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轮j的经历:评西医衰老的致命弱点(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23:30:24
·忻志鹏·
 
1, 理念落后,墨守陈规
2,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 形而上学,固步自封
4, 狭隘
5, 浪费
6, 钻牛角尖
7, 大量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发生
2,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由于理念的落后,必然也就导致其方法的守旧、凝固不变。表现在诊断方法的守旧、检查方法的守旧、治疗方法的守旧、研究方法的守旧。方法的守旧,来自观念的守旧。
近代的西医,在近几百年来,不容否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在人群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大的印象是技术精良、手段高超、证据确凿、微观可见、理论尖端。样样均可实验,可以重复、可以检验。可以印证。令人信服。这些成就都来自西医的一套方法:一套深入细微的研究手段、研究方法。一套专门的行之有效的微观研究方法、手段、步骤。这就是“专”。这就是高精尖。
然而在当前却走向了反面,成为了致命的弱点。因为这种方法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西医的专,不可否认,专得相当深,相当精、相当细。不但将整个西医,分割成很多专科,而且还将一个科再分割成很多专业,部门,每个人各司其责,集中精力,只研究其中的一个部分,甚至只研究其中的一个点。所以这个个人是名副其实的这一个专业、这一个部分、这一个点的真真专家。但随之问题也就来了,这个专家,除此之外,除了他的专业、他的那个部分以外,其他的知识、其他的经验就知之不多,甚至是知之甚少。所以他只知道树木,不知道森林。医学的对象是人,治的是人,只看到局部的病,局部的病灶,看不到病人,看不到人,能治好病人吗?能解决病人的痛苦吗?不能!
西医的所有手段、所有方法都是针对病灶而来。所有的诊断标准,都是为了诊断出一个器质性的躯体疾病,都是按照诊断学的标准而来。
过去的诊断学执行得还比较好,因为它的步骤是:1 问诊: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2 体格检查;3 实验室检查;4 辅助检查。可是现在由于技术的高精尖,仪器的高精尖,所以原来步骤中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几乎可以说都被省略了,所有现在医生的眼睛、思路全部盯着实验室和仪器上。人们现在到医院看病最重要的步骤,做得最多的手续、方法是医生开的大量化验单、检查单。即使是看一个极其普通的、简单的伤风感冒都不例外。如果是住院,那更是化验、检查单“满天飞”。这种检查,如果是针对躯体疾病、器质性疾病,组织结构有损坏疾病,那么这种检查手段确实能把病灶找出来;这种检查还可以算是正确的、必要的。可是当前大量的疾病是心理情绪上的心理功能紊乱、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功能上的紊乱,而还未到达器质性的病理改变;那么哪些检查,毫无用处,根本查不出阳性结果。也就是说,这种检查,全部是浪费。可是现在的西医因循守旧不仅习惯于这个套套;甚至“变本加厉”大肆扩张。问诊丢掉了,体格检查的技术生疏了,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几乎成为摆设,两只手根本不愿去接触患者的躯体,摸肝脾的本领根本也不去钻研,全部依靠仪器检查。检查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甚至会引向误导。
在治疗方法上的守旧表现在,用药常规不仅是老一套的思路,而且更有了有害的扩展;无病也开药,小病开大药,大病开重药。药专拣贵重的、最新的甚至是稀有的药开。抗生素的剂量越开越大,种类也越来越多。病人去看一次即使是小病,也会捧到家里一大堆药。
研究方法的因循守旧,表现在只钻研病灶,钻研微观。对整体毫无兴趣,毫不关心;也就是只关心“病灶”,只关心高精尖(如果在整体观念中关心钻研高精尖并不错,如果离开了整体,那么高精尖反而会带来极端)。例如,几年前的非典防治,如果没有中医,就难以带来骄人的成绩。现代的西医在治疗单个的心血管疾病案例中,例如支架、射频、器官移植等等高精尖的技术中确实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对整个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对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哪些成绩面世呢?
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致命弱点,要重影响、严重阻碍了西医的可持续发展。根本解决不了当前的医学界的困惑,解决不了国家在医改事业上的进展,不仅解决不了当前社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重大国计民生课题,相反,加重了难题。
这种弱点,不仅在总体上解决不了民生大业,同样在具体个案中也日渐相形见拙。即使是西医技术上高精尖最具特点的心血管疾病上也同样难以解决问题。
例1,
初诊:2000-10-28 00:02:00
【咨询主题】关于早搏
【咨询时间】2000-10-28 00:02:00
【咨询者】Dr.He(男 65岁)
【咨询内容】我是一名退休科技人员,99年6月突发高血压(170/90mm.Hg),血液生化检验均在正常范畴,每天服NOVASC 5mg后己控制在130/80mm.Hg).今年6月因老母病危自美国赶回国.8月3日母病故,生平首次恸哭一天.从此,49天内每天在灵台前上香默哀时总有胸闷丶心悸感,ECG为正常心电图.目前发现上楼丶午休丶上网时都会有心悸感,2--3分钟发生一次,3--4次后自动消失.日常生活正常,胃口很好,仍保持在美的习惯.请问应再作哪些检查?要吃什么药?谢谢!(30多年老习惯:1am--7am睡觉)
(注:此前患者已经找过多名著名的专家教授,他们大多建议进行介入治疗,未被接受转而求诊于笔者)
回复:你的咨询主题是早博,但叙述中的描述有两种可能,一是心功能有问题,一是早博;两者都缺乏肯定的证据。早博可以分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前者问题不大,后者与心脏病理变化有关。早博分5级,1~2 级可以是功能性的,4~5级需高度警惕。偶发早博者以前者可能为大,虽然你有高血压史,但情绪激烈波动影响更大。目前最好做一次Holter(24~48小时)EKG检查,能捉到早博最好,那么可以进一步分析。但偶发者不一定能捉到。进一步回答请参阅我的“健康FAQ”中“心律失常”篇。目前以节哀、调节心绪、休息、宽松心境为主,可以服些安定;是否要服抗心律药需待确诊后方能决定。
初诊补充:10-29 09:38
咨询主题: 关于早搏 10-29 09:38
咨询内容: 忻医师,您好!我又进一步做了Holter检查,现摘录如下:
Rhythm Sinus,Average HR: 82; Min HR 59 at 23:54; Max HR 154 at 9:04(室外运动时);
Total Beats(总心博):111756; Minutes Analyzed(摘录分析):1377.
