山出土的奉天玉大和尚塔铭记载“师于大清壬辰(1652)六月受石邑魏侯(石门 知县魏绍芳)请书,领徒开山,历尽清要,卧风餐水二十年,丛林大举,门徒弟子数千指(笔者注:古人十指为一人),殁于甲寅(即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 月。……八九益一,顿入聖神。”其中“八九益一”是古人表述年龄的一种方法,即指奉天玉和尚享年73岁。古人虚岁算一岁,按此推算,奉天玉和尚生于壬寅 (1602)万历三十年,而史料记载李自成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奉天玉和尚比李自成大四岁,从年龄上看两人不是同一人。
    三、野拂和尚年龄
    据 野拂维禅师塔铭记载,野拂和尚死于“康熙壬午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四月”,他生于何时塔铭没有记载。但根据《重兴夹山灵泉禅院功德碑》“是年 冬,则野佛大和尚由鼎州而来,投老人(指奉天玉和尚)披剃” 的记载和野佛和尚活动情况以及比奉天玉和尚晚死26年来看,野佛和尚比奉天玉和尚年轻得多, 那野佛和尚究竟生于何时?我们可以从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的《支那撰述》中找到答案。
    “禅 隐说”者认为,《支那撰述》是野佛和尚为纪念奉天玉和尚而撰写的,其句首“辛未夏月师诞期”中的“师”是指奉天玉大师,“辛未”是指奉天和尚诞期。这个 “辛未”年究竟是指何年呢?如果是指明隆庆五年(1571年)的辛未年,奉天玉和尚则活了103岁才死;如果是指明崇祯四年(1631年)的辛未年,奉天 玉和尚只活了43岁就死了;如果是指康熙三十年(1691年)的辛未年,这时的奉天玉和尚已经死了17年。这些年龄与何磷《书李自成传后》记载 “和尚卒 于康熙甲寅岁二月,年约七十”和“奉天玉大和尚塔铭”记载 “八九益一”即73岁均不相符,这几个辛未年显然都不是奉天玉和尚的诞期。
    那 这个《支那撰述》是谁撰写的呢?笔者认为是野佛和尚的徒子徒孙撰写的,其理由有三:其一,刻制在残梨木版上的《支那撰述》,只字没提到“奉天玉”三字,而 有三处提到野佛维禅师。木版正中的“支那撰述”四字下有“野拂禅”三字,残字中还有“济正宗第三”,与野拂维禅师塔铭上的“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世野拂维禅师 塔”铭文对比,《支那撰述》上完整的文字应是“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世野拂维禅师”,一般和尚死后才这样称呼,其中“临济”为佛教禅宗临济派。从夹山寺出土的 文物看,奉天玉和尚是佛教律宗派,与野佛和尚的佛教禅宗临济派不是同一佛教宗派。其二,“支那”一词自唐代从印度传入,常用于佛经之中。此木版《支那撰 述》应是存设在寺内的牌位或佛经,并奉野佛和尚的禅宗临济派为正宗,而不是纪念律宗派奉天玉和尚的文章。其三,《支那撰述》句首“辛未夏月师诞期”中的 “师”是指“野佛维禅师”,“辛未”是指野佛和尚的诞期,即明崇祯四年(1631年)。按野拂维禅师塔铭载野拂和尚死于“康熙壬午年(康熙四十一 年,1702年)四月”计算,野佛和尚享年有72岁(虚岁),比奉天玉和尚小29岁,这样与实际才相吻合。如果说李过就是野佛和尚,试问几岁的李过能跟随 李自成领兵作战吗?
    通 过以上对奉天玉和尚与野佛和尚年龄的考证,可以绝对地说,奉天玉和尚不是李自成,野佛和尚也不是李过。去年纪连海先生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历史探密.李自 成归宿之迷》中回答阿丘的采访说:李自成没有后代,李过有后代,李过就是野佛和尚。且不说出家和尚能否娶妻生子,仅从年龄上他们就相隔29岁,他们显然不 是同一人。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和公众人物,在对李自成归宿没作专题研究的情况下,信口开河,误导国人,可见纪连海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不够严谨的。李自 成归宿问题的研究是要以可信史料和文物为依据的,任何附会、猜测和造假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李自成与奉天玉、李过与野佛年龄对照

