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绣服装人才网:变后掠翼颠峰之战:F-14与MG-23的8分钟对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36:04
变后掠翼颠峰之战:F-14与MG-23的8分钟对决2009年02月24日 18:40新华网 二十多年前,东西方阵营里最优秀的变后掠翼战斗机在地中海的南部进行了一场历时只有 8 分钟的空战。虽然这次战斗的时间很短暂,但给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而又富有启示的。当我们现在回顾这场空战的时候,就不得不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详尽的叙述,以便对空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利美交恶史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同样这次变后掠翼战斗机之间的空战也是国际政治的体现。空战本身虽然具有偶然性,但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来看却是必然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探究此次空战的起因,我们不得不先从利比亚和美国的交恶史谈起。

1969年9月1日,年仅27岁的利比亚陆军通信兵部队穆阿迈尔·卡扎菲中尉发动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随即卡扎菲晋升为上校开始掌握利比亚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当时美国在海外的最大一个空军基地),驱逐数千名美军士兵。美国对卡扎菲的这一决定异常恼怒,而利比亚随后与苏联越走越近则更让美国人难以接受。

1973年,利比亚“狂人”卡扎菲上校对外宣布:从利比亚的班加西至密斯莱达湾西部的锡德拉湾属于利比亚水域,任何在此水域航行的舰船都应离开该水域,否则将受到利比亚的攻击。锡德拉湾面积大约有10.8万平方公里,美国海军第六舰队经常在这里进行演习。利比亚的这一领海要求立即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声称只承认利比亚海岸线外的12海里以内的水域为其领海,而且仍然会派舰队前往锡德拉湾演习。

虽然美国态度很强硬,但当时处于战略守势的美国也不希望与利比亚发生什么冲突,所以实际上自此后美国军舰就极少进入锡德拉湾了。1981年1月20日,“强人”罗纳德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不久,伊朗人质事件也得到了解决,美国迫切希望重新获得世界领导者的地位。而在人质事件中极力支持伊朗的利比亚,则成为了美国第一个打击的目标,里根总统希望通过打击利比亚为自己随后推行的强硬政策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锡德拉湾消失多年的美国海军也希望有所作为,于是沉寂了多年的美国庞大的战争机器重新开始运转。

1981年8月17日,一支庞大的美国海军舰队驶入了距离利比亚海岸线十分近的锡德拉湾,其任务对外宣传是进行所谓的年度演习。这支舰队由2艘航空母舰福莱斯特号(CV-59)和尼米兹号(CVN-68)、14艘巡洋舰驱逐舰组成,另外还包括150多架舰载作战飞机。由于此前利比亚宣称锡德拉湾属于利比亚的领海,而美国则认为锡德拉湾属于国际水域,于是一时间锡德拉湾的形势异常紧张,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8月19日早上7时许,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的雷达发现两架利比亚的苏-22战斗机正向舰队飞过来。与此同时,锡德拉湾上空一架 E-2A“鹰眼”预警机也探测到敌机位置。两架隶属于VF-41“黑皇牌”中队的 F-14A“雄猫”战斗机此时正在锡德拉湾上空执行巡逻任务,于是他们立即接到了舰队指挥官的拦截指令。

两架F-14A接近利比亚苏-22后,准备迫使他们离开己方舰队的演习区域。突然,一架苏-22向F-14A发射了一枚AA-2“环礁”空空导弹,但没有击中目标。两架F-14A随即展开反击,分别发射了两枚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将两架苏-22击落。此次空战从苏-22 发射导弹开始到两架苏-22被击落,总共只有短短的1分钟,所以被称为“一分钟空战”。

美国媒体在报道“锡德拉湾事件”时,用的最多的一个新闻标题是“美国海军VS利比亚空军=2:0”。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这次空战在战史上还是具相当重要的“纪念意义”的,这是美国战机自越战结束以来第一次与别国飞机进行的空战,也是世界上变后掠翼战斗机之间的第一次实战较量。

“一分钟空战”让卡扎菲大为光火,也使美国与利比亚的关系愈加水火不容。美国在 1986 年借口利比亚参与了几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袭击,又先后两次对利比亚进行了军事打击。其中在当年4月14日“黄金峡谷”轰炸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行动中,差点将卡扎菲炸死。空袭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随后的几年中利比亚也确实老实了许多,至少是在表面上。但好景不长,1988年发生的两件事情却再次使利比亚和美国各自拥有的变后掠翼战斗机在空战中一较高下。