VE Total(总室早):305(频发多源室早); VE pair Total(总室早配对):1; VE's per 1,000(每1,000次心博中室早): 2. SVE Total(总室上早):8(散发). Ch. 2 Total ST Minutes: 9. SDNN: 136; SDANN Index: 130; SDNN Idex: 29; rMSSD: 13; pNN50: 0.
请您高诊赐教.谢谢!静候E-mail!
第二次回复:
分析:从室早形态来看接近3级,甚至4级;但从数量来看只是1级;因此这个早博判断为功能性还是器质性尚难以下定论。判断为器质性,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这样早博就会更多,更不容易消除;如果判断为功能性,则又太麻痹。所以如何正确对待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治疗室早的药物一般用乙胺碘呋酮或心律平治疗,但抗心律失常药都有致
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因此如果早博很少,经过休息或稍为服些安定能减少和缓解早博者 ,以不服抗心律失常药为宜。附件供参考:表 3-1 朗氏室早分类表级 型 室早频率及形态 1 A B <1 次/min,<30次/h >1 次/min,<30次/h 2   >30次/h 3   多形型室早 4 AB 配对出现连续3个以上室早(短阵室速) 5 R on T
后记:患者在“网友留言”上的留言:
◆ 非常谢谢! (留言者:Dr.He) 10-30 13:32
忻医师:您好!您的回复令我很满意,国内有您这样全身心地丶无偿地为病家服务的好医生是中国人的骄傲! dr_he@fm365.com
由此可见,单纯西医的观念是介入治疗,然而它既未被患者接受,也没有解除患者的病痛;
而从整体进行分析和采取心理措施就基本解除了患者的“病痛”(解除了症状和疑惧)
例2,
何× 女 22岁 未婚 务农。患者平素体键,但有贫血史;1977年3月因发热十余天原因不明,曾用庆大霉素治疗,无效,而于4月3日住院。入院诊断为FOU,用青、链霉素肌肉注射治疗,红霉素静脉滴注,但效不佳,热不退;热呈驰张型,血沉70~115mm/小时;6日摄胸片发现,确诊为粟粒性肺结核;此后即开始三化抗痨治疗:异烟肼、对胺柳酸口服,链霉素肌肉注射。然而,经过十余天的住院,正规抗痨,患者病情不仅未见好转,反而全身情况更差,故于4月14日自动出院,进行门诊随访继续三化抗痨。5月11日胸片复查,病灶不仅未见改善,反而更甚扩展。至5月24日全身情况恶化,转而改用中药中西结合治疗。病案曰:重度贫血,营养不良,面色失华,大肉瘦削,肌肤甲错;精神极度萎靡软弱,面容僬粹,目光忧虑,腹部膨隆、水腹如鼓、肢体凹陷,按之没指。此时患者精神已垮,悲观厌世想自杀,举家忧愁。笔者审阅了全部病史及体征所见,考虑到西医正规抗痨治疗已三月余,而病况豪无起色,故转而采用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语曰:病缠日久,精气大达,脾失健运,肺失治节,肾失开阖,以致水湿雍滞,腹膨肢肿;脾气不能输精,致肤失荣华,形瘦肉削;但症虽见神情萎顿,可尚清明不乱,目光虽甚忧虑,但尚灵活有神,故仍属可治之症;现实邪虽存,尚不太甚,唯正气已伤,内涵抗病力极其衰弱,治则宜先扶正培本:参健脾、益气壮阳,再辅以抗痨。首方以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为主,端入桂附、温肾利水,以消阴霾之法。方剂: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头、桂枝、附片、仙茅、鸡内金。服5剂后,自觉症状已有改善,纳食渐开肿势稍退:再以原方7剂续服。6月18日三诊时已大有起色,阳气渐回;唯肺尚有蒸热稽留,参附之剂,慎防热阻;故于前方健脾益气复入芩部,以清伏热。又七天,四诊,食量大增,日纳斤许,体力倍加,浮肿尽退,体重反增十余斤;精神振奋,目光明亮,尽扫抑郁厌世之情。转方质重补血为主:全当归、大熟地、何首乌、五味子、淮山药、勾藤、磁石、黄芩、百部、白芨1???0剂。再后,中药停服,西药则以异烟肼、对胺柳酸维持。9月8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四个月后随访,病已基本痊愈,正在参加农田劳动,与初诊时宛如两人;再拍胸片复查, 病灶全部吸收。
从上述病例的诊治经过,来对比中西医的理论和实践治疗方法,可以看出两者有明显区别。按西医的理论,西医的诊断是完全正确的,治疗也无可挑剔,然而其结果,不仅毫无疗效,却日益恶化。究其原因,西医的主要问题是,光着眼于病灶而忽略人的整体。中医的观点则与之相反,不拘泥于局部而重在整体,即先培本而后治标,因而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里的区别,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理念。西医的理念注重的是病,中医则在于人。心理医学的任务就是要更新医学理念,创建新的医疗方法和保健规范。
2009/7/4
(本版所刊文章,如需引用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