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在柱子上的少女:一代名医 火神宗师吴佩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3:50:27

1,我开始接触火神派的时候,佩衡公的医案是我读到的笫一本医案集,正是这本医案集让我最先领略了火神派的用药特色。大家知道,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先生虽然留下三本著作,奠定了火神派的理论基础,但遗憾的是他没有留下医案集。而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研究一个医派的学术思想,仅靠理论是难以揣摩透彻的,必须借助其大量医案才能加深理解,否则只能纸上谈兵。无奈之下,只有找火神派传人的医案了。幸运的是,我找到的第一本火神派医案集正是《吴佩衡医案》,我至今庆幸初次出手就找到最正宗、最重要的火神派名家医案,冥冥中也许就是佩衡公在招引我,这就是缘分吧。当时我就复印了两份,正是这本医案让我明白了火神派的温阳真谛,佩衡公(亦即火神派)运用附子的奥妙。可以说是《吴佩衡医案》引导我踏入火神之门,叫我怎能不感谢他。此外,在我学习、研究佩衡公的学术时,苦于资料难找,吴生元教授、吴荣祖教授、顾树华等吴门后人给予了诸多大力支持,令我没齿难忘,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向吴生元教授、吴荣祖教授、顾树华先生等表示我萦怀已久的对佩衡公的感激之情。

2,在我研究、传承火神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观点,就是佩衡公是郑钦安之后,火神派传人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因此,在我整理火神派学术思想,撰写《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两书时,在介绍火神派诸多名家时,都是将佩衡公摆在第一位,有书为证,这是做作不出来的。我很自然的认为,佩衡公就应该享有这个位置,对他而言也确是实至名归。

我看重佩衡公的学识、著作,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为证: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编辑陈东枢先生是《中医火神派探讨》一书的责任编辑,出于职业习惯,他在向我征询还有哪些人的书籍应该出版时,我想了想,笫一个说的就是佩衡公的书应该出一本医文全集,他有很多专著,久未再版,主要有:《中医病理学》、《伤寒论条解》、《伤寒与瘟疫之分辨》、《麻疹发微》、《吴佩衡医案》、《医药简述》、《伤寒论新注》、《医验一得录》等。其中除《吴佩衡医案》外,我都未见过,即遗憾,又惭愧。惭愧的是,作为研究佩衡公的的学者,所见太少了。很多人都向我打听哪里能找到佩衡公的书,我本人也有强烈的愿望,佩衡公的书委实应该、也值得出版一部医学全集。据悉,陈编辑也确实曾向吴门后裔探询此事,遗憾的是,至今未能如愿。今天我再次吁请吴门后裔能够引起重视,照我看来,就纪念佩衡公而言,恐怕没有哪件事比得上出版佩衡公的书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了。如果真有什么困难,本人愿效微薄之力。坦率的说,此事若能引起吴门重视,就算我不虚此行了。

近日,我从顾树华先生的《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究及医案评析文献汇编》中获悉:吴生元教授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先后“整理编印了吴佩衡多篇学术文稿,如《中风病论治》、《咳嗽论治》、《痢疾论治》、《祖国医学先天心肾与后天脾胃相互关系》、《中药十大主帅》。编制了《伤寒论新注》、《医药简述》。编撰、出版了《麻疹发微》、《吴佩衡医案》、《名中医真传》、《中医疾病诊疗纂要》等多部论著,让吴氏学术思想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得以流传后世。”

吴生元教授多年来做的这些工作是功不可没的,我是在他辛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继续研究的,我作为佩衡公的研究者,在此要诚挚地感谢吴生元教授。

3,根据我对火神派的研究,我有一个概念,在诸多火神派传人中,佩衡公称得上火神派最忠实的传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火神派一代宗师,可以说是郑钦安之后火神派第一人。顺便说一下,出于研究的角度,我将火神派分为广义火神派和经典火神派,广义火神派,只要重视扶阳,广泛应用附子那就是火神派。经典火神派则在用药上具有明显的经方法度,用方大多都是经方,药味少,剂量重,每方用药多在三五味、七八味之间,加减不过一二、二三味,精纯不染,决不乱堆砌药物,法度甚严,达到郑钦安所谓 “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的地步,具有这一用药风格者,是为“经典火神派”,推敲佩衡公的用药与郑氏相比,不仅神似,亦且形似,忠实的继承了郑钦安的学术思想,选方用药带有明显的郑氏风格,称得上是经典火神派的代表。

当然,我深知对佩衡公的道德学问研究得还不深不透,今天能有机会来到佩衡公的故地,向吴生元、吴荣祖等佩衡公的嫡传后人、门生及众多云南同道当面聆教,实在是机会难得,三生有幸,万望各位不吝赐教,谨此先致谢意。

下面,我将自己学习佩衡公学术的心得向各位做以汇报,自感相对吴门后裔及传人而言,有些班门弄斧的味道,不免忐忑,因此不当之处,还请指教。

概括的说,佩衡公对《伤寒论》的研究十分深入,对郑钦安的学说十分推崇,忠实的传承了火神派的学术思想,从理论到实践乃至教学一以贯之。他曾说:“郑钦安先生的著作,是在实践中阐扬仲景医学的真理,其独到之处能发前人所未发。我认为在治疗疾病上很有价值,可以作为中医科学化的基本材料”。1962年,佩衡公还将《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作为教参资料翻印,在教学中推广。

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引述郑氏学说,在治好昆明市长之子的伤寒重症时,甚至还引用了郑钦安的—首诗,既述阴盛格阳之理,又表白自己心迹,佩衡公临床善用附子和四逆辈,而且在剂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有所突破,郑氏所制潜阳丹也为吴氏所赏用,这些都说明佩衡公与郑氏遥承之深。总结佩衡公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大致归纳如下:

 

一、精辨寒热,胆识超人

郑钦安辨证讲究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突出阴阳作为辨证总纲的地位,因此他“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佩衡公传承郑钦安的理论,强调阴阳学说为中医的精髓,善于在“阴阳上探求至理”,他说:“识病之要在于识证,识证之要在于明辨阴阳,唯辨证确凿,方能对证下药,得心应手。”“识别阴阳为治病之定法,守约之功也”(《医验一得录》)。郑氏总结出的“阴阳辨诀”、“用药真机”,是辨认阴阳的宝贵经验,佩衡公学而承之,从中总结出寒热辨证的著名纲领“十六字诀”,即热证为“身轻恶热,张目不眠,声音洪亮,口臭气粗”;寒证为“身重恶寒,目暝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热证兼见烦渴喜冷饮,口气蒸手;寒证口润不渴或渴喜热饮而不多,口气不蒸手。佩衡公谓:“万病有虚实寒热,临床之际,务必本此原则,庶不致贻误。” “然真者易识,而假者难辨。《内经》曰 ‘治病必求于本’,即凡病当须辨明阴阳之意也。” 佩衡公在寒热真假的辨析中,独具慧眼,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吴佩衡医案》中计有阳极似阴、阴极似阳,阴阳错杂十几个案例,佩衡公以“十六字诀”为纲,熟谙阴阳趋极之变,强调舌象、口气以及二便这几点在辨认阴证(反过来就是阳证)时的重要意义,在错综复杂的病情中,辨假识真,蹈危如平,从而演绎出许多回阳救逆的精彩案例,显示出非常高超的水平,印象深刻,令人难忘,这是他最重要的学术经验之一。下面举案例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