8分钟空战

1988年年底,美国政府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情报,开始指责利比亚在其首都西南50英里处的阿布塔建有一个大型化学武器工厂,主要生产芥子毒气和化学神经毒气。消息传出世界舆论一片哗然,而美国民众对此的反应更加强烈。里根总统在一次电视采访中直言不讳的表示,美国不排除对这个化学武器工厂实施军事打击的可能。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甚至开始筹划用“战斧”巡航导弹攻击该工厂的计划,这样就可以把可能发生的伤亡减少到最低。而更令美国担心的是,有情报显示伊拉克正在帮助利比亚研制核武器。很快,美国海军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航空母舰编队开始从诺福克海军基地启程前往地中海,与正在该海域执勤的约翰·肯尼迪号(CV-67)航空母舰编队汇合,对利比亚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

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机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英国的途中在苏格兰一个小镇洛克比上空发生剧烈爆炸,机上258名乘客全部遇难,其中大部分是美国人。经事故初步调查发现,这次爆炸很明显是恐怖分子所为。虽然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但美国根据初步搜集到的情报已经将这笔帐又算到了卡扎菲的头上。一时间,地中海上空战云密布,利比亚与美国的第三次冲突随时都可能发生。 

VF-32“剑士”中队的F-14A 和 E-2C“鹰眼”预警机

1989年1月4日的早上,肯尼迪号航母编队正在地中海克里特岛(希腊东南沿海的一个岛屿,位于地中海东部)附近海域游弋。两架由航母上起飞的F-14A“雄猫”战斗机正在空中执行战斗巡逻任务,为即将进行实弹攻击演习的A-6攻击机群提供空中保护。这两架F-14A隶属于约翰·肯尼迪号上第三航空团的VF-32“剑士”中队,代号分别为AC-204和AC-207。长机AC-207(出厂编号 159610)的飞行员约瑟夫·伯纳德少校,领航员为当时担任第三航空团团长的斯蒂芬·科林斯中校。僚机AC-204(出厂编号 159013)的飞行员为VF-32中队的中队长赫曼·库克中校,领航员尼奥·伊艾特少校,这样的F-14A双机编队可谓超豪华阵容。

虽然名义上这两架F-14A是为A-6攻击机群提供保护,但其真正任务是为一架RC-135电子侦察机护航。当时,这架RC-135正沿着利比亚海岸线飞行,监视利比亚方面对美军演习行动的反应。所以F-14A上的飞行员都很清楚,与利比亚战斗机随时都可能发生冲突。临近中午的时候,美国E-2C“鹰眼”预警机的雷达探测到有两架利比亚飞机从利比亚东北部港口城市托布鲁克的阿尔邦布空军基地起飞,正向A-6攻击机群飞来。得到预警后,A-6攻击机群迅速离开了危险区域,而F-14A双机则接到命令前往拦截。

上午11时57分,F-14A双机正飞行在6,100米的高空。这时,长机AC-207的领航员科林斯中校在雷达屏幕上发现了这两架利比亚飞机。这些“妖怪”(美国飞行员经常将任何潜在的敌对飞机称作妖怪 Bogey)当时高度为3,000米,距离F-14只有72海里。于是F-14A双机开始加快速度,径直向利机飞去。接着两架利比亚飞机降低高度至2,500米,速度为800公里/小时。为了避免发生冲突,AC-207开始右转40度,并完成了一个小筋斗机动。F-14A的这一动作明确的告诉利比亚人:我们不想与你们发生冲突,此时距离利机只有61海里。但令美国飞行员极其吃惊的是,利比亚飞机也进行了快速的急转动作以恢复与F-14A的机头相对的状态。米格机通常携带有雷达制导的AA-7“顶点”空空导弹(苏联当时的编号为 R-23)和AA-8“蚜虫”空空导弹(苏联当时的编号为 R-60)。“蚜虫”导弹是用来追踪敌机发动机喷气口排出废气的热源来锁定目标的,而“顶点”导弹则被用作迎头攻击。

11时58分,AC-207左转20度的时候,利机也跟着实施了机动,向右闪去。随即,两架F-14A开始一起降低高度至1,000 米。这样位置较低的F-14A可以利用AWG-9雷达对利比亚飞机有个更清楚的观察,而处于高处的米格机上的苏制机载雷达则要受到海面杂波的强烈干扰。很快,这两架利比亚飞机被证实都是米格-23MF“鞭挞者”变后掠翼战斗机。