    李自成(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殁于顺治二年,    公元1645年,享年39岁)

    奉天玉(生于万历三十年,  公元1602年,殁于康熙十三年,  公元1674年,享年72岁)

    李  过(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殁于顺治六年,    公元1649年,享年43岁)

    野  拂(生于明崇祯四年,  公元1631年,殁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享年71岁)


2008年2月16日

 

附:湖南石门夹山寺出土文物资料

 1.墓葬
    奉天玉和尚墓:奉天玉墓,在夹山寺大路西坡,1981年元月,文物工作者试掘清理,发现了三个墓穴及其文物。
    中 穴:耕土层下,是经过夯筑的黄土层。厚40厘米,清除土后,则见用条石砌成的方形墓穴,等边长45厘米,深62厘米。打开盖后,正中倾斜放着一只白底青花 瓷坛,上面覆压一块古方砖。青花坛饰有麒麟、凤凰图案。经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系明末瓷器。坛有盖,坛口有小缺损,加漆修复,内盛“舍利子”(尸体火 化后的残骸颗粒)。有“墓志铭文”:“中兴夹山祖庭(“中兴”二字填朱色)弘律奉天大和尚塔铭:“师于大清壬辰年六月,受石邑魏侯请书,领徒开山,历尽清 要,卧风餐水二十年,丛林大举,门徒弟子数千指。殁于甲寅年三月,荼毗得舍利子数百枚。予闻惊悸,谓:澧阳无是高僧耶,非澧阳无是高僧耶,即两湖亦无是高 僧耶!予不得不为感动、倾倒、稽首,为师述铭。作吾儒之木铎亦可,作释教之金鉴亦可’。铭曰:师承目R(愿)力,来度众生。口吐宝月,心秘夜明。抑嗔嗔 喜,拂恶恶清。藏碑荆棘,百炼精金。八九益一,顿入圣神。舍利流珠,百世罕闻。西岗有坞,水猷佳城。假以玉色,补之为铭。周王丙辰年孟冬吉旦。赐进士第翰 林院澧阳  刘瑄  撰”
    左 穴:宽114厘米,长131厘米,纵深56厘米。原为条石砌成,早已扰乱,大部分条石已取出,穴内只剩若干碎瓦片。在该穴中存有砖刻镇墓圹符碑,牌长35 厘米,厚5厘米。两边槛联为:“身披北斗,头戴三台;寿山永远,石散人来”。(此圹符碑与米脂县1984年出土墓葬的圹符碑基本相同。)
    右穴:距中穴1.8米,用条石砌成,被扰乱。1974年在此穴发现陶釉缸,内盛木炭。缸盖已散失,惟存缸身,饰梅花图案,高82厘米,口沿直径77厘米,腹径85厘米,底部直径42厘米。
