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剪基础知识:"种桃种李种春风"——2010讲坛回顾--江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9:03:48
"种桃种李种春风"——2010讲坛回顾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1-01-19 09:57:18   [发表评论]









  ——我们要珍惜平凡生活的价值。平凡生活构成了人类生活永恒的核心,所有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到平凡。

  ——当一个人聆听了一个正确的观念,他的人生就会往幸福的路上迈进一大步。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早几秒、晚几秒都不是问题,孩子过早地透支了体力、健康、智慧等,造成的结果就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一个城市失去了个性就失去了魅力,城市的个性并非是由钢筋混凝土构建的,而是由历史、文化合成的。然而,纵观当今祖国大地,城市中泛滥的浅薄、粗俗、烦躁和功利,使得众多的城市失去了记忆。

  ——别人的钱装在口袋里,犹太人的钱装在脑袋里。尊重知识是神圣的,同时知识又可以给他们带来功利,犹太人很好地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这样一种智慧观,对这个民族的创造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顾2010讲坛,这座大家和“大”家(专家、学者)间的桥梁,承载着丰盈的精神食粮,让专家走向大众,让大众接近专家,让专家的思想落地生长,让大众的思考插翅飞翔。

  启迪心智,润泽生命,名家云集的讲坛,关注的是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悦心养人,传递自我提升的精神内力。

  关注社会、聚焦民生,擦亮历史的窗户,让未来的世界触手可及,追古烁今的讲坛,守望公民精神的成长,增强社会发展的动力。

  体认传统文化,激荡新文化风暴,讲坛让城市的表情既丰富厚重又流韵生动,释放大众的文化需求,传递文明薪火……

  一个社会的成熟和进步,取决于精神力量的追求程度。种桃种李种春风,讲坛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耕耘……

  种植幸福 润泽生命

  2010的讲坛,始终关注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年,讲坛关注在拥抱物质的现代社会,人所面临的精神选择。

  “欲望超过生命本身的需要,是痛苦的根源。”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物质时代”,人生取向不能跑偏》(11.24)反思了现代人在物质世界纷扰下的精神困境。有人看到海会惊叹,有人看到海只觉得是一滩水——周国平用不同人眼中的海举例说明,人不光要发展自己的智力,还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要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他说,自己人生幸福感最强烈的时候,一个是恋爱,一个是刚当父亲的时候。为自己本质需要而活,追求生命的本真状态,看重平凡生活的价值,才是人生幸福的源泉。这些充满人生滋味的论述如同汩汩清泉,清目悦心。

  精神困境导致人幸福感的下降,据相关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2010的讲坛一直关注人的精神幸福感,致力于播种幸福的能量,分别借台湾学者、心理专家、哈佛校长三个不同的视角,用三篇讲演为读者打开寻找幸福大门。

  “当一个人聆听了一个正确的观念,他的人生就会往幸福的路上迈进一大步。”台湾著名学者蔡礼旭《幸福的感觉何处找》(1.6)用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认知。“我们对幸福没有正确的认知,往往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假如你孩子现在一二十岁,有没有感觉到,这些孩子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因为没有圣哲的教诲,没有学对的东西。”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经典中,点点滴滴都蕴含着老祖宗对我们高瞻远瞩的恩赐。

  心理学专家张湄《快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上》(7.21)从情绪的觉察、认识和选择来讲解如何把握幸福,“成功者永远把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失败者则往往纠缠于问题本身,正面情绪相当于收入,负面情绪就是支出。长期的负面情绪会让你的身体破产。”

  哈佛大学首任女校长福斯特《做你喜欢做的事才会幸福》(9.8)诠释幸福的定义,是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如何定义成功,才能使之产生并包含真正的幸福,而不只是金钱和名望。要是你在醒着的时间里,超过一半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是很难感到幸福的。”

