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那款游戏: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第一单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28:24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

2011年高考复习园 2011-02-10 11:05:53 阅读262 评论0   字号:大小 订阅

一. 选择题
1. (2010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前,我国奴隶社会盛行的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
涉及知识点:
暂无
2. (2010年3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1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我国选官制度秦时主要按军功授爵,汉时主要按品行实行察举制;魏晋时实行九品中正制,主要是看门第族望选官官员,隋唐科举考试主要看成绩。
涉及知识点:
暂无

3. (2010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二模12题)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大意是:四海之内都臣服了,粮食丰收,路上没有逃荒要饭的百姓。
涉及知识点:
暂无

4. (2010年3月泉州市高三质检14题)《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皇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国家统一 D.解决王国问题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5. (2010年1月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1题)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夏、王位世袭制 B.周、分封制 C.周、宗法制 D.唐、科举制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涉及知识点:
暂无


6.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
涉及知识点:
暂无


7. (2010年5月三明市高三质检13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在位时,修建了庞大的皇陵,兵马俑坑是其陪葬坑。从当时的形势看,俑坑的朝向最有可能是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西朝东 D.坐东朝西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8. (2010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一模)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此题考察引文中所说的对中国中央政治制度中相互牵制情况。首先要读懂引文中的内容,引文总体体现了官职、部门官员剑的相互牵制情况。三省六部制分割和限制了丞相权利。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没有体现“权利牵制”清代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因此不符合题目引文。
涉及知识点:
暂无


9. (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4题)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朝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反映君权空前加强,应为军机处的设立,因此,正确选项为D;A、B、C三个选项的时间上与题意不符,A选项为元代,B、C两个选项为明代。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0. (2010年龙岩市高三第一次质检14题) 《汉书》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加强君权 C. 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 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监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汉武帝,设中朝,又叫内朝,特意从一些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特别是皇帝身边的亲信、侍从或近臣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这个决策班子被称为'中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为'外朝',被拒于核心决策之外,沦为执行机构,相权削弱,君权加强。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1. (2010年5月泉州一中高三最后模拟13题)历史典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西周时期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K^S*5U.C#O
A.郡县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2. (2010年3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4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发生于夏朝建立,禹将王位传给启。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3. (2010年5月安徽省芜湖市二模12题)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粱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统统提成为王。对汉景帝的做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A.皇帝关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忠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疆国梁国迅速发展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审题、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封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统统提成为王”,这样封国分为数份,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A过于表面化,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出CD。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4. (2010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二模)《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监察官吏 B.征收赋税 C.行政管理 D.笔录政事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从材料中“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可以说明,御史台职责是监察官吏。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5. (2010年5月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检25题)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秦朝军功授爵制以军功为根据;汉代察举制以德行、学问等为依据;九品中正制九是对察举制的发展,但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门第声望成为考察的主要依据;科举制主要以科考成绩为依据。秦朝的军功授爵制始于秦商鞅变法;西汉武帝时确立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在曹魏时确立;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起来。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6. (2010年3月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质检2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隋唐”、“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是指三省之间的分权与牵制,可知D正确。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7. (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3题)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8. (2010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三次模拟25题)读下面的三幅图,其变化最能反映出(  )

A. 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C. 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D. 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皇权不断强化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图一表明,丞相位高权重;图一表明,丞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图三表明,丞相被废除,由皇帝直接掌控六部。反映了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9. (2010年5月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二次质检)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秦以前国家政治权力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来进行分配,秦确定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涉及知识点:
暂无


20. (2010年5月南京市三模2题)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A.层层推荐 B.注重门第 C.唯才是举 D.打击贵族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可见此人主张科举制应该大量取用“寒士”而不是“子弟”,“寒士”与“子弟”相对立,可以推断“子弟”应指贵族子弟,“凡为子弟,议不可进”,说明当时选官制度旨在打击贵族。
涉及知识点:
暂无


