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于尔兹松 斯旺西:胡雪岩管理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57:32
胡雪岩管理日志(揭示胡雪岩乱世中成就伟业的奥秘)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商场呼风唤雨,他一生大起大落,由学徒到巨富再沦落至孑然一身,胡雪岩的跌宕的一生就是一部商业经典。 他的官商协作智慧、超前的品牌意识、精准的用人眼光至今为后世津津乐道。

本书采用管理日志的形式,将胡雪岩的经营理念、商业智慧以及为人处世的哲学重新梳理整合,再现一代巨贾的商业视界,揭示胡雪岩乱世中成就伟业的奥秘,让读者在轻松阅读胡雪岩传奇商场故事的同时得到一些经商启示。

 

作者: 张兴龙 潘竞贤 出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类型: 连载 性质: 免费阅读 定价:38.0元 胡雪岩管理日志(揭示胡雪岩乱世中成就伟业的奥秘)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商场呼风唤雨,他一生大起大落,由学徒到巨富再沦落至孑然一身,胡雪岩的跌宕的一生就是一部商业经典。 他的官商协作智慧、超前的品牌意识、精准的用人眼光至今为后世津津乐道。

本书采用管理日志的形式,将胡雪岩的经营理念、商业智慧以及为人处世的哲学重新梳理整合,再现一代巨贾的商业视界,揭示胡雪岩乱世中成就伟业的奥秘,让读者在轻松阅读胡雪岩传奇商场故事的同时得到一些经商启示。

 

作者: 张兴龙 潘竞贤 出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类型: 连载 性质: 免费阅读 定价:38.0元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商场呼风唤雨,他一生大起大落,由学徒到巨富再沦落至孑然一身,胡雪岩的跌宕的一生就是一部商业经典。 他的官商协作智慧、超前的品牌意识、精准的用人眼光至今为后世津津乐道。

本书采用管理日志的形式,将胡雪岩的经营理念、商业智慧以及为人处世的哲学重新梳理整合,再现一代巨贾的商业视界,揭示胡雪岩乱世中成就伟业的奥秘,让读者在轻松阅读胡雪岩传奇商场故事的同时得到一些经商启示。

 

作者: 张兴龙 潘竞贤 出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类型: 连载 性质: 免费阅读 定价:38.0元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商场呼风唤雨,他一生大起大落,由学徒到巨富再沦落至孑然一身,胡雪岩的跌宕的一生就是一部商业经典。 他的官商协作智慧、超前的品牌意识、精准的用人眼光至今为后世津津乐道。

本书采用管理日志的形式,将胡雪岩的经营理念、商业智慧以及为人处世的哲学重新梳理整合,再现一代巨贾的商业视界,揭示胡雪岩乱世中成就伟业的奥秘,让读者在轻松阅读胡雪岩传奇商场故事的同时得到一些经商启示。

 

作者: 张兴龙 潘竞贤 出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类型: 连载 性质: 免费阅读 定价:38.0元

七月 品牌

胡雪岩的家训是“读书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为官”。胡雪岩的父亲没有走读书求官的道路,当然也不希望胡雪岩当官。但是,胡雪岩为什么认可了读书求官爵之路呢?

                                                 第一周

    星期一

商亦扬名

文固可进官爵,然商亦可光耀门庭。

【笔记】

胡雪岩的家训是“读书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为官”。胡雪岩的父亲没有走读书求官的道路,当然也不希望胡雪岩当官。但是,胡雪岩为什么认可了读书求官爵之路呢?

重农抑商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基本政策,商人在古时形象一直被扭曲。所谓“无商不奸”,奸诈卑鄙、唯利是图、投机钻营等肮脏恶劣的字词,多被用来形容商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才成为古代中国下层士人摆脱生活困境、进入上流社会的终南捷径,这对于胡雪岩而言,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胡雪岩说“文固可进官爵”。

胡雪岩从贫寒的学徒,到最著名的红顶商人,显赫的地位、无边的荣誉,都是因为经商成功才得到的,这就大大改变了他对商人低微地位的认识,所以他说“商亦可光耀门庭”,这固然有自己事业成功洋洋自得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他自幼就树立了以经商为荣的观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全面地、客观地认识经商与其他职业之间的关系,既不能自我贬低,也不能仗着财大气粗而贬低别人。

【行动指南】

正确认识经商的价值: 经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职业或手段,从私人层面而言,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创造物质财富;从社会层面而言,可以实业强国。

星期二

扬名之法

做生意要扬名,必须学会扬名之法。

【笔记】

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看来,人生天地之间应该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这就是“达则兼济天下”,胡雪岩作为封建社会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在混乱的封建社会里,何尝不想建立一番让世人羡慕的功业?但正如他说的,文固可进官爵,然商亦可光耀门庭。既然选择了经商之路,那么,就应该把这个作为兼济天下的事业来看待,而不是仅仅为了养家糊口、混口饭吃。

但是,如何实现扬名呢?胡雪岩进而指出了“必须学会扬名之法”。对于胡雪岩的扬名之法我们应该辩证地看,一方面,其中固然有封建时代光宗耀祖思想的影子;另一方面,则是胡雪岩善于经商、精于商道的表现,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善于开拓商业经营之路,这样才可以打破传统的商业经营之道。

胡雪岩在自己的生意已经走上轨道之后,注意积累名声,尤其是投身公益事业,以及帮助官府募集饷银,这两件大事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名誉,这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观胡雪岩商业成功之路,从技巧层面而言,始终伴随着经营模式的创新,这是一笔现代商人可以充分挖掘利用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行动指南】

借鉴胡雪岩的经商扬名,以及扬名必须有法的思想,一方面,充分吸收传统商业经营之道,借鉴西方商业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善于创造商业经营的技巧和方法,积极开拓商业经营的路径。

星期三

广招贤良

我说句很老实的话,你少读书,不知道怎么把场面拉开来。有钱没有用,要有人;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尊重懂的人;用的人没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

【笔记】

胡雪岩经商的成功,离不开广招贤良的举措。对此,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剖析:

一是有钱没有用,要有人。商人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既然钱是人赚来的,那么,商人就应该懂得人才比钱更重要的基本理念。空有一口袋的银子,没有善于经验管理的人才来支撑,再多的银子也有被花光的时候。

二是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尊重懂的人。一个人商人纵然满腹才华,也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比其他人高明,那么,就要积极吸收那些可以补充自己不足的人才进来,实现整个团队的能力互补。当然,这首先需要用人者具备开阔的心胸,不能妒贤嫉能,这样才可以招进人才、留住人才。

三是用的人没本事无妨,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这个观念看起来有点过于功利,其实不然。胡雪岩的主观目的在于招贤纳士,而能否实现这个目

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者的名声,为此树立尊重人才的良好形象是广招人才的必要保障。

胡雪岩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曾说: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是对胡雪岩用人之道的最好概括。

【行动指南】

树立人才高于金钱的理念,唯才是举、广纳贤士。

星期四

先赚名气后赚钱

先赚名气后赚钱。

【笔记】

名利双收,这是自古至今人人心目中的理想。但现实中,往往不可兼得,胡雪岩以商人的独特眼光,为我们开启了认识两者关系的绝妙路径:

其一,名气和利益本是同根生,也就是说,只有获得其中一方,就可以为获取另外一个方面积累雄厚的基础和资本。例如,你拥有了名气,就更容易赚取利润,而你拥有了雄厚的资本,也可以借此为获取功名铺平道路。

其二,“先求名后求利”,并非只为求名而放弃利益,而是在名利无法兼得的情况下,应该学会先求名再求利的经营思维模式,因为一旦获取了名气,就无疑于获得了商业经营的资本,这是目光长远的体现。胡雪岩在大阜粮行当学徒之时就凭借勤快能干而深受老板赏识,在亲自经营钱庄之时,又注重声誉诚信,获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这些都是以后赚钱的资本。

今天,许多人心目中的商人形象往往是唯利是图的。其实,有许多精明的商人已经认识到必须改变这种形象,他们中的大多数致力于慈善事业,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这可以被理解为赚钱之后的一种回报社会的行为,同时,我们还发现许多商人早在成功之前,就长期致力于这种公众形象和社会知名度的打造。

【行动指南】

应该充分借鉴胡雪岩的“先赚名气后赚钱”的思想,要目光长远,首先致力于公众形象的打造,提高社会知名度,为经商赚钱积累信誉资本。

星期五

场面

做生意首先是要做出一个热闹、气势大的“场面”,而且“场面越大越好”。

【笔记】

胡雪岩此处说的热闹,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众声喧哗、浮躁繁杂,而是一种理性的、客观的、精心策划的商业经营之道。

一方面,做生意需要靠信誉来保证,良好的信誉需要建立在民众完全心服口服的基础上,而不是强行的灌输。为此,商人需要营造巨大的声势,这样可以在社会上树立、实力雄厚的形象,让民众对这个商人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

另一方面,场面的热闹和气势大,是精心策划的结果,换句话说,如何热闹、热闹到什么程度,这个必须由商人自己在制造气氛之前通盘考虑清楚。否则,乱哄哄的气势大,只能是一种作秀式的虚弱表示,不仅无法获取原来的目的,反而暴露出自己家底子贫的心理。

今天,商人们在经营战略中,往往注重本公司底气足、实力强的形象打造,不仅开公司之前大力宣传,制造社会影响,而且,在公司正常运转之后,不断投入巨资用于提升公司形象和社会知名度。这种看似把钱用在“不当”地方的做法,其实是非常科学的经营理念。

【行动指南】

要学会提升公司形象和社会知名度,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塑造公司良好信誉、乐于慈善事业形象等,以此获取大众对公司的信任。

                                                第二周

星期一

慈善招财

有慈善心,肯实惠于广大群众,才能树立起商号的良好形象,才能给自己带来进一步的利润。

【笔记】

唯利是图是商人在大众心目中的一贯定位,尤其是经过文学家演绎之后,“商人重利轻别离”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雪岩对商人应从事慈善事业的观念,就特别值得重视。

商人须有慈善心。胡雪岩把商人的慈善心和赢利目的和谐起来,这就打破了传统观念中水火不容的对立观念,其中当然有为了个人赚取名声、用来赢利的目的,但他能把实惠于广大人民群众放在给自己赢利的前面,这是他与一般商人的不同。

例如,胡雪岩在胡庆余堂大厅高悬手书一块“戒欺”匾,告诫大家:“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可。”就是慈善招财的具体表现。

胡雪岩的这种思想是符合企业品牌形象理念的。只有企业家肯实惠于广大群众,才能树立起商号的良好形象,这正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和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行动指南】

树立慈善招财的思想,把经商赚钱和回报社会、布施仁义联系起来。

星期二

市面三宝

宜址、精修、巧陈。

【笔记】

胡雪岩经商的成功之路,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以他对经营市面的要求而言,就有如下“三宝”:

一是市面的选址要好。古人一向讲究风水,做生意也不例外。这固然有一定的迷信思想,但从地理环境对人的行为必然产生的心理影响角度来说,商业活动的选址确实与消费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选择有利于商品货物集散、交通便利、环境适当的地方布置门市,这样可以在地理条件上占有先机。

二是市面的包装设计要合理。一个让人感觉舒适、有亲切感的门面,人们更愿意消费,而同样的商品,门面布置过于寒酸简陋,或者过于奢华让人产生畏惧情绪,都无法促动商品买卖。这本是现代商业经营之道,聪明的胡雪岩早已深谙此理。

三是店内的商品布局要适当。任何商品都要通过陈列的形式给消费者视觉的冲击,而布局如何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好恶情感,在胡雪岩看来,商品布局过于混乱无序,或者过于拘谨死板,都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让购买者产生抵触情绪或不良反应。

例如,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在选址上地处闹市,装修上宽敞气派、富丽堂皇,室内装有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字画,可谓别致精巧,这是他市面“三宝”思想的鲜明体现。

【行动指南】

合理参考“三宝”的准则。

星期三

起名

我想做生意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创牌子最要紧。创牌子首先要亮出自己的招牌,要起名。招牌起名第一要响亮,容易上口,第二字眼要与众不同,省得跟别人搅不清。

【笔记】

胡雪岩说创牌子最要紧。任何生意经营都要给消费者一个鲜明可感的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拥有一个出众的名字,在同等情况下,总会比那些名字陈旧简陋的要占有更大的先机。胡雪岩经营的商号,对起名字可谓煞费苦心,而后来的商业成功也证明了胡雪岩的创牌思想是正确而必要的。例如,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药店,取名来自于《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本来想取名“余庆堂”,但秦桧当年已经用过“余庆堂”,胡雪岩把它颠倒过来,叫庆余堂。

那么,如何创牌子呢?在胡雪岩看来,招牌的起名应该响亮、容易上口,以及与众不同,这些既是胡雪岩个人的经验,同时,也符合经营规律。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具备了胡雪岩所说的起名要诀,可以有效地激发消费者对商家的深刻印象和好感。

今天,无数商家在创立自己企业的招牌上也费尽心血,排除那些华而不实的招牌之外,大凡经营成功的企业或公司,无不拥有与众不同的名字,这正应验了胡雪岩

创牌之要诀的思想。

【行动指南】

起名应该尽可能大气响亮、容易上口、与众不同,从一开始就在消费者心中注入鲜活而富有好感的印象。

星期四

金字招牌

做生意要先求名,不然怎么叫“金字招牌”呢?创出金字招牌,自然生意兴隆通四海,名至实归。

【笔记】

自古至今,大凡生意人都要首先给自己店面商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寄望于能够给自己带来滚滚财源,但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是一回事,能否让自己的生意和所起的名字一样成为“金子招牌”,则是另外一回事情。

在这里,胡雪岩提出的“金字招牌”的思想,其内涵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光有好的招牌还是不够的,好听的名字只能吸引潜在的消费群,并不等于现实中的财源滚滚。要想把好听的名字变成现实中的利润,就必须利用这个好名字,把生意做红火。

二是创造出金子招牌就等于获得了生意兴隆的资本,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积累了吃饭的本钱。但这个资本并不是名字本身赋予的,而是借助名字实现生意兴隆之后获取的,因此,胡雪岩提出了“名至实归”。这个是理解胡雪岩金子招牌理论的关键。

今天,很多商人不惜重金为企业求取好名,社会上的起名馆也大有生意火爆之势头,但许多通过起名馆获取好名的企业,并没有获得好命。商人往往因此归咎于起名者,而不去想想胡雪岩提到的金字招牌最终只有“名至实归”,才能算得上真正的金字招牌。

【行动指南】

企业的命名要慎重,更应该重视能否借助金子招牌实现企业生意的兴隆,把镀金的招牌变成纯金的招牌,这才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星期五

“金字招牌”亦须扬名

阜康是金字招牌,固然不错,可是只有老杭州才晓得。现在我要吸收一批新的存户,非要另外想个号召的办法不可。代理藩库,就是最好的号召,浙江全省的公款,都信托得过我,还有啥靠不住的?只要那批新存户有这样一个想法,阜丰的存款就会源源不绝而来。

【笔记】

“好酒不怕巷子深”,这句古代商场的经典语录,一直到今天还被许多生意人津津乐道。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商人经营的一个重要模式,就是特别注重商品质量的提升。重视产品的质量和生意经营的信誉,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而且是任何生意兴隆的不变的法则。

但这种观念却在客观上导致了另一个可怕的后果,就是把商品质量、服务态度、诚信经营等“硬件”与宣传扬名这个“软件”对立起来,隔断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导致了“只要产品好不怕卖不出去”的错误经商理念。

为此,胡雪岩目光长远,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目前他经营的“阜康”已经成为金字招牌,但这个金子招牌的影响力是有地域限制的,超出了这个地域范围,其影响力就极其有限。这对于商业经营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所以,胡雪岩提出应该把金子招牌勇敢地推销出去,制造声势,要打破局限,向全国延伸。

【行动指南】

注意借助宣传广告的作用,积极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在坚持产品质量和信誉第一的前提下,将名气进一步发扬光大。                                                                                                  第三周

星期一

做气派

通融方便可以,违反法条不可以。户头我们不必强求,我们要做气派,做信用。

【笔记】

胡雪岩告诫手下人做生意要“做气派,做信用”,如何理解其中的奥妙呢?

