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演员马兰近况图:舊上海園林【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03:30
 舊上海園林【一】 来源:《园林》杂志 作者:沈福煦  

    一、大花园

  大花园位于今杨树浦腾越路195号,今上棉十二厂旧址,这是中国人自建的上海最早的公共性营业花园。据《点石斋画报》记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旅沪广东人卓某,购进“沪北杨树浦之东,广凡二顷”,这里临黄浦江建造一座大花园也别有风味。

  大花园基本上是以中国传统园林格局建造的,据记载,“其中高楼台阁,曲栏斜廊,结构经营,匠心独运,珍禽异兽,嘉木奇卉,无不罗致”,“复于园中凿池为沼,纡折分歧,悉栽荷芰,即以其土累成高阜,其上更建危楼两所,凭栏四望,风景毕显”。主人还将来沪演出后无法带回去的车尼利马戏团的大象、老虎、豹、马等大型动物收买下来,置于园中展示,因此这个花园也应当是上海的第一个动物园。但好景不长,大花园开放仅几年,园址就被盛宣怀创办的机器织布局收买,改建成纺织厂。

    二、河滨公园

  河滨公园位于苏州河南岸四川路桥与外白渡桥之间。这个公园建园甚早,清末就已建成。河滨公园又称“殷司公园”、“华人公园”及“苏州公园”。这座园林须从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之事说起。当时英租界经上海道准许,填苏州河黄浦江口的滩地建成公园,即公家花园(今黄浦公园)。但十六年后,光绪十年(1884年),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租界当局又将苏州河南岸四川路(今四川中路)以东的滩地填平,建造花园。根据《上海土地章程》条款规定,苏州河黄浦江水道及滩地永远属中国官地。于是,上海道派员到实地测量,发现租界侵夺苏州河滩地一丈余,且临河的土地也属中国人殷司(原名已佚,据英文Ince音译),后来通过领事团,再次转告租界,暂停施工。经领事团调解,租界同意放弃施工。中国方面则把原来坚持的“官地”改称“公用之地”,由中国方面填平后改作公共花园。当时上海道聂缉槼(1855-1911)曾对租界擅自侵夺河滩的行为提出保留意见,他说“予同时认为重要者即该地与其余官有滩岸情形不同,并请贵领袖领事转知工部局,不得根据误解,以为情形相同,任意处置滩岸。”但于事无补。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公园建成,于12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当时上海道聂缉槼参加了开放仪式。此公园占地6亩余,园中除了绿化外,还有日晷台、茅亭及少量其他活动设备,并挂有“寰海联欢”匾额。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租界,将许多租界内的纪念碑等拆除,好多纪念碑基石就被扔在此公园中。1986年,在这里发现赫德和巴夏礼纪念铜像的座基,便搬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内。

    三、豫园

  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万历五年(1577年)建成,距今已有四百余年了。此园的主人是潘允端,上海人,当时任四川布政使。他为了使父母生活愉快,故造此园孝敬之。但长辈没福气,园林还未建成,父亲已病逝。后来潘氏家道又每况愈下,所以只好将此园变卖,由当地绅士们出资购得,然后将此园奉献给城隍庙,作为庙之“西园”。此园在太平天国时曾一度作为“小刀会”的指挥部。后来园林日渐衰败,解放前夕,仅留下三穗堂、大假山、点春堂、萃秀堂、和煦堂及九曲桥等几处。

  豫园既有江南园林之美,又有上海园林之奇。此园以布局紧凑、变化繁多、美中有奇而著称。全园形式多样但风格一致,景区分明,流线明确,并有雅俗共赏之趣。豫园分为下述几个景区。

