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成评书网打包下载:搜集小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主要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6:00
搜集小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主要方法     搜集小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本节着重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评定法与作品分析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指教师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描述学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运用观察法搜集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主要目的在于评定学生的心理活动水平,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观察掌握比较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观察法作为搜集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一种基本方法,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然性与直观性的特点。科学的观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偶然的观察。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与计划性,而且要求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所受时空的限制较少。只要教师在观察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随时进行。另外,它的直观性体现在它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感官或仪器来获得详细而真实的材料。因观察的方式、内容、时间的不同,观察法有不同的分类,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1)根据观察方式的不同,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教师凭借自己的感官来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教师利用一些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学生进行考察,如采用录音、录像等设备来对学生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间接观察的优点在于它突破了直接观察受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观察的效率。(2)根据观察内容的不同,观察法可以分为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全面观察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的所有行为进行观察。如教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采用全面观察,包括观察学生学习、情绪、人际交往等诸方面。重点观察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某些行为进行观察。如想了解一年级新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可以选择一年级新生在刚入学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上课听讲、发言、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观察重点。(3)根据观察持续时间的长短,观察法可以分为长期观察与定期观察。长期观察是指持续几周、几个月、几年的观察。如对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出现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可对其进行长期观察,考察各方面的因素,避免过早地、简单地下结论。定期观察是指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如教师在对接受心理辅导后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时,可采用定期观察,即隔一定时间观察、记录一次。教师在采用观察法搜集学生信息时,应如何进行具体操作呢?首先,确定观察目标,即你想观察什么。如果你想了解学生同伴交往的状况,那么,你所要观察的问题就围绕着同伴交往展开,观察他们在学校里如何与同伴交往,如何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及如何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等方面。其次,制定观察计划。当观察目标确定后,下一步就要制定出完整、清晰的观察计划。一般来说,观察计划包括观察对象(你想对哪些学生进行观察)、观察内容(你想观察那些学生哪方面的行为──学习方法、社会化程度等)、观察时间(你打算在什么时间来进行观察,每次观察多长时间)、观察地点(你打算在什么地点开展观察──教室、专门的活动室还是校外生活中)、观察方式(你打算采用直接观察还是间接观察,隐蔽式还是公开式等)、观察效果(如何才能获得有效的观察,有哪些因素影响观察有效性,应该如何控制这些因素)以及观察伦理问题(你的观察是否会引起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应该如何避免)。第三,做好观察记录。记录是保证观察内容详实与准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合格的观察者除了有敏锐的感官,善于借助各种仪器进行观察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做好观察记录。