首先,“做气派”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要讲究做生意的底气和决心。谁都知道做生意气派的重要性,但一般人往往把气派归结于资金财富的雄厚,所谓财大气粗,就是这种思维的结果。没有对商业市场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这种财大气粗式的气派只能是一种粗俗肤浅的装腔作势,是很难获得商业同行、顾客的信任的。在这个意义上,做得越气派,顾客反而越发不信任。

其次,“做信用”的深刻内涵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整个商号应该给人信任感,这就要求生意人必须在买卖贸易中遵守诚信的原则,这样才能最终换取大家对商号的信任。另一个则是直接来自“做气派”,商号做得气派,同行、顾客会很自然地对其产生好感和信任感,这正是胡雪岩为什么强调做信用的深刻背景。

例如,胡雪岩在阜康钱庄经营上就是典型的“做气派,做信用”,不仅选址、装修气派,而且人脉很旺,钱庄的招牌由浙江巡抚亲笔题写,开业当天杭州城内官商界所有的著名人物统统到场捧场,获得了信用的资本。

今天,企业和公司的竞争也非常注重“做气派,做信用”,但要么有虚张声势、故意炒作的嫌疑,要么毫无信用、弄虚作假,即使可以获得一时的利益,最终受害的也还是企业自身。

【行动指南】

真正的做气派并不仅仅依靠财力资本,还与生意人的信心和决心密切相关,只有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让门面的气派充满内涵。

星期二

门面犹如人脸

门面犹如人脸,好不好会影响生意的。

【笔记】

古人说,货卖一张皮。这种说法固然有些绝对,但我们并不应该否认其中有相当的合理因素。任何一件商品,无论质量如何好,都需要在以后才能得到验证,而做买卖最重要的并不是售后服务问题,而是首先把商品销售出去。因此,如何在商人和顾客第一次接触的时间,能够在顾客心中树立良好的印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意的成败。

基于这种思想,胡雪岩提出“门面犹如人脸,好不好会影响生意”的思想,就不难理解了。但他并非主张刻意地雕饰包装门面,以讨好顾客欢心为能事。而是从商业消费者心理的角度考虑,尽可能把自己的店面门市形象做到精致有特色,给顾客带来良好的心理影响,进而刺激消费的心理。

例如,阜康钱庄门面地处区闹市,店面宽敞气派,装修得富丽堂皇、别具一格,大气轩昂。堂上悬挂的是清代书法家郑板桥的著名字画,而且“阜康”这块牌匾也是由当时浙江巡抚亲自题写的。

今天的许多店面门市,极尽豪华包装之能事,虽然消费层次仅仅属于大众性质,但门面装修得奢华富丽足以让人产生敬畏之感,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这样的门面可谓费力不讨好,适得其反。

【行动指南】

对店面形象要重视,但需把握分寸,让消费者既感觉在这样的店面购物是物超所值,同时,也不会因为过分追求奢华让人产生畏惧心理,或者因为怪异的风格而心生厌恶情绪。

星期三

取财有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笔记】

孔子曾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在后来常常遭到人为的误读。一般人往往根据这句话把孔子理解为不求富贵、甘于贫困的典范,再加上孔子对最宠爱的弟子颜回曾说过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于是,所谓的正人君子似乎天生应该安于贫困,而追求富贵者即使不被认为品质败坏,也总归与君子无缘。

其实不然。孔子并非反对富贵,而是反对使用不合法手段追求富贵。他对人追求富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意思是说,有钱有地位,人人都向往,但如果不是用正道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人人都厌恶,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最终成就了中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念。

那么,取之有“道”的道究竟为何物呢?在古代,我们依据的道更多的是指社会道德仁义,即经商必须仁义和诚信,而今天,这个“道”不仅没有落伍,反而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甚至对人的生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暴利而丧失人性的行为,已经引发了社会的极大焦虑。在这个背景下,重新反思胡雪岩的经商理念,可以对当下浮躁的商业竞争带来警醒的作用。

【行动指南】

追求利润是符合人性的行为,但必须遵守道义,要坚持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社会道德底线。

星期四

赌奸赌诈不赌赖

“赌奸赌诈不赌赖”,不卸门做生意,不讲信用就是赖。

【笔记】

胡雪岩深知生意场上诚信的重要,他用俗语的“赌奸赌诈不赌赖”告诫手下,做生意可以凭借计谋智慧获取成功,但绝对不能依靠不讲信用来骗取财富,因为这样即使可以骗得一时,也绝非长久之计。

胡雪岩对商业经营诚信为本的理念,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商鞅。商鞅为了变法成功,专门在国都进行了一次树立诚信形象的实验。他派人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放在闹市中,下令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去,就奖赏十金,老百姓都抱怀疑的态度,无人去搬,商鞅又把赏金加到五十金,大家更加猜疑。结果有一人半信半疑地扛起木头到北门,商鞅如数地兑现了奖金,大家终于相信商鞅出令必行的诚信。后来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结于这次树立诚信形象实验的成功。

胡雪岩在商场纵横数十年,其取得的成就相当辉煌,其中奥妙当然并非只言片语可以概括,但讲信用是不变的基本法则,这是确定无疑的。

【行动指南】

坚持诚信的企业并非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但通过欺诈手段赢利的企业,即使可以一时获利,也绝不可能最终成功。

星期五

正路扬名

从正路上去走,不做名利两失的傻事。

【笔记】

虽然人人口头上都说坚持正道,但真正付诸商业活动,尤其是面对商业利润的诱惑,能够做到正路上去走的无疑少之又少。许多人对经商坚持正道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只要坚持正道就意味着名利双损,其实不然。名利因为坚持正道可能会有暂时的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坚持正道,名利不仅不会损失,反而更有利于树立诚信之名和赢取商业利润。胡雪岩敏锐地发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唯其如此,他提出了上述了“从正路上去走,不做名利两失的傻事。”

【行动指南】

借鉴胡雪岩对坚持正路经营与名利之间的关系,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迷惑而投机经营,应该从思想深处树立只有坚持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才可能获得更大名利的意识。
                                                                                                                            第四周

星期一

撑起场面

即使内里是个空架子,也要想办法把场面“撑起来”。

【笔记】

胡雪岩在经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如资金、市场、人脉等各种商业生产要素的制约。综观胡雪岩经商的一生,确实多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那么,胡雪岩面对这种商业困境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思想呢?这就是“即使内里是个空架子,也要想办法把场面 撑起来 ”。

一方面,所谓的“撑起来”指的是经商技术层面。商业运行中的资金链断掉了,就需要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以解决,无论是借债还是减少市场占有份额,都是面对危机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胡雪岩在经商中多次面临这种情况,但通过诸如东挪西借、拆东墙补西墙等各种临时干预措施,得以渡过难关,其中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胡雪岩精明的商业对策还是占据了主要地位。

另一方面,所谓的“撑起来”还包括经商者的内在意志、信心和决心。面对激烈的竞争,失败是常有的事情。胡雪岩也多次遭遇到失败和挫折,但他最终能够化险为夷,成为清王朝最著名的商人,这还与他在困境中表现出的愈挫愈奋、愈战愈勇的精神意志相关。在生意面临重重危机的时候,个人意志越发能体现出作用来。

今天,商业危机并不仅仅存在于商业竞争者之间的角逐,还来自于整个金融市场和环境,这种对商业经营者的冲击和影响可谓防不胜防,如何正确面对企业的困境,借鉴胡雪岩的“撑起来”思想显然是必要的。

【行动指南】

在资金链断掉的情况下,要保持经营的常态,把场面撑起来,掩盖内囊已经空虚的不足,保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感。

星期二

流动广告

人们的嘴巴是流动的广告,胡雪岩免费所做的善举通过受其惠、见其事的人一传二、二传三而闻名遐迩,终使胡庆余堂尚未开始营业就已扬名四海。

【笔记】

胡雪岩因为乐善好施被人称作胡大善人,他创办的胡庆余堂,就与他的善举直接相关。1875年,由于战乱、疫病等原因,中国社会的死亡率剧增,人口负增长,胡雪岩此时便己打定救死扶伤的主意。他邀请江浙一带的名医研制出“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赠给曾国藩、左宗棠等部及受灾区民众。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办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中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

胡雪岩的这些善举,使他获得了“大善人”的称号,是他事业飞腾、强盛的重要原因。

今天,胡雪岩这种经商策略被许多人称之为“放长线钓大鱼”,其实,这严重遮蔽了胡雪岩善举行为的本质,商业利润固然重要,但能够在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为民解困,这样的商业难道不值得所有商人反思吗?

【行动指南】

重视商业经营中的善举,把商业利润和社会效益联系起来,这样的商业可以大大提升商人形象和企业知名度,为企业赚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星期三

“太太”扬名法

太太、小姐们的私房钱,也许有限,算不了什么生意,可是为她们立了户头,垫付存款,一传出去,别人对阜康的手面,就另眼相看了。

【笔记】

胡雪岩凭借王有龄的资助,在杭州开办了自己的阜康钱庄。据胡氏后人在《安定遗闻》中说:“阜康之发达一日千里,由钱肆而银号,不十年分号遍全国,积资三千万有奇,名洋溢,妇孺皆知。”

例如,阜康钱庄开张的当天晚上,胡雪岩就让人立了十个存折,每个上面存三十两银子。胡雪岩说: 太太小姐们的私房钱虽然不多,算不上大买卖,但是她们枕边风的影响力却是很大的,我们给她们开了户头,垫付了本金,再把折子送过去,他们肯定会很高兴的。女人爱占小便宜,肯定会四处宣扬,这样,和她们来往的达官显贵就知道我们钱庄的名字,自然也就对我们另眼相看了,名声一打出去,生意自然就上门了。果然不久,大客户登门络绎不绝。

在一般人看

来,太太、小姐们的私房钱非常有限,和那种大笔的存款交易比较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但胡雪岩却凭借极其聪明的商业头脑发现了小姐私房钱和钱庄大交易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久而久之,阜康的地位和形象就被树立起来,而功劳当然首先要归功于存了点私房钱的那些小姐太太们。

如果用今天商业战略经营的眼光来看,胡雪岩的小姐太太扬名法,最成功之处在于树立了长远的战略眼光,尤其是考虑到商业经营利益链条中小环节的特殊作用,采取了通过利益链的最低端消费获取最高端成果的战略思想,用老百姓通俗的话说,就是大小都是买卖,一个也不能放过。

【行动指南】

把具有特殊地位和背景的人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不计较他们自身消费多少,而要重视他们可能带来的潜在价值。

星期四

货比货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笔记】

胡雪岩的这句话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更早的商业生产活动中,人们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包括“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的思想。那么,这句人所共知的俗语对于胡雪岩商业经营的成败究竟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呢?

首先,胡雪岩经商特别重视信誉,这是货比货的基础。一般人很容易把货比货理解为纯粹的商品质量的比较,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商业观念,综观胡雪岩涉猎的行业,从钱庄到药房,有的是直接出售成品货物,有的则是纯粹的信誉买卖,例如钱庄。如果仅仅把上述商业理念理解为商品质量本身,就无法理解胡雪岩对这句家喻户晓的话如此推崇的深刻原因。

其次,胡雪岩对此话的推崇,还包含着另外一层题旨,即生意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时的投机上,而是要经得起长期的时间检验。做生意就要从心底里树立“货比货”的思想准备。例如,胡雪岩开办药房研制“局方紫雪丹”时,最后一道工具不宜用铜铁锅熬药,据说胡雪岩不惜工本,花费黄金130克、白银1835克,铸成一套金铲、银锅,用以专制这种良药,此举为当时全国药店所罕见。

【行动指南】

消除商业投机思想,立足长远,敢于直面自己企业的产品质量、信誉形象和其他企业之间的比较,只有在信誉度和质量上都能够应对其他企业的挑战,才可以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星期五

为善名做善事

人人肯为了善人的名声,去做好事,这个世界就好了。

【笔记】

为善名做善事并不仅仅为了追求善名本身,而是借助善名树立良好的商人形象,在顾客和社会上塑造具有慈爱之心的企业形象,获取社会的信任和大众的好感。良好的印象直接促进了生意的发达,因此,我们不能把为善名做善事仅仅看作争取名誉,而要把这个名和企业生存之本联系在一起。

胡雪岩说如果人人为了善人的名声去做好事,那么这个世界就好了。我们不难看出胡雪岩内心深处抱着慈善经商的理念,至少他在客观上希望这个社会能够有更多的好人和善人。这正是胡雪岩在战乱频繁、政权倾轧的惨烈斗争环境下经商的肺腑之言,今天我们的商人常常抱怨商业竞争残酷而激烈,但和胡雪岩经商的环境比较,我们毕竟是在一个政治安定、没有战乱的和平时期。我们面对的只有利润之间的竞争,而没有像胡雪岩那样除了考虑经济,还要为自己的脑袋和生命而时刻担心。不理解这一点,我们就无法读懂胡雪岩渴望世界多些善人的真实情愫。

【行动指南】

秉承着行善的经营理念,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点贡献。

                                                                  八月 责任

胡雪岩在经商上一直遵循着仁义的原则,其商训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字:“天、地、人”。意思是: 天为先天之智,这是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得取舍,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

                                                                    第一周

星期一

商仁

人生天地间,何以为人?