21. (2010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二模13题)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    )
A.设立郡县 B.推恩削藩 C.整顿禁军 D.派驻通判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改变唐末”可以先排除A 和B,再根据唐朝军事政策是守外需内,所以宋朝在军事上的政策是强干弱枝,因此是整顿禁军,所以正确选项是C。
涉及知识点:
暂无


22. (2010年3月莆田市高三质检2题)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封建社会”的概念自近代引入中国的,但是在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同时材料中又进一步提到了“周天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23.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分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涉及知识点:
暂无


24. (2010年4月北京市宣武区一模12题)2009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其宣传口号有“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齐鲁齐心,全民全运”等。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西周为维护统治,实行分封制,主要分封有鲁、齐、燕、卫、宋、晋。在今山东省境内分封有齐国和鲁国。
涉及知识点:
暂无


25. (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4题)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
涉及知识点:
暂无


26. (2010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二模)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中央集权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考查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知识点。从“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中可知汉初即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分封,汉代吸取秦亡之教训,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国并行。
涉及知识点:
暂无


27. (2010年5月三明市高三质检15题)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28. (2010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6题)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A.交唐太宗定夺 B.交兵部出兵攻击 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内阁裁定处理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29. (2010年4月深圳市宝安区高三调研)《资治通鉴》对曹操的称呼有这样的变化:曹操或操,汉朝封号后称魏公操,汉朝再封号后称魏王操,其子曹丕建国后称魏武王。其中,可用“死要面子”来描述的是
A.曹操 B.魏公操 C.魏王操 D.魏武王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公元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公元216年汉献帝又下诏,册立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因头痛病(大概是脑溢血)去世,同年10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故此题选D。
涉及知识点:
暂无


30. (2010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三模4题)《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扪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材料叙述了明朝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张居正的遭遇进行判断。内阁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内阁的权力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它本身只是一个内侍机构。答案为A。
涉及知识点:
暂无


31. (2010年5月漳州一中高三质检13题)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段材料体现的信息包括 (   )
①宗法制遭到破坏             ②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       ④专制主义受到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32. (2010年5月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9题)《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从举例中分析:宋代的开国者是赵匡胤,明代的开国者为朱元璋,因此体现了皇权的独尊。
涉及知识点:
暂无


33. (2010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三模)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涉及知识点:
暂无


34. (2010年5月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12题)“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二十等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丁兰官拜中大夫是由于其对母亲的孝行。在所提供的选项中只有B按孝行等可以推荐做官。即举孝廉。而A 是按军功授予官职;C是按家族门望;D是按考试成绩。
涉及知识点:
暂无


35. (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题)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在农民战争基础上创建的王朝是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考查基本的史实,秦朝是诸侯秦国发展而来,隋朝是北周贵族杨坚所建立,宋朝是后周大将军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只有明朝是在元末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涉及知识点:
暂无


36. (2010年4月广东省惠州市高考模拟)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行省制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秦统一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B项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维系分封制;D项在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政治制度。C项郡县制是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制度;行省制度属于元以后的地方行政组织。
涉及知识点:
暂无


37. (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4题)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其次是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第三,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
涉及知识点:
暂无


38. (2010年4月深圳市宝安区高三调研)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古代雅典人也崇尚艺术,甚至为公民观看演出提供津贴。反映了两国
A.公民都喜爱艺术 B.都注重礼乐教化 C.都注重礼仪 D.都能自由欣赏音乐、歌舞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大意:“礼”用以诱导人的意志,“乐”用以调和人的声音,“政”用以统一人的行动,“刑”用以防止奸乱。礼乐刑政,其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齐同民心而使出现天下大治的世道。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都很注重用“礼”“乐”来为政治统治服务。
涉及知识点:
暂无


39. (2010高考广东文综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
考点:古代皇权加强
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涉及知识点:
暂无


40. (2010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三模13题)图7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应当出现在

A、秦朝 B、西汉 C、唐代 D、宋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秦朝实行的是郡县两级制,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唐代为道、州、县;宋代为路、州、县。
涉及知识点:
暂无


41.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此题也是对西周分封形势图的释读。西周时,周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武王的弟弟周公则封于鲁,齐鲁文明源于此。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分封制。分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涉及知识点:
暂无


