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酒店预订电话:预习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42:51
《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和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来源):西安远东二中附小德育课题组    发布时间:2006-03-20
一、            研究问题及实践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在主体教育思想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此,党和国家以及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曾经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和努力,但主体的实际效果却一直不能令人满意。教学的问题,课改的问题,说到底实质上还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是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学校教育中主体地位倒置,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更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落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致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了不应有的压抑,并进而影响到了他们主体发展性健康人格的建构和形成。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学校中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因此,从研究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入手,不仅抓住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最核心理念和最基础习惯,而且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小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应包括:主动预习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主动复习的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我校研究的课题是:《小学生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
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班级和家庭以及社区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健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风气、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志趣教育环境。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指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家校同向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我们研究的目标就是想为学生创设这种“志趣的学习生活氛围”,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培养小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
二、研究的基础:
1.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2.研究现状: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孙云晓等专家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3.本校实际:
我校于2001年三方四校联合办学,地处西安市冶金机械厂家属区地段,服务区域贯陕西汽车齿轮总厂、远东公司、冶金机械厂、3402厂。学生居住周边的环境较差,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加上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行为习惯的多变性:有的惰性,不爱学习;有的学习上花了工夫,但方法不正确,事倍功半;有的聪明好学而学习习惯令人担忧;还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缺乏主动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从我校实际出发,我们选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主动预习习惯为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具体内容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学校特点及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年级制定了低、中、高三级行为指标:低年级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中年级进行预习能力与行为习惯关系的研究;高年级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与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具体目标为:
低年级:1、能在老师讲新课前主动预习;
2、能把自己的想法主动和同学、家长、老师交流。
中年级:1、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好预习作业;
2、上课能专心听讲,自觉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3、通过预习对学习产生兴趣,觉得学习不难;
4、每天能将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查找;        5、能和同学主动探讨、交流。
高年级:1、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
2、提高质疑能力;
3、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
4、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为了检测课题研究的成果,自2004年9月立项审批后,我们在全校3个班分别进行了前测、中测、后测,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在3个实验班先后三次向家长、老师、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2.实验研究:
①            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中                               的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方式和途径的研究;
②  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预习习惯发展比较研究;
③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治及教师不恰当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
④             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一般方式方法的研究。
3.行动研究
①丰富的活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视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在课堂上注重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②正强化法:从心理学角度讲,每当孩子出现适宜的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强。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研究者都应实现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些愿望就可以成为正强化物,如:红星、文具、小玩具或表扬语等等,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强化物的刺激,收效很好。
③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加强了个案研究分析,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被试学生的分类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做事认真,预习效果很好,而有的同学抱着应付的态度来预习。通过让态度认真、预习效果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叉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带动了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④加强家校联系:实验班老师每天和家长用家校联系册取得孩子在家预习和在校上课的情况,互相配合,加强合作,并且把每月15日定为家长接待日,还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利用座谈会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家长的想法,让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和做法,同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我校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
四、研究效果及分析
(一)           课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学生主动预习的自觉性加强。
我们对三个实验班180人进行调查,发现三个实验班同学主动预习的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表一    前测、中测、后测结果对比
项  目
前测选项人数
百分比
中测选项人数
百分比
后测选项人数
百分比
认为课前预习很重要
106
59%
150
83%
176
98%
自己能主动地预习新课
54
30%
98
54%
160
89%
学习遇到困难自己解决
80
44%
110
61%
168
93%
认为自己预习习惯很好
69
38%
92
51%
145
81%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学生是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否会学习?学生是否爱学习?学生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轻松地学习?