人者,“仁”也;“商人”,“商仁”也。

为商者,懂“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为大商人。仁人爱人,爱人者得人,得人者方能得天下。

【笔记】

胡雪岩在经商上一直遵循着仁义的原则,其商训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字:“天、地、人”。意思是: 天为先天之智,这是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得取舍,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

例如,他在左宗棠任职期间,曾管理赈抚局事务。为此,他专门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并且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这些举措都属于地道的仁义之举,那些没有真心愿意实行仁义、而空喊仁义的商人,是绝对不可能完成此举的。

今天,仁义已经成为商业市场普遍的道德法则,但许多企业家也许仅仅把这个当作装点门面、树立形象、赢取利润的一个工具,并没有从内心深处树立商人即商仁的理念。

【行动指南】

要懂得“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付出仁义,就一定能够在利润上得到更大的回报。

星期二

先做人,后做事

先做人,后做事。

【笔记】

胡雪岩的“先做人,后做事”的经商理念,是他商业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具体内涵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加以分析:

一,何谓做人?儒家一向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细细观察这个经典训诫,不难发现其中包含着做人与做事两个核心元素。平天下属于地地道道的“做大事”,但做大事之前应该先“修身”,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从修身开始“做人”,那么以后的“平天下”的“做大事”也就不可能完成了。

二,何谓做事?胡雪岩强调经商赚钱之前要先做人,既不能因为做事成功而掩盖人性的恶劣,也不能因为人品好而抬高经商能力。在当时战乱纷起、内忧外患不断的中国,投机钻营成为许多商人成功的法宝,胡雪岩还能够保持先做人后做事的思想,这实在是难能可贵。

今天,许多商人也意识到做人对于做事的重要性,也很想好好地加强个人修养,但往往在商业利润面前失去了理智,不但形象全无,而且还暴露出毫无修养的暴发户本质。究其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没有从思想深处树立起做人乃做事之根本的意识。

【行动指南】

不仅要凭借商业智慧获取利润,还要以高尚的人品征服员工,在社会上树立做人做事皆好的形象。

星期三

心忧天下

无论为官为商,都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既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又要为天下黎民着想,否则,为官便是贪官,为商便是奸商,这两种人,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忧天下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分。胡雪岩说为官为商都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否则,为官便是贪官,为商便是奸商。这就把心忧天下和那种不切现实的空洞虚无的“伪忧国”区别开来。心忧天下不属于特定阶层应该承担的义务,而是一种全民都应该承担起来的神圣职责。

以著名的洋务运动为例,胡雪岩认识到向西方学习、自强御侮的重要性,他积极主动地与左宗棠联系,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尼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虽然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希望救亡图存的爱国之心是不能抹煞的。

长期以来,我们社会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把这种心忧天下的大事只交给那些士大夫去做,认为他们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这实际上是对自身行为的放纵和承担责任的逃避。尤其是商人,往往抱着只要赚钱就行了,天下大事与己无关,让那些政治家和文化精英分子去负责吧。即使到今天,我们的身边仍然非常普遍地存在着这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自私想法。

【行动指南】

应以心忧天下作为成功商人的最高境界,勇

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在满足自己财富需求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回报社会。

星期四

轻财好施

说到我的志向,与众不同,我喜欢钱多,越多越好!不过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看过瘾就算数。我有了钱要用出去!世界上顶顶痛快的一件事,就是看到人家穷途末路,几乎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刚好遇到我身上有钱,便问:“拿去用!够不够?”

【笔记】

胡雪岩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在于看到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人,而且是一句最具有慷慨意义的“拿去用!够不够?”这在尔虞我诈、机关算尽的商界是何等高尚!

但是,这种底气来自于何处呢?当然是钱多。所以,胡雪岩说“我喜欢钱多,越多越好!”如果没有了上面所说的用钱去扶危救困,那么,胡雪岩对金钱的欲求无疑是一种令人鄙视的贪婪,因为有了“拿去用!够不够?”的高尚行为,胡雪岩的这种金钱欲望不仅是非常合理的,而且是让人非常钦佩和肯定的。

【行动指南】

崇拜金钱并不罪过,关键是要把金钱用于纯粹个人消费还是兼顾社会大众,抑或扶危救困,这才是树立良好形象的契机。

星期五

上忧国,下忧民

上忧国,下忧民。

【笔记】

胡雪岩一生经商,能够多次在困境中崛起,又最终在政治斗争下失败,其中不乏个人用智算计的功劳,但这并不影响他“上忧国,下忧民”的高尚品质。例如,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尼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胡雪岩还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政府都推诿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新疆,其爱国之情远远不是一般的朝廷命官所能比的。

胡雪岩不仅忧国,还对社会底层大众表现出一种关爱。他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有人统计,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己达二十万两白银。如此忧国忧民的商人,不仅在封建时代具有榜样的意义,就是在今天,也值得商界推崇。

【行动指南】

应该效仿胡雪岩经商“上忧国,下忧民”的思想,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能以世道不沦推卸责任,既然胡雪岩能够在世道最不沦的社会“上忧国,下忧民”,那么,在和平安定的时期,我们的商人在回馈社会上还有什么推脱的借口呢?
                                                                                                                            第二周

星期一

热心公益

为啥要开典当,开药店?这两样事业,一时都无利可图,完全是为了公益。我开典当是为方便穷人。胡雪岩三个字,晓得的人,也不算少了;但只有做官的,做生意的晓得;我以后要让老百姓都晓得,提起胡雪岩说一声: 这个人不错!事业就会越做越大。

【笔记】

从单纯的利润上说,这两样事业并没有太多的回报,因此,追求利润的商人当然不会对此感兴趣,而胡雪岩却并不这么想,在他看来,一方面,经商本来就应该帮助他人,尤其是天下贫困百姓,如果对公益事业表示冷漠,那么,这样的商人就是为富不仁。另一方面,开办公益事业,可以提高商人在社会公众当中的美好形象,正如胡雪岩说的,虽然他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毕竟只是在官员和商人中被人熟知,如果真正想把事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在天下群众心目中树立形象。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商人。

据记载,胡雪岩在杭州城开设了第一家当铺之后,在朱福年等人的帮助下,他的典当行发展到二十多家,其范围覆盖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多个省份,日后成为他仅次于钱庄的第二大商业利润来源。

今天,许多商人也从事类似的公益、利润两不误的事业,这对于服务社会、方便人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不把心态摆正,仅仅出于赚钱而从事公益事业,最终无法得到人民和社会的信服。

【行动指南】

无须一窝蜂地投身公益事业,把公益服务和商业利润巧妙地结合起来,不要把个人事业局限于商业领域,而要借助商业经营完成在社会上树立个性形象的重任。

星期二

利人利己

乱世多病痛,大乱以后,必有瘟疫,将来药店的生意也必将红火,这样既利人又利己,实在是一等一的好事业。

【笔记】

在民间,常常以卖棺材的希望天天死人来讽刺商人,虽然这话说得过于偏激,但其中并不乏合理的因素。毕竟对于商人而言,赚钱无疑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能否把握住商机,对未来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是成功经营的关键。

胡雪岩上述所谓的“乱世多病痛”,是出于对未来市场准确预测的把握。当时战乱不断,人们深受其苦,胡雪岩根据当时社会形势,准确判断将来药店的生意必定红火,这在此后的商业经营中果然得到证实。这是胡雪岩经商精明的反映。

前些年非典肆虐的时候,也有许多商人成功地使用了类似的商业头脑,当大家都在挖空心思做口罩和药水经营的时候,有商人并没有跟风,而是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必定会带来饮食卫生方式的改变,于是大量投资一次性餐具,结果在非典后期,这个经营思路非常成功。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借鉴了胡雪岩的思想,而是说胡雪岩的这种预测市场的经营理念,是非常值得后人学习的。

【行动指南】

准确对市场前景加以预测,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开发产品,善于扑捉商业生产链条中的内在延展性和因果逻辑性。

星期三

钱财乃取祸之门

自古以来,钱财乃取祸之门。更何况一人发财,千人挨饿,岂能不遭人嫉妒呢?

【笔记】

胡雪岩一直大胆地承认商人就要好好赚钱,为什么此处又说“钱财乃取祸之门”呢?对于其中要义,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胡雪岩肯定商人对利润追求的合理性,但他并没有把钱财看作商人的唯一追求,而且,对钱财抱着十分客观的态度,一直强调“先做人、后做事”,其本质在于指出那些以商业利润追求为唯一目的的商人,如果把钱财看得过于严重,那么钱财就无异于取祸之门了。

二是胡雪岩认为商业利润的赚取应该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群体,绝对不能出现“一人发财,千人挨饿”的状况,因为这种贫富距离的拉大会直接威胁到商业经营的正常进行。虽然从短时间来看,商人可能会因为榨取大众的财富而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但当消费资源被掠夺殆尽,并且引发顾客和商人之间的对立矛盾之时,损失最大的还是商人。因此,胡雪岩强调经商

不可被大众孤立,不能成为人民的公敌。

胡雪岩的“钱财乃取祸之门、不可一人发财千人挨饿”的经营理念,在当时奠定了商业成功的基础,也为今天商界和管理界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意义。

【行动指南】

应警醒一味以追求金钱作为商业活动的全部内容,迟早酿成灾祸。

星期四

帮别人成就事业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要是能砸出银子拉拔那些英雄穷汉,使之成就不拔勋业,才是花钱痛快事。

【笔记】

古人说:“君子成人之美。”乐于助人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君子之为,古代如此,今天亦然。综观中国浩荡的历史,拔刀相助的感人故事可谓比比皆是。虽然不能说这些助人之举足以气壮山河,但被后人树立为道德典范的并不少见。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历史才会留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训诫。

胡雪岩作为一名商人,当然知道商业成本投入和利润回报的利害关系。但胡雪岩慷慨解囊资助朋友,并非仅仅出于商业利润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他把这种帮助别人作为人生的一种信条。在胡雪岩看来,人总有落难的时候,如果能够资助这些落难和不得志的英雄,将来他们一定能成大器。这种仅仅通过资助部分金钱就可以成就一个人一生事业的举动,在他看来是多么令资助者幸福的事情啊!

看见他人的成功,不仅没有丝毫的妒忌排挤之心,反而为之欣喜感动,并且以此作为人生快意之事。胡雪岩助人为乐就是这样的心态。今天,我们社会也呼吁更多的企业家能够多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做点贡献。

【行动指南】

学习胡雪岩帮助他人的精神境界,不要把资助扭曲为变相的商业投资,而是要以帮助他人成就一番功业作为人生一大快意之事。

星期五

不谋国家之利

我虽是一商人,却不敢脱离国家谋一己私利。

【笔记】

商人与国家的关系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借用今天商业术语来说,整个国家就是商业经营的最大市场,但这里的国家并非仅仅是作为商业生产活动的市场,而是国家利益。

不可否认,历史上许多商人的发迹靠的就是牟取国家的利益,例如在国家危难之时,大发国难财,不仅不承担起为国做贡献的责任,反而在严重地损害国家。久而久之,人们往往对这些专门投机钻营、榨取国家利益的商人恨之入骨,甚至把商人丑化为贪图赚钱而出卖国家的奸佞之人。

翻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爱国的商人为了国家不被侵略而散尽家财、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此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如此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商人屡见不鲜,这本来应该成为今天商人重点效仿的范本,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商人中的正义形象,而被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等奸诈形象所困惑。如此看来,重新反思胡雪岩经商不敢脱离国家谋一己私利的思想,对澄明商人形象、倡导爱国经商,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据传,日本住友银行在招考干部时,总裁曾出过这样一个试题:“当本行与国家利益发生了冲突,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许多人回答:“应为住友的利益着想”,总裁认为“不能录用”;另一些人答“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总裁认为“仅仅及格,不足录用”;有一个人这样回答说:“对于国家利益和住友利益不能双方兼顾的事,住友绝不染指”,总裁的评语是:“卓有见识,加以录用。”

【行动指南】

借鉴胡雪岩的不谋国家利益的经商理念,对于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不能兼顾的事情,再大的利润,企业也绝不染指。
                                                                                                                第三周

星期一

钱用我,不是我用钱

发了财,就应该做这种好事,这是钱用我,不是我用钱。

【笔记】

胡雪岩发财不忘做善事,世人皆知“胡大善人”。但很少有人知道胡雪岩对于做善事保持的“这是钱用我,不是我用钱”的看法。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呢?在我看来,胡雪岩所谓的“这是钱用我”的本意在于揭示钱财对于人的真正价值问题。谁都知道物质社会金钱的重要性,民间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而没有金钱则是万万不能的,就是强调了金钱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普遍价值。但无论金钱如何重要,它都只是一种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工具罢了。也就是说,人发了财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人生活得更好绝不仅仅包括自己生理欲望的满足和快感,还应该包括人精神价值的充分体现,为此需要尽可能地用自身的财富去帮助他人和社会。

这种善行从表面上看是人在使用金钱,但从深层上看则是金钱自身价值和功能的体现,是金钱驱使着人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雪岩说“这是钱用我,不是我用钱”。

在今天的商品社会,我们常常对商人们资助弱势群体一掷千金的行为深为感动,认为他们用钱慷慨大方,如果从胡雪岩商业经营的理念考虑,我们就可以对这种行为加以理性辨析,究竟是出于我用钱,还是出于钱用我。

【行动指南】

借鉴胡雪岩的金钱观念,在回报社会方面,不要把金钱看得过重,要实现金钱帮助人生活得更好的价值,实现“钱用我”,而不是把钱看作生命一样,吝啬地“我用钱”。

星期二

满足

胡雪岩认为: 钱财的价值,不在于钱财本身,而在于花费、消耗过程所带来的满足感。花大把银子买十万石百米,筹措十万两白银赈济攻城湘军,换取杭州满城百姓平安,这就是满足。

【笔记】

胡雪岩认为,钱财的价值产生于花费和消耗的过程中。其要义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满足感何在?胡雪岩热衷于赚钱,但不像守财奴一样只进不出。守财奴的快乐是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进入自己的口袋,并且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一分钱外流出去,而胡雪岩的满足感则是看着自己辛苦挣来的银子能够如同流水一样地花费消耗出去,这样就把僵死的毫无生气的资金键整个带动起来,形成了一个流动的循环消费链条。

