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最终大结局:从《洄溪医案》看叶天士先生的处方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3:52:11

从《洄溪医案》看叶天士先生的处方特点

(2011-03-01 17:35:07)[编辑][删除] 标签:

叶天士

徐洄溪

杂谈

分类: 中医

    记得《洄溪医案》里面有一则关于叶天士的医案:消 常熟汪东山夫人,患消证,夜尤甚,每夜必以米二升,煮薄粥二十碗,而溲便不异常人,此乃为火所烁也。先延郡中叶天士,治以乌梅、木瓜等药,敛其胃气,消证少痊。而烦闷羸瘦,饮食无味,余谓此热痰凝结,未有出路耳。以清火消痰,兼和中开胃调之,病情屡易,随证易方,半年而愈。

病人每夜必以米二升,煮薄粥二十碗,而溲便不异常人,可以证明邪火已炽,必然烁胃液,胃液已然大亏,不敛胃气,只怕胃气消散而无可救药,此时的主要矛盾是胃气即将衰败,不得不急救。叶天士先生有鉴于此,故而先保其胃气,待胃气恢复,则邪火变为主要矛盾,此时消痰火可也。无奈病人转手寻徐灵胎医治,法清火消痰,和中开胃,辗转半年而愈。

徐灵胎断其为痰火壅盛,这是病人找到了徐洄溪时候的病机,叶天生处方乌梅木瓜等品,洄溪认为这是收敛胃气,这是病人找叶天士先生时候的病机。其实叶天士还有的一个目的就是在敛肺清热生津,防止木火刑金。这也是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意思。宗金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意。

   此案病重,本不易治。所以当时乃至整个中国史上的两个绝世高手也没有做到所谓的药到病除。可是看此案却可以了解叶天士先生的一些处方规律,那便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还有就是治未病的思想,哪怕大疾当前也要顾虑保护未受邪的脏腑。且聊聊几味药选的十分精到。既缓解了主要矛盾,又做到了顾护暂安之地。选药之精,亘古罕见。

   不知病人为何转手徐灵胎,难道是因为叶天士治疗之后“消证少痊,而烦闷羸瘦,饮食无味”?徐氏也说病情屡易,可见徐在治疗中也是反复无常,为何却信之半年而没有再更换医生?古人说信者为医,真是见道之言啊。当时名满天下的叶天士也做不到让病人信之不疑,可见医之难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