  分享智慧 关注发展

  讲坛不仅关注个体生存状态,还关注个体在社会的成长和发展。这一年,讲坛与我们分享生存智慧,点化生命,助推事业成功……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想创业吗?请先练就“八大能力”》(1.20)解读的八大能力,适用于不仅仅是创业,“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家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去。一旦你觉得现在这样已经挺好,就不会有更大发展空间。”人的自我成长过程,同样经历着不断的否定和持续的创新。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授刘峰《做事之人变为用人之人 ——谈谈领导艺术与创新思维》(5.12)讲的是一种管理的智慧。下级都能创新,老百姓都能创新,那才是领导的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潘宗光的《为学与做人,智慧与修养》(4.28)告诉我们生存处事的智慧,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他告诫我们,必须同步发展软硬两方面的实力。因为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他的硬实力越强,那么他就越需要小心,因为他很容易变得目空一切,走极端。软实力至关重要,智慧、慈悲心、品德才能平衡一个人强悍的硬实力,这样在大是大非当中才可以把持得住,走得好,走得远。

  播撒思想 注入新智

  2010讲坛拉开了社会的长镜头,说古观今,展开时代性、民族性,同时彰显民生性的思考。既站在一定思想的高度,又注意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现代社会匮乏的思想理念,讲坛播散的是一种社会思想,更是一种公民自觉和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新和旧的转型和反思,不仅是学者的忧虑,也需要社会的响应,这也是讲坛这一年,试图努力达成的社会效果。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杨维中教授在《不中不西,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2.17)中,论辩我们所处的“不中不西”的道德困境。西方所谓权利和义务平衡的方法流行,放弃了我们传统的亲情纽带,其结果也只能是导致了家庭伦理问题上思维的混乱。

  当今社会,早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社会现在处在一个文化转型期,在老人和儿童权益保障方面,个人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这是一个社会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社会伦理和家庭伦理转型的时期,把我们忽视的东西捡回来,重塑时代家庭伦理,这是杨教授给出的答案——

  “所以我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互相配合,通过启蒙教育让少年儿童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恢复国学中‘孝’的方面和伦理对家庭生活的渗透和控制。”

  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城市,有多少记忆可以重来》(6.2)讲述的是对城市建设和城市记忆的忧虑,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城市,高楼广场林立,然而,纵观当今祖国大地,城市中泛滥的浅薄、粗俗、烦躁和功利,使得众多的城市失去了记忆。

  “一个城市失去了个性就失去了魅力,城市的个性并非是由钢筋混凝土构建的,而是由历史、文化合成的。”

  对城市发展的关注还有《城轨时代向我们呼啸驶来》(4.7),回顾并展望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并鲜明提出轨道交通,不能过度成为城市形象的标志。发展轨道交通应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

  《生物质能源:腐朽与神奇间摇身一变》(2.10)告诉我们可再生的有机物质,如农作物、树木等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可通过工业加工转化生产出生物材料和生物能源。江苏的客观实际是缺煤少油,但可开发生物质能源。大自然每年产生1600多亿吨的生物质,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资源。通过客观科学的分析,呼吁全民共同参与到推动生物经济发展的大军中来。

  《科技,让梦想成真的“云梯”》(3.10)提到应对金融危机不仅是科技工作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领域,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要让机遇成为现实,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新的技术逐步惠及百姓生活。

  聚焦未来 对话民生

  讲坛对未来社会的关怀还体现在这一年来,对教育话题的关注。

  我们下一代必将成为时代前行的掌舵人,关注下一代就是关注社会未来的前景。2010讲坛有3篇专谈如何教育孩子,探讨如何共同教育我们的未来。

  《请读懂孩子的青春密码》(3.24)提到孩子要有幸福的一生,必须做好两方面准备:一方面是事业上的准备;另外一方面是恋爱、择偶、婚姻准备。这两个准备几乎都交织在青春期。前一个准备,学校、家长不遗余力去帮孩子做,后一个准备家长也应该唱主角。