    野 拂大和尚墓:1981年秋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邻近的慈利县高峰乡茅庵村水库旁发现。墓为封土堆,墓前一碑,正文从上到下刻“皇清临济正宗圆寂始祖僧上真下修 野拂老和尚墓”二十一字,上端刻“衣钵永传”个大字。铭文如下:“老祥师,武夫也。生于明,终于清。壮志轩昂,丰姿凛烈。抱经天纬地之才,久恨权阉;乘捣 海翻江之势,敢逐寇林。枕戈待旦,方期恢复中原;拔剑登坛,定欲扫平寰宇。战吴王于桂州,追李闯于澧水。无如戎马屡乖,莫展风云之路。是以逐鹿不事,竞甘 泉石之栖。爱乃来零阳,履响洞,于茅为庵,架木为刹,基地初创,田园渐恳(垦)。心之明也在于斯,性之见也在于斯,而旷野于以拂焉矣,而天真于以修焉矣。 序。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二十一日龙岗撰(碑的下端有野拂的徒于徒孙八代)。”
    2.碑刻
    < 重兴夹山灵泉禅院功德碑)。镶嵌于夹山寺大雄宝殿正门东侧墙壁中。碑通高170厘米,宽68厘米,碑额篆刻“万亿斯年”四字。碑立于康熙四十四年,故简称 “康熙碑”。文载:“迫明末兵火,几至丘墟。独赖‘奉天’老人从西蜀南游,恐祖庭之芜没,于焉驻锡,思复旧观。但鼎革之后,村烟寥落。视此浩大工程,非区 区瓶钵所可办者。时顺治壬辰夏月也。有本邑魏侯讳绍芳,钦老人开拓行力,捐俸而给牛种,并赎取附近田亩,为常住供众之本。是年冬,则野佛大和尚由鼎州而 来,投老人披剃。更不惮勤劬,跣足超化者三年,稍为修葺。乃以依德山受戒,闭关于龙阳蟠龙崖,三年苦行,奋然中指。奉老人知为法器,接归本山。又于祖塔闭 关三年,买舟东下抵杭州,参西湖鸟窠石莲和尚,师资相契,始受衣拂,还居洛卜,开堂放戒者三年,复为阖邑绅衿延入本山方丈,于是四方归依者云集。”
    <重修夹山灵泉寺碑志)。嵌立在大雄宝殿正面西侧墙中。系道光三十年(1904)王大猷撰,文中载有:“我朝顺治壬辰岁,有和尚字明玉者,飞锡来兹,实繁有徒,丛林大启。”
    野拂纪念奉天玉大和尚残碑。1980年夹山工人石开柏在奉天王大和尚墓地挖沟时发现一块残碑,为原碑的下部,质地为花岗岩,碑石现存阴刻铭文15行。文后有篆刻的野拂印章。
    野拂维禅师塔。1980年6月,石门县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奉天玉大和尚墓附近10米处清理出土。塔高163厘米,直径80厘米,塔正面雕刻阴文“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世野拂维禅师塔,康熙壬午年四月吉旦”。
    3.木器
    (支 那撰述)。残版系梨木刻制。原版当为两块合成,所得者为上半部分。正中有“支那撰述”四字,当为书名或篇名;下有“野拂禅”三字。而“禅”字位于两版相衔 接处,可见“禅”字的上半部。此残版长31.5厘米,宽8厘米,厚2厘米,刻版中缝左右各刻十行。首行为题,但因虫蚀不清,隐约可见有“野拂维禅”等字。 残文有:

