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住宅与房产信息网:名家名画欣赏 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4:59:29
 中国名家名画之十一——名画欣赏(1)

前言:中国画的美感与欣赏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主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

 

    1、丰子恺《折荷图》 
   
画坛前辈中画中国式漫画的有两大“怪杰”,一是关良, 一是丰子恺。丰子恺的画中多一点文士气。诚如画家自谓“要沟通文学及绘画的关系”。丰子恺通过两个“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的“小人心”,将观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绝妙美境,再配以简洁明了、充满生机的景物,整个画境童意盎然,宛如初春的小雨,在一阵阵荡漾着乡间泥土芬芳的新春气息中,浙浙沥沥沁人心脾……

 

    2、傅抱石《中山陵》
    此画于一九六五年三月傅抱石瞻仰中山陵之后所作。五十年代兴起的“新山水画”讲究写生,多以革命圣地为题材,此幅亦不例外。中山陵的建筑设计非常完美,设计师鲁彦直因劳累过度而为此殉职。陵园处于群山之中,苍松翠柏环护其周,气氛庄严肃穆。傅抱石的这幅画以精湛的技艺营造了这一氛围。构图饱满,但是密而通透,不板不塞,黑白浓淡的对比使画面层次清晰又浑然—体。他用笔勾出陵园的建筑,周围的山峦与遍布山野的松柏则纯以浓重沉厚的积墨、泼墨画成,气势恢宏。傅抱石的山水画以气势见长,如《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 《待细把江山描画》等,均是气势磅礴之巨制,这幅《中山陵》也毫不逊色。

 

    3、高剑父《鱼跃图》
    本图即为高剑父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的作品。在舒缓平谧的水面上,一只大鱼奋然跃出水面,身体恰似一张弯弓,透出一股不可压抑的力量,嘴巴大开仿佛气吞河山;触须和色鳍也随之抖动,生命之雄盎然纸上,令人深受感染。

 

    4、关良《捉放曹》
    关良遵循着六法中的“骨法用笔”,笔势笔趣力求质朴、凝重、自然,甚至带点孩童画的稚嫩味,用墨做到滋润、
鲜活、单纯、淡雅,极力经营风格上的谐和统一。他十分注意“眼”,勾眼眶,点眼睛,总是经过反复斟酌。《捉放曹》采用斜三角形构图法,视角从关羽的红冠开始直到曹操白黑袍,形成强烈的对比,其中更有些许幽默与讽刺,整幅图充满了趣味。关羽着红袍,掩面侧坐于方桌前。曹操手扶宝
剑,身着黑袍欲拔步而走。关羽之冠蜡烛一样通红,象征其心之赤诚,而曹操两眼惊恐,奸诈之心,全然表露,几道黑须如杂草般垂于胸前,象征其恐惧的心理。然关羽乃知恩图报之人,掩面坐于桌前,和曹操形成鲜明的对比。关良的绘画风格,天真、拙重、恬淡、浑融,十分简括,略带飘渺气氛和幽默味,很有个性特色,细作赏析, 可得情意深长的美妙享受。作此画时,关良年已八秩,画中自题: “庚申新春呵冻写捉放曹宿店一段。番禺关良。”下钤印两方。

 

    5、何香凝《狮》
    何香凝从日留学归国后转为岭南派画风,三十年代后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貌。 《狮》就是能体现她雄浑沉厚风格的一幅力作。画面上一头雄狮伏地而卧,一双带勾厚硕的巨爪紧抓地面,头部高昂雄视前方。雄狮目光炯炯,嘴边的触须直如钢针,浓密的毛发顺颈部披落,散发出炫目的光芒。整幅画面用笔刚健虬劲,给人以凛然的力的震慑。此画作于一九一四年。以中同画的材料工具、笔墨方式进行明暗塑形,突出体感、量感及造型空间,是世纪初许多中国画家努力的方向,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实例。

 