42. (2010年4月山东省聊城市二模9题)下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该青铜器底部铭文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文物能成为研究西周社会那一课题的首选

A.政治制度 B.土地制度 C.文学艺术 D.手工技术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由材料中“分封到宜地”,以及“赐其土地、人口”信息可知该铭文反映的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涉及知识点:
暂无


43. (2010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三模12题)图6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政府架构当始于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图6所示为西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其中,中朝是决策机构,外朝-即秦朝时的三公九卿制,为执行机构。
涉及知识点:
暂无


44. (2010高考安徽文综14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涉及知识点:
暂无


45. (2010年2月广州市高三一模)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恩荫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涉及知识点:
暂无


46. (2010年5月北京市宣武区二模14题)“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秦代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从题中信息可知,虽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的危机,但意味着丞相依然存在,故D项可排除;秦朝虽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但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无法体现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A项排除;C项虽进一步削弱了相权,但冗官现象的出现影响了行政效率,故C项排除。正确答案为B项。唐朝三省六部制在分化相权的同时,有利于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涉及知识点:
暂无


47. (2010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二次质检)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影响深远,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其他国家也存在君主专制但是一些国家(如印度)文明中断过;分封制实行的后期会出现诸侯割据地方的局面,跟“统一”相违背;三省六部制是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
涉及知识点:
暂无


48. (2010年5月宁德市高三质检14题)《国语》记载:大夫以上食肉,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左传》中写道:“肉食者谋之,又何间(注:参与)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由此推断,曹刿最有可能属于
A.公侯 B.大夫 C.士人 D.庶人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49. (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3题)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注意材料中“均有参政之机会”与“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可以首先排除A选项,此“制度”是指科举制;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具有闭性,造成门阀政治。
涉及知识点:
暂无


50. (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土番”即吐蕃,也就是西藏地区。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此题考查的是对元朝中央机关的理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土番,时间是元朝,而且跟佛教有关,应该理解为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宣政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涉及知识点:
暂无


51. (2010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高三调研12题)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①项说法错误,在地方设郡或县,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已经开始,如:“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大意是:春秋时代,消灭其他诸侯国后,就把那个国家作为本国的县。(摘自《日知录》卷二十二);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大意是:战胜了敌人,如果是上大夫的功劳,国王会封一个县给他,如果是下大夫的功劳,封一个郡。(摘自《左传》哀公二年);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大意是:把原先的都、乡、邑贵族的封地一律取消设立县《史记·商君列传》。
③项中,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监御史是郡守下属负责监察的官员。县的最高长官是县令。
涉及知识点:
暂无


52. (江苏省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题)《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材料反映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根据材料可知,B、D两项的现象并不能体现,排除B、D;从“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一句来看,此时周天子能够节制诸侯。这也是材料要表达的重点。体现西周初年周天具有至尊权威,故排除C选项。正确选项是A。
涉及知识点:
暂无


53. (2010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1题)公元前3世纪晚期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这一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的不断创新 B.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C.发达的现代农业生产 D.发达的对外贸易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自给自足、分散脆弱的封建自然经济是其存在的经济基础。
涉及知识点:
暂无


54. (2010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二模12题)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
A.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推恩令”,目的是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使王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还采取有:“附益之法”(不许诸侯招结宾客,限制他们的活动,不准参与政事);“酎金夺爵”(zhòu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汉武帝借口贡金斤两成色不足等,废掉了一些侯国)等。
涉及知识点:
暂无


55. (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2题)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元朝的行省制巩固了统一的多年民族封建国家 D.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B错误。
涉及知识点:
暂无


56. (2010年4月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4题)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世官制 ,指 夏,商,周时期,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故A项错误;察举制指汉代,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评议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故C项错误;科举制,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根据材料可知D项正确。
涉及知识点:
暂无


57. (2010年4月安徽省宣城市二调13题)右图机构的设置,受冲击最大的机构是

A.内阁 B.六部 C.南书房 D.议政王大臣会议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妨碍了君主专制,而军机处加强了君主专制,极大的削弱了议攻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涉及知识点:
暂无


