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tips 手游:知识管理的有关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9:02:53

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文本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记载和传播的知识,如书本、报刊上记载的内容等。《高职院校实施知识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隐形知识则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是不易言传的知识,是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如信仰、直觉、思维模式和诀窍等。积累的知识,如信仰、直觉、思维模式和诀窍等。这两类知识对学校的发展都很重要。《高职院校实施知识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分为四种形式,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换是同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人的隐性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共享过程;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是显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将隐性知识整理、归纳、分析成为可共享的知识文档,形成新知识;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是集成化或融合化的过程,即把组织中个人表达出来的知识,整合为集体的系统知识的组织过程;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换是内化过程,是将整合的系统化知识再让成员们领会吸收,并转变为自己的经验能力和集体的创新能力的消化过程。《高职院校实施知识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从传统经济到知识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企业理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把资本和劳动作为企业生产的关键性的投入,而把知识作为经济分析的外生变量。这种理论对于传统经济形态通常是有效的,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将知识作为内生变量纳入经济分析的范畴之中。由Pavitt ,Nelson等人开创的“企业的知识理论”看来,知识是企业生产中最关键的投入,同时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基于分形的知识共享元素与成本模型》

知识按其性质可分(知识分类)为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关于事实方面的)。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事物的客观原理和规律性方而的。属于科学方而的)。知道怎样做的知识( know-how。技巧、技艺、能力方而的。属于技术方面的)和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分工和知道者的特长与水平。属于经验与判断方而的)四种类型。《高职院校实施知识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教育信息化的瓶颈:从建网、建库到建队伍,从校园网、城域网到校校通,每一个概念的提出和每一轮实践的过程都将教育信息化推向更高的境界。但教育信息化离普及应用阶段似乎还是那么遥远。究其原因,“网”和“库”本身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教与学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才是教育信息化目标实现之所在。《基于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的教育信息化策略研究》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全体成员对本组织内外一切与运行有关的显性、隐性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应用、共享、保护、增新、拓展、评估的过程,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层次、新阶段的产物,是以市场为核心、通过知识力与各种经营资本及手段的结合,为单位获取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利器,是协调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资本经营和创造无形资产的一根主线。

知识共享圈定义:交流、共享、应用、创新相关的知识及经验,聚集成相互帮助、密切沟通、协调行动的群体,小断提高各自的工作质晕及效益《建立继续工程教育与知识管理全面互动的体系》

知识资源库定义:汇总显性知识,开发隐性知识,搜集外部知识,对所有知识分类编码,科学推介,方便检索,尤其是实现数字化管理《建立继续工程教育与知识管理全面互动的体系》

知识管理小组(学习型组织)定义:为改进工作、革新技术、创造效益,运用知识管理工具,开展补充与增新知识、切磋与提高技能、改善与促进工作过程等活动的群众性组织《建立继续工程教育与知识管理全面互动的体系》

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或文字等符号明确表达出来,易于存储和交流的知识如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案例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隐性知识则指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的知识,如:个人信念、观念、直觉、洞察力等方面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一类难于表达、描述、交流和共享的知识。教师的教学经验知识是一种隐性知识,它涉及教师的个人经历,是存在于教师个人头脑中难于表达的,且依赖于某个特定环境的然而隐性知识可以通过个体之间的经验共享,实现知识的社会化,借助演绎、类比、归纳等手段实现知识的显性化。《教学案例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案例知识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一方面能够为教师提供快速和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教学案例的案例搜索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案例研究和分析工具,促进教师对教学案例知识剖析和反思,使教学案例中隐含的隐性知识以最优的效果传递共享给教师。《教学案例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陆的研究与台湾地区之间还存着一定差距。(1)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教师理应成为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重心所在。但我们大陆日前的研究非常缺乏对教师的知识管理的关注与重视这是我们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最大的不足与局限。    (2)台湾本是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前沿,但从我们的分析中发现我们大陆的研究甚少有引用或借鉴台湾的研究成果,甚至不知道或不了解台湾的具体研究现状,非常缺乏对台湾研究资料的吸纳与创新。   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以人为主、以人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应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甚至是面向学生的知识管理。积极地吸纳和借鉴台湾的研究成果。《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新使命》

知识管理最核心的意义是作用于人而提升人的素质、组织的绩效,进而提升组织竞争力。我们目前的认识和研究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