二是为什么满足?消耗、花费银子可以让胡雪岩产生快感和满足感,但消耗过程的满足是有区别的,把银子花费在吃喝玩乐上,与把银子消耗在帮助社会、救助贫困上,同样的消耗过程,在满足感上有本质的差异。这就把胡雪岩的满足感与令人鄙视的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的花费区别开来。胡雪岩将银子消耗在社会救济上并从中获取满足,是因为这种做法与他高尚的道德追求高度契合。

胡雪岩消耗银子令人满足的观念,在客观上还隐藏着一个科学的规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物质生产的基本链条,只有消费才能实现生产过程的最终完成,否则,生产就不存在。胡雪岩满足于银子不断地消耗,在客观上正好符合了生产与消费的理论,这也是他能够在商业市场面前,运筹帷幄、把握规律的一个重要原因。

【行动指南】

借鉴胡雪岩的满足感,不要把满足感局限于纸醉金迷的生理欲望的满足,而是要让消费促进社会的进步。

星期三

关心人间疾苦

商人重利,黄金白银,往往刻薄怪戾,行起事来,视他人若草芥。胡雪岩行事虽雷厉风行,人间疾苦,却是洞若观火,颇有大家风范。

【笔记】

同样是商人,同样对金钱抱有强烈的占有欲望,为什么有的商人在黄金白银面前“刻薄怪戾,行起事来,视他人若草芥”,而胡雪岩却“颇有大家风范”。后人对胡雪岩的评价是否过于宽容,而对其他商人是否过于严苛,这自然值得商榷。但其中一个方面是不容置疑的,这就是胡雪岩较之一般商人更关心民间疾苦。

胡雪岩出身贫寒,这就注定了他比那些继承父业的家族商人

更了解民间疾苦,但这只是他具有比一般商人更了解民间疾苦的可能性,并不代表只要经历过困难生活的商人,在发迹后都一定能对人间疾苦洞若观火。相反,许多一夜暴富的商人,在发达之后不仅对人间疾苦麻木不仁,反而勾结官府,共同压榨人民。

因此,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胡雪岩是否经历过这样一段苦难的人生历程,而在于富贵之后是否忘记了这种苦难,以及是否有愿意帮助人民的诚意。如果没有这两个要素,出身再贫苦的人,在发迹之后只能更加贪婪,而不会像胡雪岩这样对于人间疾苦,“洞若观火,颇有大家风范”。

【行动指南】

学习胡雪岩的“大家风范”,关心社会底层生活状况,了解民情,这既是获得商机的重要途径,也是不同于一般低俗商人的优越品质。

星期四

一劳永逸

此事不做则罢,做必一劳永逸,至少能受益五十至百年。

【笔记】

据后人研究指出,同治三年(1864),胡雪岩决心兴办义渡。他出资十万两白银,在三廊庙与西兴建渡船码头,购买数艘方头平底渡船,这种渡船行驶比较平稳,对摆渡者不收分文。段光清在《镜湖自撰年谱》记载:“胡在钱江义渡的捐簿上首写捐银十万两。”“此事不做则罢,做必一劳永逸,至少能使受益五十至一百年。”另据《铸钱塘江义渡碑记》记载:“钱塘义渡古未之有,同治三年,粤匪初退之后杭绅胡光墉时方主善后事,垂念钱塘江中,渡船以多得钱为利,人众载重,又不论潮涨风大,黑夜贪渡,往往至倾复,虽悯之无法可拯也 ”

胡雪岩兴办义渡之后,钱江两岸再也没有发生复舟死亡事件,胡雪岩这一善举可谓深得人心,后人立碑为记。这既是对胡雪岩善举行为的嘉奖和赞赏,同时,也奠定了胡雪岩在商人中的崇高形象,如果从商业必须坚持诚信交易的角度而言,胡雪岩兴办义渡在本质上为自己的商业做了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因为这个善人的名声既不是用钱能够买来的,而且,这个善人的名声为其创造的利润也不是一般的数字可以概括的。

【行动指南】

未必需要像胡雪岩那样投资兴办义渡,为自己树立善人的形象,但是,应该意识到投入部分资金用于公益事业之后,所获得的回报是无法估量的。

星期五

官商之道

只要能帮军官打胜仗的生意,我都做,也愿意做。你要晓得这不是亏本,是放资本下去,只要官军打了胜仗,时世一太平,什么生意不好做?到那时候,你是出过力的,公家自会报答你,做生意处处方便。

【笔记】

与官府做生意,这是胡雪岩的一大创造,其被称为红顶商人,足见其生意与官府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胡雪岩结识王有龄开始,胡雪岩就与清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再到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叛乱,胡雪岩几乎凭借个人之力扛起了本应该国家承担的责任,最终的结果证明,胡雪岩此举不仅帮助了官府,而且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胡雪岩说“到那时候,你是出过力的,公家自会报答你”,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商人和政府联合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因为政府掌握了商人的命运,所以,和政府合作并不意味着保赚不赔,甚至还承担了更大的风险,这在无数的商业个案中都可以得到验证。胡雪岩在帮助官府筹集饷银之前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这点,这正是他在此处提到“亏本”的根本原因。

胡雪岩的精明之处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冒着商业风险获得巨额回报的问题,而是敏锐地发现了个人生意与国家社会政治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商业发展,虽然一时的战乱可以让部分商人投机发财,但通过这样的方式赚钱既不道德,也无法长久。

【行动指南】

帮助政府安定天下,既可以为以后获得更大的回报奠定基础,也维护了整个商业环境。即使在与政府合作中亏损,要乐观地想到“这不是亏本,是放资本下去”,将来必有回报。
                                                                                                                         第四周

星期一

平静

我们要做好事。做生意第一要市面平静,平静才会兴旺;我们做好事,就是求市面平静。“饥寒起盗心”,吃亏的还是有钱人,所以做生意赚了钱,要做好事。

【笔记】

在许多人看来,商业规则讲究竞争,既然竞争就必然导致整个市场乃至社会的波荡。所以,所谓的平静似乎只能属于那种自给自足、悠闲自得的农耕文明。而胡雪岩在此却说“做生意第一要市面平静,平静才会兴旺”,这究竟如何理解呢?

商业竞争在本质上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真正的良性竞争应该实现双方的双赢,而不是两败俱伤。也就是说,商业文明同样可以实现平静的生活状态。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一部分商人对金钱抱有畸形的观念,为了赚取利润而把文明平静的商业生活异化为一种残酷的欺诈行为,久而久之,商业社会被各种阴暗丑陋的事情充斥,平静就从社会视线中逐渐淡出。

但是,胡雪岩所说的平静并不是回归到道家老子所说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而是保持整个社会政治环境的安定和秩序。因为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商业生产,都必须建立在政治安定的基础上,当社会政治混乱到了“饥寒起盗心”的时候,仇富的心理必然滋生广大弱势群体对富人的极度反抗,最终吃亏的当然还是富人。

【行动指南】

把个人的生意,与商业市场环境的稳定联系起来,混乱的市场环境固然可以为投机经营带来便利,但最终将损害商业经营的根本。

星期二

做好事不留名

不过行善要不叫人晓得,才是真正做好事。为了善人的名声做好事,不足为奇。

【笔记】

胡雪岩曾兴办义渡,既帮助了当地群众,也赢得了“胡大善人”的美誉,曾有人如此对胡雪岩说: 不过行善要不叫人晓得,才是真正做好事,为了善人的名声做好事,不足为奇。

胡雪岩如此回答: 人人肯为了善人的名声,去做好事,这个世界就好了。有的人简直是“善棍”。什么叫“善棍”?在胡雪岩看来,“善棍”就是骗子,借行善为名行骗,这类骗子顶顶难防。但日子一久,总归瞒不过人。所以,无论什么事,一颗心假不了,有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人人都会上他的当,其实到头来原形毕露,自己毁了自己。一个人值不值钱,就看他自己说的话算数不算数,而不是为了名声。换言之,即使为了名声,但只要能够言既出行必果,那也是真正的善人。

胡雪岩的回答既巧妙地回击了他人对自己兴办义渡的质疑,可谓绵里藏针,但更重要的是为那些曲解商人行善本意的人上了一堂课,真可谓一举两得。

今天,胡雪岩的话依然有着现实针对性,当一个商人为社会做了善事之后,就有人站出来指责是“作秀”、“炒作”。其实,我们对此可以用胡雪岩的观点来判断,真正的善事不在于名声,而在于是否言行一致。

【行动指南】

在做善事方面,对于外界质疑自己善举的行为,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始终坚持言行一致,就可以轻松粉碎外界的误解,实现做善事得美名。

星期三

救人等于救己

要请大家明白,这是救地方,也是救自己。

【笔记】

胡雪岩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国内政局混乱不堪,尤其是杭州地区,适逢清政府和太平军恶战不断,江浙沿海地区生活受到战争的影响极其严重。一方面,清政府无力支付大量饷银和赈济地方百姓,战争区的人民生活处于困顿之中;另一方面,太平军频繁偷袭清政府运输队伍,阻断交通,即使有外界的粮食物资也很难流通运输。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胡雪岩主动提出给杭州地方官员捐助粮食一万石,筹集白银十万两,这对于清朝杭州地方政府而言,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但胡雪岩自己的钱庄并没有这么多钱,必须依靠向同行去借,时局如此混乱,经济如此不堪,又有哪个精明的商人能够理解胡雪岩的这种“愚蠢”的做法呢?于是,胡雪岩就委托能言善辩之人对杭州地方商人做思想工作,尤其要向他们解释清楚: 银子是胡雪岩本人向他们借的,以

此消除商人们的后顾之忧,另外,这样做就相当于帮助商人自己,因为一旦城池被太平军攻破,或者饥民四起,军队涣散,富裕的商人必然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胡雪岩的“救地方也是救自己”的思想,证明了他经商方面卓越的眼光,这是他商业成功的资本,与那些仅仅盯着眼前小利的平庸商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行动指南】

明白为地方解困对自己商业经营带来的巨大益处,没有太平的地方商业市场环境,何来商人自身的利益和保障呢?

星期四

助人之法

有钱可用,还要看机会;机会要看辰光,还要看人。

【笔记】

胡雪岩曾与人畅谈生意发财之后做善事的问题,有人说: 要你想做一件事,没有钱做不成,到了你发了财,才感觉发财之可贵。

对此观念,胡雪岩并不完全认同。因为“有钱可用,还要看机会;机会要看辰光,还要看人。”为什么呢?例如,你想帮朋友的忙,但因为没钱而力不从心,忽然中了一张彩票,而那个朋友又正在为难的时候,机会岂不是很好吗?但当你把钱送给他的时候,人家却说不要。这就叫做机会要看辰光,还要看人。

胡雪岩的说法固然属于个案,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普遍的。想做好事需要有钱作为基础,仅仅有钱而没有出现他人困顿的机会还是不行,而即使满足了上述两点还需要根据你帮助对象的人来确定。否则,有心帮忙却不得随愿倒是其次的,如果适得其反弄得好心做坏事就更严重了。

【行动指南】

要有帮助他人的爱心,但要看机会,尤其要看帮助对象的为人,要学会择机看人来帮助,否则,只能事与愿违。

星期五

善有善报

有慈善心,肯实惠于广大群众,才能树立起商号的良好形象,才能给自己带来进一步的利润。

【笔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多少具有因果宿命论的思想,但也有合理之处。胡雪岩坚持这种观念,多少也有这个特殊的社会思想背景的原因。但如果仅仅以此来看待胡雪岩做善事的行为,就过于偏激了。

胡雪岩曾开办著名的胡庆余堂药店,药店的经营除了保证药品的质量之外,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努力做到实惠于广大群众,例如,胡庆余堂在每月初一、十五按市价打折发售,以示“善举”。正是由于胡雪岩的善举经营理念,使得胡庆余堂不到几年便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顾客盈门、门庭若市的景象。胡庆余堂信誉渐著,以至后来,胡庆余堂由外姓接办,据说新业主想在招牌纸上除去“雪记”两字,但顾客就不相信这是真药,接办的业主无奈只得照旧使用“雪记”字号。这正是胡雪岩慈善心、实惠于群众所树立的商号良好形象的证明和结果。

今天,我们许多商业管理者往往绞尽脑汁保住自己品牌的形象,但在消费者心目中,往往事与愿违,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商人们缺少善有善报的经商理念。

【行动指南】

通过善举来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而不是短暂的让利行为,只有以慈善为出发点,让利行为才会真正为消费者接受。

                                                                   九月 舍得

许多人赞叹胡雪岩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显赫的红顶商人,还有他如何从一名地位极其低微的学徒变成一代巨富的。试想,一个人能够从一无所有、一贫如洗的状态转瞬之间变成富可敌国的商人,这种神话似的转变确实有着令人急切渴望探索的谜团。

                                                                                                              第一周

星期一

所有所无

一无所有,尽无所有,有又无有。

【笔记】

许多人赞叹胡雪岩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显赫的红顶商人,还有他如何从一名地位极其低微的学徒变成一代巨富的。试想,一个人能够从一无所有、一贫如洗的状态转瞬之间变成富可敌国的商人,这种神话似的转变确实有着令人急切渴望探索的谜团。

其实,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人只有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才会激发起更大的斗志,虽然同样的状况也可以让一个人畏惧退缩,但对于胡雪岩这样胸怀大志的人而言,一无所有恰恰是包孕着未来极好机会。在他幼年做学徒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其勤奋聪明的一面,深得老板赏识,因此他很快就摆脱了学徒中最底层的状态,迅速进入更高的管理阶层。而所有这些成绩的获得无疑是建立在他曾经一无所有的前提下的,因此,我们可以把他后来所有归之于以前没有的孕育。

中国道家哲学常常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呈现的“大有”的状态最终还不是包孕在自然“一无所有”的惝恍迷离状态之中吗?此所谓“有又无有”之意。胡雪岩本人当然并非一定深谙道家哲学,但他经商和做人的思维逻辑无疑和这方面是吻合的。

【行动指南】

借鉴胡雪岩经商从无到有之道,以动态眼光看待名利的无和有,眼前的“一无所有”往往并不是一种灾难,而是让你建立“大有”的前提。

星期二

长短之别

很多事情,长期有长期的做法,短期有短期的做法。短期干法比较容易见到利益,长期办法往往先要赔掉很多本钱。

【笔记】

谁愿意做赔本的买卖?不仅商人不愿意,生活中的普通人也不愿意如此。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即使赔本买卖也许并非绝对的只赔不赚。有时候,牺牲短期的利益,是为了谋求长远的更大的利益。所谓“舍”与“得”,先舍而后得,舍小而得大,这不正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吗?