辛未夏月师诞期          
 能名祖不能讳天         
 善知识眼如电光
炉中供养今上
皇帝圣躬万岁万岁
尧帝之仁中宫皇
再愿满朝文武公
位紫金梁次拈香
炉中供养重开夹
之恩再拈云铁
松花遍地开燃
济正宗第三
敛木口维





 史学界有人认为野拂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部将。慈利县高峰乡茅庵村有野拂墓碑。碑高lm,阴刻楷书碑文:“老禅师,武夫也。生于明,终于清。壮志轩昂,丰姿凛测。抱经天纬地之材,久恨权阉;乘捣海翻江之势,敢逐鹿不事,竟甘泉石之栖。乃隶零阳屡响洞,于茅为庵,架木为刹,基地初创,田园渐垦。心之明也在于斯,性之晃也在于斯,而旷野于以拂焉矣。而天真于以修焉矣序。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二十一日龙岗撰。”





茅庵村不像北方或南方其他村子是集中居住,而他们是根据山势地势,独家独户一住,有在砰坝上住的,有在山脚下住的,也有在半山腰住的。总之,一家与一家相距都在百米以上。行走的道路,就是田间堤埂,长约二公里的村子,只有不足四十户人家。如果你站在山顶上,还真看不到村民人家。

裴先生向我讲述了野佛和尚的一些事,他说从他记事就知道野佛和尚是李自成手下的一位军师,叫管则中。还有一位和尚是李自成手下的一位大将,村子里的人基本都知道。记得最清的是茅庵庙,也叫万圣庙,庙的规模很大,有前殿后殿和厢房,庙是坐西朝东,庙内布局是八卦形,装饰的富丽堂皇,好象皇家宫殿。尤其是后殿中央上方有一条用木雕的,足有一搂粗的大龙盘绕在上空,生龙活现、栩栩如生。听说天热时,这条龙每天晚上都要去庙边的池塘里洗澡。连同行的苏村长也知道这些,他小时候也常到这庙里玩。据当地见过这个庙的人讲,整个华南地区也没有如此豪华雄伟的和如此巨大的龙和庙。来此考察的专家们测算,当时要建这么豪华的庙宇,按现在的工价计算起码得1200万人民币,何况当时的资金来源和工程真让人费解。
裴先生向我指认了他们家院里用的一些石头都是庙上来的。依稀可见此石非同一般。可惜此庙在62年新建拦水坝时被拆毁,现在还能在一些村民的房屋上看到庙里的柱石和遗物。

讲完这些基本情况后,裴先生带上山刀,带我和苏村长一起到对面的野佛和尚的基地,随后也跟来一些村民和孩子,其中就有四、五个妇女,她们都知道这个墓地。
野佛和尚的墓地位于万圣庵遗址后面的半山坡上,坐西朝东。我们冲破茂密的竹树林,来到墓前。眼前的一切,真让我感到十分的凄凉和悲伤,这真是一个荒墓,墓前有一个能容进一个大人的洞,可以看到墓的一切,墓周围有40公分高是用石块堆起的,据说这是后代和尚们给做的。只有墓顶上长着一棵挺拔笔直的竹树,有碗口那么粗。

看到这一切,我轻轻的在墓前沉思许久。当我行叩拜大礼时,不由自主的失声痛哭。我尊敬的一世祖,你南征北战,赴汤蹈火,联明抗清,英勇顽强,落难为僧,伺机再起。可怜你隐身埋名,保全子孙,在这荒芜人烟之地兴佛隐身,死后三百余年竟无子孙敬奉香火,只因“智柱守芝”啊。如今你的子孙后代达千余人,一定会实现“锦必应世”,一定给你修坟立碑、扬名正身。
我们在旁边十五米处还看到另一位和尚墓碑,上面写的是“维臣”和尚之墓。据说这是李自成手下的一位大将,同样无俗名记载。
从墓地下山就是一块平整的菜地。裴先生给我介绍说,这块菜地就是万圣庵的遗址,菜地下方二米深的地方是一块稻田,庙里的龙就是到这里边洗澡。据说:先前野佛和尚初来此地,这里并没有村名,这个地方是一片洼水地,长了好多茅草,野佛和尚就亲自动手割下茅草,建造佛庵。半年后,他给人说,他在这片地里种田时挖出了大量的金条,他要用这些金条建庙。于是,他就用这些金条建造了万圣庵,说这是给万岁圣上专门修建的。
在原庙址南边二十米处,有一个直径约三米的大型碾米石槽,这个石槽足可供应千人以上食用大米。这石槽是专门供当年那些和尚们碾米用的。当年在茅庵村的和尚就有千余人,据说,这些和尚只习武,不念经。
回到裴先生家,他又向我分析说,庙里原来还有一口大钟,足有400斤重,钟上有铭文,可惜在大炼钢铁时砸铁炼钢。
野佛和尚在此,主要是存有东山再起之意,而茅庵村是一个战略防御要地。主要有五大特点:①、面积宽阔可屯兵习武。②、可以进攻。③、可以防守,山顶设有炮台。④、可退让到四川、贵州、云南一带。⑤、有足够的生活保障。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隐藏评分记录清空我的评分动态 共 条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