知识管理对象三个重要元素是人、技术、过程。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正如企业领域企业员工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教育领域千千万万的教师应当是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因此我们的眼光。我们的认识。我们的研究都需要拓展。要重点研究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应用。要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甚至而向学生的知识管理应用。《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新使命》

探索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升教师能力、素质。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需要。《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新使命》

越来越多的事实。特别是美国《Fortune》杂志所作的世界500强公司排名告诉我们:一个组织、一家机构、一家企业、一家公司、一个学校最具战略性重要资源不再是物质资本多少。而是这个组织、这个机构、这家公司、这个学校的“智慧资源”拥有多少一一团队拥有知识的多少。对于教育领域来说。未来的世界学校排名起决定性的因素是这个学校教师团队所掌握的知识多少。所具备的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低。而不是物质资本的多少。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被人们传神地誊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第六项修炼”一一知识管理。正是共享团队知识、促进组织的知识与学习的发展。提升组织竞争力的金钥匙。因此探索教师的知识管理是实现知识经济社会中教师团队这个组织的知识与学习的永续经营与发展。是提升整个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需要。《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新使命》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科研管理中的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衍生,主要是指这样一种管理策略,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各种相关的知识资源进行开发、传递和利用,通过对知识的取得、整合、转换、分享、应用与创新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不断产生、累积与升华,以推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管理不是管理的知识化,而是对课堂教学中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的管理。《略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显性知识是指存储在图书馆、局域网或数据库中,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的结构化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和学习。课堂教学中显性知识的管理既是对教师讲授知识的管理,也包括对学生如何摄取知识的管理。《略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隐性知识是指学生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积累获得的难以表述清楚、隐含于过程和行动中的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所知超过所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二是需要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三是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和难以沟通的特点,不易实现知识间的共享。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的共享,需要经过外在化、组织和内化三个阶段。《略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隐性知识的管理策略: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营造隐性知识外在化的氛围。其次,分小组讨论,促使隐性知识的外在化。再次,小组代表在课堂内互相交流,实现零碎显性知识的组合。最后,纳人知识系统,加速隐性知识的内化。《略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课堂知识管理的运行机制:(一)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二)转变课堂结构,构建适合课堂交流的知识分享机制;(三)培育共享文化,营建学习的氛围;(四)提供技术支持,拓展知识空间。《略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知识的内涵。知识管理的研究是基于对知识的研究开始的。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知识不同于数据和信息。数据是对事实的描述,是构成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信息则是有日的性和关联性的数据。把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知识,知识是在实践基础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的系统化的概念、规律和经验。知识包含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内隐知识是主观的,不容易口语化和形式化,透过个人的经验、印象、技术和习惯等方式,呈现出来。外显知识,是可以体会或了解的概念,共有语言性与结构性。在知识从内隐到外显的不断循环过程中,知识得以持续和创新。《论知识管理与创新》

知识管理的内涵。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取得、创造、拥有、整合、学习,以及使用信息、理解、经验来强化表现的系统化过程。《论知识管理与创新》

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使整个企业内部加快获取、传递和推广知识的进程,鼓励员工持之以恒地不断学习,从而能够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增强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应变力与创新力。知识管理是一个知识生产以及利用的过程;知识管理需要相关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的支撑,要建立一个知识交流的技术和制度环境,知识管理需要充分与人相联系。《论知识管理与创新》

知识管理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知识管理是基于对“知识共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第二,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出发点是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第三,知识管理不仅是最新的管理方式,而且代表了理解和探索知识在管理和工作中的作用的新发展,这种理解和探索的方式更加全面。第四,知识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大。《论知识管理与创新》

知识管理的实质目标应该是,使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能力,与员工创新能力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以便使得企业不断创新知识,员工不断增加价值。对典型的知识型企业而言,知识管理的作用尤为明显,通过知识管理,企业能对知识资产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有效管理与利用;通过管理,企业才能对知识资产进行分析、评估,最终使知识资产增值。《论知识管理与创新》

企业不同时期竞争战略的聚焦点,就可以发现它大致经历了由“基于资源的积累过程到“基于能力的资源配置过程”再到“基于知识的能力创新过程”三个阶段。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Management),是“基于能力的资源配置过程的典型体现。而测度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尺度,即创新能力、难以模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也都依赖于知识。《论知识管理与创新》

