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怎么产卵:干部作风是公信力的生命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23:17
干部作风是公信力的生命线 2011年03月17日 08:35:31  来源: 人民日报  广大干部要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自己的形象,珍爱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是抽象的,干部是具体的。政府的形象,取决于干部的形象。干部的作风,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

    政府公信力就像一个储存信任的“银行”:干部作风好,政府就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银行”资产就不断增长;干部作风差,群众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就要打折扣,“银行”资产就可能缩水透支。

    我们党从执政乃至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把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作为立身之本、执政之基、长治久安之道。向警予、方志敏、焦裕禄、孔繁森……无论职位高低,无论有名无名,千千万万干部以自己过硬的政治作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诠释党的优良作风,彰显党的执政理念,树立起时代的标竿,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靠良好干部作风积累起来的公信力,是前人和集体留给我们的财富。继承好这笔财富,不断以自己的行动令它保值增值,是每一名干部的责任。疏于自律,作风涣散,任意挥霍群众的信任,不仅丧失干部自身的形象和威信,也损毁政府的公信力。

    作风是个宽泛的概念,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文风家风,都在其内。干部是党风政风的践行者,门难进、脸难看,群众就会把干部视作官僚,把部门视作衙门,不愿跟你交心,不会与你亲近。干部是社会风尚的表率,你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群众也就不大把你当真,你说十句他听一句,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干部是社会公义的标杆,你以权谋私、以势压人,群众就可能对法治秩序失去信心,用不恰当的方式去追求公平正义。

    干部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群众评价干部作风好不好,视角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达、民众权利意识、监督意识、表达意识大大提高的今天,干部作风上的任何一点瑕疵,都容易被放在放大镜下检视、放到互联网上传播,给政府公信力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没有过硬的作风,很难经受住这样的考验。

    因此,中央和各级政府反复告诫广大干部要慎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我规范和约束,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要慎微,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办的事情不办;要慎情,教育和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亲属,决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要慎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慎重对待社会交往,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2000多年前,有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理政,孔子讲了三点:足食,足兵,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先去哪一项?孔子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

    孔子的回答,至今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政府公信力是一种软实力,它反映民主、服务、效率和法治的水准,是比“足食、足兵”更重要的力量。信任危机,是最深刻的危机,而信任的力量,正维系于我们每一名干部点点滴滴的修为、见微知著的作风之上。(人民日报评论部)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2011年03月16日 08:59:4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社会的诚信是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共同构建的,其中政府信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导向性、全局性作用。不得不承认,目前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近来一些公共性事件中的舆论反应和一些舆情机构的调查都证明了这一点。

    随着公众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人民对政府的要求也在提高。虽然政府在公开透明、依法行政、打击腐败、功能转型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但与公众的要求和期望仍相去甚远。应该说,是政府变革的速度跟不上公众意识觉醒的速度,导致政府公信力呈现下降趋势。

    政府无法选择人民,只能以人民的需求来变革自身。当前,政府公信力不足的原因和表现是多方面的,例如政府运行不够公开透明,公众权益得不到保障落实,社会公平公正尚有欠缺;有的官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行政行为和决策缺少法治化、民主化,一些政府人员在言行中表现蛮横等等。为了社会的整体进步,为了国家和民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刻不容缓。

    重塑政府公信力,首要要了解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现代文明的政治和行政伦理。现代政府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应当如何,政府权力来源自哪里,应当如何行使权力,都应以人民需求和现代政治要求在理念和伦理上加以明确。

    其次要将理念和伦理制度化。例如温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谈到,政府如何花钱,要公开透明并全程接受人民监督,从长远看要实现官员财产公开,都属于将现代政治伦理落实到制度建设的问题。

    理念和制度的建立,是政府对公众的公开承诺。取信于民,重塑和提升政府公信力,要防止纸上理念、制度虚置,说到要做到,承诺要兑现,不能以漂亮的理念和公开的制度程序弄虚作假、蒙骗公众。例如近来在政府阳光采购、公职人员招录招考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说了不做,假模假式地做,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更大。

