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钻野燕麦官网:不专何以为家(金台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9:17:45

不专何以为家(金台随感)

程秋生

《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27日   08 版)

  这些年,各地的“征文比赛”确实不少,尤其是“有奖征文比赛”广告,更是满目皆是,有宜居城市的、绿化环境的、建设生态小区的,也有开发旅游景点的、创建步行街、书画街、餐饮街的,还有办什么梅花节、梨花节、龙虾节的,总之,林林总总,不计其数。举办“有奖征文”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增强人气,推动经济发展。花些小钱办个征文比赛,让方方面面的作者献计献策,这总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好得多,对此,无可厚非。不过,征文比赛中有一条明示,实在是老掉了牙:“本次征文结束,届时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及相关领导评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若干名”云云。然而,专家是哪方面的专家?学者是何方神圣?权威人士的权在哪里?威在何处?这实在是个不解的谜。

  起初,我对征文比赛颇感兴趣,素以阿Q精神自慰:“即便评不上奖,也算是一次练笔。”后来,一位文友告诉我:“你呀,这么一大把年纪,别犯傻了,这里的猫腻多着呢!”起初,我对朋友的提醒将信将疑,不以为然。后来,随着经历的增多,倒也察觉出其中的奥妙。原来,所谓的专家,只不过是征文比赛的举办者或某些领导的哥儿姐妹们,而获奖者也往往是他们的圈里人。想想吧,圈外人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撰写征文,圈内人不费吹灰之力而登台领奖,名利双收,多么风光,这叫哪门子事儿呢?据说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征文比赛的获奖专业户,因为是圈里人,不仅自己写,还以老婆、孩子的名义去参加征文,结果,喜讯不断传来,全家人一次又一次齐刷刷地上台领奖。再说,有请必到、不请也来的那些专家学者,喝名酒、吃佳肴,酒足饭饱之后,点点头,拍拍手,说说空话,发发议论,评奖宣告结束,还名正言顺地笑纳千儿八百的评委费,吃了湿的,拿了干的,何乐而不为呢?

  想想也是,一个乡镇、一个县城、一个小城市,哪来这么多专家、学者?如果处处是专家,遍地皆学者,那么,我们何愁经济不发达、科学不领先、文化不繁荣、神州不文明、民族不振兴、国家不强盛?也许早就成为世界上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头号强国了。说来更好笑,有些人之所以自称为专家,无非是为了装装门面,招摇过市,谋些小利。于是,这个忙劲呀,就甭提了,上午露面观摩会,下午跻身评估会,晚上参加交流会。今天出席研讨会,明日参加评比会,后天还有个古城墙考证会。风风光光出席各种会议,会上总得讲上几句,或借古人云,如何如何;或信口开河,怎么怎么。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我是专家嘛,自有鲜花、掌声、出场费相送,而对我的随便讲讲更是奈何不得的。而时下频频曝光的养生专家、气功专家、神医专家、看相专家、风水专家等五花八门的专家,害人还不浅吗?流毒还不广吗?

  其实,这些所谓的专家,有些是自封的,有些是廉价赠送的。他们与真才实学的专家相比,差距实在太远了,有的则是典型的伪专家。我们所说的专家,是指对某个领域、某个学科有重大发明创造,且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方能称之为专家。古往今来,我国在科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各方面都涌现出一批专家。但就当下而言,我国的专家、尤其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师级的专家不是很多,而是太少。难怪中国农大校长发出了“一流大学关键要有‘三大’(指大师、大策、大件)”的呼声,其中“大师是根本”。这里说的大师,不仅包括屈指可数的学界泰斗,还要一批世界一流的教授。大学尚且如此,其它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又何尝不如此呢?看来,屡见不鲜的征文比赛,尚能冒出那么多专家,那么,我想,我国的专家到底是多还是少呢?其实,不专,何以为家?不专,岂能自封为专家?那些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所谓专家们本该自我掂量一下,你对得起专家这个神圣而又令人尊敬的称谓吗?故此,是否是专家,理应以实为本,而作为平民百姓的我们,千万莫被“专家”蒙住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