创新是知识创造的一种表达形式。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采集、知识利用和知识创造阶段。《论知识管理与创新》

企业制度建设评审内容:一是系统性检校检,校企业的制度化建设是否与企业战略相符、制度本身是否形成了体系。二是内容检校,包括制度的名称和格式是否规范、表达是否明确清晰、可操作性如何等。三是管理方式检校,包括规定各部门编写制度的类型、权限,制度发布的流程及权限等。四是执行检校,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校包括制度执行的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论制度化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失败并不是由于其理论上的缺陷,而是人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过于重视IT技术,按照信息和技术的逻辑而不是人的逻辑来行事知识管理遭遇最大的几个难题,如专业性强、实施意愿不足、缺少标杆、实施乏力、不知所以等,都不属于技术范畴的问题。    首先是由于知识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其次,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的存在。《论制度化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没有统一定义,众多专家共识的:一是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过程,通过提高知识共享与知识利用水平以实现组织知识创新;二是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只有将人的知识实践过程与知识的转化过程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知识创新。《面向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机制研究》

知识管理的重点是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存储和共享,并为其构建有效的途径和机制,以运用集团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而知识管理则是持续地对企业业务流程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以推进对企业计划的更新,来应对社会发展的机会和挑战。《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而知识管理则会使企业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具有竞争力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有机组织。《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没有技术支持,就没有知识管理。可是,问题往往不是人们忽视了技术的重要性,而是过分强调技术,认为技术的作用大于人才资源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实际上,知识管理应该是以知识为中心,以人为本,以信息工具为辅的,促进企业绩效逐步改善的过程和活动。就知识管理而言,技术作为工具和渠道,本身并不能创造知识,而是扩展知识传播的领域、提高知识传播的速度。人力资源才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曾有一著名的知识学教授说过:“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工具”。可见,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特别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等院校竞争力的实质是知识价值发掘与应用的能力。竞争力的提高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科研成果,提高大学知识生产率,协调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便于人学知识资源数量的积累、质量的提局、结构的优化,实现知识的充分交流共享,还能协助个别学者以一种更具创造力和学术自由的方式,来管理并分享个人的知识资产,取得更人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实现高等院校的组织绩效。《浅议高校教师知识管理能力》

高校教师的知识管理能力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可用资本存量的增加和结构的调整,高等院校的核心资本就是知识资本,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知识资本的总量的不断积祟以及知识资本构成的不断调整优化在高校中,人多数的知识储存于教师个人的脑中或个人的档案之中,通过高校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更有效地转化和转型知识资源,使得知识易于分享,进而推动教育科研的发展,实现高校持续发展。《浅议高校教师知识管理能力》

高等院校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为:个人特质及知识素养、知识的获取能力和知识的转化及运用能力,并且通过能力的提高取得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两个方面的绩效的提高。《浅议高校教师知识管理能力》

知识管理内容,知识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管理内容,是以收集分享智慧资产来获得生产力和创新上的突破,涉及知识的创新、萃取以及组合,目的是为了知识的创造、储存、转移及扩散。因而,知识管理包含了三个内容:(1)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2)产生知识,将未经处理的信息转换并整合成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知识;(3)知识扩散,使知识得以传播。《浅议高校教师知识管理能力》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在于知识,而知识管理的实施门是为了增强组织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在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其成功要素对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新理念》

知识管理概括为是对组织知识的产生(包括知识的获取、合成和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共享,促进人、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新理念》

高校知识管理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依据知识管理理论,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充分掌握和利用学校内、外部知识,有效发挥学校成员的知识潜能,提高学校个体与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创造有利于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和谐合作的校园文化与价值观念,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取得最大办学效益的过程。多数学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共享和创新是高校知识管理的中心环节和核心主题。《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新理念》

知识创新主要是指高校通过科学研究,获取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追求新发展、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并把它们运用到教学和社会服务中去,以促使高校获得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进而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新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创新是灵魂。没有创新能力,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能力。相反知识创新可以将高效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司一以说,谁拥有知识创新能力,谁就拥有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优势。同时,知识创新还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高校知识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创新的广度、深度和方向将最终决定学校的前途和命运。《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新理念》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柔性的、扁平的、人性的、持续发展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具有如下几个要素:拥有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机制;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工作学习化使人员活出生命意义;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新理念》

高校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办学方案、合理的学科梯队、科学的战略决策、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等因素,这些因素中关键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则构成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要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以知识管理为前提,做到知识创新、知识共享、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新理念》