    温总理在与部分上访代表座谈时曾说,人民满意不满意,是判断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因此,重塑和提升政府公信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人民意志,人民赋予政府权力,政府必须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决定政府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归根到底是要塑造人民作主的政府、人民满意的政府、经得起人民问责的政府。(王亚欣) 机关“玩风”损害公信力 2011年02月17日 11:10:16  来源: 光明日报近日,南京市政府办公厅特别发文《关于进一步严肃政府机关及公务人员工作纪律的通知》,对公务员特别提出了“五个严禁”,包括严禁在办公场所、工作时间参与打牌、下棋等游戏活动。

  此前,在南京市召开的“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市长直指一些机关干部玩心太重,“掼蛋”成风,有的机关部门还组织“掼蛋”比赛,“为什么不比赛工作?不知组织者是怎么想的”。一时间,“市长怒批机关掼蛋”成为众多媒体和网站的热门话题。

  据考,“掼蛋”是江苏淮安渔民创造的扑克游戏,其本身没有什么错,市长批评的是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办公场所、办公时间“掼蛋”。从实际情况看,部分机关干部确实“掼蛋”成瘾:饭前掼、午休掼,有的上班后还要“复一盘”。还有的机关将“掼蛋”列为丰富机关生活的载体,像模像样地组织“掼蛋”比赛,但搞比赛就要拿名次,拿名次平时就要多“训练”,而这恰成了一些人工作偷懒的借口。有人甚至总结出了“掼蛋文化”,说“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饭后不掼好,证明没吃饱”。

  其实,“掼蛋”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不过是机关“玩风”中的一种。少数机关干部上班时间网上炒股、浏览股市行情、玩网络游戏、看网络电影是不争的事实。他们醉享太平,养尊处优,拿俸禄,混日子,干工作无精打采,甚或“装呆”,而一提“掼蛋”之类的娱乐活动,立马来了精气神儿。据报道,浙江某市效能办不久前对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行为进行抽查,结果显示103家机关单位中,有32家机关工作人员存在“偷菜”、炒股、网聊等娱乐现象。还有一些地方,个别机关干部甚至在上班时间去娱乐场所,游泳、打网球,“玩风”很盛,影响很坏。

  一些机关干部“玩风”日盛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外乎两个。其一,一些人以为当了公务员就像进了保险箱,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相关部门又没有及时有效的监督,于是,他们消极懒散,痴情于玩乐就是自然而然之事了。其二,还有一些人善于钻营,把陪吃、陪喝、陪玩当成拉关系、受赏识的敲门砖,甚至个别领导干部也把“会玩”看成有能耐的表现,如此之下,“玩风”愈演愈烈也就不难理解了。

  政府机构、办公场所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平台,应该保持足够的严肃性、服务性和公信力。“掼蛋”成风的现象,不仅耽误了机关人员的本职工作,而且给民众留下不好的印象,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推行严格的考评、督查制度,严肃查处懈怠工作的人和事,让机关干部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用在破解难题、为民办事上。从根本上讲,我们还是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的难题,只有如此,不断滋生的“玩风”才能得到根治。(完颜平)
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 2010年11月10日 09:20:59  来源: 人民日报政府没有公信力一切无从谈起,而树立政府公信力就必须从依法行政做起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将依法行政与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结合起来,这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今天,耐人寻味。

    所谓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公信力,不仅关系到其影响力和权威性,也直接决定着其执行力的强弱。

    当前,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干部感叹: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不愿相信政府一方的说法,哪怕是这种说法合情合理”;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现象:当某一政策或规定出台时,公众往往异常“敏感”,甚至不管其正确与否。前不久,一部《四川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送审稿草案)》,因为涉及“强制”和“征用”等字眼,就遇到了类似尴尬。

    对于政府公信力所面临的这种挑战,一则新闻或许能揭示原因:前不久,在补偿纠纷案件中,重庆一工业园区管委会竟发函“警告”法院不要“一意孤行”。

    如果某些地方政府任意妄为、违法行政,如何期望自己能廉正生威、取信于民?倘若某些干部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搁置法律,又怎能指望老百姓相信法律、选择法律?

