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帽架的结构: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地震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27:20

一、嘉靖大地震 死亡人数83万

 

明嘉靖关中大地震,简称嘉靖大地震,是发生于中国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的大地震[3]。现代科学家根据历史的记录,推断当时的地震强度为地震矩88.3[4]烈度为11度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陕西华县,祸延97个县,包括山西、陕西、河南、甘肃、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及安徽十个省亦受到影响。余震在半年内每个月都有三至五次。[4]

 各项记载

《明史》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当时,“震风解瓦,飞沙镇压,伍尺之童,无不惊骇”[5]由于地震于午夜(子时)发生[6],多数人还在熟睡之中,所以导致83万人死亡[7],死亡人数与黄河泛滥造成的伤亡相若[4],是中国有记录至今最多人死亡的地震,更是全球历史上死亡人数最高的地震,方圆二千里(800公里)的人口有六成死亡[8]。当时退休的前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9],南京光禄寺卿马理[10]、郎中薛祖学、员外贺承光、主事王尚礼、进士白大用、御史杨九泽,以及南京国子监祭酒王维桢[11]同日遇难,其余不知名死者,更不可胜数。据报是因为大多数死者都是居住在陕西黄土高原一些建在崖边的窑洞里,而当地震发生时,他们被坍塌的窑洞压死。[12]不过,西方历史学家对这个数字抱怀疑态度[13]

唐锡仁引顺治《邓州志》,指当夜河南邓县、内乡“分闻风雨声自西北来,鸟兽皆鸣,已而地震轰如雷。”[14]隆庆年编的《华州志》记载:“十二日晡时(即申时,指下午3点至5点之间),觉地旋运,因而头晕,天昏惨,及夜半月益无光,地仄立,苑树如数扑地,忽西南如万车惊突,又如雷自地出,民惊溃,起者、卧者皆失措,而垣屋无声皆倒塌矣。”[15]秦可大回忆:“是夜,予自梦中摇撼惊醒,身反复不能贴褥,闻近榻器具,若人推坠,屋瓦暴响,有万马奔腾之状,初疑妖祟,俄顷间头所触墙划然倒矣,始悟之,此地震也。”“受祸人数,潼、蒲之死者什七,同、华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临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县,则以地之所剥剔近远分深浅矣”[16]

《碧霞无群圣母行宫记·地震记》记载:“平阳府夏县,四门陷塌,井水沸溢,官民房屋倾颓,压死男妇数多。城内土长约高丈余,平地出水。安邑县衙门尽塌,民房约倒八分,压死人口万余,头畜无其数;城西半里崩出水泉十数余眼。荣河县地裂成沟,泉水如河。莆州两王宗室、城墙、官民房屋尽行倒塌,又兼数处火起”。

地震出现了黄河清可见底的现象,史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地震自西北起于东南,有声若雷,地裂衅宽丈余,涌波泛滥,望似海洋,昼夜方息。房垣尽塌,人死中半,此大穸也。至十七日,黄河澄清三日,人视其底”[17]

地震造成水位下降。邱仲麟[18]引明代《露书》作者姚旅亲身经历,记到关中在地震后所出现的地下水位下降及地温现象:

关中王孙长房招予游(长安)曲江,不羁宗族,谓曲江昔时掘地三尺即及泉,自嘉靖末年地震后,十尺始及泉;昔时冬无青草,地震后,冬且原原芊芊,不殊春日。验之,信然,盖地气渐暖耳。

而另一方面,他再引贺明静关于这次地震的研究,谈及关中地震后水位下降,仅言及渭南县在地震后,“水泉半堙,而桔皋以废”;亦及华县凤谷寺石泉涸废,泉中养鱼为此中断。[19]

地震亦造成建筑物毁坏。小雁塔本来楼高15层,地震后塔顶被震毁,只余下13层。位于干县的唐高宗干陵陵园也被完全毁掉。[20]