高校组织结构必须以柔性化、扁平化为改革方向,其优点是: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力和信息的基点,通过减少管理的层次,减少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滞与信息失真,使组织的能力变得柔性化,加快高校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增强高校在小确定环境下的适应性。《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新理念》

高校知识主管的职能是:对高校内部的知识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组织的知识库,进而描绘出组织的知识图,并进行相应的知识价值链分析等基础性工作,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对高校的战略等重大问题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石法和建议;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和组织结构,共同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保证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新理念》

通过知识管理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应从以下个方面着手。(一)转变观念,营造知识管理的高校组织文化氛围;(二)构建扁平化组织结构,激活知识价值,共同建立学习型组织;(三)建立校园知识库,优化高校知识共享体系;(四)实施管理模式创新,实行高校个性化战略;(五)加强高校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新理念》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不只是有序化的知识,更强调对知识的载体和知识创新的主体—人的管理,把开发馆员的知识资源作为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创新。3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延仲和发展。4.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草础。《试析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的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馆员个体和图书馆内各级组织中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隐性知识,同时还包括通过流动与共享等方式从图书馆外部获取的隐性知识。《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思考》

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机制:1.信任的心理机制。2.开放的对话机制。3.主动的学习机制。4.有效的激励机制。《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思考》知识

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对知识工作者以及存在于他们身上的知识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储存、利用、创造的目的。《现代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

知识地图是关于知识的信息,而不是知识本身。根据知识的分类将组织中拥有有价值知识的人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标在知识地图上,这样可以使每个人清晰地了解组织内知识分布的大致情况。它形象、清晰,为寻找组织中的知识资源提供线索。教师组织中绘制的知识地图,应包括每位教师的专长、以往的和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以及教学工作等知识的信息。《现代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

知识地图可以使每位教师都知道组织中有哪些知识、知识如何分布及组织内正在进行哪些工作、需要什么知识等等。《现代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

学习活动是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创造知识的过程,知识资源的管理是学习的基础。《学习型社会与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就是要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组织自己的知识,动用这些知识完成自己的目标,并且继续创造知识。《学习型社会与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来源可分人际网络、媒体情报、专业领域系统知识。《学习型社会与个人知识管理》

美国教育环境的知识管理研究会在2003年发表了一个报告,认为,“数据”、“信息”和“知识”是三种不同的概念。有序的数据才能称为信息,而信息作用与人并产生交互作用后才形成知识。因此,知识管理比起以往的单纯的信息管理,多了一个“人”的因素。《学校组织中知识管理的再理解》

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KMS)作为实现知识管理的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具有知识管理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知识系统,是一种融管理方法、知识处理、智能处理乃至决策和组织战略发展规划于一体的综合系统。《一种基于Web知识服务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基于Web知识服务的KMS三层架构,从下到上包括服务基础层、服务应用层和服务用户层。《一种基于Web知识服务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Web知识地图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在基于Web知识服务的KMS提供Web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实现用户所需的各种知识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等知识管理功能的Web知识服务统一集成在知识门户中,知识门户是知识用户和所有Web知识服务以及各种知识应用软件系统的统一入口。《一种基于Web知识服务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系统总体设计的思路是: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进程是从信息管理到内容管理,从内容管理到知识管理的渐进过程。在实现企业知识资源的信息管理和内容管理后,采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对知识资源中的内容进行文本抽取、语义识别和分析.提取内容中的语义知识.再通过文本挖掘、关联分析和规则推理实现语义知识的推理用以建立企业知识库。《一种基于Web知识服务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对知识的开发、传播、管理、共享和利用。《远程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探索》

所谓知识管理,是指以知识共享与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表征方式、以知识创新改善自我或组织的行为绩效的过程。知识管理于20世纪末期相继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兴起与推行。它是一个组织通过有效利用知识拥有者的智力和知识的无形资产去创造价值的管理方法。《远程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探索》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佳程度。施行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为知识分子队伍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队伍的知识水平,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以利于知识的传播、共享、创新和利用。《远程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探索》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不是指教给学生的那些知识,而是指一切可以为提高组织效率服务的知识。因此,教育中应用KM应当都指向率”这个终极目的。《在教育组织中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

知识不易管理:首先,知识本身难以全部显性化;其次,从组织行为学米说,知识管理会引来个人和组织的抵触和冲突。《在教育组织中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