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赚取利润,许多商人不惜一切手段斤斤计较,这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利润和好处,却损失了更为长远和丰厚的利益。有的商人则目光长远,宁肯牺牲眼前利益以换取将来的发展。这种做法与胡雪岩的经商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行动指南】

不要过于计较眼前利润,如果损失眼前利润可以换取未来更大的回报,那么,做一次赔本买卖也是值得的。

星期三

先予后取

欲有所取,先有所予。

【笔记】

胡雪岩曾说,眼光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在如此长远的眼光之下,胡雪岩看到了“欲有所取,先有所予”。在他看来,每个商人都喜欢赚取利润,这个是商人的职责和使命,但赚钱并不一定意味着不断地从外界获得,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先给予然后才能有收获。

这正如一个人出拳,如果把整个手臂一直伸展着,这样打人是没有力量的,如果把手臂先收缩回来,然后再打出去,这样力量就会更大。这也正是中国古人一直倡导的以退为进的道理。

胡雪岩“先予后取”的成功例子不胜枚举。他在左宗棠西征缺少粮饷之时,毅然支持西征,积极为政府筹措粮饷,在当时许多商人看来,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杀。因为如果政府一旦不承认,或者打败仗,胡雪岩的银子很可能就彻底打水漂了。但胡雪岩坚持“先予后取”的思想,成功地赌赢了这一笔生意,为其登上当时商人成功的最高峰奠定了基础。

今天,在商业经营上,有个术语叫做“培养市场”。就是先投资一部分资金进入市场,而这笔资金不能立刻带来回报,如果市场成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反之,投入的钱也很可能打水漂。这实际上也是在贯彻“先予后取”的经营理念。

【行动指南】

借鉴胡雪岩“先予后取”的经商理念,在准备赚取利润之前,要舍得先投入,既不能把赚钱理解为一味地索取而不需要任何付出,也不能看成先赚取再给予

星期四

不可因小失大

商业场中,见小利而不顾身,如何不叫人耻笑?与此等人共谋,岂不事事难舍难分?

【笔记】

商人追求利润是分内之事,并没有任何不光彩之处。即使是最小的利润,也应该抓住不放,无谓大小都是生意。但胡雪岩却说那种“见小利而不顾身”的经商办法令人耻笑,如何理解呢?

其实,胡雪岩并不反对赚取微小的利润,因为小利中往往蕴藏着无限大的商机。但他最反对为了小利润而不顾危险的自杀式经营策略。这种思想非常容易让我们想起历史上曹操对当时诸侯领袖袁绍的一段经典点评。袁绍身为四世三公,出身显赫,十七路诸候伐董卓时,他曾被推为盟军的总首领。但他最终无所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曹操指出的: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虽然说的是军事政治,但经商和此一样,当一个人因为小恩小利就不顾一切的时候,这样的人必定难以成就大事。

许多商业经营的最终成功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为此需要商人之间的合作,对于合作对象而言,当然是越能够帮助自己事业成功的越好。胡雪岩就指出不可与见小利而不顾身的人合作共事,因为这些人过于贪婪粗鄙,在诱人的商业利润面前,终究会产生越来越大的矛盾,会影响整个商业最终的成功。

【行动指南】

要敢于冒险,但冒险不顾身的行为绝对不能是因为小利,因为这样得不偿失。

星期五

舍得付出

因势利导,只要舍得付出小利,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笔记】

胡雪岩的慷慨大方是在商人中出了名的,但他把大把银子水一般地泼洒出去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通过付出小恩小利而获得超额的回报。

胡雪岩慷慨地资助那些落魄但有潜力的人,笼络了一大批甘心为其卖命的人。通过广散钱财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同行、供应商、客户、政府等共同分享利益,这就稳固了自己的商业战线,保证在经商时不会后院着火,或者树敌太多,这正是他敢大气地说只要舍得付出小利,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的重要原因。

综观今天商战正酣,许多商人借鉴了胡雪岩的舍得付出小利而成功,赚得钵满盆满。而另外一些商人则因为贪图他人的小利,而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见,小利虽小,但是对于商人而言,是舍得还是贪恋,都直接关系到商业最终的成功与否。

【行动指南】

借鉴胡雪岩舍得付出的经营理念,不仅要敢于牺牲自己的小利,更重要的是把牺牲小利和事业成功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而不是仅仅炫耀自己的故作大方。                                                                                                                 第二周

星期一

联合同行

这趟生意,我们赚多赚少是其次,一定要让同行晓得,我们的做法是为大家好,决不是我们想利用同行发财。

【笔记】

胡雪岩商业贸易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商人,还积极和洋人进行贸易。胡雪岩根据江浙地区蚕丝贸易发达的情况,利用生丝和洋人交易。当时洋人经营的地区以上海为中心,渗透到杭州和南京等重要城市,但由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正在和清政府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直接造成了江浙地区交通贸易市场环境受到巨大的破坏,洋人商业活动的地域范围被大大压缩。这意味着国内商人和洋人之间的贸易需要受战争双方胜负结局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江浙地区的商人不敢和洋人进行商业贸易,担心政府和洋人一旦失败,他们和洋人的贸易就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为此,胡雪岩告诉同行,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太平军必然失败,洋人和政府必定能够重新控制国内局势。如果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和洋人做生意,那么就晚了,最好的办法是现在就和洋人坦诚地贸易,不仅可以赚取一定的利润,最关键的是一旦战争结束,洋人就会把他们作为商业贸易最重要的对象。所以,他反复申明和洋人贸易的利害得失,希望国内资本实力比较小的商人们能够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庞大的国内商人集团,积累起足够的资金,便于和洋人商业贸易战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当下商人的国际贸易,虽然因为时局太平并不需要商人如同胡雪岩一样考虑时局,但在集中弱小的商户、积累庞大资金和外资进行较量方面,我们不仅做得不够,反而出现内讧和相互利用的情况。此种情况,较之胡雪岩当时和洋人打交道,实在值得深思。

【行动指南】

不仅要善于判断商业贸易形势,还要根据时局变化进行贸易,尤其是为将来时局进行前期投资,以为日后奠定商业贸易的基础。

星期二

因才施薪

想找能干之人,就不能在银子上斤斤计较。

【笔记】

真正的人才虽然不一定计较金钱,但如果想招揽到人才,就需要在金钱上不惜血本。这并不是说只要舍得花钱就能找到人才,而是说,不舍得投入资本是很难笼络人才的。

在生活中,许多人往往把这个简单的道理绝对化,要么认为只要舍得花钱就一定能够找到人才,而不知道尊重人才,创造平台和机会让人才施展本领;要么认为真正的人才视金钱如粪土,以所谓的交情来笼络人,这种方法无法长久,在现实面前,往往落得人走楼空的下场。

胡雪岩认为,要笼络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舍得花费成本,不能光靠嘴皮子说得好听,而舍不得付出“银子”;另一方面,不要依仗财大气粗践踏人才的自尊和人格,而要从金钱的付出显示自己对人才招揽的决心和诚恳的态度。

【行动指南】

舍得付出血本去笼络人才,同时让他们感受到领导对他们自身价值的尊重和肯定。

星期三

事缓则圆

事缓则圆,不必争在一时。

【笔记】

《唐·窦皐〈述书赋下〉》云:“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意思是当遇到特殊情况无法顺利进行一个任务的时候,需要暂时有所失而求未来有所得。在古代曾经用“壮士断腕”的悲壮举动来阐释这个涵义,而胡雪岩则用了一个非常舒缓的词语来诠释此语的真谛,这就是“事缓则圆”。

首先,为什么会出现“缓”?任何人经商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在现实中往往很难被人接受和理解。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商人们脑子笨转不过弯,而是因为利润的诱惑力实在太大,商人们不愿意接受事缓的现实。如此一来,事情的轻重缓急就不再是纯粹的是否完成任务的能力体现,而是能否顺利赚取巨额财富的问题。千古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聪明绝顶的商人在踏上这条路之后,因为绕不过这个心态上的门槛而折戟沉沙。胡雪岩“事缓则圆”的商业理念,告诫了商人想发财就必须有能力接受事业出现“缓”的现实问题。

其次,遇

到了缓应该如何“圆”呢?胡雪岩曾经在清政府对他虎视眈眈之时,毫不犹豫地毁家纾难,他解释说: 有句话叫做壮士断腕,我只有自己斩掉一条膀子,人虽残废,性命可保。胡雪岩这样做得以保全性命,虽然在许多人看来他从此走入商业和人生的最低谷,但他能够这样做其实也是一种成功,因为比起那些宁可为了钱财去死而不醒悟的人,胡雪岩的做法至少保留了将来东山再起的希望。姑且不论这个希望是否最终得到实现,至少这样做符合经商不争一时之利的理念。

一度被誉为“20世纪最佳经理人”的GE前执行长杰克·韦尔奇,曾经毫不犹豫地把许多业绩不在业界前两名的事业部门关闭。这样做就是通过圆润的方式解决现实困难的良药,虽然损失了一时之利,但是,最终得到的是更多的利润。

【行动指南】

成功的商人可以借鉴胡雪岩“事缓则圆”的经营理念,以损失商业利润保全企业生存之本,不计较一时之利,要明白死抱住不放手,最终赔进去的不仅仅是整个企业的利润,甚至还有经营者生命自身。

星期四

经得起折磨

做人要像哗矶一样,经得起折磨,到哪里都显得有分量。

【笔记】

胡雪岩的经商成功之路,可谓历尽千辛。在无数次商业失败面前,他表现出了经得起折磨的精神。

胡雪岩经营的钱庄曾一度陷入挤兑风波,形势岌岌可危。但胡雪岩却表现出极其平静的神态,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依然气定神闲地在自己的店面里溜达。当时正值天气骤变,气温急剧下降,他发现店员们吃饭时,依然和平时一样用普通的锅灶,于是立刻把厨师和管事的喊来,责问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不换火锅吃饭。管事的回答店员们吃饭锅灶用具的改变是根据季节来更换的,现在虽然天气冷,但按照惯例还没有到更换火锅的季节。胡雪岩立即要求在店内挂一块测量温度的表,并宣布是否更换灶具吃饭需要根据表上的温度来定,而不一定等到某个规定的季节。

胡雪岩在面临如此艰难的商业局势,居然还能够如此平静地关心员工的吃饭问题,足以显示他经得起折磨,到哪里都有分量的气魄。当下的许多商人,赚取利润的时候,狂喜不禁,嚣张跋扈,一旦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表现好的酗酒动怒,表现差的要死要活,相比之下,胡雪岩说的做人要经得起折磨,可以为这些商人指明商人做人的方向。

【行动指南】

要经得起商业失败和挫折的折磨,不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心灰意冷或沉沦绝望,只有把失败和挫折当作成功一部分的人,才算是真正理解商业成功的人。

星期五

大气

胡雪岩行事,只要有所值,钱财、女人之类,谈笑之间,便易于他人(现代商人不可依样画葫,不知变通)。惟其如此,人才乐于与之交往,生意才得以大胜。

【笔记】

胡雪岩经商舍得付出,这是人所共知的。这种慷慨大方包括着两个原因,是为商业赚取利润的目的,二是与他个人生性大方有关系。

胡雪岩的大气不仅在于舍得付出大把的银子,甚至还有自己心爱的女人。这是中国古代商业中典型的“宁舍一朵花,抱得万锭银”的思想。例如,杭州地区是他和王有龄苦心经营多年的商业市场,由于浙江巡抚黄宗汉要被调离,由谁来继任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胡雪岩商业根据地的成败,他经过反复思虑,认为江苏学政何清桂接任浙江巡抚最有利于自己商业发展,于是主动送大量的银子给何清桂,支持他疏通人际关系,为了笼络何清桂的心,他煞费苦心地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妾阿巧也送给了何清桂。最终打通了他和未来浙江巡抚何清桂之间的关系,保证了自己浙江地区商业经营的政治环境。

当然,胡雪岩的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有点违背社会道德。但我们应该借鉴他那种慷慨大义之气。

【行动指南】

注意培养慷慨大气的个人气质,以此树立在商界的崇高形象,最终实现征服商业竞争对手的目的。
                                                                                                                         第三周

星期一

重金买贤能

每次发现一个对自己有用的人,总是极力给予好处,把他收买过来,为自己所用,即便是对那些别人看起来只会带来麻烦的人,他也同样如此,而且敢于出钱,大不了所用非人,把自己所费的心血付之东流。

【笔记】

胡雪岩的用人之道往往被许多人简单概括为以金钱铺路。这种说法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客观的成分。

一方面,好的人才需要给予优厚的待遇,这是为什么需要金钱铺路的重要原因。一个人表现得优秀,当然需要获得更多的待遇,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奖励,还有精神上的尊重。胡雪岩深知金钱对于人的诱惑力,他看中的人才就不惜重金去请,这种金钱外交往往马到成功。另一方面,花费重金请人才并不等于只要舍得花钱就能找到贤能之人,往往需要用人者具有敏锐的人才辨别能力,因为人的才能往往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呈现巨大的差异,换言之,在用重金请来之前的人才,到了自己的店面以后很可能是碌碌无为。同样,一个目前看起来无能的人,很可能到了另一个人的手下就成了人才。为此,需要用人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既要舍得花钱,同时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有把钱花在所谓的人才上才算是值得。胡雪岩以个人的智慧和眼光,常常资助那些非常落魄的人,而后来正是这些落魄之人的飞黄腾达,并对胡雪岩的感恩回报,成就了胡雪岩的大事。这正是重金买贤能的另一个内涵价值。

【行动指南】

不仅要在那些已经显示出才能的人身上舍得付出重金,同时,更要善于挖掘和发现那些目前落魄但日后必定成大事的潜在人才,对后者的重金付出,才是重金招纳人才的最高境界。

星期二

钱用在刀口上

胡雪岩用钱有一套,既非拿钱当泥沙的糊涂蛋,也非拿钱当性命的小气鬼,当用则用,全用在刀口上。

【笔记】

把钱用在刀刃上,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究竟怎样用才算是用在刀刃上,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胡雪岩帮助王有龄的心态,也许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由于胡雪岩主动赞助王有龄去京城跑官的五百两银子,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从东家的店里挪用的,所以,作为被帮助的朋友王有龄,当然要担心胡雪岩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所以他迟迟不愿意接受胡雪岩的帮助。而胡雪岩的回答非常令人佩服,“吾无家只一命,即索去无益于彼,而坐失五百金无着,彼必不为。请放心持去,得意速还,毋相忘也”。这就是说,我不过是光棍一条,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这些钱对于我而言并不足以改变我的命运,而对你就不一样了,因为它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胡雪岩的这番话常常被人理解为故意向王有龄卖好,其实不然。胡雪岩在挪用东家五百两银子之前当然明白这样做的后果,但他执意如此,不仅仅在于他生性豪爽慷慨,还在于他以个人的智慧准确地判断出眼前落魄的王有龄将来一定会“升值”,这就相当于用自己被砸掉的饭碗换取了一个未来升值的“潜力股”,这笔买卖对于他而言是尽赚不赔的,帮助王有龄就是把钱用在刀刃上。

