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汽车东站:雷锋精神与善小而为之(金台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35:16
姚柏林
《 人民日报 》( 2011年03月21日   20 版)
三月,雪花被阳光感动的季节。三月,浸满渴望贮足温情充满生机。三月,永恒主题是雷锋精神的火焰。
近日一次研讨会上,一位哲学家说:“只有在全体公民中力倡雷锋精神,人人善小而为,添砖加瓦,方能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厦。”此语至情至理。
雷锋精神是什么?雷锋精神是大量“举手之劳”的集合体,诸多“善小而为”则是雷锋精神的坚实载体。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通过他做的大量细小好事体现出来的。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几乎天天都在做善事,献爱心。“轻轻的年龄,平平的事迹,短短的记述,滚出革命战士的火球。”(《谢觉哉诗选》)。其中一个原始动力,就是雷锋从老党员张书记、受苦受难的好妈妈、老乡长彭大叔等人身上以及一些进步的书刊中,领悟到: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大事业”成功之后,要在新基础上建设幸福的生活,又只能从一点一滴做起。因此,他信念坚定,刻苦求学,帮人所需,爱幼助老,拾金不昧,慷慨解囊,真诚善良,济困帮贫,敬业爱岗,勤奋工作,艰苦朴素。他持之以恒地“为小善”、“做好事”,不断地展现人性中的美好部分,留下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才是最幸福的”、“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等等攀登的脚印和回响。雷锋就是这样不断的激励自己:是“一滴水”,就要“滋润一寸土地”;是“一线阳光,”就要“照亮一处黑暗”;是“一颗粮食”,就要“养育一个生命”。雷锋22岁的生命如同一颗流星,虽转瞬即逝,却“延长了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给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无限美丽动人的光辉。
善小而为何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小,也就无所谓大;小是大的基础,大由小积成;小中有大,小的事物汇集起来往往会形成巨大的力量。手上有本2002—201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奖名单与事迹的书,浏览中发现,除了“一飞冲天”的杨利伟、费俊龙、钱学森等英模外,其余90来人,几乎都是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长期坚持“善小而为”的平凡而伟岸的楷模。
“善小而为”与做好人是联系在一起的。“为小善”的意义决不单纯在于做好事的本身,它首先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砥砺人的品格,修养人生的必经途径。一个道德高尚、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其在人生征途中不断吸纳前人养分,不断改造自身,不断在“善小而为”的道德实践中锻造出来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能使人的灵魂越来越狭隘,贪心越来越大。“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结果恰如江河堤崩,一泻千里,不可收拾。现实中的一些蜕化变质分子和滑向犯罪泥坑的人就是一种证明。可见,为民众为国家为社会善小而为之,持之以恒,矢志不渝,既是人性中最温暖阳光,又是完善自身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他就能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并得到社会的尊重。做好事的过程就是升华人格的既艰难又美好的过程。
宏伟壮丽蓝图成为现实,还需人们从一件件平常实在的小事做起。大海的壮丽宏阔来自于小声不息的细流,母爱的博大深邃凝聚在为临行游子缝补的细小针脚上。那种视小而不为的不屑一顾的态度,那种认为做好事是“表面文章”的非正确观点;那种常明灯前懒伸手、老弱病残不愿帮,那些痰水随处吐、烟蒂纸屑四处扔的“不拘小节”,与当前学习雷锋、构建和谐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学习雷锋,争为善小,登上从善之峰,方能领略精神境界的优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