  大假山景区。这是全园的“序”。从荷花池边入大门,(原先荷花池也包括在豫园内,现在划出)迎面就是一座高大的建筑,三穗堂。“三穗”,意为一稻出三穗,寓意丰收。三穗堂后是一个很狭小的空隙,紧接着就是仰山堂,两建筑之间勾心斗角,精美绝伦。仰山堂有楼,名卷雨楼,这是取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意。后面就是大假山。下山向东,经“渐入佳境”廊就到第二景区,万花楼景区。这里有万花楼、鱼乐榭、两宜轩等建筑。这个景区空间变化甚多,特别是其前部,有鱼乐榭、两宜轩、复廊、亦舫等,十分紧凑。过了万花楼东曲廊,经腰门便是第三景区,这个景区空间似有中轴线布局之味,自南至北有和煦堂、打唱台、点春堂、藏宝楼,其东侧假山上还有快楼、静宜轩等。在打唱台之西有个门洞,入门洞转弯抹角来到第四景区。这是豫园中最大的景区,其建筑有九狮轩、会景楼、得月楼、藏书楼及玉华堂等。玉华堂南有一奇石玉玲珑。这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还有两块,一在苏州,瑞云峰;一在杭州,绉云峰。玉玲珑形态奇妙,玲珑剔透,符合我国名石的“皱、瘦、透、漏”的美学原则,关于此石,还有一段不平常的历史。相传宋徽宗爱造园,特别喜爱名石,各地州县常选送给他名花奇石。豫园中的玉玲珑,本来也作为“花石纲”准备送给宋徽宗。但因石重难运,只好作罢。明代时,本为储显所有,他的女儿嫁给豫园主人之子潘允亮,此石作为嫁妆运至豫园。不料运至黄浦江心时,因起风浪而翻船,石沉江底。后来雇人潜入水底用绳拴石,拖上岸来,不料将江底的另一块石也带了上来,而且正好做玉玲珑的底座。置于园中,使豫园更增奇添秀。

  豫园组景分区用墙分隔,但由于手法巧妙,不但不觉得分隔太板滞,反而使景区增添景观内容,这就是园林中的“墙的艺术”了。豫园中的这些围墙,都用龙墙,共有五条龙,即粉墙上部都做出波浪形的墙脊,加上砖雕龙首。这五条龙各有特点,各有名称:穿云龙、卧龙、白龙及双龙戏珠。

  今之豫园,还包括内园,其实这是城隍庙的庙园,本不属豫园。     四、课植园

  课植园坐落在青浦朱家角(镇)。此园取名课植,其寓意有“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这正是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一种意识。此园是我国江南大型庄园式私家花园,园主人叫马维骐,字文卿,故此园又叫马家花园。

  课植园占地96.7亩,约64400平方米。园主人马维骐于清末捐得道台官衔,置田产达8000余亩,可属官僚地主。此园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前夜。建造此园耗资30余万两白银,当然园林及其建筑都造得相当考究,其特征可谓中西合璧,博采众长,既有江南传统园林之风格,又有近代上海文化的海派特点。

  课植园后来衰落,改为民居、学校。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渐渐修复。今园内已修复的主要景点有:轿厅、会客厅、后花厅、迎贵厅、书城、钟楼、碑廊、望月楼、打唱楼、水月榭、课植桥、迎曛阁、倒挂狮子亭、双帛亭等厅堂楼榭计200余间。园内碑廊长达20余米,廊内汇集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文长(江南四大才子)的真迹碑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尚未修复的主要景点有:藕香亭、水晶宫、红房子等。

    五、醉白池

  醉白池坐落在今上海松江区松江镇南侧。这是个江南古代名园,原为明代大画家董其昌觞咏之处。到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归进士顾大申所有。黄之隽在《醉白池记》中写到:“若白太傅居池上,写乐趣于韵语,景物照闲,宛在目睫,……”可见为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池上赋诗之意而命名建的。“疏篱延远景,老树入新秋。”“碧荷万柄净方塘,修竹朱藤绕曲廊。”正是当时情景的写照。过去有人以为此园取名“醉白”,是与唐代诗人李白有关,这其实是误传,也许因为李白喜欢饮酒的关系。

  醉白池以池为中心来构园,环池布置景物。池东原有住宅,沿池的东岸有“莲叶东南”、“花露含香”两个方亭,其间连以曲廊。池的西南,池边建有“半山半水半书”亭。南廊壁上有“云间邦彦图”石刻28块,刻松江府“乡贤”百人。池东北为四面厅,原额为王时敏书“醉白池”;园内池上有旱船,用大画家董其昌书额,曰“疑舫”。池西北建水阁,名曰“池上草堂”,横跨水上,乃是消夏之佳处。池边有高大挺拔的香樟,枝干屈曲的盘槐等树。此外,榆、柳、梧桐等,绕屋扶疏,景可入画,与池中荷花相映成趣。庭院环境朴素典雅,错落有致,颇具田园风味。