今天,许多商家也常常乐于帮助他人,但往往缺少这种预见的能力,抛出去的钱虽然很多,但得到的回报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是钱没用在刀刃上,以及缺少如何才算用在刀刃上判断能力的证明。

【行动指南】

不在于是否具有帮助他人解救困难的品质,而是能否敏感地捕捉和发现他人最需要帮助的时机,让自己的帮助能够在回报上实现最大化。

星期三

两面占便宜

世上随便什么事,都有两面,这一面占了便宜,那一面就要吃亏。做生意便是如此;买卖双方,一进一出,天生是敌对的,有时候买进占便宜,有时候卖出占便宜,会做生意的人,就是要两面占它的便宜,涨到差不多了,卖出;跌倒差不多了,买进,这就是两面占便宜。

【笔记】

胡雪岩的这段经验之谈,可谓经典。其经营之道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是占便宜和吃亏是明显相反的两个极端

。做生意谁都想占便宜,但如果你占了便宜,必然意味着有人要吃亏,反之,当你吃亏的时候,别人就从中获得了便宜。这意味着商业市场规律是一个动态守恒的状态,当你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你就必须遵守这个规律。所以,不能总想着赚钱,总要遇到失败吃亏的时候。

二是生意人要学会利润空间的最优化、最大化。商业贸易意味着买进和卖出。买进在最低的价格、卖出在最高的价格之时才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此,需要商人养成一种判断市场发展的应变能力,能够在商品即将跌入低谷的时候买进,在商品即将升到最高点的时候卖出,这样一来,就可以两面占便宜。

不可否认,胡雪岩此说多少有点理想主义的成分,因为在现实中往往无法实现这种理想的状态。但尽可能地实现利润空间的最优化无疑是商业经营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能否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从这个方面来说,胡雪岩的经商思想还是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的。

【行动指南】

善于发现和判断“两面占便宜”的时机,实现利润空间的最大化。

星期四

失小得大

有得必有失。商人为事,就在于如何做到失小得大,失少得多。

【笔记】

胡雪岩在创办阜康钱庄的时候,为了消除信和钱庄的疑虑,他特地召集商界同行声明: 阜康钱庄的业务不会挤占包括信和钱庄在内的任何其他同行的生意,而是另外开辟业务门路,此前一直由信和钱庄经营的浙江海运局钱款,阜康绝不染指。胡雪岩这个声明是失小得大经商理念的典型体现。

一方面,他第一次涉足钱庄生意,面临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客户的多少,而是钱庄同行对他的顾虑和排斥,为此,必须消除同行对他的敌视态度。而能够消除同行敌视态度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舍得牺牲唾手而得的商业利润,依仗他和王有龄的私人关系,浙江海运局的钱款生意本来可以由阜康钱庄经营,如果这样做,虽然可以赚取一定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可能失去同行的支持。

另一方面,胡雪岩没有去挖信和钱庄的墙角,看起来损失了一定的利润,但却得到了信和钱庄的感激和信任。而此后胡雪岩在和政府做交易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凭借个人资本的雄厚才得以成功的,没有同行联合起来为其筹集资金,他是不可能成功的。在这个意义上,他眼前损失的利润,其实在后来得到了更大的回报。

今天,失小得大常常被许多商人挂在嘴边,但真正在生意经营中坚持做到的往往并不多见,至少很多经营者是被迫或者非常违心地去实践,即使能够凭借此方法成功,也注定是一种侥幸。

【行动指南】

要把失小得大作为一种信念来坚持,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纯粹功利性的手段,只有心甘情愿地实践这个经营理念,才能确保最终获得更大的收获。

星期五

不计得失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本来也无所谓。

【笔记】

为了获取最终的商业成功,胡雪岩往往不惜成本。这固然是一种经商的魄力和勇气,但如果仅仅把这个理解为一种不怕死的冒险精神,那就过于肤浅了。

胡雪岩之所以敢于不计成本地冒险,从最根本上说来自于他对利益得失的深刻认识。“自我得之”的深刻涵义就在于指出商人获得的利润本来就来自于他人,只不过是由经营者暂时获得而已,换言之,如果我不去做这个生意,这笔财富同样要被其他人获得。因此,由谁来获得财富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这笔财富被任何商人赚取都是正常的事情。

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财因为某种原因失去了,看起来令人痛心,其实,如果这笔钱不从你身上失去,最终还要从其他商人身上消耗掉,正如同每个商人得到利润都正常一样,同样,钱财从每个商人身上失去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此所谓“自我失之”的内在涵义。

胡雪岩从取财和失财两个方面分析了应该对待钱财应有的态度,如果概括起来,大概可以这样说: 得到钱财固然可喜,但失去钱财也并不可悲。因为钱财本来就是身外之物,此所谓“本来也无

所谓”的涵义吧。

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胡雪岩所说的又有多少人呢?这并不是要求商人们能够泯灭悲喜情绪,而是验证了我们身边太多的商人其实并没有真正领会商业赚钱之道,尤其是并不懂得赚钱和亏本都属于“本来也无所谓”的事情。

【行动指南】

对待利润的赚取和失去,要做到平静的心态对待之,不要因为赢利或损失而狂喜或绝望,在保持对金钱执着追求的同时,并不把损失作为商业经营的必然失败,而是当作商业正常活动的一个内容。
                                                                                                                    第四周

星期一

吃亏是福

吃了亏要学乖。

【笔记】

“吃亏是福”的观念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胡雪岩在“吃亏是福”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吃了亏要学乖”就是一例。其要义有如下几点:

一是经商总会遇到吃亏的情况。经商的目的固然为了赚钱,但不可能永远只赚不赔,赚钱和吃亏,这是商业市场规律的必然,需要每一个经商者对此抱有心理准备。

二是经商吃亏了要学会吸取教训。中国古语云: 吃一堑长一智。西方古语云: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人必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常态,成功的人并不意味着从来不失败,而是说他们善于通过交第一次学费之后,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做到了不再第二次交学费。反之,失败人不是因为他们遭遇到挫折,而是从来不能从挫折中获得教训,永远重复同一个错误。为此,胡雪岩告诫人们经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吃亏了还硬撑着,认为自己没错,这就是不学乖的表现。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商机稍纵即逝,任何商业经营者都没有资本挥霍宝贵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少犯错误,或者在犯错误之后不能重蹈覆辙,应该学会吃亏了学乖,而不是无知地蛮干、硬干。

【行动指南】

在复杂的商业竞争面前,不是保证自己不犯错误,而是保证错误只能犯一次。

星期二

赢长久

偷奸耍滑只能赢得一时之利,却无法长久盈利。

【笔记】

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一向以信誉著称,从来不做偷奸耍滑之事,在当时国内药店行业中颇具威信。

据《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的序言云:“大凡药之真伪难辨,至丸散膏丹更不易辨!要之,药之真,视心之真伪而已。 莫谓人不见,须知天理昭彰,近报己身,远报儿孙,可不敬乎!可不敬乎!”由此看来,胡雪岩把做生意不偷奸耍滑作为药店经营之本。

但是,现实中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的商人喜欢偷奸耍滑呢?并不是因为经营者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而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经营可以获取相当丰厚的利润,换言之,在巨大的商业利润诱惑下,人们往往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冒险。胡雪岩创办的药店本来可以偷工减料,但他坚决不愿意这样做,并不是他不愿意赚取眼前的利益,他当时急需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他看到的是,如果为了赢得一时之利,那么后来将无法长久地盈利,为此,他权衡利弊,采取了舍末逐本的办法,这是非常有远见的。

今天,许多商人往往效法胡雪岩的做法,努力不在经商中偷奸耍滑,也获得了良好的信誉,但最终不能坚持到底。在利润的诱惑面前,还是晚节不保,说到底,他们没有权衡好更大的利润和长久的利润之间的关系,忘记了商业经营中的一个基本道理: 钱是永远赚不完的,但店面名声一旦栽倒则是很难东山再起的。

【行动指南】

借鉴胡雪岩不计一时利益的商业理念,坚持长久盈利的思想,不仅要做到小恩小利面前不动摇,更要做到大恩大利如果有损长久盈利也不动摇。

星期三

通扯算账

做生意有赚有折,要通扯算账。

【笔记】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古语常常被用来安慰那些打了败仗的军官将领,让他们重新鼓起战斗的勇气,唤醒内心的自信。其实,军事斗争如此,商业也如此。

胡雪岩说做生意有赚有折,显然并非胡雪岩经商独创,但其对胡雪岩商业成功的影响可谓意义重大,其中要义在于:

一方面,从生意个体的层面而言,胡雪岩说做生意有赚有赔指的是一个人经营的商业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起有落,为此,需要从生意经营的整体运行状况来算帐,把低谷时期的商业经营状况纳入整体,以此判断生意经营是否赚钱。

另一方面,从一个人生意经营的范围而言,一个商人往往经营多种行业,这个生意赚钱,那个生意赔本,既不可能所有生意全面开花,也不可能全面赔本。因此,精明的商人要把握自己手中生意的整体经营状态,努力实现相得益彰。

胡雪岩涉足的行业可谓五花

八门,钱庄、药店、典当、生丝、粮食、军火 他在开办之初就对手下人说,有的并没有多大的利润,例如典当行,但他仍然坚持经营,不仅为了方便百姓,还在于他把摊子铺开造成一种声势,在社会上树立了实力雄厚的形象,虽然有人指出胡雪岩最后的失败也与摊子铺得太大有关系,但他通扯算帐的思想还是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

【行动指南】

对于经营利润,既要通盘考虑,不以其间暂时的赚钱或赔本为依据,又要从经营行业所有层面上加以考虑,树立经营利润的大局观念。

星期四

自己少赚

我愿以钱庄出面,放宽给前辈作购粮资本,兄弟可摇船到乡间收粮,海运费用兄弟们可享受其半,布置一下如何?“只是先生便少赚钱了。”

【笔记】

自古以来,江浙一带是中国最富庶、商业最发达的地区。当地人在数千年的商业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这些对于胡雪岩的经商思想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这是一句在江浙地区非常流行的俗语,胡雪岩巧妙地借鉴了这个经验,在商业经营中坚持自己少赚,让利给大家。

当时,胡雪岩钱庄生意正如日中天,可谓财大气粗,胡雪岩又开始把眼睛放在漕运上,但进军这个行业就意味着抢其他从事漕运行业同行的饭碗,必然引发同行的激烈反对,即使同行出于对他经济实力和政治背景的忌惮,敢怒而不敢言,但也无法保证这些人背后不会使用阴招算计他。因此,如何安抚这些人同时又能让自己顺利进军漕运,无疑是摆在胡雪岩面前的当务之急。为此,胡雪岩抓住这些商贩资本小、底子薄的漏洞,主动提出以自己钱庄出面,贷款给同行,让他们到乡村去收购粮食,而费用则由他承担一半。这样就把那些实力不济的同行们笼络在自己的手下,既保证了他们有一个饭碗,可以安心经营自己的生意;同时,也在贷款和运输中赚取了部分利润。而最重要的则是保证了整个江浙地区粮食市场秩序的稳定,因此,从表面上看,虽然胡雪岩少赚了,但从深层上说,他不仅赚取了在同行中的好名声,还牢牢地把那些实力较弱的商户控制在自己的手下,可谓一箭三雕。

【行动指南】

追求商业利润的最大化,但并不以榨取同行的利润为代价,为了巩固和建立稳定的商业利润大市场,必要时应该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以换取弱小竞争者的生存空间。

星期五

大舍大得

商人为钱,钱能害性,我这一辈子,不怀念挥金如土之日,而怀念少时几文钱买锅,喝水酒之日。

【笔记】

胡雪岩传奇般的经商经历,留给后人的实在太多,当我们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胡雪岩的时候,会得出不同的判断。如果羡慕胡雪岩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妻妾成群,那么,你眼中的胡雪岩就是一个腐败透顶的人;如果用利欲熏心、贪恋功名去解读胡雪岩,那么,你眼中的胡雪岩则又是一个奸诈狡猾、心机重重的奸商;当你怀着对胡雪岩从一个学徒成长为一代巨富的崇敬心情去接近胡雪岩之时,你会看到一个刻苦勤奋、机智过人的商人。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胡雪岩就是一个怎么说都行的“变形金刚”。综观胡雪岩的一生,有一点是始终贯彻他的商业之道的,那就是他舍得付出、热爱金钱但不做守财奴,这种商业理念使得他在做生意的时候,表现出非常灵活的一面。

大富大贵之后的胡雪岩固然挥金如土,但他内心并不平静,在经历了太多的刀头舔血、惊心动魄的商业竞争之后,他逐渐领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也许并不是挥金如土的享受,而是年轻时候几文钱买水酒喝的日子。其中固然有怀旧感伤的味道,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他取得成就付出的巨大艰辛。

【行动指南】

借鉴胡雪岩大舍大得的商业思想,不要因为贪恋钱财而掩盖了生命的本色,要把握年轻时候创业的激情,以此激励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

                                                         十二月 竞争与合作

江湖中的人,豪爽汉子,真性情的人有许多,也不乏追名逐利,忘情无义的小人,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识别,而且江湖是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能洁身自好,有可能就被同化,染上一些江湖恶习,那就不能做个正正经经的商人了。

                                                                      第一周

星期一

洁身自好

江湖中的人,豪爽汉子,真性情的人有许多,也不乏追名逐利,忘情无义的小人,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识别,而且江湖是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能洁身自好,有可能就被同化,染上一些江湖恶习,那就不能做个正正经经的商人了。

【笔记】

人们常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意思不仅在于指出江湖本身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凡是涉足于此之人必须依据这样的规律行事,还在于暗示了江湖充斥各种不良习气,容易导致人的蜕变和堕落。胡雪岩身处经商这个江湖之中,对此不可能不了解,他根据个人的经验,总结出一个应对之策,这就是要洁身自好,才能确保在同他人残酷竞争的过程中,保持原来的人格。

