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阿甘骑士开车:《论语讲义》——子罕第九(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38:30
 

李里《论语讲义》——子罕第九(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gyqm.html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也很重要。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最后才凋零。“后凋”,后于其他树而凋。其实松柏是长青的,但是你在春天、夏天感觉不出松柏的长青,因为这时其他的树也都是青的。只有到了冬天,其他树的叶都掉完了,你才发现只有松树和柏树是长青的。这句话的深意是什么?“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这是文天祥《正气歌》里边说的。只有在最危机的关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就是《中庸》里边讲的天下有三达德,天下有三种最高的道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在儒家看来是天下最高的道德了。什么是智?朱子注解得非常精到:“明足以烛理,故不惑。”你的明理能够使你把道理看得清楚,因为搞不清楚,弄不明白,所以迷惑,什么事情明了以后就不迷惑了,“明”是一个关键。什么事都能想得通的人就是智者。智慧的“智”字,上边是个“知”字,下边是个“日”字,知道太阳、知道光明的人就是智者,“智”就是懂得光明的人。懂得了光明他还会困惑吗?他已经明了,故而不惑了,不会迷惑,不会贪、嗔、痴。

 

 

    “仁者不忧”,真正的仁德之人是没有忧愁的,为什么没有忧愁呢?朱子说“理足以胜私,故不忧”。天理能够战胜你的私欲,你就没有忧愁。人的忧愁是怎么产生出来的,都是因为欲望,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各种各样的私欲、我见,因而产生出忧愁。你的理能够战胜你的私欲,“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天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而符合天理的话,你就在仁者的境界当中,所以仁者是先难后获。要成为仁者,你要一点一点地约束自己,当你达到那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已经为仁者,而不自知。

 

 

    “勇者不惧”,勇敢的人是没有畏惧的。“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你的气概,什么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那个气,浩然正气。你的气足以配道义,你所养的气所形成的精神境界,足以和道义相配,那么你就没有恐惧,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就是勇,富贵不能淫就是智,贫贱不能移就是仁。贫贱的时候不忧愁,富贵的时候不迷惑。一般的人一富贵就迷惑了,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就是迷。这三句很重要。《中庸》里说“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就是形成智、仁、勇的方法,怎么才能智慧呢?好学你就能够智,所以《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就是讲学。学了才能开智慧,你的智慧从哪里来?从学当中来,不学就不能觉,不觉哪能有智呢?“力行近乎仁”,身体力行就是仁德,仁就是实践,你要这样去做,这样去要求自己。“知耻近乎勇”,你能懂得什么是可耻的,你就能勇于改过,使可耻的事不发生在自己身上,你就勇敢了。比如说,这次我考得太差了,我觉得好可耻啊,我下次一定要考好,我就勇猛精进,争取在下次考好。圣人之道学成了,就能具备智、仁、勇三种德行,也自然不惑、不忧、不惧了。

 

 

    附朱熹《论语集注》: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谢氏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欲学者必周于德。”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明足以烛理,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此学之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