观察记录的方式包括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与连续记录)、取样记录(即抽取其中部分行为作为观察对象记录下来)与行为核对表(即将研究对象分解成许多可直接观察的行为,以时间序列为观察点,每隔一定时间做一次观察。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哪些行为发生了,哪些行为没有发生,把结果记录下来)。无论采用何种记录方式,都要做到准确真实、全面完整、周详系统。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时,可以将观察笔记分成两部分,左边可以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用平实的语言(避免文学化的描述)记录下当时的观察情况(观察场地情况、观察氛围、学生在观察中具体的行为表现等),右边可用于作个人笔记,可在当时或事后写下观察者的感想与看法(如“我觉得他当时一定很难过”)。最后,教师要整理、分析所收集到的观察资料,对所观察问题做出确切的、科学的、本质的解释,并将其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使用观察法时应注意避免“观察者效应”,即因观察者本身的主观倾向性而给观察结果带来的不客观与不公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观察时要坚持客观性原则,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进行观察,不应掺杂个人的主观倾向性。例如,教师在进行观察前可能对某些学生带有偏见,因而在呈现结果时,对所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做出歪曲的解释。如同样观察到上课不积极发言的现象,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可能总倾向于认为他们是由于不爱学习;但对于好学生,教师可能会倾向于认为他们是由于胆怯等其他原因造成的,从而影响了观察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二、问卷法问卷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相当古老的研究方法,教师可用它来搜集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即教师通过书面形式,把严格设计的问题,以邮寄、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分发给学生,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它具有简单易行,可量化、效率高等特点。问卷传递方式多,传递速度快,有利于教师在短期内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资料,这是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它比较适合于进行大面积的调查研究。通常,我们按问卷设计的方式将它分为开放式问卷(非结构型问卷)、封闭式问卷(结构型问卷)、综合式问卷。开放式问卷是指一种没有给固定答案,允许学生自由回答的问卷形式,也称之为无限制式问卷。就题型而言,它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开放式问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获得更多的较为深入的资料。它比较适合于小样本。但是,它也可能会导致学生不着边际地思考,答非所问,也可能使学生因嫌花费时间与精力太多而放弃回答。这些都会影响问卷的效果。封闭式问卷是指教师提供可选择的答案,要求学生按照所提供的答案进行选择做答,有一定的限制性的问卷,也称之为限制式问卷。它包括是否式(即答案只有“是”或“否”两种,二者择其一。例如,我和同学相处得很好:A是;B否)、选择式(在每个问题后列出若干可供选择的答案,可以单选,也可多选。例如,能按时认真完成作业:A不能;B不大能;C有时能;D比较能;E能)、排列式(按自己的意愿对所提供答案进行排列,排列时可限制数量,也可不限数量。例如:下面是你们小组同学的名单,请按照你与其关系的好坏来重新排列)与尺度式(按程度来进行回答。例如,小学生反应评定量表中给出问题“能够集中注意力吗?”然后划出1~5个等级尺度,并在尺度下给予文字说明)。综合式问卷一般以封闭式为主,根据需要加上一些开放性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可将比较清楚、有把握的问题作为封闭式问题提出,而对那些尚不十分明了的问题作为开放性问题放入,但数量不宜过多。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如何使用问卷法。(1)确定问卷所要收集的资料。教师根据研究目的,查阅有关文献,明确通过问卷想了解哪些信息。(2)确定问卷的类型。教师要根据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性质及日后资料分析与整理的方式来确定问卷的类型。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一般采用图画式或封闭式的问卷,对高年级的学生可采用开放式问卷;对一些只想进行一般性了解的问题可采用封闭式问卷,若想深入了解,则宜采用开放式问卷;若对所收集资料主要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与整理的,可考虑采用封闭式问卷,若对所收集资料力图进行定性的深入分析,则考虑采用开放式问卷。(3)拟定问卷的标题与指导语。在确定了问卷所要收集的资料与问卷的类型后,便可以着手问卷的编制工作了。首先拟定问卷的标题与指导语。注意标题要与研究目的相符,避免引起学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指导语要说明此项研究的意义;语言要诚挚、恳切、热情;还应简明扼要,不要繁多冗长。(4)拟定问卷的题目。拟定问卷的题目是使用问卷法的关键。在题目的设计与表达中要注意:每个题目都应与研究目的息息相关,避免无关问题的出现;问卷中要突出重要主题,要尽可能简短,题目数以能获得所需资料为准;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30~40分钟为宜,如果问卷过于冗长,则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或疲劳效应;表达问题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不要带有个人倾向性,避免“社会赞许效应”;题目尽可能避免涉及个人隐私与社会禁忌;题目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对不同年级学生编制问卷时所选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所区别(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应采用通俗生动的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较多的书面语);题目排列要恰当,遵循时间顺序、内容顺序与类别顺序。