58. (2010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二模13题)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短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
A.通判 B.枢密使 C.三司使 D.转运使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考查北宋监察制度、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注意“北宋”、“常与短州争权”、“监郡”、“朝廷使我监汝”,分析材料信息。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枢密使分相之军权,属于中央行政官员,与题意不符。三司使分相权,是北宋最高财政长官,C项不符合题意。转运使,俗称漕司。转运使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
涉及知识点:
暂无


59. (2010年5月南平市高三质检14题)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  )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60. (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涉及知识点:
暂无


61. (2010年5月山东省德州市二模)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知州“三岁一易”不涉及长官和副手之间的关系,排除A;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都是中央部门,禁军属于军队方面的内容,和州郡地方政府无关,排除BC;故选D。
涉及知识点:
暂无


62. (2010年2月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一模)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反映了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 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 D.读书人放弃科举考试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内外危机,在这种危机中不是因为科举制培养出人才,二十科举制不能适应中国所面对的危机。BCD不符合清朝史实。
涉及知识点:
暂无


63. (2010年5月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13题)“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汉武帝通过中朝制度、唐太宗通过三省六部制、宋太祖通过设三司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项目符合秦始皇,C项符合唐太宗,戒奢从俭是指唐太宗。
涉及知识点:
暂无


64. (2010高考广东文综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题眼:“家国一体”
考点:中国古代宗法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涉及知识点:
暂无


65. (2010年4月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文武将吏”和“朝廷”可以判断是藩镇割据现象,属于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故正确选项是B项。
涉及知识点:
暂无


66. (2010年5月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9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向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是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时期的变化,不属于从封建转向帝制时期的转型特征。
涉及知识点:
暂无


67. (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题)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很显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是九品中正制。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是注重门第高低,而不看中才能,所以应排除A 、 B和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涉及知识点:
暂无


68. (2010年广东省河源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明朝“内阁”由明成祖设置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内阁的“票拟”终究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的御批。D项说法错误。
涉及知识点:
暂无


69. (2010年5月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14题)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70. (2010年安徽省宿州市三模13题)下列历代制度或措施中,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是
A.隋唐实行科举考试 B.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 C.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D.清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的作用和意义。科举制度的实施: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普通百姓也有了参政机会;将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中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度,恰恰不利于中央集权,封国拥兵自重与中央对抗,汉景帝时发生了七王之乱。唐玄宗设置节度使导致以后军阀割据势力的形成。D项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凡军国大事都由其决定,使皇权受到限制,与中央集权无关。
涉及知识点:
暂无


71. (2010年4月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二模)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A.定期朝觐秦始皇 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 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涉及知识点:
暂无


72. (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3题)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73. (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题)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因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涉及知识点:
暂无


74. (2010年3月莆田市高三质检5题)“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 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是行省制度。
涉及知识点:
暂无


75. (2010年4月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2题)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根据提示语:“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联系历史传统,关于王位继承一直是按着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以此防止家族内部引起权利纷争,所以应该选择C项。
涉及知识点:
暂无


76.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此题考察第3分册第22课元朝的统一一课内容,是最基础知识的检测。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伊犁将军(清朝设立),管辖新疆天山南北的军务与民政。
涉及知识点:
暂无


77. (2010年3月莆田市高三质检6题)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从材料“本无相名”、“票拟”、“六部”从中可推断出其为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涉及知识点:
暂无


78. (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事,而三司使掌管财权。通过这项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项宰相的权力是缩小了,一分为三;B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D项材料不涉及地方。
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C。
涉及知识点:
暂无