二、海原大地震 死亡人数23.4万     海原大地震,发生于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阴历十一月初七)世界协调时十二时六分,震央位于中国甘肃省海原县。规模为8.5级里氏震级,矩震级为7.8级,烈度为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第十二度,即最高级级别烈度地震,中国有地震记载中最高烈度地震,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烈度地震,波幅是后来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十一倍能量,约为二亿吨TNT炸药的能量,全球九十六个地震监察局录得此次地震,余震维持三年时间。

据官方统计,约有234,117人死亡,继嘉靖大地震及唐山大地震,为中国有记录至今第三多人死亡的地震。仅在海原已造成超过73,604人死亡,二百公里内附近的县城全被波及,近至甘肃省、宁夏(当时未设省)及青海省全境,对离至西南部的四川省及云南省、东至绥远省及山西省、西北至新疆省等地造成破坏,全中国感受震动。[1]海原县在地震后山崩地裂,由于当地居民居住于窑洞内,因此难以抵受地震冲击,死伤无数。中国国内十七省感受震动,以及邻近的越南海防市的时钟停摆。

 震前先兆

在地震前夕,当地的收成与平时有极大差别,平年收成普通,但该年却有大丰收。特产香水梨在果子未成熟时,再度开花结果。动物走出原先居住处,并不停地大叫及造出反常行为,此举为普遍的地震的先兆。黄土崖倒塌。当地出现龙卷风及地震光,井水溅起。

当地在春夏天的交替期间,孩童们十分流行唱一首童谣,名为摇摆歌。歌词十分简单,十分明显地暗示地震的来临,词中的「地摇了」正是当地口语地震的意思,所以在地震前当地已有先兆可寻,但童谣内容未必真实,而且有多个版本,所以未能查证。

另外,传说当地出现一名道士,右手拿着桃,而左手拿着枣,并到处传播枣桃这个消息,这个词汇的发音与「早逃」音节相近,这名道士可能得知先机,但是这个传说并没有有力的证据支持。

成因

据清朝文献《固原县志》及《朔方道志》记载,海原县在震前已是一个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

海原县地震局副局长刘刚解说,归纳出各个可能成因:

    1、青藏高原正进行地壳运动

    2、海原附近火山爆发

    3、太阳黑子

    4、月球引力

    5、陨石撞地球

地震情形

在协调世界时十二时六分五十三秒,即当地时间晚上七时六分五十三秒发生(当年采用陇蜀时间)。震央位于甘肃省海源县(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安州(北纬36.7,东经105.7度附近)、六盘山地区至干盐池湖一带,发生8.5级里氏震级地震,计算出矩震级为7.8级,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的第十二度。地震深度为17公里,属浅源地震。[2]此次地震是人类文明及中国有史以来烈度最高的地震。

地震波及最严重的是邻近的二百公里范围,包括海原县、固原县、隆德县、西吉县、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邻近的陕西省的咸阳、西安等、新疆等地出现房屋倒塌,范围达170万平方公里。中国全国包括香港等地均受地震影响,北京、上海、太原、重庆、广州、汕头等等城市亦有不同程度破坏,全国约四分一面积的人感受到震动。全世界的九十六个地震监察局录得这次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两圈。

灾后状况

按当时官方的统计,在甘肃省内有234,117人死亡,震央海原73,604人死亡。二十三万死亡数字只单计甘肃省内的数字,但地震所波及的地方不仅甘肃内,在邻近的省市均有严重死伤,所以死亡人数仍有斟酌余地。另外,伤亡数字,由于当地未有确实统讯,因此无从考究。这次地震是继嘉靖大地震、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及阿勒颇大地震后,死伤数字为全球地震的第五大。[3]

这次地震烈度被评定为十二级(XII),即最高级别,表示地震造成的破坏最大。由于地震造成了山崩及地裂,造成了滑坡现象,形成各式各样的断层,地形改变。当地居民住在黄土上,多以窑洞为居,由于黄土容易崩塌,所以灾后海源各个村庄在地震后面目全非。因山崩滑坡,形成大大小小的堰塞湖。[4]当年正值冬季,当地居民是生活在四千至六千英尺之上,部份幸存者后来是死于天气严寒。

