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书:中医院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02:37
北京东苑中医医院 胡志宏http://www.gmw.cn 2011-03-17 15:58:19 来源:光明网
国家多部门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这也是中医药行业内部大部分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院长们的基本共识。中医院作为中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和中药制造企业一样,肩负着自身发展和行业振兴的重任。因为西方医学自身的局限性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医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发展前景广阔,当务之急是中医院能够看到这种趋势并肩负起振兴中医行业的重任。我个人认为中医院使命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第一、传承中医理论和文化。中医学理论成为系统的科学体系,从《黄帝内经》算起,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扁鹊、华陀、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一大批优秀的医学家,他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文化是现代中医院和中医师的首要责任,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创新、发扬和发展。
第二、创新发展中医医疗产业。目前中药产业化程度很高,出现了大量如北京同仁堂集团这样的集团企业,主导着中药产业的发展。与之相对应,中医院正在逐步市场化,但离产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从而影响中医理论教育和创新研究的投入,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诊疗方面的应用,严重阻碍中医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这也是中医滞后于西方医学的根本原因。中医产业化的最大的障碍在于国家医改方向的选择上,在市场中搏击的中医院,却不能成为集团式企业,而被定义为公益事业。利益和责任的背离,导致医院成为当前普遍的社会矛盾的焦点。
第三、扶危济困,服务于大众健康。医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要求医院和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正因为这样,医院很容易被划分到公益事业范畴。中医院的服务对象是大众,首先要以服务大众健康为己任,这是长远的目标,盈利是维持服务质量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盈利和服务如何结合,除了关乎法律、规章和道德因素外,取得长久的大众信任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但现实中很多医院恰恰不能重视大众信任这一制约因素,所以国家医改中如何把增强大众信任约束力的产权制度、董事会制度、理事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院长长期责任制度、医师准入制度等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就变得非常重要。
第四、培养更多的有社会责任感、专业精良的医护人员。医院的主体是医护人员,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培养和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医护人员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荣誉感是关键的一环。
第五、普及中医健康、养生、治疗知识,改善大众生活习惯,减少病患,提高生活质量。从国家和社会角度来讲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病患是有利的,从医疗行业角度减少病患意味着降低收入,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但这样的公益行为,有利于提升中医院的社会美誉度,提高患者的忠诚度,有利于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六、促进中医院的经营和管理的现代化。国内医院体制的改革相对其它领域滞后,公立医院包括产权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外部监督制度等远没有现代化。民营医院发展较晚,虽然在营销实践方面起步较快,但也没有建立起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医院经营管理模式,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医院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七、促进中医院的连锁、标准化发展。连锁和标准化,是很多直接面对消费大众的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
与医疗最接近的是连锁药店的发展,统一的制度和机制、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物流配送、统一的培训教育、统一的对外形象等,使得连锁药店发展成为药品零售行业的主力军。连锁发展首先促进了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其次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提高了经营管理的效率;第三形成规模效益、降低了成本费用;最后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医疗机构的集团和连锁发展势在必行,目前国内也开始出现这样的发展势头。但中国的医疗集团和连锁发展,缺乏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支持,远不能成为医疗行业中的有生力量。