    6、黄宾虹《黄山汤口图》、《清溪钓艇图》
    黄山有两湖、三瀑、七十二峰,集天下名山之美,徐霞客赞叹“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宾虹九上黄山,迭入烟云,画过无数的黄山题材,《黄山汤口图》是他最后一幅绝笔精品。
  作者移动云壑,搬迁山林,作过一番艺术剪裁。看来图的下端似桃花溪,其左侧长松高植,老藤缠绕,侧边有屋一楹,当为观瀑楼,长松下坐两幽人,作晤谈状,松树植处为一降起丘陵地,土石丰厚,杂草丛生。溪涧上面为画幅之中端、有水流三道下泻,应为人字瀑和百丈泉,其上该为紫云峰了。作者略去了上山必经之慈光阁、半山寺诸景,把一座主峰突出,小峰簇拥,高耸入云,宛若一朵初放的荷花——莲花峰,拉近放在画幅上端的部位,再在峰后抹上几应错落有致的远山,组成了一幅雄伟峻峭的山水画,画得严实坚厚,给人有重量感。整座莲花峰际、无半丝云彩,全以笔胜,全以墨胜、画得苍莽雄伟,郁郁葱葱;却在流泉和溪涧畔,留有委蛇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显得淡荡空灵,用来衬托莲花峰的实体。下端宛如娥眉蝉鬓之美女,颇具相彰之趣。由于长松作柱,并无上重下轻之弊。构图平中出奇,实处见虚,足见黄宾虹冥心玄化之匠心。
  此幅《清溪钓艇图》为八幅册页中的一幅。以笔墨勾出,水墨略加点染,施以淡赭色。用笔枯润得当,有“润含青泽,干裂秋风”之感。山石点苔厚重。足见功力。黄宾虹作画不求形似,更讲究笔墨的形式美感及内在的韵味。右上角有画家题款:“清溪钓艇,以浅绛法写之。”钤朱文“予向”印一方。

 

 

7、蒋兆和《流民图》
    《流民图》是—九四二至—九四三年在北京创作的巨幅长卷。当时日本侵略者已践踏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遭遇,是激发画家构思《流民图》创作的动机。 —九四二年,蒋兆和曾去上海、南京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速写人物,但创作全图时,还是请了许多模特儿、其中包括画家的朋友如国画家邱石冥、木刻家王青芳等。画卷由右至左,起始是一位拄棍老人,他身边还有一位卧地的老者,已经气息奄奄,二位妇女和一个牵驴人围着他,毫无办法。再往下,是抱锄的青年农民和他的饥饿的家眷,抱着死去小女儿的母亲,在空袭中捂着耳朵的老人,以及抱在一起、望着天空的妇女、儿童。断壁颓垣、尸身横卧、路皆乞丐。再往下,是乞儿,逃难的人,受伤的工人,等待亲人归来的城市妇女,弃婴,疯了的女人,要上吊的父亲和哀求他的女儿,在痛苦中沉思的知识分子……
   《流民图》全以毛笔、水墨画出,其形象描绘之具体、深刻,在现代绘画史上是鲜见的。传统人物画由于一味追求写意性,加上公式化,近儿百年来很少有深刻描绘现实的作品。蒋兆和把西画素描手法引入中国画、每画一个人物都必求有生活依据,有相应的模特儿作参考。他适当吸取光影法刻画人物面部,但又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这是自近现代倡导写实主义绘画以来,在人物画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果。蒋兆和是一位着眼于现实的艺术家,他说自已“混迹于茫茫的沙漠之中,看着慢慢奔走的骆驼,听听人生交响的音乐……”,说他的艺术不是“一杯人生的美酒”,而是“一碗苦茶”,以献给“灾黎遍野,,亡命流离、老弱无依,贫病交集”的大众。 《流民图》正体现厂这一主张。

 

    8、李可染《山村飞瀑》 
    李可染以东方人的文化心理、伦理观念、艺术观念理解中国山水画。他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总是充满深情,搜尽奇峰打草稿,力求艺术的完整、丰富、深厚,千方百计打动观众,以自己的创作与时代相呼应。他开创对景创作,提倡到大自然中。
    他提出“采一炼十”,从大量的写生稿中,提炼升华成创作。这幅《山村飞瀑》就是这些思想主导的创作。李可染的山水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画面层次的崭新把握—— 逆光山景。这幅画表现夕阳下。暮色沉沉的大山,半山的树木、小屋像夜空中的星座;而那飞瀑,则如—道银河般洁白发亮,湍流不息。表现上,留白处的房屋、小桥,则以线勾出。它们所形成的跳跃和动感显示一种生机;山体深厚浓重,以积墨法为主,用不同的皴法、笔法交错进行,有浓有淡。显得含蓄、内在、深邃,使人觉得生命有无边的根基和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