  如今醉白池保持基本完好,游人络绎,为松江的一处重要景点。

    六、曲水园

  此园坐落在上海青浦区青浦镇,东临城河。这里原来是青浦(县)城隍庙灵圃,初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相传建园时向城中居民每人募钱一文,故又名“一文园”。曲水园中有得月轩、有觉堂、歌熏楼等建筑。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扩地增建,历时达四十余年才建成。园内有二十四景,占地达30余亩。清嘉庆三年(1789年)改名为曲水园。民国十六年(1927年)曾改名为中山公园。

  曲水园内景物以大假山为中心,假山上台级盘旋,山间林木葱郁,景色可人。因为高处,故青浦城郊景物尽收眼底。假山前后绕有荷花池,两边有溪水,西边有长堤贯穿南北,是园内主要游览线。两侧山水相依,亭桥相望。

  曲水园内建筑多集中在园的西南,以凝河堂为主体,其东有花神堂(庭院),堂西隔水有一组院落,以有觉堂为中心,其周围有御书楼、舟而非水、夕阳红半楼、得月楼等相围绕。凝河堂的西北,连有涌翠亭、长堤,堤上有喜雨桥。小濠梁、迎曦,环池鼎立,体态各异,但相互和谐得体。后池曲桥临波,长廊蜿蜒,树荫深处,更显得清幽恬静。园中松槐婆娑,银杏参天。筑园初时所种植的老树,已达数百年,如今仍然扶疏接叶、枝繁叶茂,实为难能可贵。

  曲水园及其建筑,亦可谓半古半今,有几处保持传统江南园林风格,但有几处已似近代公园。园中建筑有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但也有钢筋混凝土的近代形式,这也可谓上海近代文化的海派风格了。     七、胶州公园

  此公园位于公共租界,西区的星加坡路(今余姚路)胶州路交叉处。公园始建1933年,1935年建成;于是年5月12日开放。胶州公园占地40亩,由公共租界工部局所建。这里虽说是公园,但偏重于体育活动,所以园内有大片草地,还设有露天看台。相传公园布局是参照汇山公园的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此园改作静安区工人体育场,并在其边上建造电影院(即今之江宁电影院)。

  如今,胶州公园似已鲜为人知了,但多数上海人也许不会忘记抗日名将谢晋元吧。此园也与谢晋元有关。谢晋元(1905~1941),广东镇平(今蕉岭)人,字中民,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肄业,1937年8月在国民党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任参谋主任,当时随部队开赴上海增防,从而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9月,补五二四团团副缺。10月26日,闸北江湾守军撤退,五二四团断后,谢晋元率第一营四百余人据守在西藏路桥北堍的四行仓库内,坚持作战。战斗十分艰苦,于10月31日率孤军奉命退入公共租界,后被租界当局缴械并羁禁于胶州公园内。谢晋元督率将士不忘爱国,励精图治,拒绝日伪威胁利诱,坚持出操上课,并生产自救,赢得市民极大敬仰和关心。1941年4月24日早晨出操时,遭叛兵郝鼎诚等四人行刺身亡。重庆国民政府下令追赠谢晋元为陆军少将。抗战胜利后此园改名为晋元公园,以示纪念。

    八、复兴公园

  复兴公园位于辣斐德路华龙路(今复兴中路雁荡路),这里在近代属法租界。1844年,法国与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在此条约下,法国在上海划定租界范围,规定在英租界以南,东起十六铺,西至徐家汇附近为法租界。复兴公园的历史与法租界有关。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时,今复兴公园这块地由法国圈买下来作为囤兵习武之用。后为法国兵撤走,这里便成了一片荒地。直至1908年,由工董局开始筹建公园,当时称顾家宅公园(这里的地名叫顾家宅),俗称法国公园。次年(1909年)6月,公园建成,于同年8月对外开放。因此这个公园至今已近百年了。

