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蜡鳞片是什么:28.关于杭州会议的情况汇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8:00:43
st1\:*{behavior:url(#ieooui) }

关于杭州会议的情况汇报

  

 

    刘坚主任在我《关于杭州会议的情况汇报》材料上批示:“请冯强、福合、苏国霞同志阅,请研究张平同志的建议(第四页),一是考虑班子组成,二是启动工作,三是与筹备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的关系。当前主要精力是筹备会议,此事先兼顾,会议后,加大力度。”

尊敬的刘主任:

您好!

根据您11月8日关于参加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的批示“同意,阐明我们的观点,了解会议上还有些什么新思路、新观点”的精神,我于11月19日——21日参加了由中国农经学会、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共同主办,杭州市余杭区政府承办的“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会议的情况及主要精神。

1、会议情况:

此次会议是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四个专题进行研讨:(1)工业化与城乡关系;(2)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3)农村社会发展;(4)乡村治理机构。

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段应碧主持了会议,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书记何关新分别致辞。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分别讲话。

会议围绕四个专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就“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以“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要有实质性进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员姜长云就“农村社会发展公共品供给与新农村建设”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  以“乡村民主选举、治理机构和新农村建设”为题分别作了学术研究报告。大家围绕四个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上以日本农经学会、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明知大学开展了学术交流。

2、几个主要领导讲话的基本精神:

(1)郑立新:一是农业与农村工业必须同步推进;二是完善与土地承包充分结合的基本经济制度,改变城乡二元机构;三是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从城市转到农村;四是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2)尹成杰:农业、农村的新特点: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稳步恢复型发展,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达980亿公斤;二是农民收入由单一的增收渠道向多元的增收渠道转换,今年的增收比例估计超过6%;三是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战略性调整和转变;四是农村经济发展由分散型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五是农村社会事业有显著发展,行路难、看病难等农民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六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也得到加强;七是农村科技创新由单一分散走上了综合服务的道路;八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有了很大转变,就业格局发生很大变化;九是动物检疫由应急预防到走上法制化;十是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2004年是3.21比1,2005年是3.22比1;二是农村发展不协调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日益明显;三是城乡的二元体制结构存在着副作用;四是农业农村发展体系建设;五是农业国际化对我国农业影响和冲击。

(3)陈锡文:一是关于政策问题,进行了新世纪以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三农“文件,进行了农业税改革和财政支持农村建设支出1250亿元;二是关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关系问题,去年总人口 13.7亿,以居住地来看,住在农村的有7.4亿,住在城里的5.6亿,以农村户籍来看,农村户口9.4亿,城市户口3.6亿,也就是说15年间有2亿人进了城;三是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四是乡村治理结构问题;五是社会事业和社会状况问题;六是重要农产品的战略问题。

二、关于扶贫开发工作及理论研究问题:

1、专家意见:他们在报告中都没有涉及扶贫开发问题,着重讨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尤其对基层组织建议民主选举、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引起了与会同志的反响。在讨论中,我主要介绍了我国扶贫开发的情况以及要开展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的情况。同时,听取段应碧、杨雍哲、韩俊、黄季  等10多位专家意见,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件大事。段应碧同志说:“最好是专门开会对扶贫开发理论进行专题研究。”杨雍哲同志说:“刘坚同志这个思路很好,二十余年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很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进行总结和提升,也是对我国二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一次评估。通过总结和研究,那些要继续坚持,那些要涉及,这些都要做深入的研究。从时间上看,半年的时间是搞不起来的,至少要一年半的时间,并且要组织一个扎实的工作班子,集中中央、各省、专家以及扶贫系统的力量,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很好!要成立专家写作小组,要有专人具体负责,作为我,到时候有什么需要,都给予支持。”另外,韩俊、贾大明、丁声俊等以及相关新闻单位都表示给予大力支持。

2、根据近段时间工作情况和专家学者领导的意见,因此建议:

(1)尽快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组成工作班子,建议专家组请杨雍哲同志作为专家组组长直接指导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

(2)计划在12月中旬召开有关专家会议,讨论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框架,并确定项目主持人。

(3)2007年1月上旬筹备召开全国扶贫开发理论工作会议,时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后,2007年春节前。

(4)建议尽快审批经费使用方案,方便开展工作。

三、在浙江调研的情况:

为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了解,对开展理论研究工作进行调研,我于11月16日——18日对浙江省的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