第八、推行行业自律,纯洁医疗和药械市场。自律是每个行业取信于大众的最根本法则,政府的监管应该只是针对行业内少数违法分子的一种威慑。如果没有自律,这个行业可能会失去监管和大众的信任,或者政府需要极大的监管成本而不堪重负。中医行业应该建立自己的自律机制,中医院和中医师自愿加入并遵守自律条约,违规者应当被清除出自律组织之外,被清除者和未加入自律组织的中医院和中医师应该成为政府监管的重点。自律条款中应当包括诊疗行为规范、药品回扣等各个方面,并制订相应的制裁条款。
总之,中医医疗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前进的道路崎岖不平,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为之努力、为之奋斗。我所在的北京东苑中医医院愿意为中医医疗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添砖加瓦,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中国国医节”的历史沿革及现实意义
高丹枫http://www.gmw.cn 2011-03-17 15:56:46 来源:光明网
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中国国医”即“中医”,旨在将中医中药发扬光大,造福全世界。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来历】
对中医歧视、摧残最酷的莫过于国民党政府。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1、施行旧医登记,给予执照方能营业,登记限期为一年。2、限五年为期训练旧医,训练终结后,给以证书。无此项证书者停止营业。3、自1929年为止,旧医满50岁以上、在国内营业20年以上者,得免受补充教育,给特种营业执照,但不准诊治法定传染病及发给死亡诊断书等。此项特种营业执照有效期为15年,期满即不能使用。4、禁止登报介绍旧医。5、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医学宣传。6、禁止成立旧医学校。
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曾留学日本学习西医的余云岫,是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他一向攻击贬低中医学,把中医等同于巫术,甚至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必欲废止清除而后快。他对中医的处置办法是“废医存药”,中医废止,而中药作为医学研究资料尚可以加以利用。余云岫提出“废止中医案”的四点理由是:(1)中医理论皆属荒唐怪诞;(2)中医脉法出于纬候之学,自欺欺人;(3)中医无能预防疫疬;(4)中医病原学说阻遏科学化。他多次解释该提案是打算在五十年内逐渐消灭中医,一者任其老死,自然消亡;二者不准办学,使后继无人。因此,余云岫被世人讥评为“东西医奴隶”,成为千古罪人。
1929年2月26日,上海《新闻报》首先披露此事。消息传出,全国为之震动,人们热血沸腾,中医界空前大团结、大觉醒,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废止风潮。上海市中医协会首先发起召开上海市医药团体联席会议,邀集神州医药总会、中华医药联合会、上海中国医学院、医界春秋社等40余个中医药团体的代表商讨对策。会上讨论决定,组织上海医药团体联合会以便采取统一行动,议决筹备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定会期为3月17日。1923年8月17日,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假上海商会会场举行开幕式。为了表示对大会的支持和拥护,上海中医、中药界分别停业半天,药店门前张贴许多醒目的标语,如“拥护中医药就是保持我国的国粹”、“取缔中医药就是致病民的死命”、“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等等。会场上悬挂着巨幅对联“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出席大会的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15省132个团体的代表共262人。经大会议决的重要提案包括:
(1)请愿问题,议决由执委会负责办理。推选谢利恒、随翰英、蒋文芳、阵存仁、张梅庵组成晋京请愿团,分别向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卫生部、教育部等单位请愿,要求撤销废止中医提案。(2)建设问题,请求中医药学校加入学校系统,准予立案,并设立各省中医药学校。(3)确定3月17日为中医药界大团结经念日——国医节。上海名中医张赞臣主办的《医界春秋》,出版号外“中医药界奋斗号”,揭露余云岫等人的阴谋。3月2日,余云岫主编的《社会医报》竟然公然刊出了还没有宣布实行的“废止中医案”。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双方剑拔弩张,直面对峙起来。几天内,数不清的各地中医药团体的质问函电飞向了南京政府。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会场上悬挂着“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等巨幅标语,高呼口号“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组成赴京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上海中医药界全力支持大会,罢工半天并提供全部交通工具。同时,全国总商会、中华国货维持会、医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等电请保存国医。社会公众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了“取缔中医药就是致病民于死命”、“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等声援口号。一时间群情激愤,运动的浪潮颇似“五四”运动在中医问题上的重演,可见废中医是何等地违背民心。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国民政府没料到会造成如此轩然大波,当时正值召开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叶楚伧、李石曾、薛笃弼等要人亲自接见了请愿代表并表示慰问。