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期中考试结局:道德何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4:28:49
曾昭鹏 (2011-03-18)        过去一周,日本大地震引发的人道危机占据着各大媒体的新闻版面,除了当地令人揪心的人寰悲剧,核子泄露的风险更让全球和区域各国高度关注外泄的辐射一旦扩散,所可能造成的跨国界经济社会冲击。一些国家也开始检测进口的日本食品的安全性。

  在中国,几天前刚被媒体揭露的河南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却让人警醒,与其关注远从日本进口的食品能否安全食用(毕竟日本进口食品不是中国人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如深入关切与广大民众饮食有直接且密切关系的国内食品加工业,如何为了逐利而罔顾公共利益,危害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

  此次被揭示的最新食品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让人不解,甚至感到义愤填膺的公共事件。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的前车之鉴不过是两年多前的事,留给中国奶业以及受创的儿童的后遗症至今仍挥之不去。对于食品业者来说,三鹿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从中产生的道德启示有这么难以参悟?

  过去一段时间,党政领导人言之凿凿、振臂宣示重视食品安全的口号言犹在耳,重蹈覆辙的新一轮食品安全问题如今再次浮现。这在在反映任何机制设计即使力求完善,如果没有落实到位,面对现实中的顽固因素,不过是一次苍白而无力的公文操练,可谓形同虚设。

  消费者一般很难鉴定一个产品的真正品质,必须依靠专门的机构把关。但政府设置的一个又一个食品、卫生检验机构,却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把关作用,令人感到疑惑。据报道,双汇的肉制品经过了18道关口检查,道道都顺利闯关,直到媒体披露,有关部门才迅速表示将介入调查,严肃查处。

  此时在中国生活,仿佛必须接受一种吊诡、近乎荒谬的生存状态:有钱,却买不到安全感。尤其是在食品方面,除非到境外抢购,否则在国内就只能自求多福,民众对食品品质和管理者能力的基本信任已经动摇。要重建民众对食品业的信任,恐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事。

  昭然若揭的是,道德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扭曲时代,已经成为最稀缺的特质。社会和政治领导人的道德召唤已然失去力量,而严刑峻法也因为执行缺位变得毫无意义。社会责任,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早已是无足轻重的道德束缚。

  改革开放的中国经历了超过30年的高速增长,社会进步有目共睹,尽管依然有这个那个问题,国家领导人总会以“发展带来的问题,用发展来解决”,并将之总结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番“特殊国情论”说明中国必须走出自己的路,但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如果这个发展方式的结果是一个失去道德底线的社会,那终将是中国民众的集体不幸。

  政治参与,言论自由,与攸关生死的基本生存权利相比显得次要。中国政府对前两者的社会维权高度敏感,甚至不惜花费不成正比的资源去维护自身的执政合法性。但一个无法保障民众生命安全的政府,同样将面对执政合法性的挑战。

  道德无价,政府无法花钱收买。如何找回失落的道德,道德在中国该如何“发展”下去?是否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观?这个靠危机驱动进步的国家社会还在等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