    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行政权力在法治框架下运行,人们就会产生公正感、安全感;反之,如果行政权力不受法律约束,政府公信力就会遭到蚕食削弱。在贵州瓮安事件后,当地总结事件深层原因是在开矿、拆迁安置的时候,民众的利益受侵犯,而一些干部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手法粗暴,处置失机,失去百姓信任,“群众不向政府讲真话了”。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行力的前提。任何政府决策,如果得到人们高度认同,推行起来就会获得支持,反之就很难推进。现实中,一些地方往往将依法行政视为发展羁绊。要么抛开法律,比如某县领导曾公开宣称:“如果样样都依法,我们就会一事无成”;要么漠视程序,比如对项目审批,经常“先上车后买票”。如此举动无异于舍本逐末、饮鸩止渴:没有规矩,谈何发展?正如湖南省政府在提出“抓依法行政也是抓发展”时所言:区域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也是发展环境尤其法治环境的竞争,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关键在于依法行政,提高各级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是一切社会公信力的基础,法律公信力是一切社会公信力的制度保障。在现代社会,政府所面临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环境,常常会导致政府治理难度的增加,易于引发政府的信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越要依法行政,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并通过法律和制度来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任何时候都必须意识到:没有公信力一切都无从谈起,而要树立公信力必须从依法行政做起。(范正伟)
红头文件护短,公信力何在 2010年11月07日 08:45:05  来源: 钱江晚报   前几天,在宁波参加纪检部门的一个座谈会,在会上,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史小华在提及药品市场乱象时,痛陈地方保护是一个重要根源。他举例说,今年他们在发现有一省外进入宁波市场的药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对生产企业作出罚款200多万元的决定。没想到,决定一出,竟收到企业所在的当地政府发来的一份红头文件,要求减轻处罚。史小华说,这个文件对他们的处罚结果没有构成影响,他们坚持了自己的立场。

    在省外出了问题,政府都这么保护,可想这家药企在当地该享有怎样至高无尚的地位,试问还有谁敢去他们头上动土,即使有再多的问题恐怕也被盖着捂着了。庆幸的是,现在宁波人已免除了危害,但令人担忧是,这一问题药品有没有进入全国其他省市?不过,基本可以断定,这一问题药品在企业所在地肯定是通行无阻的,当地政府已经放弃了对本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责任。

    保护企业没错,但前提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必须合法。对问题企业或违法企业,特别是从事药品生产的问题企业,若再提什么保护,无异于是对人民犯罪。真正要保护企业,政府所为该是着力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个别利税大户的保护,说白了是出自某些官员的GDP需求。企业产值不受影响,就意味着GDP不受影响,GDP上去了,政绩就有了(重要的是政绩事关官员升迁)。在此目标下,政府对企业的关注是产值指标,至于出了什么问题,有政府来兜着或帮助摆平,沦为无良企业的帮凶也在所不惜了。

    “假药猛于虎,老虎打不尽,杀了‘郑老虎’(指原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局长郑晓萸),还有后来虎……”这是网友的调侃,足以令人深思:为什么老虎会层出不穷?地方保护,不正是一片适宜他们生存的山林。宁波市药监局收到的这份红头文件,很有代表性:一些地方政府的所作所为已经表明,他们已经不再代表公共利益,成了少数违法者的保护伞。上级部门应该查一查,相关的政府官员和这家企业之间,是否存在着利益输送关系?

    要解决这一乱象,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认识和态度。宁波有两点做法值得推广:一是不给药品生产企业下达产值指标,让企业有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明确药监部门与药品生产企业关系,是监管与被监管,不是“帮扶”关系——如果强调帮扶,监管也只能“退居二线”了。(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