79. (2010年浙江省湖州市二模12题)历史课中,几位学生讨论到商代与周代的一些问题,其中说法恰当的是              (    )
甲:“商与周在王位继承上很不相同,商是哥哥死了,由弟弟继位;周是嫡长子不在,则由庶长子继位。”
乙:“商代迁徙频繁,表示他们还是游牧社会;周代海外贸易发达,已进入商业社会。”
丙:“甲骨文提供我们对商代的认识,诗经提供我们对周人生活的认识。”
丁:“商人迷信鬼神:周人遵守礼法。”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甲的说法:商朝继承法有“兄死弟继,无弟子继”的规定,其中有关商朝的说法正确,但周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周天子死后传位于其嫡长子,其中庶长子继位一说错误;
乙的说法中,商代迁徙频繁很大原因是政治、军事斗争和自然灾害等的影响,不少商遗址也可反映当时已有固定的农业生产,游牧社会一说错误。周代海外贸易发达说法完全错误。
丙的说法中,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能够提供我们对商代的认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由孔子编纂而成,可以提供对周人生活的认识。
丁的说法中,商代政治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周代创立分封制和宗法制,对社会结构、生活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涉及知识点:
暂无


80. (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一模12题)“汉承秦制”,汉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西汉后期,在今天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一带设立了回浦县,隶属于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时会稽郡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会稽郡郡守是台州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会稽郡有权任免回浦县县令
④苏州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在郡县制之下,郡县的长官都由中央统一任免,不能世袭,都没有封地。所以,排除③④。答案为C。
涉及知识点:
暂无


81. (2010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三模2题)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三公九卿制的评价,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运用已有知识对试题进行分析以论证历史结论的能力。秦朝时期军国大事先由大臣朝议再由皇帝裁决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这一做法与君权的弱化无关,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答案为B。
涉及知识点:
暂无


82. (2010年5月泉州一中高三最后模拟14题)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观众领略了“秦皇汉武”的风采。银幕艺术往往真实与虚构并存。下列电视剧情节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83. (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二模25题)图6是西周初年的分封图,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多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④分封制导致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材料本身并不能直接表明嫡长子继承制,材料表明的是西周分封制下分封诸侯国的基本情况;同姓诸侯如武王弟康叔、成王弟叔虞周公子伯禽等都是在首都周边富庶之地;结合材料和所学我们知道分封制确实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涉及知识点:
暂无


84. (2010年陕西省渭南市高三第二次质检25题)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世袭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郡县制度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宗法制度以血缘为纽带,体现在个人与家庭之间,是家族等级关系,体现在国家乃至天下是政治隶属关系,这与儒家思想的要求是相吻合的。故正确答案应为C项。原答案为B项。
涉及知识点:
暂无


85. (2010年3月山东省聊城市一模9题)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④甲第朱门无一半,天街踏尽公卿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科举制的实行,庶族地主可以通过考试成为高官,打破了士族地方对官吏的垄断,沉重打击了士族势力。①③就是科举制实行的结果;②是九品中正制,士族把持高官的结果;④是士族势力衰落的表现,这是农民起义打击的结果。
涉及知识点:
暂无


86. (2010年3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3题)“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87. (201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模25题)科举制度自隋唐始为历朝历代所沿袭,它有效保证了中华帝国的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录取名额逐步扩大 B.向庶民开放政权 C.考试程序公开公正 D.捍卫了儒家思想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科举制之所以有效保证了中华帝国的繁荣,关键在于科举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基础。即向庶民开放政权。
涉及知识点:
暂无


88. (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一模)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B.中朝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中书门下  军机处 D.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中朝出现于汉武帝时,由皇帝左右亲信近臣构成,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则形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相权削弱,君权加强。内阁正式设立于明成祖时,后来权势和地位逐步提高,权压众臣,六部百司实际上被架空,皇权进一步加强。军机处由亲臣重臣组成,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皇权达到顶峰。所以答案为B。
涉及知识点:
暂无


89. (2010年浙江省绍兴市一模13题)宋朝大臣文彦博劝说当朝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
A.独裁政治 B.官僚政治 C.分权政治 D.贵族政治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古代中国政治是士大夫的天下,即官僚政治。
涉及知识点:
暂无


90. (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D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考到的。
涉及知识点:
暂无


91. (江苏省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4题)“(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此题考查元代的地方政治制度行省制。行省直属中书省,下设路、府和州县,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可知A选项是不正确的;C选项“拥有军政大权”的说法是错误的;D选项也是错误的,故正确选项为B。
涉及知识点:
暂无