当时甘肃省通讯网络落后,只有简陋的电话线网络,难与外界接触。北洋政府并没有积极救灾及防治,国内政局动荡,中央政府内部贪污腐败,造成很多救灾灾款未能直接抵达灾民及省政府手上。

 

三、唐山大地震 死亡人数24.2万 

 唐山大地震[2]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发生在距离北京只有150公里的河北省唐山市的特大地震,震源距地面6公里,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3]

概要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03时42分53.8秒[4](协调世界时19时42分53.8秒),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公里的地震。地震持续约10秒[4]。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

当日07时17分20秒和当日18时45分34.3秒,分别于河北省滦县和天津汉沽发生两次较强烈余震,余震的震级分别为里氏6.2级和里氏7.1级。两次余震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使得很多掩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被继续倒塌的建筑物夺去生命。

地震破坏

地震造成的大规模伤亡和损失主要归结于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突然性。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

唐山被认为地处地震灾害发生率相对较低的地区。很少建筑拥有较高抗震级别,而且整个城市位于相对不稳定的冲积土之上。地震摧毁了方圆6至8公里的地区。许多第一次地震的幸存者由于深陷废墟之中丧生于15小时后的7.1级余震。之后还有数次里氏5.0至5.5级余震。在地震中,唐山78%的工业建筑、93%的居民建筑、80%的水泵站以及14%的下水管道遭到毁坏或严重损坏。

地震波及唐山附近许多地区,秦皇岛和天津遭受部分损失,距震中140公里的北京也有少量建筑受损。在如西安般遥远的城市甚至都有震感。当时身患重病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已动弹不得,由警卫紧急移至安全区域。由于通讯设备被毁,地震的具体灾情是由唐山市派专人驾车到北京市通知中央政府的。[5]

损失情况

唐山大地震事隔三年之后的1979年11月17日至22日召开的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才首次披露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死亡人数。官方提供的死亡数字为242,769[3],其它数据或数倍于此。以官方人数计,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3]

因为唐山大地震而成为孤儿的人数有4204人,庞大的人数令灾后重建更困难。另有16.4万人重伤[1],7200个家庭全家在地震中死亡。

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1],为中国有记录至今第二多人死亡的地震。(注:第一多人死亡的地震是嘉靖大地震[6]

震后

纪念唐山大地震的天津市抗震纪念碑

唐山大地震发生之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末期却也是高层政治权力和影响力最不稳定的时期,但是集中全国力量进行救灾,解放军迅速赶赴灾区,动员全国的医疗资源进行救援,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救援效果。[7]

当时中国地震时拒绝国际援助。虽然救灾工作在震后立即进行,但由于受到过于偏激的“自力更生”思想[哪些?]的影响,震后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援助[8]。有部分人[谁?]认为若中国政府愿意接受外国援助,可以大大减低死亡人数。

在地震一个多月后,毛泽东去世。同年10月6日,四人帮正式垮台,文化大革命结束。数年后中国即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唐山市最终得以重建,现时的唐山市是工业重镇。

预测

1975年海城地震发生后,京、津、唐地区受到地震预报有关部门监视,并一直持续到唐山地震发生之前。

中国政府最终没有得到来自国家地震局方面提供的短期地震预报(有消息称早在大地震爆发前半个月,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组就已经预测出7月22日8月5日。然而主持“全国地震预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却不准时任京津组组长的汪成民在会上报告震情。

国家地震局青年专家汪成民向与会者呼吁说,要注意唐山、滦县一带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以他为代表的国家地震局一批年轻专家,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但他们的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1976 年7月14日,汪成民要求在会上做震情发言,当时主持会议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没同意,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汪成民在17、18日的晚间座谈的时候和部分同志讲述了京津渤张地区集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并预测“7月22日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2]

现场只有22岁的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人员王春青听完汪的讲话后,他火速赶回县里,将汪的讲话告诉了县领导冉广岐,在深思熟虑之后,命令全县800多名干部迅速将震情通知到全县每一个人,经过周密部署,全县近40万人进入临震状态[2]

河北省青龙县在全县范围内采取了预防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防震减灾效果。全县无一人直接因地震丧生,仅一人因心脏病突发死亡。而唐山市最终对此地震没有积极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