根据开放系统理论,学校在与外界环境作用中要具有开放性,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它又是一个具有相对封闭性的组织。因此,我们认为学习型学校一种动态的组织形态,它不断进行组织学习,扩大组织的知识容量,然后知识转化为组织智慧,最后提高组织能力,从而使学校在学习中不断向前发展。《21世纪学习型学校特征》

团组织在创建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促使青年在学习观念上的十大转变:在学习态度上,从过去被动的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时间上,从过去阶段性的学校学习转变为贯穿人一生的终身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从过去学科学技术为主逐步转变为对人文科学的学习为主;在学习重点上,从过去以学为重点转变为以习为重点;在学习的难点上,从改造客观世界为主转变为改造主观世界为主;在学习方法上,从过去记背为主转变为运用为主;在学习手段上,从过去静态的单元的为主转变为动态的多元的为主;在学习的对象上,从个体学习为主转变为团队学习为主;在学习形式上,从单一的正规学习形式为主转变为多种学习形式;在学习的评估上,从以分数为主转变为“绩效”为主。《把握当代青年特征,创建学习型团组织》

学习型组织,就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实现扁平化管理,对顾客负责的、有弹性的网络系统;是以增强企业学习力、提高群体智商为核心,强调“学习+激励”,使员工勤奋而聪明地工作,让每个员工自我超越,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体会到生命意义,使企业的创造力、竞争力随员工创造力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增强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既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的产物,又是大量实践和经验不断完善的理论。《把握当代青年特征,创建学习型团组织》

为什么学习型组织的思想造就了一批国外知名企业的成功,而复制到许多中国企业的身上却失败了。《对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及其特征的再认识》

1、学习型组织的精髓——系统思考;2、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自我超越,持续创造;3、学习型组织的内在本质——以人为本,改善心智模式;4、学习型组织的有力保障——共同的愿景;5、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团体学习;

学习型组织与传统企业的区别:(1)从管理思想看,传统企业强调的是权力集中制,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形,等级界限划分严格,管理重心上移;而学习型组织强调权力下放,组织结构呈扁平的网络状,充分授权,鼓励自主管理,管理重心下移。(2)从管理方法看,传统企业以控制手段为主,采用严厉的考核制度,员工创造的欲望不足;学习型组织则以激励手段为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使人主动创造的灵感不断增强。(3)从达到的管理绩效来看,传统企业讲究就事论事,亡羊补牢,被动的去管理和解决问题;而学习型组织采用系统思考的理论,抓住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半功倍,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基础。(4)从所追求的目标来看,传统企业采用任务和计划来组织生产,注重眼前利益,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为最终目标。学习型组织则以共同愿景为目标,鼓励自我超越,通过不断的创造使企业充满发展的生机。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善于不断学习。(2)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3)组织由多个创造性团队组成。(4)组织结构呈现扁平的网络状。(5)自主管理。(6)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7)员工家庭事业的平衡。(8)领导者的新角色。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全新的、适用于各种行业和组织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它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以往组织的功能。使企业管理的重点从以往的“过程管理”、“行为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和“心智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使企业充满活力和创造精神。《论学习型企业特征》

学习型企业是企业全体员工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全新、前瞻、开阔和追求卓越的思维方式,学会积极参与、沟通、协作及整体动态搭配,实现共同愿景,以塑造全新的自我,实现企业在速度、质量、效率和柔性等方面的经营性能和业绩的巨大改进、提高和跨越式发展。《论学习型企业特征》

经合组织(OFCD)定义的知识生产仅指发展和提供新知识的科学研究。这是狭义的定义.只把科学事实和理论视为知识。而经合组织在1996年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类(知识分类)关于事实的知识(know一what),关于原理的知识(know一why),关于如何做的知识(know一how),.关于信息、知识来源的知识(know一who)。前两类是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后两类是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大学的知识管理》

显性知识是可以用文字、符号、音像媒体等进行编码处理的知识。主要包括有关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图书馆、信息库、数据库中的知识都属于这类知识。显性知识经过分类整理后可以方便地加以检索,可以在信息网络上快速传输。隐性知识则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难以用文字、符号、音像媒体等进行编码,可以意会,难以言传。有关如何做的诀窍类知识就属于隐性知识。《大学的知识管理》