92. (2010年辽宁省锦州市二模25题)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
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 C、宋代三司使制 D、元代的中书省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隋唐时期形成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分工合作,相互监督的集体领导机制。而秦的三公九卿、宋的三司使制、元的中书省制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的措施,军国大事的决策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涉及知识点:
暂无


93. (2010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二模13题)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A                  B                     C                    D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洲族建立的清朝。A项根据“镐”“巴”等信息可以判定是西周的疆域图,镐指都城镐京,B项根据咸阳、桂林郡、象郡等信息可以判定是秦朝的疆域图,咸阳是都城,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是秦设的南方三郡。C项根据宣政院辖地等信息判定是元朝的疆域图,元将全国分为十个行省、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南部和河南北部)、宣政院辖区(西藏、四川、青海部分)。D项新中国成立初的疆域。
涉及知识点:
暂无


94. (2010年湖南省怀化市二模26题)湖南省素以“鱼米之乡”、“ 芙蓉王国”、“旅游胜地”驰名中外。鉴于湖南的重要地位,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管辖这一区域,在周朝、秦朝和元朝时湖南分别隶属于(    )
A.吴、黔中郡、江西行省 B.吴、黔中郡、湖广布政使司 C.楚、黔中郡、湖南行省 D.楚、黔中郡、湖广行省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周朝、秦朝和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其时湖南分别隶属于楚国、黔中郡、湖广行省。
涉及知识点:
暂无


95. (2010年湖南省衡阳市三模24题)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城楼其城台设五个门洞,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下列对这种建筑设计风格最为合理的解读是

A.这是明清时期工匠的率性而为 B.这主要是为了体现一种对称美 C.这体现着皇权至上 D.这是礼制、秩序和美的完美结合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根据天安门城楼是在明朝时期建筑的事实,其建筑风格应该是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建筑特点的结合,所以最准确的应该是D。
涉及知识点:
暂无


96. (2010年5月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12题)杨行密(852—905),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公元890年被授为“宁国军节度使”。领宣(城)、歙(县)、池(州)等3州,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从此辖区内人们爱吃的“蜜糖”也要改称“蜂糖”。上述材料表明
A.汉代以来的刺史地位出现明显下降 B.尊者避讳制度在中国影响深远 C.唐末出现州县制向藩镇、王国制的逆转 D.分封制根深蒂固削弱了中央集权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唐初实行州县制,唐末设立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封王更加剧了其政治逆转的趋势,故答案选C。A、D项均为其“逆转”的具体表现,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
涉及知识点:
暂无


97. (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13题)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秦汉时期的“关东”在陕西境内,而明清时期的“关东”在山海关以东(即河北秦皇岛),可以看出位置向东向北移,而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恰恰相反,其实反映的是都城的迁移,如西安到北京。故选C项。
涉及知识点:
暂无


98. (2010年4月北京市崇文区高三模拟)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个人亲信为基础、不考虑世袭”,可见材料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涉及知识点:
暂无