当双方距离只有53海里的时候,AC-207和AC-204再次向左方转去,高度也已经下降至900米。突然,米格-23MF开始加速扑来,于是F-14A双机也开始加速,并右转 30 度。在地面雷达引导之下,两架米格-23MF始终用机鼻对着F-14A,摆出一种空中决战的态势。在此其间,美国海军的 E-2C 预警机监听到利比亚地面控制人员多次命令米格机的飞行员要紧紧咬住“雄猫”。

长机 AC-207

很快,两架F-14A锁定了米格-23MF编队,但利比亚人依然沉着的、坚定的向美国人飞去。一般情况下,当利比亚战机被F-14A的AWG-9雷达锁定后,其机舱内的报警系统会响个不停。接下来利比亚飞行员会向地面指挥人员汇报自己已经被F-14A锁定,而利比亚地面人员则马上会告诉飞行员立刻结束任务返回基地。虽然此前许多次拦截利比亚飞机都是这样的结果,但这一次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人惊奇的发现利比亚飞行员一直没有向地面发送任何告警信息。F-14A的机组成员、E-2C上的空中管制人员和航母上的战术司令部的指挥人员简直不敢相信会发生这一幕,因为米格机的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杀。

当F-14A距离米格-23MF只有35海里的时候,战术司令部向E-2C预警机上的空中管制员发出了黄色警示,随即“鹰眼”马上向“雄猫”进行了转达。根据美军交战规则RoE(Rule of Engagement)的相关规定,空中作战时的警示分为三个级别:白色警示,表示此时敌机不大可能进行攻击(可以解除警报),但己方战机可以在自卫的情况下攻击,或按确指挥官的口头命令进行攻击;黄色警示,表示此时敌机极有可能进行攻击,己方战机攻击已经确认为敌机的目标;红色警示,表示此时敌机的攻击即将来临或正在进行中,己方战机可以攻击除友机之外的任何空中目标。白色警示一般在和平年代使用,而红色警示则在发生大规模空战的时候使用,此时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按照舰队战术司令部的命令,如果米格-23MF显示出敌意,那么此时F-14A可以对其进行攻击。

进入黄色警示状态后不久,米格-23MF开始进行第三次机动,并下降至2,100米。F-14A再次右转,偏离利比亚飞机的航向。中午12时,AC-204发现自己已经被米格-23MF 僚机的雷达锁定,座舱内的警报声响个不停,此时双方之间的距离只有27海里。AC-207和AC-204于是改为平飞,稳稳的向米格机飞去。米格-23MF又接连进行了两次机动,最后机头又成功的对准了F-14A,此时双方的距离缩短为20海里。

12时01分,当距离米格-23MF只有16海里的时候,两架F-14A的后座领航员都打开了武器总开关(Master Armament Switch),并指示前座驾驶员抬升机头对准目标,以便获得发射 AIM-7“麻雀”导弹的最佳姿态。武器总开关位于F-14A后座舱的控制面板上,是一个很大的红色发射按钮,上面标有LAUNCH的字样。打开武器总开关后,两名机组成员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武器实施攻击了。由于后座领航员控制AWG-9雷达系统,所以他被赋予了操作重要武器的权力。领航员可以发射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或AIM-7“麻雀”中程空空导弹,而前座驾驶员只能使用M61机炮和AIM-9导弹进行攻击。这样的任务分工,让领航员的工作负担很大,往往会出现差错。后来,F-14D 和F-15战斗机对机组成员信息交流方面进行了改进,前座驾驶员可以完全操控整个空空导弹攻击,而不是像F-14A那样需要两名机组成员来共同完成。

在与米格机相距只有13海里的时候,长机 AC-207 的领航员科林斯中校叫道“Fox1!Fox1!”,随后按下了发射AIM-7导弹的按钮。很遗憾,这枚导弹偏离了目标。科林斯中校在距离10海里的地方又发射了一枚“麻雀”,但这次仍然没有击中米格机。面对F-14A的导弹攻击,米格机并没有丝毫逃走的愿望,反而加快速度气势汹汹的向美国人扑去。

正在地中海上空靠近利比亚海岸飞行的米格-23MF 双机编队

12时02分,双方之间的距离为6海里,彼此之间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对方的飞机了。两架“雄猫”向左右两边散开,两架“鞭挞者”则一起冲向 F-14A 僚机。在距离米格机只有4海里的地方,AC-204也发射了一枚AIM-7M导弹,终于击中了其中的一架米格-23MF,利比亚飞行员非常麻利的从正在坠落中的飞机中弹射出来。