大学知识管理的职责是要采取措施,努力获取知识生产所需的知识资源,同时对己获得的、可用的知识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使之信息化、网络化便于利用。《大学的知识管理》

大学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四大类(知识分类)其一知识是什么的知识( know -what) ,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其一,知识为什么的知识( know-why) ,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其三,知道怎么做的知识( know -how) ,主要是指对某此事物的技能和能力;其四,知道是谁的知识( know-who) ,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此事的知识。《对高校知识管理的思考》

高校的关键性资产不再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知识资产,这些资产主要表现:一是使高校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资产,如信誉、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二是体现智力劳动的资产,如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三是体现高校内在发展动力的资产,如工校管理和教学与科研方法、高校文化和高校信息支持系统等;四是体现人力资源的资产,如教工的知识、能力、工作技巧等。《对高校知识管理的思考》

知识管理是对组织知识的产生(包括知识的获取、合成和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共享,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校知识管理的内容管理及实施》

知识管理的实施:(一)树立现代开放新观念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前提。(二)领导的重视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保障。(三)信息技术和人员是施行知识管理的两块基石。(四)建立激励机制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催化剂。(五)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优化学习支持服务,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重要举措。高校教育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抓好学习支持服务应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要做好资源供应服务。第二是提供上网学习服务。第三,制定学习计划。《高校知识管理的内容管理及实施》

知识管理能给科研院所带来什么?促进知识和技术创新;提高职工的归属感;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

要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企业的竞争也日趋全球化,竞争态势更加激烈;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对企业的影响日益重要,大量的信息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向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与交义融合,知识及其主要载体的人力资本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分形管理模式的研究》

随着知识的丰富与发展,人们提出了诸多对知识的分类方法,其中经济联合与发展组织即OECD(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对知识的分类是目前最具权威性和流行性的一种该组织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将知识分为4种类型(知识分类)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从知识共享的角度,可将知识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又称“可编码知识”……《知识管理的理念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启示》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在知识管理中可以相互转化,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1995年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和竹内光隆(Tadeuchi)出版了《知识创造公司》(The Knowledge一creation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一书提出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换的4个阶段:(1)社会化;(2)外化;(3)组合;(4)内化。《知识管理的理念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启示》

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富有个性化的隐性知识更具有创新性,能创造价值。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执教者、学习者等群体富有个性化、创造性的隐性知识部分,促成他们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裂变,使其成为共享知识,这些动态的、个性化的知识是教育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知识管理的理念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启示》

作为对人才进行管理的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转变工作内容,从注重事务管理的传统管理办法和管理体制中脱离开来,真正地注重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开发,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知识管理的理念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启示》

知识管理的内容,应包括:信息的组织与管理:知识的更新管理;知识交流与决策;信息传播与反馈;人力资源管理这五大环节。《知识管理的内涵与内容》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使人不断地学习,进行知识积累,然后外化为创造力。《知识管理的内涵与内容》

知识管理是通过用知识经济社会的学习型组织替代农业社会的宗族式手工组织、替代工业社会“流水线”式企业组织,形成学习化社会,养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心的良好习惯。知识管理要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的收敛性和开放性》

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的获取、保存、更新、应用、创新等过程的管理,是将组织内的各种知识与人员进行有效的整合,透过知识的共享、转化、扩散等方式,管理和提升组织内部知识,以增加组织的资产的过程,目的是使组织的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用。《知识管理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促进组织内知识的共享与扩散,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知识管理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组织内的知识的共享,因此,知识的俘获不仅足整个知识管理过程的开端,也足最基本的要求,知识的俘获就是将系统内的各种信息转换为知识。知识管理的另一个功能是便于知识的重用,为此,系统内的知识必须与人连接成一个有机的人机共栖系统。《基于本体论的知识管理模型及其实现》

知识管理(KM)就是指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以实现知识的俘获、存储和重用。KM的基本目的是保存过去俘获的知识,使适当的人员在适当的时机能快捷地查询到以适当样式表示的所需知识,帮助解决上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基于本体论的知识管理模型及其实现》