1、听取了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邵锋同志关于浙江扶贫的情况介绍。浙江省是全国没有国定贫困县的省份之一。他们从2001年开始对101个欠发达乡镇实行了“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开展了产业扶贫、农民培训、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等项工作,他们的贫困标准是1000元,现有1000元以下贫困人口43.7万人, 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有103.47万人,合计147.17万。在工作方法上,主要是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点面结合;二是内外结合;三是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四是整村推进与整体搬迁。

2、实地参观了江山市下山移民脱贫情况。近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下山脱贫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把下山脱贫工程作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取得了一定成效。到目前止,全市已建起下山脱贫小区26个,有5200多户、1.9万多人实现跨乡镇异地搬迁。通过下山脱贫,从根本上改变了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快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从2005年起,我市将下山脱贫纳入市委、市政府“310”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自愿、梯度推进”的原则,以整村推进为主体,积极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山区农民整体搬迁,深入推进了下山脱贫工作。

例如: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白沙村原属定村乡白沙村,因下山脱贫结合白水坑水库工程建设的需要,于2002年全村整体搬迁到凤林镇。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05户,728人,党员31人,村庄面积120亩。2003年被江山市上报列入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建设村,按照新农村示范村“八化”标准,到目前新建了205栋房屋,按三个小区三种色泽进行统一外墙涂漆;浇制村主干道、消防通道、宅间支路,总长6000米,共20800平方米;绿化草坪12000平方米,种植各类苗木10000余株,村庄绿化率达35%;安装了路灯22盏;建设供、排水系统、网管地埋入户率达100%;建造生态公厕;集中污水处理池4个,配制专职保洁员,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175台;对村中水塘底进行浇注;新建了村标志石、候车亭、宣传牌、科普宣传窗、体育活动中心、图书室、有线广播电视、电话入户率分别达92%和90%,规划了办厂和种植白菇用地,并架设了用电线路和运输道路,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村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从原来搬迁前人均收入3150元提高到6600元,并在2005年月份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该村视察,提出白沙村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04年,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高鸿宾也到该村视察,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江山市规划利用6年时间,累计整体搬迁27个行政村、302个自然村,5879户20062人,其中2006年计划下山脱贫2500人;规划建设总面积3000多亩共14个下山脱贫小区,其中市级小区1420亩、安置2735户9580人,乡镇级小区460亩、安置下山农户897户3120人。

3、浙江扶贫办与高校联合,实施欠发达地区“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按照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工作要求,自2005年起浙江省面向欠发达地区青年农民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施“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这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思路的生动实践,也是不断拓展扶贫开发领域,满足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实现扶贫开发从自然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转变的战略性举措。2005年初,浙江省扶贫办提出了面向欠发达地区贫困青年农民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建议和设想。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村有相当数量思想积极进步、基本素质良好的青年农民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未能实现继续求学深造的夙愿。这些青年农民因经济基础、能力水平的局限,大多数过早的、无奈地选择了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谋生的道路。从这些青年农民中选拔、培养人才应该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一是这些青年农民都有求学深造的强烈愿望,具备培养、可塑的文化基础和条件,所以培养成材的可能性、把握性较大;二是这些青年农民家境贫寒,通过对他们培养为今后发展、创业打好了基础,也奠定了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的希望;三是这些青年农民出身欠发达地区农村,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以后留在农村、服务农村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以上分析坚定了省政府实施教育扶贫的决心和意志。2005年8月,浙江省扶贫办联合省财政厅、教育厅正式启动了实施“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该计划要求由浙江省政府全额资助,委托省属高校在若干年内面向欠发达地区贫困青年农民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该计划对报考学院资格与培养计划、目标和任务等作了明确要求,即学生必须来自欠发达地区的欠发达乡镇,并由各地扶贫办负责通过相关条件的资格审查,确认后参加成人高考按成绩择优录取;学生录取后按二年制专科学历程度脱产培养;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回家乡就业和服务。2006年2月,首期84名来自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省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的青年农民入学浙江林学院,开始了他们大学学习、生活的经历,也标志着“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的全面启动和实施。这样的做法在浙江省尚属首次,它在很大程度上为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人才“三难”的困惑破了题,它从根本上为缓解欠发达地区农村人才匮乏的状况带来了希望,并探索了一条为满足欠发达地区人才需求的全新之路。这种培训方式在当地被称为“贫困农民自己的黄埔军校”。

通过对浙江省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我体会到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全省各级扶贫系统自身的努力,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强烈脱贫愿望,产业扶贫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扶贫开发方式的创新等措施助推了浙江扶贫开发工作年年上新台阶。归纳起来,就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思路清楚、部门协调;特色突出、措施有力;整体推进、成效显著。

此致

                                

 

                                汇报人:张  平

                               2006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