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死书、死读书的情况还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许多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家长只重结果(学习成绩)不看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其次,家长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对于像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一系列学习要求,不能很好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
再次,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作业多,方法少;唠叨多,指导少。也就造成了预习、复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如何去复习。
实验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写完作业能自觉预习新课者,则由家长给予一颗小红星,满五颗由老师在班级表扬,并换得一颗班级之星,满五次班级之星,老师就给学生发一张喜报,由家长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中年级学生主动预习情况,则由家长根据预习的认真程度进行打分,老师根据横向对比,评比最佳“预习之星”,给予奖励。高年级同学能坚持主动预习者,家长监督,老师让其当一个月以上的班干部。
从表一的人数变化与百分比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表二  三个实验班前后对比

从该表达式人数变化和百分比变化中,我们能明显看出:中年级学生的提高率最大,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主动预习的人数提高速度却没有低段学生的提高率大。原因是多样的,低段学生年龄小,家长说教得比较多,而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家长也就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有所疏忽。但就整个柱形图而言,三个实验班学生的主动预习能力明显加强了。
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
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而经过实验,三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较普通班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将三个实验班与平行的普通班作一比较,从下图中可一目了然:
表三  三年级六、七班调查对比
对比班级
课前主动预习
善于提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课后善于拓展延伸
学习兴趣浓厚
实验班三、六
52人
48人
42人
44人
54人
非实验班三、七
30人
26人
23人
13人
38人
从实验班级与平等对比班在实验结束后的对比图中,我们轻而易举就可以看出实验的班级在教师及家长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表五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习成绩优秀人数对比

以上两个饼形图使我们知道了,进行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加了,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了。
(二)课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表六   实验前后家长辅导对比
前后对比
家长辅导孩子功课
家长帮助解决孩子学习上的问题
实验前
52%
68%
实验后
24%
32%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实验前帮助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多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而实验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习成绩提高,家长也变得轻松了。
表七  实验前后期末质量分析对比
实验前后
期末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年级排名
实验前(三6班)
88.5
90%
64%
第三名
实验后(三6班)
93.8
100%
82%
第一名
通过表七,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该班任课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三)个案的代表性为教学研究提供帮助
个案1:
四年级实验班的王哲同学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课堂上,他的每次发言都会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上有一股钻劲,且爱好广泛。在他身上有着极大的潜力可挖掘。但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实验初期,他对老师的预习要求极为不屑,他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无论有什么样的方法都能学好,觉得预习是浪费时间。课题组的老师经过讨论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对其性格先进行了确定:他属于主动探究型性格。其次是和其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让家长在家监督孩子,按照老师布置的预习要求来完成预习作业,帮助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在实验中,班主任老师结合其自身特点,让他负责检查全组同学的预习作业。并在全班开展了“我是小老师”的预习竞赛活动。好胜的他怎肯落后。一学期下来,他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不仅搜集的资料图文并茂,善于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而且变得爱提问题,爱思考问题。从家长对孩子在家情况的纪录来看,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预习已变为他的一种习惯,一种爱好。同时,预习习惯的培养也矫正了他以往懒散、依赖的行为习惯。经过半年的工作实践,王哲同学在班上已经被同学们公认为“小老师”。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中等水平提高为优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个案2:
五年级实验班的高桐同学是一个文静内向、踏实认真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加上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对孩子关心少,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使其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滑,并滋生的许多坏习惯。经过班主任老师多次耐心细致地谈心和从同学处对其的了解,认为该项学生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加上在家无人督促,父母忙于做生意,对孩子关心少。班主任老师先在生活上多关心她,鼓励班上的同学和她多交往,多交流。其次以培养她良好的预习习惯为突破口,手把手地指导她方法。在一段时间的培养下,她的学习有了明显好转。但却发现她对老师有了过份的依赖,学习没有主动性,兴趣不高。表扬和鼓励的作用也不明显。班主任老师及时调整了对她的培养策略。了解到她特别喜欢小贴画后,班主任老师特地在班上设置了一项鼓励奖,只要哪个同学有了进步,就奖给她一张小贴画。并鼓励同学们自己设计自己的预习作业,做出自己的特色来。爱画画的高桐可是兴趣大增,配插图,勾花边,认真得不得了。一个学期过去了,她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好转。
五、研究结论及问题
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校实际总结并设计出我校自己的实验模式以及以后科研的途径和队伍.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们的结论:
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而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无疑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和家长必须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促使其养成认真听讲以及按时完成作业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培养孩子在游戏中想问题,查字典学英语,用扑克牌学数学;培养创新能力,从搞"破坏"开始,拆装小汽车和闹钟,创作摇滚乐,不断做出新的选择.孩子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自然变得简单了.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方法引导是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经过我们的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使用正强化方法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效果不明显.我们适当地使用批评和惩罚来刺激其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情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的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方可跟上学生的思路.只有了解学生,你才能帮助学生.
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及指导,要看老师和家长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以及如何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六、问题探讨
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本校班级大,老师平时比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应培养一些理论基础雄厚的教师充实起学校的科研实力.教育科研的时间不宜过长,应有阶段地进行.
2.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3.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单一的预习习惯,还包括质疑以及课后拓展等,下一步要继续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良好习惯.