知识管理(Knowlege Management, KM)的根本目的就是管理这些来源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并在适当的时机将适当的知识传递适当的人.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OKMF:一个基于本体论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知识管理产品的基础状况:(1) KM的范畴和定义不明确.如KM论坛(http: //www.km-forum.org)给出了KM的定义有11种之多.这些定义均有不同的侧重点;(2)知识过程的划分不统一,文献[1]将知识过程分为创造、导入、俘获、检索或获得;文献[2]将知识过程分为知识的收集、组织和建造、精化和分布;文献[3]将知识过程分为知识的产生、集成和发布.这些划分不只是名词之间的区分.而是从不同粒度观察知识过程的结果.(3)没有统一的方法论.《OKMF:一个基于本体论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给企事业内的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加上语义清晰的说明,建立知识项,存储于知识库中,是KM系统的基本原理.其体系结构是将这一知识过程精简地分为三个阶段:俘获、存储和重用.并且利用知识的连接和转化机制驱动俘获和重用过程. 《OKMF:一个基于本体论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知识的俘获是指将信息加上元信息是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向结构化信息转化的过程.从信息的来源来说.我们认为有这样几类转化:人员和团体的背景信息;各种同构的或异质的数据库;各种文档资料;W eb上的知识(包括数据挖掘出来的信息).《OKMF:一个基于本体论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知识的存储是将经上述转化过的知识存放在知识库中.转化后的知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结构化的元知识.另一部分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信息体,它们分别存放于数据库和文档库之中.《OKMF:一个基于本体论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知识的重用是将知识利用在应用层的过程.我们以人和知识的连接实现知识的重用.包括4种连接:(1)人到知识.指通过可视化的查询与检索工具.找到不同层次的相关内容.以拉取(pull)的方式获取知识;(2)人到人.知识工作者通过KM系统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咨询或讨论;(3)知识到人.指KM系统根据个人偏好或即时所需.主动地推送(push)相关的知识;(4)知识到知识.知识之间实现超文本连接.只有很好地实现了知识连接的知识重用,才能建立灵活的人机共栖系统.

在俘获、存储和重用过程中.本体论起着贯穿始终的作用. 《OKMF:一个基于本体论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的主要障碍:研究表明,长期以来知识之所以难以分享,是因为人们普遍缺乏分享的积极性,将部门之间的妒忌、缺乏激励、故意拖拉、被动应付、虚假接受、接受者拒绝听命、抵抗变各、缺乏承诺、地盘保护等视作知识分享的障碍,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l)隐性知识表达困难、不易交流。( 2)隐性知识拥有者具有垄断和独占心理。(3)受企业传统组织体制制约。(4)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5)缺少知识主导型的企业文化。(6)隐性知识管理需要KM技术和手段。《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系统框架》

知识不同于数据和信息。数据是没有特定环境的一系列数字影像、文字等,数据本身没有意义,不能说明自己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在组织中,数据通常指关于事实的机械化的记录,其本身不包含任何背景和目的。尽管决策的原材料包括了数据,但并不能告诉你做什么和怎么做。信息是编制好的数据、表格、统计、有意义的谈话等,有一定的环境和潜在的行动指向,是赋予了背景和目的的数据。信息只说明过去行动的效果,暗示未来行动的发生和指向,但并没有告诉而对各种情况如何行动。《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科研管理认识》

隐性知识是组织学习的核心,要理解其含义,则需了解隐性知识的特性:(1)语境依赖性。任何知识都是在特定语境中创造的,而且还要在特定语境下获得其意义。(2)意会性。隐性知识的意会性是指其不可完全表达性它来自于意会认知。(3)离散分布性。隐性知识的离散分布性是由语境依赖性和意会性决定的。(4)收益递增性。一般物质资源普遍存在着投资的收益递减现象,而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则具有收益递增性。《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科研管理认识》

Mike Cope系统地论述了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的转化过程,认为:个人学习、彼此相互交流以及相互影响的能力加强的前提下组织学习才能够实现。《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科研管理认识》

个体学习是组织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任何形式的学习最终都由个人来完成。个体学习的动力是自我激励,来源是个人的认知经验,结果是形成个人知识。组织学习是组织为更好的适应环境、求得发展,通过创造、获取和转移知识并根据这些新知识和见解调整组织潜在的行为。组织学习并不是个人学习的简中一叠加的代数和,而是个体学习的系统性整合,一个人人都学习的组织,并不一定是组织学习。《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科研管理认识》