胡雪岩在同国内商人叫板的时候,充分借助官方政府的势力,得到了王有龄、左宗棠等人的鼎立相助,这是他深知商场竞争规则的结果。而王有龄等人表现出的知恩图报的真性情、豪爽汉子的行为,确实给了胡雪岩巨大的力量。但胡雪岩依靠的官方力量本身充斥着各种丑恶和腐败行为,例如后来结交的黄宗汉,就是贪婪好色、利欲熏心之徒,而胡雪岩天天与之打交道,并没有受到这个官员的影响,这靠的就是胡雪岩的洁身自好。

今天,我们常常见到许多功成名就的商人往往被爆出各种丑闻,而在他们涉足商场之前往往是一个正直高尚的人,是商场把他们浸染成这样的吗?这固然有重要的外部原因,但从本质上说还在于这些人不能洁身自好。

【行动指南】

理性地认识市场规律,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并不被商业竞争中的不良行为所诱惑,在赚到钱的同时并不丧失最初高尚的人格。

星期二

敏于事慎于言

事情是件好事,不过要慎重,心急不得。而且像这样的事,一定会遭同行的妒,所以说话也要小心。

【笔记】

早年的胡雪岩在一家钱庄做学徒,一开始从事的是最低贱的倒尿壶、扫地这些工作,但由于他特别聪明伶俐,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而做更高一级的工作,这样就引起了钱庄里其他人的妒忌。终于在他私自挪用钱庄五百两白银给王有龄之后,遭到周围妒忌他的人的围攻,老板虽然非常赏识胡雪岩,但碍于大家对胡雪岩集体的反对,于是把胡雪岩“炒鱿鱼”。后来的胡雪岩在发迹之后,并没有报复这个钱庄的老板和当年攻击他的人,而是很大度地与这个钱庄合作。

古语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出于众,人必非之。”一个人因为过于出色必然遭到别人的妒忌,但如果仅仅为了不让他人妒忌而甘愿庸庸碌碌,那就是更为可怕的事情了。所以,宁愿遭到他人的妒忌也要成功。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因别人的妒忌而遭受的损失,做事应当慎重小心。能做到既把事情办成,同时又少引起他人妒忌,这才是有才能的商人的行为。因此,胡雪岩总结经验,告诫自己和手下人做事一定要谨慎,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尽量化解他人对自己的反对和妒忌。

【行动指南】

善于把别人因为妒忌而扔向自己的砖头,作为建立自己成功事业大厦的基础。在实现事业成功的同时,还须将妒忌自己的人群数量最小化。

星期三

正大光明

我对人不用不光明的手段。

【笔记】

人们对于胡雪岩经商手段究竟是正大光明还是阴谋算计一直存在着争议。其实,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胡雪岩所说的做事正大光明,指的是在商业竞争上采用正当竞争的方式,不釜底抽薪、落井下石。胡雪岩结交王有龄,完全是出于私人情感上对王有龄未来成就的希冀和赞赏,并不是完全出于将来他能照顾自己的生意,这就比单纯为了赚取利润而故意结交人要高尚得多。

胡雪岩在商业竞争面前一直保持着有钱大家赚的立场,从来不通过自己经济、政治实力去排挤和摧毁商业竞争对手,这是正大光明的一个重要表现。胡雪岩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完全有力量去压倒任何一个看着不顺眼的竞争对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与所有

商人联合起来,并主动把好的商机让出来给大家做,这样的目的固然在于维护一个良好的商业市场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为人一直保持公开和光明正大的风格。

商业竞争的残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使用阴谋卑劣的手段才能制胜,健康的市场应该有公平正当的竞争与合作,竞争的胜负应该取决于商人们智慧、能力、机遇的比拼,而不是看谁的人性更卑劣下流。

【行动指南】

打败竞争对手的最好办法是通过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机遇,而不是卑劣下流的阴谋诡计。

星期四

扩大地盘

要扩张自己的生意和势力,把自己的地盘扩大是首要任务。

【笔记】

胡雪岩涉足的行业非常广泛,他这样做的目的固然是出于对商业利润的追逐,凡是有可能潜藏丰厚利润的行业,他都不会放过。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这样做是出于商业经营策略的考虑,就是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地盘,最终建立一个坚固强大的商业基础。

胡雪岩扩大自己的地盘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一个行业资本积累到了一定的时期,进行更大规模的再生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开连锁店。例如,胡雪岩在开典当行的时候,最初只开设了一家,后来随着典当行业利润的增多,他就进一步扩大典当行的规模,于是在周围省份先后开设了二十多家典当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典当行业,大大巩固了胡雪岩商业经营的基础。其次,胡雪岩不满足于一个行业的再生产,还通过不同行业的全面扩张来扩大自己的地盘。例如他从钱庄经营到涉足制药、典当、军火、漕运、生丝等,这都是扩充自己商业地盘的表现。

【行动指南】

从现代商业经营的角度上看,胡雪岩经商讲究扩张自己地盘的行为,是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建立自己更巩固的商业结构基础,虽然这样做也有着入不敷出、摊子过大的隐患,但在当时情况下,胡雪岩这样做足见其过人的魄力和胆认。

善于把握恰当的时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地盘,不仅通过规模扩大实现再生产,还能够跨行业经营,形成一个强大的集团。

星期五

冤家变一家

既然大家都过独木桥,都很危险,纵然我把你挤下去,谁能担保你不能湿淋淋地爬起来,又来挤我呢?冤冤相报何时是个头?既然大家图的是利,那么就在利上解决吧!

【笔记】

胡雪岩在和竞争对手关系处理上表现出来的大度宽容,一直到今天都被人们津津乐道。他在湖州地区化敌为友经营生丝就是一例。

当时胡雪岩在湖州地区经营生丝贸易,由于湖州地区属于他的挚友王有龄管辖,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丝贸易肯定只赚不赔。但出乎意料的是,胡雪岩开始经营生丝贸易并不顺利,因为本地生丝贸易一直被“顺生堂”这个民间组织把持,这个组织依仗地方民众势力严厉打击卖生丝给胡雪岩的商户,企图自己垄断湖州生丝贸易市场。摆在胡雪岩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是借助王有龄的官方势力对竞争对手顺生堂进行打压,这样可以获得生丝贸易的市场,另外就是化敌为友,让冤家成为一家人。胡雪岩审时度势,从长远考虑,采取主动笼络联合竞争对手的策略,他亲自上门说服“顺生堂”与自己联合起来与洋人进行贸易,从洋人手上赚取利润。如此一来,不仅他和顺生堂都能获得利润,还可以扩大生产能力。

胡雪岩冤家变一家的经营策略十分成功,但国内民营资本根本不具备与洋人一争高下的实力,胡雪岩通过扩大国内商业联盟的方法,逐步获得了和洋人叫板的资格和本钱,这样就为他下一步和洋人生丝贸易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今天,商人之间的竞争被妖魔化为你死我活的斗争,其实,完全可以实现化敌为友、冤家变一家的双赢结局。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竞争对手是否愿意与你合作,而是你是否找到像胡雪岩这样在维护原来利益的前提下,赚取第三方利润的巧妙办法。

【行动指南】

不仅要具备勇敢面对对手挑战的胆量和魄力,还应该具备根据情况化敌为友的战略眼光和具体实施的商业智慧。
                                                                                                                         第二周

星期一

察言观色

能猜察别人的心理想法,是做生意的一大奥妙。

【笔记】

善于猜察他人的心理,是胡雪岩经商成功的一大秘诀。从现代商业经营角度而言,这样的好处在于抢先了解竞争对手准备采取哪些商业手段,便于自己根据当前情况作出相应的对策。但胡雪岩的察言观色并不仅仅限于对商业竞争对手,甚至是官场上的风吹草动,胡雪岩都能对此明察秋毫而立刻作出相应的反应。

胡雪岩依靠王有龄的帮助完成了浙江地区漕运的生意,同时,王有龄因为依靠胡雪岩的出色表现而得到了政府的褒奖,被提升负责湖州府事务。而当时王有龄还兼任浙江海运局的差事,按照正常程序,此次提升之后,王有龄应该卸任浙江海运局的职务,如此一来,对胡雪岩商业影响将是巨大的,因为胡雪岩在浙江地区漕运经营全靠王有龄主管浙江海运局职务之便,现在领导易主必将对胡雪岩生意产生负面影响。为此,王有龄向上级申请兼任海运局职务,而当时的浙江抚台黄宗汉并没有直接回复王有龄,而是提出要请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为自己代汇一笔一万两银子的军饷。胡雪岩据此立刻判断出黄宗汉想借机敲诈王有龄,于是立刻用自己的一万两银子作为军饷汇出,然后把此事告诉黄宗汉,黄宗汉对此心领神会,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一万两银子的贿赂,作为回报,他对王有龄兼任海运局之事就不再过问。

胡雪岩如此精明的观察能力,为其商业成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仅保证了他政府靠山的稳固,还能够获得官员们的赏识。在今天,我们固然不能照搬胡雪岩贿赂政府官员的行为,但他这种对商业极度的敏感应变能力,还是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的。

【行动指南】

始终对商业竞争中的环境保持敏感,能够及时通过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调整应对,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再进行补救。

星期二

收对手入囊

治我,损我,拆我的烂污,那是行不通的,你没有好下场,但是只要你尚有可用的地方,饭总是大家一起吃的。

【笔记】

胡雪岩经商仗义疏财是出了名的,很多人往往错误地认为他是那种“好好先生”,其实不然,胡雪岩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甚至以德报怨,但他的大度和豁达并不是无原则的。他主张商人之间进行正当的竞争,反对用损招、阴招攻击对手。如果竞争对手使用卑劣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胡雪岩也会加以反击,令对方“没有好下场”。

胡雪岩也认为,人无完人,即使对方曾经用过不道德的甚至是卑鄙的手段,但只要他还有可用之处,如果愿意与胡雪岩合作,或者投靠他,胡雪岩也愿意接受。这并不是人的心胸大度问题,而是胡雪岩对商人本性和商业逻辑的理解太深刻 在商业市场这个大染缸里,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行动指南】

对待有污点的人要宽容,只要能够具备可用之处,为我所用,就要给这些人展示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而不是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武断政策。

星期三

不落井下石

只有拉人一把,没有踹人家一脚的道理。

【笔记】

落井下石是对那些乘人之危、算计他人的卑劣手段的概括。胡雪岩在商场纵横数十年,各种各样的人见识无数,对于商场上落井下石之人可谓了如指掌。但他告诫手下人绝不可以这样做。

无论是商人还是一般人,都需要恪守社会公共道德的底线。在其飞黄腾达之后,胡雪岩既没有对那些曾经采用阴招算计自己的商人进行报复,也没有利用自己财大气粗吞并那些弱小的商户,而是采取帮助扶持的经营策略,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商业联盟,为胡氏商业集团树立高尚的口碑,笼络了一大批商户,最终成就了他在国内商界无人能比的地位。

商业竞争常常被人渲染成为不择手段地赚取利润,其实,这大大背离了经商不应该落井下石的道德准则,真正的商业市场应该是公平有序、互助帮扶的良性社会。

【行动指南】

要把握他人急需帮助的时机,通过拉人一把的方法,实践自己

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同时,树立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

星期四

真心赞美

出自真心的赞美,捧人捧得非常真诚,不露痕迹,被捧得人特别高兴。

【笔记】

在生活中赞美他人一般有两个不良的倾向,一个是过于肉麻,听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另一个则是敷衍了事,令听者顿生反感。就这两种不好倾向的原因而言,都在于赞美者缺少真心赞美他人的诚意。本来想通过赞美获得对方的好感,但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没达到最初的目的,还让对方更加厌恶。可见,赞美他人并不难,想做到赞美而有效果,那就需要动点脑筋了。

胡雪岩在商场奋斗数十年,深知把一切因素融入商业竞争的重要性,对此,他提出真心赞美他人,只有出自真心地赞美他人,才可能真正被他人接受,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这种观点其实和胡雪岩做生意注重诚信,推崇光明正大经商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对待那些不喜欢的人,我们是否也要真心赞美呢?胡雪岩的真心赞美理念告诉我们,即使对待那些人我们也要出自内心的赞美,因为每个人身上总有优点,如果我们从他的优点来考虑,我们就可以做到真心赞美了。即使被赞美者一无是处,但如果我们考虑到赞美对方是出于商业需要,那么,我们就会把赞美当作经商事业一样虔诚,如此一来,不就成了真心赞美了吗?

【行动指南】

要有真心赞美商业对手的气魄和胸怀,要把能否做到真心赞美他人作为事业的一部分来做。

星期五

留得退步

凡事只要秉公办理,就一定会有退步。

【笔记】

中国古语云: 得饶人处且饶人,切莫得理不饶人。此话虽然是针对日常生活中人际交际而言的,但在商业竞争上,这句经典同样适用。胡雪岩就用自己的商业智慧,为这句话做了非常好的注脚。

胡雪岩做生意一向以胆子大、敢冒险著称,因为这个原因,后人眼中的胡雪岩往往是为了利润而不惜一切的“狠主”,恨不得能够把榨取到的油水揩得一点不留。其实不然,胡雪岩做生意坚守“有所为有所不为”,即给自己留点后路。他从不利用自己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实力将竞争对手赶尽杀绝,而是秉承着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原则,给别人一条生路,也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胡雪岩给自己留后路的经营理念值得现代经营者思考。现代商人往往在顺风顺水的时候蛮横跋扈,不给自己留后路,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谁都无法预测未来会怎样,所以,给自己留后路还是非常必要的。

【行动指南】

在顺势情况下,不对竞争对手赶尽杀绝,而是通过给他人留后路的方法为自己保留后路。                                                                                                                  第三周

星期一

团结

我将来要跟外国人一较长短。我总是在想,他们能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中国人的脑筋,不比外国人差,就是不团结,所以我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联合起来,跟外国人比一比。

【笔记】

胡雪岩和洋人斗法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当时洋人在东南江浙地区大量进行生丝收购加工生意,已经获得了这个地区巨大的商业市场。同时,与国内民营资本相比,洋人在资金上拥有更多的优势。这对于刚刚涉足江浙地区生丝贸易市场的胡雪岩来说,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显然,如果想在和洋人的贸易中占得上风,胡雪岩必须处理好自身实力不足的问题。对此,胡雪岩采取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团结国内商户,实现民营资本的最大化,以便集中足够的资本和洋人较量。

