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国根微博:积极稳妥推进高中数学课程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47:01

 

作者:章建跃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数室     更新:2005-11-7 2:20:17   点击:982

 

一、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以往教材的问题进行教材改革,使教材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优点要坚持:

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叙述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流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等。

问题要正视:

•        不自然,强加于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都有不利影响;

•        缺乏问题意识,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利;

•        重结果轻过程,关注知识背景和应用不够,导致学习过程不完整;

•        方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导致数学思维层次不高;

•        “讲逻辑而不讲思想”,关注数学思想、理性精神不够,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

 

二、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        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

•        强调问题性、启发性,引导教、学方式的变革。

•        强调基础性。

•        加强联系性,突出数学思考方法的引导。

•        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改革的重点

•        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        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        思想性: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数学概念和重要数学思想,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概括。

•        联系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        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四、实验中得到肯定的方面

更加强数学知识的背景(实际的和数学内部的)和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科书具有亲和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了可读性,注意激发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兴趣,教材面貌生动活泼。

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注重双基,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负担过重。

2.难点集中。

3.结构不尽合理。

4.习题编排有一定缺陷,有的难度太大,有的与其他学科不配套,有的应用题不严谨。

5.使用信息技术要求过高。

6.知识衔接有问题。

7.印刷性错误较多。

8.配套资源严重缺乏。

9.评价标准(高考说明)没有公布,教学要求难以把握。

 

六、对今后实验工作的一点思考

1.积极地面对变化,勇敢地迎接挑战

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盲目地跟风和顽固地抱残守缺都是不可取的;理性地思考,为什么要变和怎样变;正确地分析、思考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2.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

•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        不搞“一步到位”;

•        删减的内容不要随意补充;

•        教辅材料不能作为教学的依据;

•        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核心概念、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上;

•        注重通性通法,不追求“特技”……

例1  定义域、值域问题;

例2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

例3  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4  概率教学的核心是了解随机现象(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实验结果的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列举法计算);

例5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推导,对公式之间关系的认识,简单应用(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等);

例6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通过实例加以了解,能正确表述相关的数学内容;

例7  抛物线、双曲线的教学要求:了解、知道;……

4.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核心是保持高水平的数学思维。

根据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进程,以问题引导学习,尽量采用“归纳式”,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是最基本的。要做到“讲逻辑又讲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找到研究的问题,形成研究的方法;促进他们在建立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领悟本质。 

搞好课堂教学设计的“321”

 

三个基本点

•        理解数学——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精神的理解;

•        理解学生——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理解,核心是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

•        理解教学——对数学教学规律、特点的理解。

学生思维过程的规律

从具体到抽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个别到一般,从片面到全面,其中类比、联想、特殊化、推广等是主要的逻辑思考方式。

 

两个关键

•        提好的问题——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有意义;

•        设计好的过程——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原过程(再创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

 

一个核心

概括——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数学概念、原理、法则等,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案例  正弦定理的获得过程

思考1 平面几何对“全等”的定性研究结果——SAS,AAS,SSS。“全等”的定量含义是什么?——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已知三个元素,如何求其余的?

思考2 由AAS,如何求其余的角和边?——正弦定理,推导过程——特殊到一般;

思考3 由SAS,SSS如何求其余角和边?——余弦定理。

5.努力改进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的改进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积极地、独立地进行数学思考的空间。不管是传授式还是活动式(相应的,学生学习方式是接受式或发现式),只要学生有思维的自主,就是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体现。

根据数学知识的认知需要,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使用“先行组织者”,在思想方法上多做引导,在具体细节上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做、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让学生多发表意见,教师自己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多听少讲,在关键点上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案例  以“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为主要认知方式的课怎样上?数学思维的要求如何体现?

要点:

(1)提供典型例证;

(2)给学生以如何感知、操作的指导;

(3)让学生自己概括得出结论。

案例 如何加强思想性、联系性?

空间中的两条直线——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共同点:平行、相交(垂直)

    不同点: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即异面——需要特别研究

研究的问题:异面直线的交角、距离

研究的方法:“平面化”,转化为平面问题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平面上的平行关系

共同点:直线与直线的平行——平行公理

不同点: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

研究的问题:如何判定;有怎样的性质;距离

研究的方法:“平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