在僚机攻击得手后,长机AC-207做了一个4.5G转向,飞到了余下一架米格-23MF的后方并将其锁定。当飞行员伯纳德少校准备发射AIM-9L“响尾蛇”导弹时,却听不到熟悉的导弹锁定目标后发出的啸叫声。伯纳德最初以为是导弹故障,于是选择了另外一枚“响尾蛇”,但同样还是没有任何反应。于是他决定选用AIM-7M导弹,但两机距离太近同样无法使用。这个时候, 后座的领航员科林斯中校也焦急起来,气急败坏的喊道:“用Fox2!用Fox2!”正当犹疑之际, 伯纳德少校再次选择了“响尾蛇”,接着试着调校起AIM-9L的音效开关来,马上就听到了那熟悉的啸叫声!原来是自己不小心把AIM-9L的音效给关掉了,伯纳德立刻在距离利机只有1.5海里的地方发射了一枚AIM-9L导弹,击中了那架米格-23MF 的发动机尾部。这架利比亚飞机开始拖着黑烟向下坠落,飞行员同样成功弹射出舱。天空中立即恢复了平静,只剩下了两具正在缓缓降落的利比亚飞行员降落伞和两架即将返航的 F-14A,这时候时钟指向了12时04分。整个空战过程,由E-2C“鹰眼”预警机的引导算起到击落两架米格-23MF为止,总共耗时8分钟。

空战的消息随即传回了美国本土,各大新闻媒体报道时都使用了这样一个标题“美国海军VS利比亚空军=4:0”。而利比亚政府则强烈谴责了美国的“侵略”行为,并宣称F-14A攻击了利比亚两架没有携带武器、正在执行侦察任务的米格-23MF 战斗机。但美国政府随即反驳道,F-14A上的战术摄像侦察系统 TCS(Tactical Camera System)拍下了两架米格-23MF 携带AA-7“顶点”导弹的照片,并且利比亚的这两架飞机已经飞出利比亚海岸线几十海里。美国五角大楼还公布了当时长机AC-207在空战时的通话录音,该段录音全长七分钟左右,详细记录了当时AC-207与米格机的战斗全过程。

空战后的反思

纯粹从技术层面上看,美国海军取得了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堪称一次完美的空战。在1981年的锡德拉湾空战中,利比亚空军的苏-22M 战斗机还有机会向F-14A发射了一枚 AA-2“环礁”导弹,并与F-14A进入了近距缠斗。而到了1989年,在性能上比苏-22M先进的米格-23MF却一点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唯一值得骄傲的可能就是成功躲过了最初的两枚AIM-7导弹。

虽然 F-14、米格-23 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设计生产制造的最优秀的两种变后掠翼战斗机,但不可否认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技术“代差”。F-14“雄猫”战斗机是美国海军的主力重型变后掠翼舰载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舰队防空、侦察和空中支援等,是一种典型的空优战机。F-14A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70年12月首飞成功,并于 1972年6月开始交付美国海军使用。而米格-23则于 1963 年开始设计,1967年6月首飞,1970年开始装备苏联歼击轰炸航空兵部队。与F-14A进行空战的是米格-23MF型,它是米格-23M的出口型,性能上两者基本相当。仅从时间上来看,似乎米格-23占了先机,但事实上它却是一种“迟到”的战斗机。米格-23是米格-21的后续机,是苏联在加强前线航空兵战术攻击力量的指导思想下发展而来的,其未来空中作战的主要假想敌是美国F-4战斗机。由于在赫鲁晓夫时代极端强调弹道导弹的作用,而忽视了新一代前线歼击机的研制。所以等米格-23开始服役的时候,已经落后F-4战斗机近十年的时间了,而更为可悲的是此时F-14A也出现了。同为第二代战斗机的米格-23与F-4,前者空战性能占优,后者载弹量大,基本上可以打个平手。但当面对第三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F-14A时,米格-23就完全处于下风了。