这迫使卫生部不得不公开表示对中医并无歧视,并面允代表:该提案虽获通过,但暂不执行;改称中医为国医;同意成立“中医学社”。虽然这次斗争取得了一定胜利,但政府的反中医政策丝毫没有改变,废止中医一直在以变相的手法进行着。不久,教育、卫生两部通令中医禁止参用西药及器械;中医学校降格为中医传习所或中医学社,不准用学校的名称,以限制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医院改为医室等。目的仍是企图逐渐消灭中医,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尤为南京政府所忌恨。该会人力、物力、财力雄厚,动辄通电全国,号召力很强,是中医界与南京政府斗争的强有力的组织。1931年1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该会不符合法律强令解散。这再次激起中医药界的愤怒。2月1日,中医界在上海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有17个省市及南洋、菲律宾等223个团体的457位代表参加。这时的中医界已清醒认识到行政地位的重要性,于是明确提出中西医平等待遇,中医参加卫生行政,中医药改称国医国药,编纂中医药字典及教科书等,并再次派代表进京请愿。这次请愿的规模和声势较前一次更大,惊动了蒋介石。他先是煞有介事地答应代表,让文官处撤销两部公告。然而这不过是缓兵之计,代表们一撤,身兼教育部长的蒋介石马上以教育部的名义推翻了自己的诺言。
【中医百年五次存废之争】
1.北洋时期的首次抗争北洋时期,政府一味推行西洋医学,而无视中国传统医学的存在。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而没有涉及中医,则完全把中医药排斥在医学教育系统之外。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而对这种情况,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通函各省征集意见,联合全国19个省市中医界和同仁堂、鹤年堂等药业人士,组织了“医药救亡请愿团”,推举代表进京向教育部、国务院请愿,力请保存中医中药,并将中医纳入学系。各地民众也纷纷集会、通电,抗议政府弃中扬西的政策。迫于压力,政府一面虚与逶迤,诡词搪塞说废除中医中药的政策不会实施,一面仍拒绝将中医列入医学教育计划。教育部甚至在批示中明目张胆地将中医说成“非最新学说”、“非具有完全科学知识”,于是立案“应勿庸议”。国务院的批示与此类似。中医界的第一次斗争就这样失败了。
1922年3月,北洋政府内务部颁布了《管理医士暂行规则》,规定发给医士开业执照的资格,必须经各地警察厅考试及格领有证明文件者,或在中医学校、中医传习所肄业三年以上领有毕业文凭者;医士诊病必须开设二联单,汇存备查,如有药方不符或医治错误,经查”予以相当处分”等。如此摧残医生、束缚医学的条款受到中医界的强烈反对。上海中医学会迅速行动起来,与中华医药联合会召集了有170人参加的大会,大家一致认为审查医士资格应由医学会或推出各地名医主试,而不是由警察厅主试;并通知全市医生拒领执照,定期召开全国中医大会,各地纷纷响应。会后派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内务部取消《医士规则》。在一片反对声中,内务部被迫宣布暂缓实施《医士规则》。 2.国民党时期的废止中医案如前所述。
3.公布《中医条例》步履维艰在1933年6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中委石瑛等29人提议仿1930年制定的《西医条例》,拟定《中医条例》(草案)。这是中医界多年奋斗希望实现的目标,目的是争取与西医的平等地位。但这也是废止中医者最不愿意的事情。在会议讨论中,行政院长汪精卫不但反对该提案,不肯执行草案,而且提出废除中医中药。他说:“中医言阴阳五行,不懂解剖,在科学上实无根据;至国药全无分析,治病效能渺茫”,主张:“凡属中医应一律不许开业,全国中药店也应限令歇业。以现在提倡国医,等于用刀剑去挡坦克车。”这引起了中医药界的强烈抗议,《医界春秋》严辞批驳,斥责汪氏“亡国未足,必灭种而后快”。汪精卫见众怒难犯,便转换手法,在《中医条例》交立法院审查时,他写信给立法院院长孙科,大谈“若授国医以行政权力,恐非中国之福”,嘱孙共同阻止其通过。他还和孙科搞了一场辞职闹剧,使得《中医条例》被压了两年之久。
4.建国后的论争建国初期,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拉开了中西医第三次论争的帷幕。1950年,民国时期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余云岫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草案名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草案将“废止”变成“改造”,将中医“堕其首都也,塞其本源也”。这次会议上,针对解放前医药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党中央制定了我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其一便是“团结中西医”。遗憾的是,团结中西医的政策,在执行初期,被理解为把中医改造成西医。政府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进修却是现代医学;青年中医也都被选送到西医学院再学习。这一系列原因,使中医再次陷入困境。上世纪50年代,中央发现“团结中西医”政策被错误执行后,立即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以纠正各级领导和医务工作者对中医的偏见。然而“文革”期间,由于种种错误导向,全国绝大多数老中医被批斗、迫害;很多中医古籍被当成”四旧”送进了造纸厂的化浆池。有人用对联描述了中医的处境,上联:惨,无知破四旧,万马齐喑,文化大革命,老中医遭摧残;下联:悲,有罪,立三股,一派胡言,中西医结合,小大夫被毒害;横批:中医危矣。“文革”后,中医才从浩劫中再次恢复了元气。直至1982年,颁布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这才给予了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 5网络时代的取消中医论近现代以来,有人不断对中医药的科学性提出质疑。网络上还升腾起“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的风潮,不久前,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以一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提议“让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到民间”,一时间应者云集,在网络上发起了取消中医的网络签名,激起了众多中医支持者的愤怒,双方在网上展开了唇枪舌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卫生部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取消中医论。虽然关于中医存废问题余热未尽,但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已将弘扬中医药作为卫生工作的一大重点,大众舆论也趋向弘扬中医,国医仍将得到长足发展。