99. (2010年2月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一模)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首先排除C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判断A项的难度较大,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是:征收的标准由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征收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定时;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因此A项不能说明题目所述的内容。多安置官吏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00. (2010年1月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4题)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注意关键词“本质上”。从材料来看,“陛下”实质上是皇权至上的体现。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01. (2010年1月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3题)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中”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北宋初,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设“通判”。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02. (2010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
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逐步形成 B.“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C.思想文化上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局面 D.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秦汉时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标志着奴隶社会的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A为隋唐以后的科举制;B不可能,因为秦汉重农抑商;C也是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历史现象。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03. (2010年5月漳州市高三质检15题)漳州市漳浦县存有一块明代的青石碑。石碑额首正中竖刻“皇帝敕谕”四字楷书,正文区刻着“御马监太监邓原,今特命尔前去镇守福建地方,兼管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兵马,防御贼寇,……弘治十年正月二十七日”。(注:弘治1488--1506)此石碑内容可用于研究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海禁”政策的实施 D.西欧殖民的侵扰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04. (2010年2月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日:“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记载反映了周朝实行
A.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B.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C.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D.世袭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05. (2010年3月南京市二模题)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从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06. (2010年5月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模拟9题)新华网济南2010年2月4日电,我国考古人员在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内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一个破损的铜簋底部隐约可见“半般作文祖甲齐公”铭文 (右图)。按铭文规律,“丰”一般是国家,“般”是人名,“文祖甲”的称谓属商代风俗,它后面说“齐公”,就把两个国家联系到一块。这件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
①西周分封制    ②当时的冶铸业    ③早期齐文化    ④隶书艺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该铜簋是商周时期的文物,而隶书是秦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文字,故应排除含④的选项。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07. (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一模24题)中国古代文官政治确立后,形成许多文官派系,主要是因为有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年谊”是指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 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年谊”是由于同年登科而形成的关系。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08. (2010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4题)学者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赋役制度的变化 B.以孝道治天下 C.郡县制度的发展 D.皇帝制度的形成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09. (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1题)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姬姓贵族

山西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①的表述错误,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亲族,宗法制的核心才是嫡长子继承制。从表格姬姓贵族分封的地理位置看,②正确。③反映的是分封制的作用,从地理位置来看正确。西周初年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故④说法错误。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10. (2010年安徽省安庆市二模13题)据文献资料记载:宋时有州官田登,州境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宗法制度 B.封建等级制度 C.文官制度 D.避讳制度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避讳制度和宗法制度的了解,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到秦代时,随着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避讳的办法才初步确立。所以跟宗法制度和避讳制度有关,但是提示的时间限定是宋代,提问的关键词是“本质上”反映的是——经分析,应该理解为维护地主阶级的特殊地位,就应该选择封建的等级制度——维护上层建筑,所以应该选择B项。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11. (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题)《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材料反映古代社会的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12. (2010年4月浙江省衢州市二模13题)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应该理解为宋真宗时宰相的权力仍然很大,所以错误的是A,故此题应该选择A。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13. (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24题)图7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它们

①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②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
③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          ④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牌匾反映的是宗法制,体现的是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排除④即可。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14. (2010年5月福州三中高考模拟14题)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秦朝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D.清朝雍正帝设置了军机处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15. (2010年4月广州市高三二模)“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从材料信息“阁臣票拟”等,可治这是关于明朝内阁情况的描述。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内阁有“票拟”之权。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16. (2010年4月安徽省宣城市二调12题)《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待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A.孝、廉的选官标准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科举考试的办法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由“政察举之制”知材料是关于察举制改革,张衡上疏强调察举制推行至今二百年。“必先孝行”,反对改变这一选官的标准。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17. (2010年4月浙江省温州市二模12题)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旅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根据题意宗法制中天子----诸侯----大夫---士这些贵族可以有姓,普通民众不能拥有姓氏,所以当时“百姓”应该是指贵族。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18. (2010年4月浙江省台州市二模12题)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A.家父
掌权日益趋于巩固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限定“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考虑:B 和D明显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说明宗法制从维护家族内部的等级制度有了明显的松动,这是家长制发展的表现,所以应该选择A。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19. (2010年1月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2题)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A.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B.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顾炎武的意思是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缺陷,分封制的弊端是地方容易割据一方,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但郡县制要比分封制进步;“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表明其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材料没有涉及对农民的压迫问题。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20. (2010年安徽省蚌埠市三模)据《西阳杂俎》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故,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据材料推断该“国朝”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清朝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避讳,中国封建时代人们为尊敬君主及其亲属、圣人、贤者和长辈,在讲话时不直呼其名,在写文章时不照字直书,而用其他的字、词代替的一种习俗,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唐朝国姓为李,为尊者讳,有时,某些动物也沾国姓的光而受到特殊保护。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21. (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检13题)下列选项对图片的解析正确的是