僚机 AC-204

F-14A战斗机为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的气动布局,飞行时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度~68度,由机载计算机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也可飞行员手动调节),最大变化速度为7度/秒。米格-23 采用变后掠的上单翼和两侧进气的布局,与传统的中单翼和机头进气的米格机设计划清了界限。米格-23 战斗机的研制成功既为米格设计局带来了全面创新的空气,也为日后米格机的发展奠定了关键的基础。米格-23的活动机翼只能在三个固定角度上改变,而且需要飞行员手动控制,这与F-14A的自动调节可变任何角度的可变翼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动力方面,普惠公司的TF-30-P-414A发动机(由于推力不够以及稳定性差,后来TF-30发动机被GE的F110-GE-400发动机所代替)与图曼斯基设计局(今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科技联合体)的R-27发动机在性能上相差不大。F-14A武器系统的核心是AWG-9火控雷达,其最大有效搜索距离达315公里,可以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打击其中的6个目标。而米格-23MF则装备了绰号为“悭鸟”的 RP-22火控雷达,其最大有效搜索距离仅为25公里,只能实现半自动导引,不具备中、远距离空战能力。所以当利比亚的米格-23MF 碰到装备有AWG-9雷达和TCS系统的F-14A时,在中远空距离上基本是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的。武器配置方面,F-14A的最大外挂武器重量是米格-23 的两倍多。F-14A的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AIM-7M“麻雀”中程空空导弹和AIM-9L“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的梦幻组合这里不在赘言,米格-23MF上AA-7“顶点”中距拦射弹和 AA-8“蚜虫”红外近距格斗导弹的组成则显得异常的寒酸。AA-7和AA-8都是“三角旗”机械制造设计局的产品,最大射程分别只有35公里和3公里,与F-14A空战中处于绝对的劣势。

另外,由于F-14A是两人机组,所以工作强度不是很大。反过来米格-23的飞行员在空战时则要承受更大的工作强度与压力,其作战效率将大打折扣。最后,利比亚飞行员、地面控制人员的素质,以及苏联出口飞机在功能上的简化,也是这次空战利比亚空军颜面扫地的原因之一。

抛开技术方面的因素,从政治层面上考虑,“8分钟空战”既为美国总统里根的 8 年任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他送上了一份丰厚的退休大礼。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与利比亚之间的冲突也是里根与卡扎菲个人恩怨在国际政治斗争上的延续。里根总统始终认为利比亚是美国现实的头号敌人,并在多处场合称卡扎菲是一条“的黎波里的疯狗”,不停的在咬人。当然卡扎菲总是回敬说,里根是刽子手、屠夫云云。据说,里根曾经穿过的一件T恤上印着一只名叫“卡达斐”(Khaddafy)的鸭子(神话传说中中东地区的一只疯鸭子),以此来影射并嘲弄自己的敌人卡扎菲(Gaddafi)。每次冲突的前后,总会伴随着这两个人之间发生的超级嘴仗。通过对利比亚的三次打击,美国不仅遏制住了利比亚妄图充当地区霸主的势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从此美国开始摆脱长期以来处处受苏联压制的局面,重新树立了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其意义相当重要。随着里根任期期满,两人之间的私人恩怨才算是划上了句号,但随后继任的老布什总统依然认为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是众多麻烦的发源地。幸好不久之后爆发的海湾战争,让伊拉克的萨达姆成为了美国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


 

“剑士中队VS利比亚=2:0”

“米格机的克星”

VF-32中队与VF-41中队共享空战战果的纪念章

空战纪念章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次空战中利比亚两架米格-23MF 战斗机如同自杀般的攻击行为只是卡扎菲使用的“苦肉计”罢了,即把这两架飞机作为牺牲品来转移人们对于利比亚建造化学武器工厂的注意力,同时也为博取全世界舆论的广泛同情。空战后的情形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利比亚不仅在战略上获得了主动,而且那个化学武器工厂也保留了下来。大多数的阿拉伯国家在空战后纷纷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的这种“野蛮侵略”行径。由此利比亚获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大力支持,这在空战之前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对于卡扎菲是相当冷淡的。苏联的反应也很强烈,克里姆林宫甚至将美国的行动定义为“国家恐怖主义”,随后利比亚购买了苏联更多的武器装备。即使是西方国家,也对美国的这次空战之后的后果忧心忡忡。意大利政府对于美国这次“鲁莽”的攻击行为表示遗憾,并开始担心起兰佩杜萨岛军事基地的安全,因为利比亚当时的地对地导弹可以打到这个地中海岛屿上的基地。英国撒切尔政府虽然批评了利比亚试图拥有化学武器的行径,但却不希望美国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法国巴黎的一些左翼报纸这样说道:“虽然卡扎菲失去了两架战斗机,但最终的胜利却不属于美国。”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的话,利比亚虽然失去了两架廉价的战斗机,但却博取了全世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CV-67 肯尼迪号徽章

CVW-3 第三航空团徽章

VF-32“剑士”中队徽章

F-14A(AC207)击落米格-23MF 的艺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