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蜕收购商联系方式:45.大 寨 精 神 不 能 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7:27:59

      

大寨精神不能丢

张  平

 

  早在62年前,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以《愚公移山》为题致了闭幕词,他针对当时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要挖掉这两座大山,就要学习“愚公移山”精神,他说,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的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我的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毛泽东同志用这个寓言故事教育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靠(帝国主义、建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就是这种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由于有了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由于有了这种精神,中国这条巨龙和睡狮才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国际舞台上光彩夺目。

  重温毛泽东62年前的讲话,精神更加振奋。今年4月23日,为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思路、创新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我在考察了吕梁地区的静乐县赤泥洼乡的牛庄村,娄烦县的庙湾乡牛圈村后,来到昔阳县的大寨考察。“大寨”这个名字如雷贯耳,过去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而今怎么样了呢?

  4月23日上午,老天作美,头天傍晚还是风雪交加,大雪纷飞,而我们到了大寨后,天转晴,视野开阔。在昔阳县副县长以及山西省、市县扶贫办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大寨。首先我们登上了虎头山,一上虎头山首先看到的就是周恩来纪念亭。周总理先后三次到大寨考察,大寨人为了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此立下了“周恩来纪念亭”。看到纪念亭自然就缅怀这位世纪伟人。在当地讲解员的讲解声中,同事们给我和随同调研的山西省扶贫办的刘玉萍处长,昔阳县扶贫办主任按下了快门,留下了永久的定格。再往上爬,“虎头山”这个三大字刚劲有力,“虎头山”三个字旁边写着叶剑英三个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叶帅题写的,其实不是,据介绍,那是1971年9月11日,叶剑英元帅第二次到大寨,并在大寨住了三天,参观了大寨后叶帅在大寨诗兴大发,连写《游学大寨杂咏》绝句8首,大寨人为纪念叶帅的关怀,从“全民奔向虎头山”一句中,把其中的“虎头山”三个字取出来,立了“虎头山”这块碑。再往上攀登,就是虎头山的半山腰,虎头山半山腰坐落着陈永贵的坟墓。墓碑上刻着他的享年(1915~1986),到他的墓地是一溜青石的阶梯,共分三个部分。到了最后那一台,阶梯的数量与他的年龄相暗合,共72级,暗示他享年72岁,第一部分有8级,表示他在北京工作8年。中间部分是30级,表明他的30而立,在位30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陈永贵的碑是洁白的汉白玉石碑,石碑上写着“陈永贵同志永垂不朽”8个大字。我情不自禁地给这个长眠地下的农民英雄深深地鞠了一躬。在陈永贵的墓碑旁100米处就是郭沫若同志的墓碑,该墓碑是1992年11月16日为郭沫若诞辰100周年而立的,郭沫若生前率科学院研究人员来到大寨参观考察,为大寨人献计献策,同时满怀激情,写了歌颂大寨的诗篇。根据郭老的遗嘱,他的骨灰撒在虎头山,大寨人把郭老的骨灰安放在虎头山顶,把他所写的《颂大寨》的诗篇刻在汉白玉石碑上,碑旁是一株酷似毛笔的松树,前面有两个长方形花坛,碑后是一道白色的影壁。纪念碑旁边的说明标牌介绍了立碑的过程,这样写道:纪念碑寓意深刻,碑后的白墙壁,象征着白纸,花坛象征砚台、松柏象征毛笔,祝愿郭老在大寨有永远说不完的心曲,写不完的话题。在诗人的心目中,认为大寨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承传,是改造大自然的伟大象征。1965年12月6日,郭沫若在太原参观大寨展览馆,题写馆名之后,以七律一首咏怀:题大寨展览馆,“在大寨人人是愚公,神州争效此雄风。百年基业防涝旱,千米山头待柏松。“勤奋力将全国学/虑赢得普天间/为防自满寻差距/绝不因循步自封。《颂大寨》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狼窝成良田,凶岁夺大熟。红旗毛泽东,红通天角。诗人郭沫若把大寨精神和愚公精神、延安精神相提并论,这是多么高的肯定的评价啊!这是郭老内心感情的喷发,是大寨精神的感召。