A.列国诸侯野心勃勃皆欲代周自立,战乱频繁 B.赵、魏、韩从周王那里得到封地,定期向周王朝贡 C.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各国统治者不断强化贵族势力 D.当时政局的发展正从“多极化”走向“一体化”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据所学可知,图六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秦最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22. (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3题)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准确得出材料信息的能力,属较难题。明朝时是中国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的时期。从利玛窦的言论看,虽然其认为中国的君主制是一定程度上的贵族政体,皇帝的决策要与大臣商量,但并未改变中国的君主制,也未改变君主专制的实质,内阁只不过是为皇帝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而已,因此A、C、D错误。正确答案是B。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23.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二模24题)《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考察中国古代检查制度的完善。汉代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执行,其地位仅次于丞相。唐代御史台负责监察。元朝规定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有监察御史复按。ABC三项材料中没有提到。
涉及知识点:
暂无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0分)




124.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34题)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1)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6分)
其他答案:答案次序颠倒;其他制度。(0分)
三公九卿制
丞相(中朝)
(2)答案1: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4分)
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答案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2分)
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
其他答案。(0分)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组织与交流/运用概述的方式进行组织。
考试内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度;清朝军机处。
分析:此题实际考查了自秦汉以来,宰相制度的演变与皇权不断加强的途径(方式)和作用。对于非上海的师生而言,材料差不多就是教材的表述了,但问题(2)却不简单。答案1很新颖,要得满分确实不易;答案2肯定是一普遍现象。看来命题者的意图是要强调“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的“历史阐释”能力了。此题彰显了海派特色。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25. (2010年5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21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3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说明两者的关系。(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2分)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1)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3分)
(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
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2分)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2分)
(3)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4分)
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任答两点给2分)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重要选官制度,如察举制和科举制。第(1)问考查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第(2)问考查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及其关系;第(3)问考查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及科举制的特点。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26. (2010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二模29题)(35分)山东自古以来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以来,山东省加快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区域带动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反映了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史实说明它存在的问题?(6分)
(2)为解决这一问题,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5分)

收藏 加入试题篮 题目有误 查看详解

答案:
(1)制度:郡县封国并行。(2分) 问题:封国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史实:七国之乱。(4分)
(2)政治上:削藩,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3分)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地图和文字资料,并根据提问中的时间提示,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归纳即可。第二问可以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和冲突事件加以说明。
(2)此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做答即可。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27. (2010年3月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18分)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材料:
材料一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
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4分)
(2)就上述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8分)(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
(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


答案:
(1)利玛窦认为中国古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制政体(或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2分)。孟德斯鸠认为是专制政体。(2分)
(2)利玛窦的观点更可信。(2分)
理由:①利玛窦曾经长期生活在中国,获得的是第一手史料。②利玛窦没有强烈的政治目的。③孟德斯鸠依据的是二手史料,根据来华传教士传递的信息,推导出来的结论。④孟德斯鸠处于反专制的启蒙时代,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2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3)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②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2分);③思想:“专制说”有利于宣传西方启蒙思想(1分),是抨击清政府统治的有力工具(1分)。(能结合史实背景进行分析,言之成理,都可以酌情给分)
难度:
未设置
考查点:
暂无
解析:

本题属于观点论证题。第(1)问从材料中不难得出二人的观点:中国是专制政体、中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制政体。第(2)问要了解史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可知亲身经历要比单纯的听说更有说服力。第(3)问在近代传播的原因应该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去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传播新思想的需要等。
0人  |  分享到:          阅读(262)| 评论(0)| 引用 (0) |举报   过春节:这四个艰难的选择 【引用】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文章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zc640328 HONG ST 1234gf12 shishang

评论

点击登录|昵称:   取消换一张  上一页 1... -1-1-1-1-1-1-1... -1下一页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第一单元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第三单元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四单元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 (591up精品资料)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专题十三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表达题(完全解析版)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续) 成语-引用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成语题及详解汇编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1全国各地高考真题答案第一时间发布,考试在线估分(标红已发布)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题汇总及解析 秀才专题: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 秀才专题: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秀才专题: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引用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 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题库 人教版新课标2012届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复习必修一考点知识巩固 高考各类材料作文题命题理由及指导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