胡雪岩曾经收购了大量的生丝,为此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当时洋人采取压低收购价格的方法,胡雪岩就囤积不卖,双方僵持了数月,都到了承受的极限。而当时新丝已经上市,胡雪岩已经无力控制新丝收购市场,如果胡雪岩不能立即从眼下和洋人对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将很可能导致破产。为此,胡雪岩采取团结国内一切力量的方法,主动去上海拜见当地最大的商户,以民族大义打动了这位素不相识的老板,为胡雪岩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终于在和洋人的这次生丝贸易大战中取得了胜利。

胡雪岩的团结起来和外国人贸易的理念,不仅符合商业竞争中有效积累自身资本实力的目的,而且,深入揭示了中国商业发展中存在的积弊,这就是一盘散沙和相互争斗的内讧,这不仅给外国资本可乘之机,还给自己生意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胡雪岩的团结思想,对于今天的商人来说具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行动指南】

坚持团结一切商户的理念,尽可能地扩大和稳固自己的商业战线,极力避免个人被孤立的局面。

星期二

互通有无

他到我们这里来做生意,我们也可以到他那里去做生意。

【笔记】

胡雪岩和洋人做生意并不算是国内最早和西方人贸易的,但和一般商人与洋人贸易不同,胡雪岩主动和洋人做生意并不仅仅为了赚取利润,而是看到了中国和西方商业贸易的必然性,即商业贸易无国界,互通有无才是硬道理。

在胡雪岩看来,西方人虽然在科技上远远比中国先进和强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缺陷和不足。当时洋人对中国的贸易涉及各个行业,就东南沿海江浙地区而言,洋人以较低的价格大量收购生丝,这固然与生丝贸易中蕴藏的巨大利润有关,同时,还与西方国家在生丝生产上的局限性有着内在的联系。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是出于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通过跨国贸易实现互通有无的目的,平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弥补自身产业结构的不足。胡雪岩虽然并不知晓这些经济原理,但他敏锐而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些。因此他认为,洋人可以到中国来做生意,中国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卖到洋人的国家去。洋人的对华贸易绝不可能是短期的或者某一个行业领域,中国商人既要在时间上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也要在各个行业上做好应对西方贸易的各种措施。这样才可以实现在互通有无的同时,获得巨额的利润。

今天,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国内商人生意经营的一种常态,但许多商人往往抱着单纯的赚取利润的目的和外商做生意,这固然符合商人做事的规律,但眼光毕竟短浅了些,如果能够放眼中外商贸乃互通有无的结果,那么,可以在制定对外贸易战略上保持更加冷静理性的立场和姿态,便于赚取更大的商业利润。

【行动指南】

不排斥对外贸易,还能够从互通有无的立场上,把对外贸易看作补充自己不足的一种必要措施,而绝不是仅仅出于赚钱目的才去和外国人打交道。

星期三

有饭大家吃

我一向的宗旨是: 有饭大家吃,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所以,我绝不肯敲碎人家的饭碗。不过做生意跟打仗一样,总要用心协力,人人肯拼命,才会成功。

【笔记】

胡雪岩的“有饭大家吃”的经商理念,蕴涵着丰富的商业管理内涵,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商业市场这个大蛋糕需要所有商人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做成。一般人只想到市场利润是人人都抢着切一块的大蛋糕,恨不得自己独自占有,而不让他人染指。而胡雪岩却希望所有人都来分这样一个有限的蛋糕,其中原因就在于他比一般商人看得更远,因为一般商人只看到商业市场的利润,而没有发现这个利润的存在是通过所有商人的努力才有的。也就是说,市场利润这个蛋糕的生产是依靠所有商人的经营才得以完成的,如果在分享的时候,把那些最初参与生产的人排挤出去,那么,对于分享者而言,固然可以分得更多一点利润,但这次分完之后呢?没有人再和自己一起去制作新的蛋糕,或者说新的利润将会越来越少,最终还是要殃及到自己的。这就是胡雪岩倡导“有饭大家来吃”的一个基本思想。

二是每个人都需要拼命才有可能成功。出于竞争者之间对利润的追逐,商人们即使在一起合作,也往往是表面的联合而很难做到真正的同舟共济,而胡雪岩要求大家不仅要合作,还要能够做到真正的“同心协力”、“人人肯拼命”,这一点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这恰恰证明了胡雪岩经商理念远远高于一般商人的智慧,正是因为大家目光短浅,在合作中各怀鬼胎,不能心往一处使,才导致商业市场这个大蛋糕不能保持良性的生产和增大,才导致大家最终都没饭吃的局面。

今天,“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的理念已经被商人们普遍接受,其实,这种思想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对于商业的良性发展非常有害。在如此背景下,重新反思胡雪岩的“有饭大家吃”的经商理念,也许可以给商人们更好的启示。

【行动指南】

面对商业利润,要在控制整个局面的前提下不吃独食,而是和众人一起分享,以此建立广大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为市场利润的再生产培育良好的环境。

星期四

抓住弱点

洋人也是人,也有缺点,只要抓住其弱点,自然可以与其相争。

【笔记】

中国人对待洋人往往有两种非常极端的观念,一是把他们看作愚昧无知的夷人,二是把洋人看做无所不能的神人。国人对洋人的这两种极端态度,在当时的商业领域中非常普遍,要么拒绝和洋人做生意,要么是不敢和洋人做生意。

胡雪岩身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商人,不可能不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他也在和洋人打交道之初抱着非常谨慎的态度,但他毕竟打破了畸形观念的束缚,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雪岩眼光的长远是令人敬佩的。

然而,让我们更敬佩的并不是他是否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是在“吃螃蟹”之前对洋人采取的客观公正的姿态。由于当时国内对洋人了解甚少,一般人对洋人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传闻的层面,就经商而言,大多将洋人传得神乎其神,认为是不可战胜的。而在和洋人经商之前,胡雪岩对他们也毫不了解,但胡雪岩可谓是“君子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依仗他过人的智慧和分析能力,得出“洋人也是人”的结论,这并不是当时一般人能够真正理解的。如何寻找洋人经营中的弱点,成为他和洋人商业竞争中的指导思想。这种认识观点,不仅为胡雪岩日后与洋人打交道树立了充分的信心,还为当时国内华人对外贸易指出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明路。

【行动指南】

面对任何强大的竞争对手,都要毫不畏惧地把对手当作人而非神来看待,从对手身上寻找弱点和“死穴”,然后抓住这些击败对手。

星期五

奋起救国

洋人践我中华已非一日,眼见白银流进他们的腰包,而我江浙桑农,破产不知几万家也,凡我中华国人,不奋起自救,还要到亡国灭种么?

【笔记】

在积贫积弱的晚清时期,商人能够做到苟且保全性命于世,不去大发国难财已经不易,更何谈爱国救国呢?但胡雪岩就用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向世人证明了,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商人们

一样可以奋起救国。

当时江浙一带的生丝贸易被洋人控制得非常严重,洋人通过勾结地方官府和流氓势力的方法,垄断了东南地区的生丝市场,采用低价收购的方法残酷剥削当地农民,这给当地人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迫于洋人和地方官府的势力,农民们普遍敢怒不敢言。在这样的背景下,胡雪岩主动进军江浙地区的生丝贸易,这就不是单纯地为了赚取商业利润了,而是带有民族企业抗争外来资本压迫的爱国情感在里面了。从小的方面说,可以解决桑农生丝被洋人压价过低的问题,带给农民更多的利润和好处;从大的方面说,可以阻止国内白银外流的贸易逆差局面,避免亡国灭种的可怕结局。

虽然凭借胡雪岩的个人之力,是不可能挽救大厦将倾的晚清帝国,但作为商人能够不仅仅为自己的商业利润考虑,而是从国家发展的长远处着眼,这种商业理念是非常值得今天商人们学习的。

【行动指南】

国家兴亡,商人有责。不应该以利润为事业的唯一目标,还要做一个爱国的人,在成功赚取丰厚利润的同时,积极为国家兴亡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周

星期一

同舟共济

在这些事关名族利益的生意上,从商之士,理应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而不应互相猜疑,彼此拆台,只要大家一条心,联合起来,一定可以把洋人压下去。

【笔记】

胡雪岩在浙江地区从商多年,对于该地区生丝贸易有意已久,但当时东南地区的生丝贸易被洋人完全控制,洋人对该地区生丝贸易进行低价收购,残酷剥削当地农民,弄得人民怨声载道。当时一批爱国商人很想与洋人斗法,而当时洋人在和中国商人竞争中不仅拥有资本雄厚的优势,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丝织加工机器,相比中国商人普遍落后的作坊加工,洋人通过提高生丝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的空间,增加与国内商人竞争的优势。

胡雪岩联合其他商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收购集团,出价远远高于洋人,以此弥补自己机器设备落后、加工效率低的不足。胡雪岩还招集当地重要商户,借助政府的力量,成立了蚕丝总商会,胡雪岩以商会的名义与其他商户同行一起联合收购当地的蚕丝,为了让大家能够同舟共济,胡雪岩规定商会成员全部由浙江地区的大富豪、乡绅地主、旧官僚等实力派担任,由此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与洋人竞争的国内商人集团。

胡雪岩在商贸竞争中取得的主导地位,与他始终坚持同舟共济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行动指南】

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

星期二

正确对待“洋人”

同洋人做生意,两种态度完全要不得: 一则以洋人为野蛮人,茹毛饮血,未经开化。一则见洋人则腿软骨酥,称之为父母大人,拿这两种态度来办洋务,岂有不丧权辱国的道理?

【笔记】

胡雪岩把洋人看作竞争对手,尤其在江浙地区的蚕丝收购生意上,洋人长期的低价收购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出于维护民族商业利益和赚取个人财富的双重考虑,胡雪岩联合国内富商与洋人进行了面对面的较量。他之所以敢和洋人斗法,首先得益于他对待洋人的正确姿态。只要他存在着一点鄙视洋人或者献媚洋人的态度,都不会有后来商业竞争中如此的表现。

胡雪岩又把洋人看作重要的合作伙伴。他在初步涉足商业经营的时候,当时的洋人势力尚没有全面进入中国,所以,他把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定位在国内商人和官府朝廷两个方面,后来随着沿海被迫对外通商,洋人势力已经全面入侵沿海通商口岸城市,胡雪岩认识到经商必须把洋人的重要性考虑在内,为此,他极力维持官方、商人、洋人三方力量的平衡,既为当时国内商业市场发展营造了一个实力均衡的环境,也通过利用和借助三方的势力更好地赚取利润。

当今社会,对外合作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具备全球性眼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这样才能创立自己的世界品牌。

【行动指南】

以全球性眼光参与国际竞争。

星期三

气度

生意的气度源于一个人的眼光,小零售商的老板,只能看得见一村一庄、一条街的生意。而做大生意的人却能看得见一省乃至全国的生意。他自己则把眼光放得更远,他看到了国外,知道同洋人做生意才是大有前途的事业。

【笔记】

中国古语云:“气吞山河,气势夺人。”一个人是否拥有非凡的气度,是他能否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重要因素。胡雪岩是一名商人,商人的气度首先在于是否具有远大的目光,依据时局变化迅速做出经营战略发展的调整。在这个方面,胡雪岩要比当时国内其他商人更具有气度,他能够积极扩展自己经营的行业,从钱庄入手,逐渐渗透到药店、典当、漕运、军火等,逐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生意经营集团,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巨富。这种气吞万里的商业开拓精神,就是胡雪岩气度的体现。

但是,胡雪岩的这种气度并非是他一个人独有的,因为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生意经营地盘,壮大自己的实力,从而成就了成功商人的气度,而当时国内许多商人虽然在经营上远没有胡雪岩成功,但这种气

度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的。那么,哪种气度更具有胡雪岩的个人性质呢?这就是在当时闭关锁国的封建保守主义思想统治中国的时局下,胡雪岩能够主动与洋人做生意的气度。这种气度不仅需要一个商人的魄力和胆略,还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能力,因为只有对与洋人商贸的前途有了非常准确的判读之后,这种气度才算得上是一种商业智慧,否则,所谓的气度就只能是一种愚昧无知的匹夫之勇。

事实证明,胡雪岩后来与洋人经商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当时、今天、未来中国商业发展的利益,单就胡雪岩如此过人的智慧和胆略凝结而成的气度,这是何等伟大的事情啊。

【行动指南】

要具有非凡的气度,表现出比一般商人更长远的眼光和预测、判断未来商业发展趋向的能力,做到个人的商业行为符合、顺应整个历史发展的趋势。

星期四

取其精华

洋人也是人,七情六欲,一点不少,所以要一颗平常心,正确地看待“洋”字,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笔记】

对洋人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胡雪岩多年与洋人打交道的经验总结。这句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在生活实践中能够做到保持平常心的并不容易。一方面,洋人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毕竟属于完全陌生的“新鲜事物”。另一方面,当时的洋人处于强势地位,不仅依靠强大的武装军事打破了中国的大门,逼迫清政府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还处处插手、干涉中国内政,名义上洋人是以商人的身份与中国进行平等的竞争与合作,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拥有了凌驾于中国人之上的特权,这对于国内商人而言,实际上是非常不公平的。

胡雪岩的“平常心”,就是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洋”: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而是有所辨别地“拿来”,符合自身发展的东西可以合理地加以运用,不适宜自身的东西则予以舍弃。这是我们模仿、借鉴成功经验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行动指南】

对待他人的经验要学会辨别好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星期五

不拘泥

生意人首先要培养眼光,不可拘泥于一事、一物、一时、一地。

【笔记】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商业也如此。但如果一个人完全按照前人的经验和模式死板教条地套用,那么肯定是一事无成的。因为经验可以借鉴,规律可以掌握,模式可以效仿,却绝对不能不知道灵活变通。

胡雪岩做生意向来讲究不拘泥,例如他在经营钱庄的时候,既规定对待所有客户都必须严格按照交易的规则行事,认真办理存折凭据等手续,但他又能灵活机动,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当清政府向其借款之时,胡雪岩就不再严格拘泥于正常的经营路径,因为如果按照当时情况来看,清政府向他借的款很可能出现“违约”,或者说赖账不还,因此,胡雪岩与清政府做生意已经背离了一般的商业规则,完全依靠个人对未来发展的判断能力。正是依赖此举,他不仅成功地结交了王有龄,还和左宗棠成为知己。这不仅开拓了钱庄生意,还壮大了他在其他生意行业上的资本。

今天,商业市场瞬息万变,如何认识和把握变化莫测的商业状况可谓难上加难,如果我们的商人还是死板教条地照搬什么经验和模式,而不能够做到灵活机动、随机应变,那么,这样的商业经营必将进入死胡同。

【行动指南】

根据商业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灵活处理经营规划,辩证地看待经过严密论证的规划发展方案,做到不拘泥于一事、一物、一时、一地。

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