  在虎头山还有一块像旗帜式杆的碑,这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64年对大寨精神的概括。他说:“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毛泽东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周总理对大寨精神的高度概括,写进了“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站在虎头山上,站在陈永贵的墓碑旁,向远方眺望,大寨就是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地,一排整齐的窑洞和洋房,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看到风景如画的山庄,仿佛陈永贵、贾进林、宋立英等老一辈的战天斗地,大战狼窝掌的动人画面浮现在眼前,这种战天斗地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全国人民与大自然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学大寨、赶大寨的热潮在全国掀起,我今年四十有三,对学大寨改造低产田地进行了仔细的思索。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扶贫开发工作者所需要的吗?

  走进展览馆,迎面深红色的大屏风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上面有“农业学大寨”5个大字,两侧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8个金灿灿的仿毛体大字。展馆分七个单元:一是思想领先,重在教育,塑造一代新型农民。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大寨;三是以国为怀,顾全大局,发扬共产主义新风尚;四是誉满全球、闻名中外,戒骄贼躁、再攀新高峰;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发,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六七两部分是陈永贵和大寨其他先进人物的事迹。展览通过照片、实物和文字,全面而实际地展示了大寨人建设新大寨的全过程。既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陈永贵、贾承让、贾进才,梁便良以及女模范宋立英,郭凤连等带领大寨人搬山造田的情景,也有八九十年代郭凤莲带领大寨人踏上改革开放新征程的生动介绍。特别是陈永贵在凛洌寒风中垒坝的珍贵画面,贾进才凿石使用过的铁锤、铁钎、铁绳等实物展览,宋立英在造平原工地的峭壁上撬石,郭凤莲在烟尘中拉车,以及点点灯光闪烁下群体夜战的历史照片,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参观大寨展览馆,令人感受最深的还是凝结中华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大寨精神,他是大寨奇迹背后不可或缺的不竭动力。陈永贵自己就曾说过:“搞社会主义建设首先要变思想,人的思想变了,土地、技术才能变,变得好、变得快。”

  大概是我上小学时看到的新闻纪录片,镜头一开始就是陈永贵等人比手上的老茧,然后就是他们炸石头、挑土的场景,就是这种精神让全国多少亩荒山变成了良田。站在虎头山上看到了大寨的房屋,心里想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四句话,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寨又走在前面了吗?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不知不觉来到了大寨展览馆。这个展览馆建于1994年2月,占地671平方米。展览馆的正前方是大寨人的代表——陈永贵的半身石雕象。在大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展区,有这么一段话,让我难忘,“我们难忘昨天,因为那是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名扬中外的辉煌昨天,我们纠错今天,因为这是大寨人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全面腾飞开放的今天。我们向往的明天,因为将是大寨人再展宏图,再创奇迹,拥抱未来的灿烂明天。”这段话道出了大寨人的心声。在展厅里看到陈永贵的话“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不先干一步就不能当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打铁先得本身硬,革命先革自己的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支部,靠向上伸手,越靠人越懒,越靠志越短;靠自力更生,越干志越坚,越走路越宽”。“陈永贵同志的这些话事隔多年不正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扶贫开发所需要的吗?