具体地说,问卷首先要说明为什么进行此项调查,以解除顾虑;学生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经历及家庭基本情况等,应放在问卷的前面部分;能引起兴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放在前,容易引起紧张、牵涉个人的问题或复杂问题可放在后面;同时按内容或性质,把以同类方式回答的问题编排在一起,使同一内容或内容相近的一组题相对集中且有内在逻辑联系。一句话,问题排列要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合乎逻辑。(5)进行预测与修订。问卷编制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还不能称其为正式的问卷,因为其中还掺杂着不少个人主观臆想的成分。因而需要对这份问卷进行预测,或请一些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评定、提出意见,从而发现新的问题,再对现有的问卷进行修订,好的题目保留,不好的题目淘汰。(6)形成正式问卷并进行施测。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教师运用访谈法来搜集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来获得第一手资料。它具有目的性、互动性与艺术性。日常生活中的交谈往往是无主题、无明确目的的,但是作为研究方法的访谈却有着明确的目的。它有一整套的访谈设计与实施的原则,以保证访谈的有效与结论的客观。访谈也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果只有一方的作用,那么访谈将无法顺利进行。另外,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它与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最大的区别还在于它的艺术性。它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在运用时要讲究提问与交谈的艺术,尽量做到轻松自在,灵活机智。通常,根据访谈的结构可将访谈法分为结构型访谈、无结构型访谈与半结构型访谈。在结构型访谈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具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每个学生接受的刺激都是相同的。在这种方式的访谈中,所要提的问题,提问的方式、顺序及记录的方式等,都已经标准化了。与结构型访谈相反,在无结构型访谈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访谈亦没有固定的问题,教师采用各种技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表看法。访谈的形式灵活,可随机应变。运用这种方式的访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半结构型访谈中,教师对访谈的结构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允许学生积极参与。即教师事先准备一个粗略的提纲,根据自己的访谈设计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但在访谈过程中,教师也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访谈的程序与内容。一般来说,教师使用访谈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确定访谈目的,选定访谈对象访谈法与日常生活中的交谈的不同在于其目的性。因而教师首先要确定访谈目的,选定访谈对象,这是进行深入访谈的前提。如教师想了解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要在访谈前先了解哪些学生是成长在单亲家庭中的,然后再对他们进行深入访谈.2.选择访谈方法确定了访谈目的后,接着要根据目的选择恰当的访谈方法,从而保证访谈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如果教师事先对访谈问题已有明确的框架,那么可考虑采用结构型访谈;如果教师事先对所要访谈问题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想通过访谈了解得更全面、更深入,那么可考虑采用无结构型访谈。 3.编制访谈问题或访谈提纲 访谈前要先编制好访谈问题或访谈提纲。若采用无结构型访谈,则编制访谈提纲;若采用结构型访谈或半结构型访谈,则编制访谈问题。但无论是编制问题还是提纲,均要注意以下几点。(1) 问题要清楚、明确而具体,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如“你喜欢学校吗?”这一问题就不够明确,学生可能喜欢学校的某些方面,而不喜欢另一些方面)。(2) 问题表述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你不能问他“你对自己的同伴关系满意吗?”你可以问他“你在班上有几个好朋友?”然后再一步步入谈其同伴关系问题)。(3) 注意使每一具体提问都集中在一个单一的变量或问题上(即每一次提问尽可能集中提一个问题,不要一次问多个问题)。(4) 提问时的措辞不能流露出自己的偏见(如访谈单亲家庭学生时,避免提出“像你这样没有父亲的孩子,你觉得自己快乐吗?”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刺激,影响访谈效果,也在无形中伤害了学生)。4.做好访谈前的设备准备教师在访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的准备(如录音机、话筒、磁带、记录纸、笔与照相机),并确保能用,以避免访谈中设备出现故障而影响学生的情绪,从而影响访谈进程。5.访谈过程中注意谈话自然,提问灵活访谈法的优点就在于其能帮助教师收集较大的信息,因而在运用访谈法时,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谈话的方式要自然,创设融洽的气氛。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提纲或问题,可根据访谈进程,灵活提问,随机应变,适当地追问,以获得更多的资料。