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离心机:【办公室里的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30:17
办公室里的佛

《全球CEO经典文摘》ChinaCEO.com  2010-03-18

            

我对宗教一直都比较好奇,小时候好奇于那些充满神秘主义的宗教故事,高中、大学以后比较好奇于某些宗教如此长寿的生命现象。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宗教在本质上与家庭、国家、政府、政党、学校、商业机构等并无区别,都是众多形形色色人类组织的一种。既然本质上无区别,其组织理论自然都是相通的,其长寿、其短寿、其成功、其失败的经验自然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从西方现代法学的角度上来说,正常时期的宗教组织一般都属于公益法人,区别于企业等商业机构,这类机构一般都属于营利法人。可能正是宗教中的公益性,使得宗教中的某些派别得以千年长存。现代商业管理理论中越来越强调社会责任和公益性,应该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宗教机构的影响。

宗教在许多非马克思主义国家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角色,例如基督教在美国近乎国教的地位,例如一些伊斯兰国家的政教合一,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宗教一度在我们国家受到冷落,但随着这些年意识形态上的解放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宗教也逐渐在人们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这种活力会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刚刚从单一意识形态中走出来,企业组织和宗教活力都还可算作是新事物的时候,企业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宗教活力,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

 

本文没有野心全面探讨这种宗教与企业的关系,那也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说的明白的。本文只想就佛对现代商业管理的作用谈一些简单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用处。

         

       1.佛不应该成为一种迷信,而应该成为一种人格

你可能也会遇到某个同事突然摸出某个东西说:“这是开过光的”;你也可能经常会看到有些汽车后视镜上扎个红绸结,不知道的还以为刚参加婚礼回来,其实那是车的“开光证书”;在有些企业办公室里也会供个佛龛,不时的烧支香拜一拜……存在的即为合理的,我无意评判上述的这些事情。我的想法是回到佛的本来面目上了解一下佛,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这是对佛的一个基本的尊重。

佛的诞生距今大概有两千五百多年,传入中国也已将近两千年,在佛的诞生地其影响力不断衰退的情况下,中国扛起延续传播的大旗,这都不能不说中国是一个佛缘深厚的国家。

 

佛在出家之前,经书上说他是一位王子,属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N代了。但佛没有选择沿着父辈的老路荣华富贵下去,他选择了一条非常自我、非常有个性的道路——抛弃俗世的所谓富贵,深入民间去感受艰苦。经书上说因为佛有感于人精神领域里的诸多苦恼,希望为世人找到一个精神上的极乐世界,故而作此选择。

 

极乐世界是否真的存在我无意讨论,我感兴趣的是佛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这种选择没有一种真正独立、自信、勇敢和慈悲的人格作支撑,是不可能做出的。

如果佛来到我们面前,我们看不到佛身上的人性光辉、看不到佛的伟大人格,而只是沉迷于神秘主义,我想佛又要为我们的愚痴而苦恼了。

 

       2. 佛性本有与Y理论

许多人都说佛教是最民主的宗教,因为它讲究众生平等。佛认为众生平等的一个方面就是,每一个人都是有佛性的,也就是所谓佛性本有。

佛认为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真的、善的、美的,这就是佛性。之所以有些人的表现不够真、不够善、不够美,是因为人身上有三毒:贪嗔痴。佛的一个努力就是希望帮助人们解除掉这三毒,让人们把真善美的本性释放出来,这样在每一个人都够真、够善、够美的情况下,极乐世界就实现了。从管理学上来说,佛应该是属于Y理论一派的,当然或许是麦格雷戈受了佛的启示。

 

Y理论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地位已经毋庸置疑了,这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一些企业把佛作为自己企业文化的核心之后,企业竟然越做越旺。试想,一个慈悲为怀、自律、心态稳定而又有智慧的管理层不正是Y理论所要求的吗?

 

       3.  贪嗔痴与戒定慧

贪是指陷于声色香味触或酒色财气之类的欲望之中,不能自拔。

嗔是指不懂自我反思,总爱责怪、怨恨别人错。

痴是指愚昧、昏聩。

佛认为以上三点是人身上的三毒,解除这三毒的办法就是戒定慧。所谓声色香味触等欲望,其实本无坏处,关键是个度的问题,不要过度去追求,懂得何时当戒。你也可以把戒理解成界,也就是说你对自己欲望满足的界限在哪里,在界限内满足自己的欲望,例如一顿饭吃两个馒头,这都不属于贪,但你觉得馒头味道很香,忍不住一定要吃八个,这个就有点贪了,你再喝点水,可能就要进医院了。馒头是这样,权、财、色也是这样。

 

        怨恨是把双刃剑,你在怨恨别人的时候,自己的受伤可能更深,这就是嗔的害处。佛认为定是一种耐心,有耐心的人就会显得很稳定,所以对别人多一点耐心,就会少一点怨恨。

       愚昧给人带来的痛苦就不用多说了,这是痴毒。解痴毒就只能靠慧,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才能获得智慧,终身学习也就顺理成章。据说彼得圣吉受了许多中国文化的影响,那么佛无疑也影响了他。进行第五项修炼,搭建学习型组织,对于信仰佛的企业或许会更容易。

 

        有兴趣的企业组织可以在组织内部定期地共同参研一下贪嗔痴与戒定慧,清除一下心灵和精神上的毒素,会让组织和个人更健康。

 

       4.现代社会病与佛的另一个启示

科技与商业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好处,也带来了许多病痛。例如为了发展网络科技,无意或有意地鼓励许多人在网络游戏中沉迷;为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不得不鼓励竞争,造成许多不必要而又无奈的怨恨;为了刺激经济,不得不挑动人类的贪欲。…….

这些现代社会病有办法解决吗?佛其实给人类还有另一个启示,那就是:要懂得换一个活法。佛如果一直生活在王宫里,按照他的性格,他可能会很早就抑郁而死了,也不会活到八十高寿。正是他敢于换一种活法,他不但达到八十高寿,更为人类贡献了一个楷模。

 

据说比尔盖茨有很长一段时间常常半夜咬着被头哭泣,搞得梅琳达盖茨很是担心。据说盖茨换种活法,退休专职从事慈善事业后,他获得了新生。佛当年虽然抛弃所有富贵,但并非说后人都要照葫芦画瓢,如果盖茨能够把他的慈善事业坚持下去,真正做出成效,他有可能与释迦牟尼佛比肩,成为另一个真正的佛。

 

中国目前有点儒学虚热,自然也是我们深刻认识到现代社会病的问题,但是仅仅只是靠儒学是否真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被西方世界称为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老先生说,他不是一个儒家,他顶多也就半儒半佛。据他说,在传统的中国士大夫阶层中,大部分都不是纯粹的儒家,都是半儒半佛,王阳明最明显,因为他的“心学”与禅宗太像了。

 

 

         5.短期出家

 我个人认为,对佛的理解无需太复杂,常常用你的真心去念念贪嗔痴戒定慧这六字经,提防你真善美的心灵不要受到太多社会的毒害,对于生活在凡尘俗世中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基本上就够了。当然如果你希望得到更高的升华,或者贪嗔痴的毒中的太深,你可以选择短期出家,这在日本、港台等地某些企业和白领中比较流行。

 

短期出家就是利用周末或假期去到寺院中,让自己暂时与自己原有的生活进行隔离,真正戒除、入定、出慧。这种做法在心理治疗中也常用到,对于缓解压力、调整心态、戒除坏习惯等疗效甚好。

 

        6.佛性本有,但你不去释放,有也等于没有。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不强求你要照着他说的去做,但我希望你能在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给自己的贪嗔痴放个小假,让自己放松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