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霸王4中文版下载:明轩如何从苏州走向纽约——“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纪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1:07:52
明轩如何从苏州走向纽约
——“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纪事(一)
作者:赵畅
说及园林,必定要说及苏州园林。而说到苏州园林,则必定要说到陈从周。这个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园林之父”的大家,将自己整个儿的身心都奉献给了他钟爱着的园林事业。哪怕他热爱诗词、散文、昆曲、书画,等等,又何以不是因为园林呢?
陈从周,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杭州。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自给少年的他留下了美好而明晰的印记,后来陈从周多次与人说:“我从小就有爱好风景名胜的习惯,我是生长在西子湖边的人,当然自小对六桥三竺、灵隐虎跑以及南宋临安古城遗迹都感到兴趣。”
陈从周先考取了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由于家长的反对转向之江大学求学,这一年他正好20岁。194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文学士学位,毕业后在从事文史工作的同时,一头扎进了古建筑学。
有一个细节,是不能不说的。和大多数老一代知识分子相似,他们的家族谱系总是繁复到让人目眩神迷的地步。陈从周是个幸运儿,他有幸成为富有传奇色彩的大诗人徐志摩的表妹夫,而徐父又戏剧性的是陈从周的嫂嫂徐惠君的叔叔。或许是徐志摩的关系,陈从周最迟在16岁时就已经与蜚声国际建筑界的梁思成、林徽音等徐志摩的生前好友建立了友谊。恰恰就是梁思成把陈从周带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陈从周凭借着殷实的文史底蕴,以及从小就透露而出的对古园林、古建筑的特殊偏好,很快就从一个狂热的文学青年圈子里走了出来,进而投身于当时还属于新潮学科的古园林和古建筑研究。
投身于古园林、古建筑,意味着要云游天下。然而,一次苏州园林的重游,让陈从周伤感,更让他从此与苏州园林结下不解之缘。
伤感,只是因为老师张大千曾在苏州“网师园”修身养性,而陈从周在那里学到了书画丹青的绝技。张大千住进“网师园”,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这一座精致的江南名园,对陶冶画家的气质,的确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画境。张大千曾这样评价“网师园”:“庭园、书房、画室融为一体,淡朴、简易、雅致。用建筑、山石、池水、花木巧构佳景,多变、巧借、曲折。卷帘一看,窗外蓝天白云,山光树影,尺幅画,无心画,每一扇细木窗格外,都是一幅绝妙的画。人在画中,画中有人……我爱它独步千古。但要深说,就说不透了。”若干年后,故地重游,园林依旧斯人已去,陈从周怎能不感叹呢?他发誓要将这座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为世人所爱。1958年初,他向苏州市长李芸华强烈要求修复和开放。陈的要求,引起了市长的高度重视,他将此事委派给一位名叫秦新东的干部全权处理,并定于同年国庆开放迎宾。
然后,一段时间内,他的大声疾呼,再也无人听闻,有的竟被误解而惨遭厄运。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要造小高炉,有人要拆苏州城墙砖砌小高炉。陈从周坚决反对,但无人回应。当时,北京批判梁思成反对拆城墙,陈从周也被作为“中国营造社”的外围分子遭到批判。又逢他刚出版的《苏州旧住宅参考图录》中,引用《吴风录》中“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一句,而被批为诬蔑劳动人民为“小民”(下户),从北京批到上海。自此,因为“劣迹斑斑”,他便成了以后历次政治运动的“老运动员”。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明轩事件”,让陈从周走向了世界。1971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提出要在纽约建筑一个中国花园的设想。1977年冬,美籍华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东方艺术部的主任方闻先生到上海访问参观的时候,提出要见对中国建筑有研究的人,于是就找到了陈从周先生。方闻对陈说:“我在纽约收集了很多中国明代的家具,想把它陈列出来,你看看怎么样陈列才好?”陈从周应口而出:“明代家具嘛,当然要配个明代建筑。”“但是我在美国到哪里去找明代建筑呢?”方闻先生恍然大悟,却又忧心忡忡。“那好办,我给你找个现成的,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就可以。”事实证明,后来无论美国人还是苏州人对他都很相信,因此,他理所当然成了当时中美双方关于“明轩”移建的总顾问。诚如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所言:“整个的创意构思,应该说都是发自陈先生的。如果没有他这个创意,那也就不会有‘明轩’迁到大都会博物馆去了。”
把“殿春簃”的一部分搬到纽约,是指以“殿春簃”的形制为蓝本,在那里仿造一座苏州园林。“网师园”是苏州具有代表性的极其精致的小园,园内的书斋庭院“殿春簃”作为其中的精华,其雅洁的格调、精巧的制作,向来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一席的地位。
然而,陈从周的贡献远不止将“明轩”迁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拍摄过《苏州六纪》的著名电视导演刘郎说得好:“明轩,在海外引起了轰动,也开创了苏州园林的实物走向世界的先河。1986年在加拿大温哥华营造的逸园,1992年在新加坡营造的蕴秀园,1998年在美国纽约营造的寄兴园,可以说都是当年营造明轩的余绪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