  公园开放后,据公园章程规定,不许中国人入内,只有给外国人做保姆的中国人才允许带着外国孩子入内。可是却允许狗入内,只要它被洋人牵着,并加套口罩。这可谓丧权辱国之耻了。直到1928年,由于市民大众愤然之声日益高涨,为避免事端扩大,法租界当局才不得不修改章程,遂于同年6月,新章程出台,允许中国人买门票入园,并取消狗可以入园的条款。
当时在公园内有一块环龙纪念碑,是纪念法国飞行家环龙(Vallon)而建。环龙于1911年在江湾作飞行表演,不幸在跑马厅跌地,机毁人亡,故在此公园立碑纪念。此纪念碑设在公园北端,近环龙路(今南昌路)处,碑面上还刻有诗句,其中有“容福呵!跌烂在平地的人,或没入怒涛的人!容福呵!火蛾似的烧死的人!容福呵!一切亡故的人!”直译成中文,诗味甚差。每年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法国侨民多来这里举行庆祝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法国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有“民族复兴”之意,公园之南的马路也改名为复兴中路(即辣斐德路),后来复兴公园之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复兴公园,由于法国人在此经营,所以公园的整体风格和许多局部,都带有欧洲风味,特别是北侧的两处。东边的大草坪,南有喷泉池、花坛,北为放射形中心对称的草坪和小径,其风格具有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特征;西边的月季花坛,用椭圆形的草坪和道路,也能令人联想到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洛可可风格的园林形态。复兴公园典型地表现了西方传统的园林文化特征,可谓难能可贵了。这是上海乃至全国性的近代文化历史遗产,应当好好地保留下来,它既是供人们游赏的公园,但又称得上是文物。

  复兴公园南侧之景,布局自然得体,无论荷花池、假山、小路曲径等,都显现出我国传统园林特征。它是那么的自然、生动,显示出中国人对自然的见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示出比较典型的江南传统园林形态,也很可贵。但欠缺的是这两者的东、西方风格似比较对立,难以协调。

    九、纪念公园

  此公园是为纪念军工路通车而建,故名纪念公园。这座公园位于军工路虬江桥北。当时公园门口还建有军工路通车纪念亭。公园建成于民国九年(1920年)。

  这座公园的最大特点是园中广植梅树及其他的果树。园内还建有春晖别墅,供游人休息,并出售饮料、点心等。在夏天,来公园游憩者甚多,纳凉休息和就餐者络绎不绝。

  此园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时被破坏。由于它位于军工路,当时这一带很荒凉,没有人来管理,所以此园也就一直无人问津。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市园林处接管,改造成“共青苗圃”。上世纪80年代初,又改建为“共青森林公园”,并于1986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园内林木众多,初时尚为小树,如今已树木成林,有森森然之感,颇具自然林区之野趣。     十、宋公园与宋教仁墓

  宋公园又名教仁公园,即现在的闸北公园,位于上海闸北的宋公园路(今和田路)北端。这里是宋教仁烈士的墓地,此墓建于1914年。

  宋教仁(1882-1913年),湖南桃源人,早年与黄兴一起建立华兴会,后来为同盟会创始人之一,为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立下汗马功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任法制局局长。同年3月,任唐绍仪内阁农林总长,但不久即辞职。后来他以同盟会为基础,吸收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组成国民党,当选理事,代孙中山主持党务。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当时有“内阁总理非宋莫属”之说,因此被袁世凯视为眼中钉。1913年初,宋教仁南下发表竞选演说,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反对独裁,使袁世凯更为恼火和惊恐,于是便密谋对宋下毒手,制造震惊海内外的“宋教仁血案”。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许,宋教仁正准备启程北上,在沪宁铁路上海站遇刺。当时腰部中弹,急送沪宁铁路医院。宋即授意黄兴代拟致袁世凯电,请确立宪法,保障民权。次日,袁世凯电复假意慰问,并下令“限期破案”,“依法重惩”。不料因伤势过重,宋教仁于22日凌晨4时27分不治身亡。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3月24日,两租界捕房捕获凶手武士英,搜获密谋刺宋的确凿证据,查明此案是袁世凯通过国务总理赵秉钧所干的。一个月后,案犯武士英暴死在狱中。事后,宋案证据通过报刊公布于众,舆论哗然。4月26日孙中山从日本抵达上海,在党内急商对策。6月25日德国驻华大使照会外交部,拒绝引渡宋案要犯洪述祖。于是,孙中山只得作二次革命的打算。