  《把孩子教到没问题提了,好吗?》(2.24)探讨了课程设置标准是否应该统一;家庭作业是否应该被取消;电脑是否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学生“学多悟少”,中国的学习是在练“基本功”;美国学生“学少悟多”,美国学生是在练“创造力”。中国要把学生教到没有问题就好,而美国要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丘成桐对我国古今教育存在的弊病提出了批评。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是训练贵族子弟治理国家,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代的中国大学仍然政教不分,热衷于把政治和学术挂钩;现在的大学缺少富有创造力的年轻学术领袖。

  《别让你的孩子赢在起点输在终点》(8.25)反对“神童教育”。过早地透支了体力、健康、智慧等,造成的结果就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堪称最成功的商业忽悠,造成了全社会教育价值、教育理念的失衡及对少年儿童的伤害。

  针对热点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等,讲坛及时推出了阐释性科普性讲座。包括《世博会,国与国的文化对话》(3.3)、《遥望嫦娥舒广袖》(10.13)、《人民币升值,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12.8)等。讲坛通俗易懂地告诉我们这些变化对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从世博看东西方文化差异,看中西对话和沟通,思考如何做中西文化交流的摆渡人;从嫦娥2号发射成功看航天事业取得的成绩和差距,及对社会技术发展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对生活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我们手上的钱值钱了,利于跨境消费;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还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从而使国内企业成本降低,竞争力增强……

  回归智慧原点

  注入文化动力

  回归智慧原点,品读经典文化。2010年讲坛用现代社会的视角,诠释源头智慧,带入现代生活,讲坛要体现的,不是简单的文化回归,而是一次创造性的遥远对话。

  从《老子“无为而治”与“以人为本”思想》(4.14)看和谐社会的政治智慧,从《<孙子兵法﹥换个视角读》(7.14)看企业经营理念,从《“和而不流”,才是真正的强者》看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国学中的人生智慧》更是用儒佛道圈点社会和人生。

  讲坛把智慧带入生活,也在努力把传统美带入人们的生活,品味人生。

  《诗,文学中的文学》(2.3)中提醒我们,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境遇,写诗就成为表达情感的途径。正如冰心所说:“恨不趁古人未说我先说”,然而,我们何必自己写诗呢,我们也可以读诗、读词。“唐宋诗词相距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但它并不是一个死的文本,而是依然生活在我们中间,现在人们还是要读它。”

  《情感意趣,领略中国绘画的笔墨灵魂》(12.15)告诉我们,如何解读中国古代绘画,读懂绘画中的气韵生动,意象横生,在绘画中读懂融合、和谐的中国文化。

  在科技充分发展的今天,科学理性和科学技术的过分发展使人自身丧失了人的自然性,人类越来越缺少生命的活力和弹性。作为中国文化精神最好载体的中国传统艺术则在这种大环境中能为人们提供最直接的感受和体悟,让人们在交流、对话、接纳、融合中寻求新的生命。也为人们营造更加精致鲜活的人生。

  共生与竞流

  碰撞多元文化

  在多元文明汇流的今天,讲坛特别注重文化的开放性,从对比中看文化,从对比中吸纳文化,在国际视野下思考文化精粹,思考如何推广中国文化。

  《中西方差异的文化解读》(5.5)中说,西方文化是一个健康儿童由青年、成年到老年的成长过程。西方文化的发展就是不断提升过程,现代中国却是一种非典型的返老还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返老还童,多少年被压抑的人的物质需求、生理需求,一下子释放了。伦理道德的作用在弱化,而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犹太人,超凡创造力从何而来》(8.4),苏州大学博导刘洪一教授为我们奉上了犹太文明的大餐。犹太人创造的灿烂文明是毋庸置疑的,其发达的背后是有其文化根源的。犹太人是一个善于采借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元素的民族,凡是优秀的,一概拿来,为我所用,但是在为我所用的时候,绝不放弃自己民族的核心价值。犹太人很好地把知识的神圣化和功利化结合在一起。这样一种智慧观,对这个民族的创造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球化使几乎所有的文化面临着生存竞争。《看“米老鼠”如何演绎中国故事》(8.18)关注在文化多元挑战下的中国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最大品牌。一种文化越在世界上得到推广,其品牌就越成功,就对世界各种事情有更大的解释权,甚至可以成为世界普遍知识的生产标准,它对世界的政治、思想和经济的影响力就越大。”