  参观了展览馆我又经过大寨村,走过大柳树旁来到陈永贵故居。故居的正中央挂着毛泽东主席与陈永贵同志握手的照片,走进陈永贵故居,正巧遇上陈永贵同志的长子陈明珠及爱人在家中,他们听说是北京来的客人,感到十分高兴,并热情的接待我们,饶有兴趣的说出照片的来历,1964年12月26日,第三届人代会召开期间,就在这一天,周恩来总理邀请了陈永贵和邢燕子、董家耕、王进喜等人到大会堂的一个小宴会厅,与毛主席同桌就餐。这一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毛主席对大家说,今天既不是过生日,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三同”,用他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席间,毛主席对陈永贵说:“你是农业专家,多大岁数了?”陈永贵回答说:“50岁。”毛主席说:“五十而知天命嘛,搞出一个大寨很好。”这是陈永贵一生获得的最高荣誉。毛主席与陈永贵握手的照片成了陈永贵一生最珍贵的照片广为流传。在陈永贵同志故居的墙上挂满了反映陈永贵同志与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在一起的合影,陈明珠高兴地指着他和周恩来总理在一起的合影说:在周总理旁边还有李瑞环同志。在陈永贵的故居摆放着不能拍照的牌子,听说我们是北京来的,陈明珠和他的爱人就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陈永贵故居两旁挂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半世从政为官显清廉哲贤”,下联是“一生耕云锄月创神农新路”。这是对陈永贵人生的高度概括。陈永贵长子陈明珠依依不舍的把我们送出了大门,并把介绍大寨和陈永贵同志事迹的5本书签上名送给我。他在书中写道:“赠张平先生,参观大寨留念,陈永贵长子陈明珠,二○○七.四.二十三。

  离开陈永贵故居,我们又来到了宋立英老人家。宋立英今年78岁,我们一进门,她就把我们迎进了会客厅,说是会客厅,实质上是一个窑洞,客厅里十分整洁,一个3人座的长沙发,一张双人床,墙上挂满了宋立英老人和老伴贾进才及女儿与毛主席、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以及和外国友人及老人们生活的照片。在参观了这些照片后,宋立英老人和我在长沙发上照了相,好多领导人到大寨参观都要去宋立英老人家一起照像,最近的就有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同志就在这张沙发上合影,离开客厅出门时,宋立英老人拉住我的手说: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十分英明,农民皇粮国税是历朝历代都是有的,现在不但免去了农民的皇粮国税,而且耕地还有补助,这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啊!大寨人感谢党中央,感谢胡总书记,感谢温家宝总理,宋立英老人指着门前的小卖部说,搞市场经济嘛,我和姑娘也经营了一个小卖部,主要卖的是大寨各种各样旅游纪念品,同时也有反映两位老英雄的书,书名叫《流金岁月》,贾进才,宋立英轶事”。据介绍,宋立英是1930年11月28日出生的,她的家也是大寨村的一户贫苦的农民,1947年入党的,是大寨的第一个女党员,后来又当了村里的妇女会主任,1948年,贾进才是大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因为贾进才为人忠厚老实,处事公道,受到了村里人的拥戴,他在村里的工作也受到了群众和上级的好评。1950年他主动把党支部书记让给比自己能力强的陈永贵,这事被传为永远的佳话,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副主席都曾专门提到过这些事,并高度肯定了贾进才的做法。贾进才1910年农历6月15日出生于大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3岁死了娘,7岁开始参加劳动,14岁学会耕地等主要的农活,旧社会在地主家整整做了25年长工,直到1945年解放,才由奴隶变成主人,有了自己的家。解放后先后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贾进才同志平凡岗位任上所建立的不平凡业绩,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赢得了世人的尊敬。1966年10月,他应邀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受到了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的接见。1980年、1982年、1986年、1989年他4次以特邀农业劳动模范的身份出席了山西省农业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会议,并以山西省劳动模范受到奖励。1989年9月,80岁的老英雄贾进才又被特邀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表彰大会。