6.巧妙记录记录是访谈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如何记录才能获得有效的信息呢?这是因人而异的。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有效的记录方式,进行巧妙、有效的记录。如可以当场少记,事后整理;边记录,边交谈,边观察;也可以在学生不易觉察的情况下,用录音或录像方式记录,然后再进行整理、评分。7.整理分析访谈记录,形成报告很多教师在做完访谈后,常常面对一大堆访谈记录无从入手,没有及时整理分析,从而浪费了访谈资源,也没能从中得到有效的信息。因此,整理分析访谈记录、形成报告,是运用好访谈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在访谈后及时整理访谈记录,从中概括出有效信息,形成访谈报告;或将有效信息录入学生心理档案中,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其效用。四、测验法测验法是搜集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教师可利用一些标准化测验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所谓标准化测验是指按照科学程序编制和使用,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测验。由于测验用的项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物理环境等均经过标准化,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由于评分计分的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由于分数的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虽然测验法的客观性尚需进一步提高,但它毕竟是测量人的心理特性的较为客观、较为科学的方法,目前还没有更有效、更实用的方法能够取代它。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测验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在此我们仅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测验功能分,可以分为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包括情绪、气质、性格、兴趣等)测验,成就测验(亦称学习成绩测验)。(2)按测验对象分,可以分为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个别测验每次仅以一位被试为对象,通常是由一位主试与一位被试在面对面的情形下进行。团体测验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必要时可配几名助手)对多数人施测。(3) 按测验方式分,可以分为纸笔测验(测验所用的是文字或图形材料)、操作测验(测验项目多属于对图片、实物、工具、模型的辨认和操作)、口头测验(测验项目为言语材料)、电脑测验(测验项目为文字或图形,在电脑上显示,被试按键作答)。(4) 按测验目的分,可以分为描述性测验(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能力、性格、兴趣、知识水平等进行描述)、诊断性测验(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行为问题进行诊断)、预示性测验(目的在于通过测验分数预示一个人将来的表现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关于小学生常用的心理测验及如何选择使用,将在后二节详加介绍,此处从略。 五、评定法 评定法是指评定者先用主观判断的方法直接给所要研究问题的特质赋值,随后再把所得的数据像测量所得的数据一样进行统计分析。作为测验法的一种补充,它是搜集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一线教师常常苦于无现成的有较好信、效度的测验量表,如果进行纯定性描述又无法清晰地说明问题,这时可以考虑选用评定法。评定法通常使用评定量表,包括数字式、描述式与图式三种。数字式评定量表即用一个顺序的数字系列来表示判断范围,由评定者根据心目中对各级水平把握程度与对被评者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一个数值。例如,让学生互评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可给他们一个从零到五的评定尺度,让他们评出每个人所处的水平。描述式评定量表是指对所要评定的对象提供一组具有顺序性的文字描述,再配以数字,由评定者选出一个最适合被评者的描述,同时决定其相应的数值。例如,让家长评定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可以用描述性语言有顺序地描述所要了解的问题(经常帮父母做家务;数次帮父母做家务;偶尔帮父母做家务;很少帮父母做家务;从不帮父母做家务),然后让家长在符合孩子在家表现情况的描述下面打勾。图式评定量表指只给出某一特征的两端,由评定者依据对两端标准掌握及对被评定者的印象,直接确定其在这个测度的相对位置,然后用尺量出离端点的距离来作为最后的评定数值。例如,以图式两端表示学生对别人的关心程度,一端是“对别人很关心”,另一端是“对别人毫不关心”,这条线段的长度是8厘米。由教师评定,教师通过平时对该学生的观察,在线段上找到一点并确定该生处于那个位置。经测量得知,教师所评定的点距左端5.4厘米,那么5.4即作为其评定分值。评定法的使用简单、方便,但要注意对其结果的解释与分析,避免主观倾向性。因而,作为搜集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方法之一的评定法,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采用多方面多角度的评定,通过结合各方的评定来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性。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在用评定法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时,应该不仅仅由教师评定,还要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家长评定,从而避免以偏概全,也使得评定结果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