  2011年,讲坛将保持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搭建思想的桥梁,释放大众对于精神的共同追求,播撒社会新思想,传递社会责任,更重要的,也是讲坛始终不变的追求,是把对精神的共同追求转化成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杨频萍

  2010讲坛目录

  1.6 幸福的感觉何处找    蔡礼旭

  1.13 做最擅长的事使我成功          李彦宏

  1.20 创业吗?请先练就“八大能力”!        俞敏洪

  1.27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张瑞敏

  2.3 遥远的唐宋诗词为何依然生活在我们中间—— 诗,文学中的文学    莫砺锋

  2.10 生物质能源:腐朽与神奇间摇身一变      欧阳平凯

  2.17 不中不西,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            杨维中

  2.24 把孩子教到没问题提了,好吗?            李乐东

  3.3 世博会,国与国的文化对话     

  徐  波   

  3.10 科技,让梦想成真的“云梯” 曹健林

  3.17 另类皇帝:朱元璋的那些事儿         毛佩琦

  3.24 请读懂孩子的青春密码   陈一筠

  3.31 大学应以深远的思想引领社会            丘成桐

  4.7 城轨时代向我们呼啸驶来 李晓江

  4.14 老子“无为而治”与“以人为本”思想         刘庭华

  4.21 花卉文化,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            周武忠

  4.28 为学与做人 智慧与修养 潘宗光

  5.5 中西方差异的文化解读 吕乃基

  5.12 做事之人变为用人之人 ——谈谈领导艺术与创新思维 刘  峰

  5.19 关注健康与保护环境,从多食素开始        周泳杉

  5.26 《百家讲坛》是怎么炼成的                    解如光

  6.2 城市,有多少记忆可以重来                    阮仪三

  6.9 莎士比亚背后有一支“民族合唱队”           陈建功

  6.30 《红楼梦》: 一个家庭的盛衰故事,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朱恒夫

  7.7 未来四成石油资源将来自深海              汪品先

  7.14 《孙子兵法》换个视角读 马  骏

  7.21 快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上                张  湄

  7.28 物联网带我们进入“智慧生活”             潘云鹤

  8.4 犹太人,超凡创造力从何而来                刘洪一

  8.11 操守好 官气少 有条理 ——说说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唐浩明

  8.18 看“米老鼠”如何演绎中国故事              沈洪波

  8.25 别让你的孩子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杨东平

  9.8 做你喜欢做的事才会幸福                    福斯特

  9.15 从头笑到尾,咀嚼更有味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 俞敏洪

  9.29 高明的人常常质疑自己

  ——“根叔”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李培根 

  10.13 遥望嫦娥舒广袖 栾恩杰

  10.20 我们为何要创建一流大学                闵维方

  10.27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余秋雨

  11.3 战略思维:从战争中学到的智慧            李际均

  11.10 明清小说何以形成“江苏高地”             朱恒夫

  11.17 “和而不流”,才是真正的强者 ——从《中庸》读“中庸之道”  毛佩琦

  11.24 “物质时代”,人生取向不能跑偏            周国平

  12.1 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家庭失败            姚鸿昌

  12.8 人民币升值,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刘  淄

  12.15 情感意趣,领略中国绘画的笔墨灵魂        孙乃树

  12.22 好的教育,应增进人的幸福感              杨东平

  12.29 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国学中的人生智慧  徐小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