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派出所上班时间表:对求解科学问题的兴趣是科研的永恒驱动力——高分子科学系江明教授谈研究生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8:05:00
对求解科学问题的兴趣是科研的永恒驱动力
——高分子科学系江明教授谈研究生培养
记者:江教授如何看待今天的研究生培养方式 和您在国外学习的经历相比,您觉得进步在哪里,还存在哪些不足
江明教授: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起步比较晚,学位制度在80年代才建立起来,时间很短,而发达国家的学位制度已存在了数百年,故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就我所知,在国外并没有"博士生导师"这一称号.只要有博士学位,有较好的从事研究的经验和水准,获得大学的教职就可以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国设置"博士生导师"评选制度是必要的,因为我国实施研究生教育初期时,有部分教授并无研究经验.因此,需要进行这样的选拔,把指导的机会留给具有研究经验和研究兴趣的教师.过去的实践证明,这样的选拔是切实有效的,起到了预期效果.
时至今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博士生导师选拔应该说已在慢慢地淡化.现在的教授,副教授们,大多接受过博士学位教育,有过完整的从事研究的经历,一般来说具有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当然,制度上的改变还需要不断实践,需要时间.
记者:目前您觉得对研究生教育伤害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江明教授:我以为,研究生扩招的影响不好.就我个人从事理科研究的经验来看,一个老师同时指导很多学生是很难的.我有些在外校的同行,一年招收6,7个乃至10个博士研究生,也没有很强的助手,我真不能理解.面对这么多学生老师根本不可能深入指导,只能导致论文质量下降.就其原因,这主要是有些老师喜欢多招学生充当劳力,或做不恰当的"探索".我自己对于招生是慎重的,一年1-2人.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从事科学研究,读博士研究生呢
江明教授:对于理科基础研究来说,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是永恒的驱动力.如果因为别的原因,例如求职不顺,例如求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而来考博士,勉强走科研这条路,这对自己不负责,研究也做不好.当博士,做科研所要付出的努力比其他的种种职业要多得多.我所指导过的40多位博士生,硕士生中,最出众的无疑就是那几位对探索高分子科学的未知充满兴趣,对研究充满激情的同学.哦,不宜再称他们为'同学'了,如今他们都已是名校的教授了.
谈到这里,我想说一点对外校考来复旦读研的学生的看法.从多年的实践,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二流学校的一流学生比一流学校的一般学生强.复旦本科进校分数高,但是分化严重.去年我曾经给本科大四的学生讲过几课,那是由我系教授们分担介绍本学科的前沿的一门课.为了适应本科的水平,我认真备了课.但讲到第二节时,竟然有很多学生就开始睡觉了.我系一位学问和口才都出众的青年教授上这一课时,全班30多位同学竟然只来了6个.但是,就在我上此课的前一周,东华大学请我去讲课,同样的内容,100多人的教室济济一堂,个个全神贯注,课后还进行了长达1个小时的讨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记者:也许复旦资源太丰富,学生反而不知道珍惜.您看来"二流学校的一流学生"具有哪些优秀素质呢
江明教授:首先,二流学校中有勇气选择报考复旦的大多是原来学校的佼佼者.第二,他们意识到来到复旦读书是他们改变人生的一个机会.一位新博士生在我们实验室第一次利用我校图书馆网络,几秒钟里拿到了所要的文献时,激动地对我说,这正是他们在母校梦寐以求多年而不得的!他们懂得珍惜复旦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学习氛围,所以会加倍努力.
记者:您和您的学生们是怎样保持一种良好的互动的
江明教授:我喜欢和潜心钻研的年轻学子一起搞科学研究.有些勤于思考的同学常常会提出一些很有趣的想法,听了真的很高兴.研究生的工作独立性比较强,需要按照"个人口径"匹配不同的指导内容.所以我比较赞同赵东元教授提的"小农经济"式的培养过程.在我们实验室,我的学生随时都可以找我讨论和交谈.我们还有小组例会,学生们把自己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报告.会上我们除了对科学内容进行讨论外,我还注意对他们表达的若干细节进行指导,诸如power point的制作,材料的安排乃至语言的技巧.因为,同学往往不重视这些"细节",实际上却很重要,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受益一生.
记者:您如何教育学生的为人
江明教授:首先是科学道德问题.这个是绝对不能含糊的,我经常提醒他们,让他们保持警觉.迄今为止,我的学生还没有谁明显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次,研究生心理素质很重要.遇到困难时沮丧是常见的,我尽量多作鼓励.讲自己经历中的故事,讲他们'师兄,师姐'的成功之路,很有作用.关于合作精神也是我常提醒他们的.如果作学生时就与同学斤斤计较,格格不入,以后工作时几乎不可能成功,我会以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与他们沟通.
记者:北大校长许智宏最近提出要取消研究生考试制度,以面试进行选拔.您对此有何看法
江明教授:许校长的意见我没有看到过,不便妄加评论.我只觉得实施起来有困难,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那么多,全部以面试来选拔可行性似乎不大.
但是,加强面试确实是一个大方向,博士生考生我们可以参考该学生的硕士论文状况等进行一个综合评估.对化学类的博士考生,可加考实验课.关于公正性,我觉得不必太担心,因为有一个面试小组进行考试,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单独决定的.
(原载《校刊》665期,作者:戴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