【国医节的现今动态】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方大国,传统节日众多,但是随着一些西方文化尤其西方节日文化进入中国,再加上对传统节日文化宣传引导不够,而且很多传统节日文化缺乏创新,形式单调,从而造成很多年轻人开始对传统节日冷落。“中国节2008”系列活动,特别破例将“国医节”列为2008年进行积极推动和庆祝的九个传统节日之一,并于2008年3月17日“国医节”来临之际,联合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TOM网、千龙网、中华五千年网、无忧健康管理网、青海新闻网、天山网、中国家装家具网、商助网、39健康网、平安健康网、中国医疗网、中医五绝网、汉华佗网、成龙医药网、4716医疗社区、药历网、全医网、农博网、千页千站网、169在线、《自然之旅》杂志、2008中国中医迎奥运勇登玉珠峰组委会、北京博爱堂中医机构等近30余家单位,共同推出“2008首届国医网络文化节”,分列“国医?齐倡议”、“国医?大讲堂”、“国医?元素汇”、“国医?理论班”、“国医?群英谱”、“国医?药博会”、“国医?百家坛”、“国医?话沸点”、“国医?品牌展”等十大系列活动,以通过互联网对“国医节”和中医中药进行全面宣传推荐。并共同发布“国医十大主题倡议”,倡议国家政府能将“国医节”正式确定为每年都予以隆重庆祝的重要纪念节日,同时呼吁整个社会乃至全球华人每年都来纪念和庆祝“国医节”,都能共同积极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让中医中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200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召开纪念“中国国医节”八十周年系列活动之“名师讲坛”主题:继承与创新并举,传统共时代交融。2009年新疆中医医院首次举办“中国国医节”大型活动;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2009年3月17日“中国国医节”之际,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
国医十大主题倡议内容具体如下:
1、倡议国家政府将“国医节”正式确定为每年都予以隆重庆祝的重要纪念节日,并组织各级媒体向全社会进行正面推广和宣传,同时在这一天举办全国中医药表彰大会,对在中医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进行表彰。
2、倡议国家教育系统能在中小学以及高等教育教材中,安排专门的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健康知识,或者专门编著《中国中医药》作为教材之一,让中国人从小就能接受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文化。
3、倡议国家医疗系统为中医药进行独立于西医之外的系统形象包装,设计专门的中医院标志、中医药工作人员制服等,从而让整个社会给以中医药应有的重视。
4、倡议国家政府制定并出台《中医药法》,对中医药进行法制约束和保护。
5、倡议国家中医药系统,能将确认有效的中医药药方,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媒体、图书、社区宣传册等)向全社会进行普及传播和推广,尤其是中药保健药方,以创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6、倡议各大著名企业尤其是中医药著名企业或企业家,能参考诺贝尔奖设立巨额中医药奖项,专门奖励在中医药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从物质方面同时促进中医药研究和大发展。
7、倡议中医药企业,能多在社会上组织一些以中医药的社区公益宣传、免费咨询服务、免费试用等活动,让老百姓能真正接触并真实体验到中医药的疗效和便利。
8、倡议影视和音乐创作人员,特别倡议以中国风为主题的音乐创作人,尤其特别倡议周杰伦和方文山能合作创作一曲以宣传中医药为主题的歌曲,通过音乐传播和推广中医药。
9、倡议广大媒体都能对中医药进行积极宣传和推荐,并策划组织一系列以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特别倡议CCTV能推出一个类如《感动中国》一样的年度评奖活动,专门表彰在中医药方面作出贡献的人。
10、倡议中医药从业人员,一定要本着为中医药负责、为国家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的信念,以最端正的态度从事中医药研究和工作,不做假中药,不以次充好,不不懂装懂,不见利忘义,虚心学习,勤学苦读,树高尚医德,将中医药真正学精学透,让中医中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同时,倡议全社会都能积极、正面、辩证的认识中医药,共同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陈普 ]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相关内容
·“国医大师”强巴赤列逝世( 2011-02-22 04:13:25)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四养”之道( 2011-02-11 17:15:51)
·解读2010年中国医改:缓解看病难社保广覆盖( 2010-12-29 10:39:39)
·北京"十病十药":国医大师名方将开发成新药( 2010-12-29 10: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