知识管理过程基本包括:知识的来源;组织内部的知识处理;知识的应用和评价考虑知识在团队内部外部之问以及在团队内部的流动,一个完整的科研团队的知识管理过程应该包括知识获取一知识转化一知识应用一知识评价《基于知识创新的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将组织的知识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具有创新价值的管理方法,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收集和整理组织成员和部门所掌握的技术诀窍、业务数据或经验等知识而形成一种独立于组织的人、财、物三大要素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经营资源,这种资源再被利用到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知识管理在高校教学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为了充分地挖掘高校师生员工及各组织的隐性知识,创造有利于隐性知识转化的外部环境,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地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传播和共享,以提高高校各组织以及个人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管理及知识创新能力。《高等教育集聚与高校隐性知识管理互动分析》

知识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知识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日臻成熟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知识交流体系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特征。关国的大卫·J·斯卡姆提出了在知识管理中建立知识网络的观点,他高度评价了知识网络的功能,指出:“网络允许最有价值的知识快速传播”,知识网络是“超越部门、组织和国家边界的开放与联合”。知识网络扩展了知识共享的范围,以至使其超越了部门、组织和国家边界。《知识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野中郁次郎指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可以相互转化,这个转化过程是通过知识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以及内化等四种力一式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断由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再由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知识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文字和语言进行的,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感性的交流实现的。《知识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场景”在这里主要是指由个人或团体之间的关系形成的、实际的或虚拟的空间。这个空间概念不仅仅指物理性的空间,还指人际间的关系、以及促进知识资产应用和创新的环境等。“场景”可以自发形成,也可以有意识地创造;可以是现实的空间,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络环场。《知识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的根本目的就是管理这些来源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并在适当的时机将适当的知识传递适当的人,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OKMF:一个基于本体论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知识管理(KM)就是指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以实现知识的俘获、存储和重用。知识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存过去俘获的知识,使适当的人员在适当的时机能快捷地查询到以适当样式表示的所需知识,帮助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基于本体论的动态参与型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组织内的知识的共享,因此,知识的俘获不仅是整个知识管理过程的开端,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知识的俘获就是将系统内的各种信息转换为知识。知识管理的另一个功能是便于知识的重用,为此,系统内的知识必须与人连接成一个有机的人机共栖系统。《基于本体论的动态参与型知识管理系统》

本体论(Ontology)是对外界客观存在的共享概念的一种清晰化、专门化的描述,是整个OM和KM的基石(OM—组织记忆,KM—知识管理)。《基于本体论的动态参与型知识管理系统》

对于知识管理系统,本体论技术更是系统对于知识俘获、存储和重用的内在要求:①对企事业的各种信息体做语义清晰的说明,可以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信息体转化为含结构化存储的知识项;②本体论的层次结构便于数据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存储;③本体论提供的术语使精确检索信息成为可能,有望解决当今基于全文匹配检索所造成的“信息过载”的问题。《基于本体论的动态参与型知识管理系统》

图1 基于本体论的知识管理体系结构

基于本体论的知识管理体系结构分为4层,由下到上,依次为:

(1)信息来源层:包括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文本和其它信息,它是系统信息的提供者,如数据库、企业人员信息、电子邮件和文档信息等。

(2)组织记忆层:该层表示知识仓库,存储结构化的知识。借助本体论,将信息体加上元知识(来自于本体论),经标注器处理后,变成为结构化的知识项,最终表示成为XML文档,存储于KM知识库中。

(3)信息服务层:该层提供了知识的服务引攀,包括信息推送引攀、信息检索引擎和信息过滤引擎.其中信息推送指依据被服务者的个人爱好和信息订制,系统及时向其主动提供知识。这些服务引擎依据特定的协议和协作模型,负责不同应用程序数据请求格式(不一定是XML形式)的信息发布,同时既要通过必要的策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又要实现必要的访问权限控制.

(4)应用层:即用户界面层。根据对知识系统的具体应用需求和用户计算环境,利用系统提供的服务引擎,开发合适的应用。《基于本体论的动态参与型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的转换,归纳应该有这3种转换:①转换个人和团体的信息到知识,即将个人的工作实践、背景等信息转换为KM系统中任何一个知识工作者可以阅读的知识,并进而同个人进行沟通和合作;②转换数据到知识,利用自动化分析(如数据挖掘)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以产生显性的知识;③转换文本到知识,将知识工作者提供的大量文档转换为有语义标注的共享知识资源,便于检索或快速浏览。经过上述转换,外部信息体就成为人机共享的资源。《基于本体论的动态参与型知识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