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夜行燕公子前男友:复兴时评:谣言里的盐暴露出虚拟危机短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05:18
   

复兴时评:谣言里的盐暴露出虚拟危机短板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7日 14:26

作者:邓海建

爱书斋 收录于2011-03-21  受日本核电站泄露危机影响,浙江、广东等多地市民抢购碘盐防止核辐射。浙江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中国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海盐的量不会超过20%。广东省大概也只有三成左右的食盐是海盐,而且中国矿盐资源充裕,不会出现供应不上情况。(3月17日新华网)

      这两天,老百姓见面问候的第一句话是——“买盐了吗?”百货店里的玻璃上大多贴着一张手写的宣传纸,“本店盐已售完”。关于核辐射与碘盐的纠结,网友总结得很形象: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世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不好使;世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买太多了;世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齁死了,盐没用完……

      中盐总公司说,我们的盐是足够的;专家说,核辐射防治与吃碘盐基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地方政府说,手里有盐、咱心里不慌。遗憾的是,抢盐事件还是扎扎实实地演出了一场闹剧。真相其实并不复杂:一方面,我们现在吃的盐,基本上多是井盐、湖盐,比如单单察尔汗盐湖500亿吨氯化钠,可供全世界食用1000年,更别说我们食盐储备充足、各省还都有国家级食盐储备了;另一方面,碘盐防治核辐射本身就是个天大的笑话,按照国际标准,每千克食盐中的含碘量仅20-40毫克,这点碘含量,还抵不上半个碘片。

      不复杂的道理,却并未消解得了暂时的市场乱象,这板子恐怕不能只打在抢购的老百姓的屁股上。为什么大家要去抢盐?无非三者:一是不明真相,被核危机的谣言牵着鼻子走;二是被迫参与抢购,盐是没有弹性的消费品,怕别人买了自己做菜都困难;三是个别无良商家趁机炒作,囤积居奇,幻想制造出新的“绿豆行情”出来。无论哪种情况,民众都有理由质问:公权部门的应急反应在哪里?谣言为什么又长了“飞毛腿”?

      这些年,“牙防组”般的专家,不断玩着左右互搏的游戏,谁出钱就为谁说话,科学的公信被荡涤得一干二净;至于地方政府部门,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伎俩更是炉火纯青——诚信体系的大梁硬不起来,国民心理的脆弱指数不断飙升。都说谣言止于智、止于信息的公开透明,但如果信息本身就是个“爱撒谎的主”,公开透明果真能终结得了谣言吗?

      现代传媒手段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快速与高效,抢盐的谣言正是借助短信、微博等平台肆意蔓延;遗憾的是,我们的应对机制却显得“相当传统”,不紧不慢地“开会研究”,完了再按部就班地在媒体通稿发布,等辟谣的精神出来,盐早就疯了!那么,为什么相关部门不能再第一时间给大家发个短信?到底是程序重要还是效率重要?

      奔跑在谣言里的一袋食用盐,呼啸间暴露出我们在虚拟危机前的某些短板与不堪,读懂其间的警觉,这是比应对抢盐风波更切迫的命题。

打印】 【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 责任编辑:唐样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