  宋教仁遇刺身亡,后来有谭人凤等为他建墓。墓就建于今之宋教仁墓处。陵墓占地约9亩。墓形为半圆形,墓的顶上有雕塑,雄鹰展翅,爪子踩蛇,意示惩恶扬善,壮志凌云,甚有纪念性。墓前有宋教仁坐像,左手持书本,右手托腮。坐像下有大理石基座,上刻“渔父”(宋教仁号)二字,系章炳麟手笔。其后部还有于右任题字。总的说,墓与雕塑两者构图完整,比例恰当,和谐得体。但可惜此墓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按原样重建。     十一、秋霞圃

  秋霞圃创建于明正德至嘉靖年间(1506~1566年),相传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由工部侍郎加嘉义大夫龚弘(字元之,号蒲川)所建,于明正德年间基本建成,最终于嘉靖年间全部建成。到了明朝末年,此园几经辗转,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改属嘉定城隍庙。为其庙园。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将其东沈氏园并入。

  秋霞圃以狭长水面为中心,水池西北以建筑为主,有四面厅,名“山光潭影”。厅西有黄石假山,山上筑亭,亭名颇具匠心,曰“即山”;登亭可俯瞰全园,还可远眺城厢及郊野。假山下有山洞,曰“归云”;山北有轩,曰“延绿”。池之南还有假山,下有泉流,水好似从山中流出,自然得体。山上有落叶乔木,疏密有致,很讲究手法。若身临其境,顿觉景色幽深,不知尽端所在。北岩临水有“朴水亭”,亭横卧于水面之上,甚有情趣。西部有“丛桂轩”,位于水尽端面水处,其南为“池上草堂”,折向东,有“舟而不游轩”。池东有屏山堂,与丛桂轩互为对景。

  秋霞圃之名,相传取自唐代文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明邓钟麟《秋霞圃诗》中有“岂徒雅集追西园,直欲豪华压金谷”。足见园林之豪华。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东征时,秋霞圃毁于战火,仅剩湖石数块、荒池一泓。清光绪二年(1876年)起,此园开始修复,先后修复数处景点,但终难恢复昔日之园景。辛亥革命(1911年)时,各地废庙兴学,于是到了民国三年(1914年),当地乡绅汤兆丰在嘉定城隍庙创办启良学校,民国九年(1020年)学校迁至秋霞圃内。抗日战争时期秋霞圃被日军占用,改为军医院,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启良学校仍在此复校。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秋霞圃作为园林,仍未好好修复,到了1960年,政府将秋霞圃列为县级文物,1962年又升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从此便对它进行大规模修复。可是在“文革”期间,园再次遭破坏,直到1979年才再次重修,并于1983年初修复对外开放。

    十二、古猗园

  古猗园原名漪园,“猗”应读yi,读成qi或ji,均是误读。此园位于南翔镇,明嘉靖、万历年间由闵士籍所建。此园由明代嘉定著名竹刻家朱三松所设计。取名“古猗”,是取《诗经·卫风》,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此园虽也属古典园林,但其形态已较旷散。

  古猗园最早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古猗园被洞庭山人叶锦购得,并作大修,定名“古猗园”。当时园中景物有逸野堂、小云兜、采香廊、环碧楼、浮筠阁等。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古猗园改属州城隍庙,并成为上海近郊名园之一。

  此园之格局,以洗鹅池为中心,其南北均为草地、林木、山石,建筑点缀其间,视野旷而不奥,甚有个性。园之南有竹枝山,山上有缺角亭,亭少一角,似被故意削去。这是近代的事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故削去亭的东北角,以表示我国东三省被日军所占,难忘民族之耻,表明抗战之决心。园中有白鹤亭,这是古猗园中的一个内容。相传古时候这里经常有两只白鹤飞来,伫立石上,人们觉得很奇怪。后来有一僧人朝着白鹤飞来的方向前行,并一路化缘,后来他便将所得的钱财,建成一座佛寺。寺建成后白鹤便飞向寺中,然后南飞而去,此后便一去不复返了。人们想念这对白鹤,故这里就叫南翔。古猗园中建白鹤亭,以示纪念。

  古猗园内还有几个有名的建筑,如浮筠阁、不系舟(石舫)、鸢飞鱼跃轩、逸野堂、南亭、微音阁及梅花厅等,均以曲径、小桥相连,游赏路线自然得体。但从总体结构来说,已与今之公园相近了。  ★★★還舊樓主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