  在参观大寨期间,天气很好,参观完大寨后,天就下起了雨,陈永贵在天之灵要我们留宿,但工作的需要,只有离开。离开大寨后我还是徘徊在参观大寨的情景之中。一路上我认真拜读资料,从大寨带来的书,《难忘陈永贵》、《大寨》、《陈永贵传》、《魅力大寨》、《流今岁月》、《贾进才、宋立英轶事》等6本介绍大寨的书籍,通过对大寨参观和阅读这些书籍,让我进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第一,大寨的精神不能丢,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大寨是陈永贵、贾进才、宋立英、郭凤莲等老一辈的农民用汗水和心血、千辛万苦干出来的,尤其是“文化革命”前的大寨是战天斗地的大寨,1963年大寨发生了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大寨村已经被洪水蹂躏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139亩梯田全部被冲光,41亩庄稼苗淹没在泥水里,全村140眼窑洞倒塌了113眼,125间房子倒塌了77间,全村的男女老幼几百口子没有了住的地方,人们眼里流露出焦急惊恐的神色。面对这种灾害,大寨人在陈永贵的带领下,没有气馁,而是号召全村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奋图强。一个显示新一代中国农民伟大胸襟的口号喊了出来,这就是大寨著名的:“三不要”和“三不少”、“三不要”是不向国家要粮、要衣、要物资;“三不少”是当年卖给国家的粮食不少,分给社员的口粮不少,集体的收入不少。就在大灾之年,大寨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法宝,夺取了丰收。1964年5月中旬,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在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毛泽东说:“农业主要靠大寨的精神,自力更生,要在种好16亿亩地的基础上建设4亿多亩稳产高产田。”这里毛主席第一次在开会场合谈到农业学大寨。大寨的精神,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毛主席指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大寨就成为了全国农业战线上引人注目的一面红旗,在全国掀起了学大寨的高潮。回忆大寨人的昨天,看看大寨人的今天,想想大寨人的明天,大寨这种无往而不胜,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能丢、值得推崇的。眼下有少数地方,少数人为了拿到国家的救济款,无灾说成有灾,小灾说成是大灾,大灾说成是绝收,两眼向上,两手向下,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与大寨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尽管大寨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有些不尽“人意”地方,但那是历史造成的,与大寨精神相比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第二,农村要建设好,基层党支部是关键的关键。在大寨,贾进才三次让贤的故事家喻户晓。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了把大寨建设好,顾全大局,想着大寨广大群众的未来,3次主动将党支部书记让给比自己强的陈永贵。陈永贵不负重望,在原老支书的支持下,带领大寨的人们切实改变大寨的面貌。是贾进才给大寨选择了一个好的带头人,在大干社会主义的年代里带领大寨干出了一番震惊中外的轰轰烈烈的事业。如果不是这一让,中国农业战线上恐怕很难出现大寨红旗,“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这个20多年响亮的口号,又顺口的口号也许就不会喊得这么有气势,所以农村党支部是很关键的,党支部建设得好不好,配好一个支部书记是很关键的。现在有少数的地方,村主任村委委员选举时,拉票搞家族,甚至有些贿选,有的当了支部书记只想怎么多捞一点,没有从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为民办事。这些虽然是少数,但与大寨党支部书记到一般成员都一心为公,大公无私的精神是不相符的。大寨从贾进才让贤,陈永贵勇挑重担,到郭凤莲回村的事实和目前农村发展最好的,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荫市华西村和昆明市西山区的团结镇,反复说明在广大农村选择一个带领群众致富的好班子、好书记是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全国14.8万个贫困村,更需要有一个好班子,好带头人。如果不是这样,国家投资了多少钱,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甚至就会打水漂。所以必须加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建设,选择好的带头人,好的党支部班子。

  第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改变贫困地区面貌都要学习大寨的艰苦奋斗精神。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的协调统一,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大政策战略措施。贫困是历史性、世界性矛盾的症结,全世界目前还有13亿贫困人口。从我国看来,20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1.25亿人减到2006年2 148万人,20年减少1亿多,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靠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与大寨当年的贫困状况是基本相似的,环境条件差,穷山恶水,土地贫瘠,而今贫困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贫困地区更要加大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牢固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欲为耻”的道德风尚,让大寨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在贫困地区,在中华大地上蔚然成风,支撑中华大厦,永远立于不倒之地。

  通过对大寨的参观学习,所思所想很多,有很多的收获用有限的文字是很难表述清楚的。总之,大寨是陈永贵等大寨人,用他们的智慧和雄才,在建国初期国家遭受特别困难的时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广大群众冒着酷暑严寒治山治水,并肩战斗,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表现了大寨人对毛主席的崇拜,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这种大寨精神也是时代的精神。

胡锦涛同志在刚担任总书记时,在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特别强调“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因此,为了民族的独立自强,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大寨精神,大庆精神永远不能丢,并大力弘扬这种精神,赋予时代新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